第三课时 萃取和分液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67
萃取和分液1. 引言萃取和分液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萃取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来分离混合物的组分,而分液则是通过液体的密度差异来分离溶液中的不同层。
2. 萃取的原理萃取是一种通过提取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来分离混合物的组分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给定的混合物,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使目标组分在溶剂中溶解,而将其他组分留在原混合物中。
3. 萃取的步骤萃取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选择适当的溶剂选择适当的溶剂是萃取的关键步骤。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到原混合物的特性和目标组分的特性。
合适的溶剂应具有以下特点:与目标组分有较高的溶解度,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较小,具有低挥发性,易于回收。
3.2. 混合混合物和溶剂将混合物与相应的溶剂混合,使目标组分溶解于溶剂中。
这可以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法完成。
3.3. 分离溶液和混合物分离溶液和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是倾倒法和分液漏斗。
倾倒法是将混合物和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并留意密度差异,使溶液和混合物分层。
分液漏斗是通过液体的密度差异来分离溶液的不同层。
3.4. 回收溶剂和目标组分将溶剂和目标组分分离后,溶剂可以通过蒸馏和其他方法进行回收和重复使用。
目标组分则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和纯化得到。
4. 分液的原理分液是通过液体的密度差异来实现液体分层的方法。
在分液过程中,溶液中的不同层会根据其密度的不同位于不同的位置。
5. 分液的步骤分液通常包括以下步骤:5.1. 倾倒混合物和溶液将混合物和溶液倾倒入一个容器中,并留意密度差异。
通常情况下,密度较大的层将位于底部,而密度较小的层将位于顶部。
5.2. 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层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分液漏斗具有锥形设计,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流动。
通过打开活塞,密度较大的层可以下沉到底部,密度较小的层则留在上部。
5.3. 收集液体层将分离后的液体层收集到不同容器中。
萃取与分液;(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离子的检验(Cl-、Ag +、SO42-、CO32-、NH4+、Fe3+);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再容量瓶中进行。
3、不能长期存在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1、称量注意事项:(1 )使用前要调零;(2 )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3 )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4 )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5 )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2、溶解注意事项: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因为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体积,这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影响。
而物质的溶解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如果用容量瓶进行此项操作,会因热胀冷缩使它的体积不准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容量瓶炸裂。
3、转移注意事项: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
4、洗涤注意事项: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思考: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答: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思考: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答:必须重新配制。
6、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答:不能。
因为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口磨砂处有所损失所致。
7、装瓶贴签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很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是在化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制备和容器分离方法,其目的就是将两种不能相互溶解、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萃取实验方法所谓萃取法,就是利用两种有机物不溶于水,而且酸、碱、不同溶剂相互不溶的特点,从中提取出想要的物质。
(1)实验步骤:a)将少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相等分量的水后用铺有滤纸的漏斗过滤,即可得到异丙醇水或二甲苯水溶液。
b)例如我们要从萝卜中提取出其中含量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先将萝卜磨成泥,然后加入适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进行摇晃,待其充分摇匀后再放置静置,最后用滤纸过滤即可得到类胡萝卜素。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异丙醇和二甲苯均易燃,实验要远离明火。
c)摇匀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免摇溅溶液。
2.分液实验方法所谓分液法,就是采用分别具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对于导热系数、黏度等性质的相似液体也可以实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1)实验步骤:a)准备好干燥的分液漏斗,将要分离的混合物倒入漏斗,注意开启止水夹。
b)后面的液体在漏斗内分层,等液体出现两层可注视到前面的层并且前面的层不再有液体进入漏斗时,关闭止水夹。
c)将分离后的液体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操作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层的时间点,以免错过分离的最佳时间。
c)若是要分离两种相似的液体,可以使用“旋转分离瓶”进行分离。
旋转分离瓶分离两种液体时,让瓶子快速旋转,液体就能分离成两层。
二、化学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保护环境。
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并做好环保工作。
高中化学萃取+分液(全考点)一、萃取和分液原理•利用物质在不互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物质(固体或液体)从它与另外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
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分液使用梨形分液漏斗,题干中如果没有同时出现球形分液漏斗和梨形分液漏斗,写分液漏斗即可,如果同时出现需要加前缀以示区别。
注意事项:.如果进行萃取实验,在最后一定需要分液操作,也就是说萃取和分液需要一起用。
但是对于分液来说,可以单独使用,例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直接可以通过分液分离。
.萃取分液实验需要在分液漏斗内进行。
2、萃取分液操作要点•(1)装液: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溶液总量不能太多;盖好玻璃塞。
•(2)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振荡过程中要不时地放气。
倒转分液漏斗时应使上下两个玻璃塞关闭。
•(3)静置: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铁圈上静置。
•(4)分液: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
3、萃取剂的选择条件•(1)与原溶剂互不相容。
•(2)不能和原溶质或原溶剂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4、实例:从碘的饱和溶液中提取碘(必修一第一章)•(1)用量筒量取10 mL 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 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着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震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震荡后将分液漏斗正过来打开活塞,将漏斗内气体放出(有机溶剂挥发)。
•(3)将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
分液和萃取的区别分液和萃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分离技术。
虽然它们都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但它们在操作方法和原理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液和萃取的区别。
分液是一种将两种不同相(通常是液体相和液体相)分离的技术。
当混合物中的两种液体无法互相溶解时,通过分液可以将它们分开。
在分液过程中,混合物先加入到一个漏斗中,漏斗的底部有一个分离液的出口。
然后,待分离的两种液体通过分液漏斗的两个液体相分层的特性,自然分离开来。
上层液体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出口流出,留下下层液体。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根据液体的密度差异,利用重力使两种液体分层,从而达到将其分开的效果。
萃取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某种溶质从其溶剂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技术。
在萃取过程中,通常需要有另一种合适的溶剂,其能够和溶质发生互溶。
首先,混合物加入到一个容器中,再加入萃取溶剂。
然后,通过搅拌或震荡,使混合物中的溶质被溶解到萃取溶剂中。
最后,等待两种溶剂分层,并将上层的溶剂(即提取溶剂)分离出来,从而分离出所需的溶质。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两种溶剂的互溶性差异来将溶质从原溶剂中提取出来。
分液和萃取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适用的条件和分离机制。
首先,分液适用于两种液体不互溶的情况,而萃取适用于溶质可以在两种液体中互溶的情况。
其次,分液是通过重力使两种液体分层分离,而萃取则是利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此外,分液通常不需要加入第二种溶剂,而萃取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萃取溶剂。
最后,由于分液是液体之间的分离,因此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手动操作,而萃取通常需要使用设备(如萃取器)来实现。
除了区别,分液和萃取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常见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和制药等领域。
其次,它们都是通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开来实现目的。
无论是需要分离液体相还是溶质,分液和萃取都可以提供有效的分离手段。
总而言之,分液和萃取作为分离技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引入】在海滨浴场嬉戏,偶尔喝上一二口海水,你会感到又咸又苦;用海水浇灌普通的农作物,不用多久农作物就会被“腌死”。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讲解】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盐类。
海水的平均含盐量可达35‰左右,也就是说,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大约含有3500万吨的盐类物质。
人们日常的饮用水的含盐量仅在0.5‰左右,而工农业用水的含盐量也不能超过3‰。
人类面对着浩瀚无比的海洋,难道就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吗?【过渡】神话中的观音菩萨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只要把手中的杨柳枝条轻轻一甩,就可以把海水变成甘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法宝”。
【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投影】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咸水放在半封闭的容器里,然后加热将咸水烧开。
随之,他惊奇地发现,水蒸气中已不再含有盐分,凝结成的水珠也不再有咸味。
亚里士多德曾在实验记录中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
这个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海水淡化试验,亚里士多德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蒸馏法。
【投影】海水淡化工厂【思考】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板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板书】活动一、认识蒸馏【交流】蒸馏的原理:对于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成液体,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操作过程。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2017-07-19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
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1 / 42 / 4五、板书设计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3 / 4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
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
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
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
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萃取和分液漏斗的使用一、萃取萃取是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个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有机物提取出来。
由于多数有机物在有机溶剂中有更好的溶解性,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溶解于水溶液中的有机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
在实验室中进行液-液萃取时,一般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萃取也是分离和提纯有机物常用的方法。
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萃取时,把溶剂量分成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作一次萃取效果要好。
例如在100mL水中溶有4g丁酸,15℃时用100mL苯来萃取其中的丁酸,用100mL苯一次萃取时,在水中丁酸的剩余量为1.0g,但若将100mL苯分三次萃取,则剩余量减少为0.5g(此数值可由公式计算得出)。
一般萃取次数为3~5次即可。
另外,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提高萃取效率。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由被萃取的有机物的性质而定。
一般难溶于水的物质用石油醚萃取,较易溶于水的物质,用苯或乙醚萃取,易溶于水的物质,则用乙酸乙酯萃取。
在选择溶剂时,不仅要考虑溶剂对被萃取物与杂质应有相反的溶解度。
而且溶剂的沸点不易过高,否则不易回收溶剂,甚至在溶剂回收时可能使产品发生分解。
此外还应考虑溶剂的毒性要小,化学稳定性要高,不与溶质发生化学反应,溶剂的密度也要适当等。
二、分液漏斗的使用分液漏斗是一种用来分离两种不相混溶液的仪器。
它常用于从溶液中萃取有机物或者用水、碱、酸等洗涤粗品中的杂质。
从液体中萃取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1)分液漏斗上口的顶塞应用小线系在漏斗上口的颈部,旋塞则用橡皮筋绑好,以避免脱落打破;(2)取下旋塞并用纸将旋塞及旋塞腔擦干,在旋塞孔的两侧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再小心塞上旋塞并来回旋转数次,使凡士林均匀分布并透明。
但上口的顶塞不能涂凡士林;(3)使用前应先用水检查顶塞、旋塞是否紧密。
萃取与分液的实验报告
《萃取与分液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萃取与分液的实验,掌握这两种常见的化学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加深对这两种技术的理解。
实验原理:
萃取是一种利用不同溶剂对物质的不同溶解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乙酸乙酯和水两种不同的溶剂,通过它们对有机物和水溶性物质的不同溶解性,将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进行分离。
分液则是一种利用液体不相溶的特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液漏斗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从而获得目标物质。
实验步骤:
1. 将混合物加入到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
2. 轻轻摇动分液漏斗,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
3. 放置分液漏斗,待两种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止水帽,将下层的水溶液放入容器中。
4. 将上层的乙酸乙酯溶液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5. 用干净的玻璃棒挑取乙酸乙酯溶液中的目标物质。
实验结果:
经过萃取和分液的操作,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分离开来。
在乙酸乙酯溶液中,我们成功地提取到了目标物质。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萃取和分液这两种常见的化学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这些技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提取和分离目标物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这两种技术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萃取与分液实验报告萃取与分液实验报告引言:萃取与分液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通过不同溶剂的选择性溶解能够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萃取与分液的方法,对含有两种不同物质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漏斗、烧杯、试管、滴管、酒精灯、玻璃棒等。
同时,准备好混合物样品和所需的溶剂,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2. 萃取过程:将混合物样品加入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溶剂。
根据混合物成分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溶解。
轻轻摇动漏斗,使混合物与溶剂充分接触。
然后,将漏斗放置在架子上,等待分层。
3. 分液过程:当混合物与溶剂分层后,打开漏斗的塞子,让下层液体缓慢流出,收集到烧杯中。
此时,上层液体中可能还含有一些溶剂和目标物质,需要进行多次分液,以提高分离效果。
4. 提取目标物质:将收集到的下层液体转移至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使溶剂蒸发,提取目标物质。
通过加热,溶剂会蒸发,而目标物质会残留在试管中。
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溶剂的剧烈沸腾。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进行萃取与分液。
首先,我们选择了乙醚作为溶剂,因为乙醚对有机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在萃取过程中,我们发现混合物与乙醚发生了充分的溶解,形成了两层液体。
通过分液过程,我们成功地将下层液体中的无机物分离出来,并收集到烧杯中。
接下来,我们将收集到的下层液体转移至试管中,并进行加热。
通过加热,乙醚溶剂逐渐蒸发,而有机物则残留在试管中。
我们观察到,在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出现了白色固体残留物,这表明我们成功提取到了目标有机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萃取与分液的分离原理,并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离出来。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溶剂的选择、分液过程中的操作技巧等。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验中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
结论:通过萃取与分液的方法,我们成功地对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与提纯。
高一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萃取和分液教案全解析萃取和分液教案全解析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不断深入,物质的分析检测也逐渐显得重要。
高中化学分析实验的教学不仅是学生认识分析方法和实验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必要手段。
而其中,萃取和分液作为化学分析实验中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萃取的原理与方法萃取是将一个化合物从一个物理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物理状态的化学技术。
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对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亲和力,用适当的溶剂与待取化合物接触,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相对溶解度差异,达到富集、提取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萃取的方法主要分为固液分离、液液分离和固相萃取。
其中,液液分离又可分为常压分离和真空分离。
萃取实验是化学分离技术中面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有机化学数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药物化学的分析,生物化学中药物的提取分离,这些都离不开萃取。
二、分液的原理与方法与萃取技术相似,分液也是一种化学分离技术。
不同的是,分液是利用两种不相容的液体,如水和油、酸和碱等,按照它们的密度不同而分层的原理,将混合物分离成几个部分。
通俗地说,就是将一种复杂混合物分成两种部分。
分液主要的分离方法有单斗分离、连续分离和逆流分离等。
分液主要用于液体剖面分析和液体化学分析。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液体是软化水和酸、碱、盐等直接参与反应或提取物进行分离。
、实验教材解析——萃取和分液实验1、萃取实验实验目的:了解萃取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如何萃取和提取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实验步骤:(1)准备混合物:加入萃取瓶中某些化合物(有机溶剂或极性较小的无机溶液)。
(2)加入萃取剂:加入适当数量的萃取剂,与混合物混合均匀。
(3)振荡混合:插入滤别器,一边振荡,一边放置数分钟,直至物质分成两层。
(4)分离:将滤别器旋转,打开排放口,分离两个溶液。
(5)萃取混液: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需要分离的化合物达到所需的保存或纯度。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三、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碘水、CCk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四、实验步骤: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五、实验室制备图:(见右图)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
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 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5、萃取剂的选择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
分液和萃取的概念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分液”和“萃取”是啥玩意儿。
有一次我在家做沙拉,准备调个油醋汁。
我把橄榄油和醋倒在一起,结果发现它们不融合,分成了两层。
这其实就有点像分液。
分液呢,就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放在一起,会自动分成两层,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它们分开。
再说萃取。
还是做沙拉这事,我想用柠檬汁给沙拉提提味,但是直接挤柠檬汁吧,又会有很多果肉啥的混进去。
这时候我就想到,可以把柠檬皮泡在酒精里,过一会儿,酒精里就有了柠檬的香味,这就是萃取。
萃取呢,就是利用一种溶剂把另一种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比如说,在化学实验里,用四氯化碳可以把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四氯化碳就像个小魔法师,专门把碘给“揪”出来。
所以啊,分液和萃取就是这么两个挺好玩的概念。
以后咱再看到不同的液体混在一起,或者想从混合物里提取出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想想分液和萃取啦。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这俩概念。
萃取跟分液的区别萃取跟分液是两种不一样的方式,那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萃取跟分液的区别,供大家参阅!萃取跟分液的区别分液是一种实验操作,在分液漏斗里完成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下层的液体从下管放出(注意及时关闭活塞),上层的液体从上口倒出。
萃取也是一种实验操作,以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为例说明操作步骤。
将溴水和苯在分液漏斗里混合后振荡、静置(静置后液体分层,Br2被溶解到苯里,苯与水互不相溶,苯比水轻在上层,因溶有Br2呈橙红色,水在下层为无色)、分液即完成萃取。
可见萃取步骤中包含分液操作。
分液注意事项1、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检漏,若存在漏水则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太多,以免阻塞流液孔。
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拇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
此时玻璃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2、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3、振荡时,塞子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紧靠烧杯壁),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入烧杯中。
4、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夹一纸条防止粘连。
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萃取方法向待分离溶液(料液)中加入与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
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包括经化学反应后的溶解)的差别,使它们不等同地分配在两液相中,然后通过两液相的分离,实现组分间的分离。
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几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与大量的水分开。
最基本的操作是单级萃取。
它是使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触,让被萃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中,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本达到平衡。
然后静置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即由萃取剂转变成的萃取液和由料液转变成的萃余液。
单级萃取达到相平衡时,被萃组分B的相平衡比,称为分配系数K,即:K=yB/xB式中yB和xB分别为B组分在萃取液中和萃余液中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