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DC-DC电源模块选型

DC/DC模块电源以其体积小巧、性能卓异、使用方便的显着特点,在通信、网络、工控、铁路、军事等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怎样正确合理地选用DC/DC模块电源呢,笔者将从DC/DC模块电源开发设计的角度,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以供广大系统设计人员参考。 DCDC的意思是直流变(到)直流(不同直流电源值的转换),只要符合这个定义都可以叫DCDC转换器。具体是指通过自激振荡电路把输入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再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之后再转换为直流电输出,或者通过倍压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输出。 1 电源模块选择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额定功率 封装形式 温度范围与降额使用 隔离电压 功耗和效率 2 额定功率 一般建议实际使用功率是模块电源额定功率的30~80%为宜(具体比例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后面将会提到。),这个功率范围内模块电源各方面性能发挥都比较充分而且稳定可靠。所有模块电源均有一定的过载能力,但是仍不建议长时间工作在过载条件下,毕竟这是一种短时应急之计。 3 封装形式 DC/DC变换器的外形尺寸和输出形式差异很大。小功率产品采用密封外壳,外形十分纤小;大功率产品常采用quarter-brick 或half-brick的形式,电路或暴露,或以外壳包裹。在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引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第二,是否便于焊接。SMT 形式的变换器必须要符合IEC191-6:1990标准的要求,该标准对SMT器件引脚的共面问题做出了严格限定。如果变换器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就需要为其设计专门的焊接装配工艺,这会增加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成本。 模块电源的封装形式多种多样,符合国际标准的也有,非标准的也有,就同一公司产品而言,相同功率产品有不同封装,相同封装有不同功率,那么怎么选择封装形式呢?主要有三个方面:① 一定功率条件下体积要尽量小,这样才能给系统其他部分更多空间更多功能;② 尽量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封装的产品,因为兼容性较好,不局限于一两个供货厂家;③ 应具有可扩展性,便于系统扩容和升级。全部符合国际标准,为业界广泛采用的半砖、全砖封装,与VICOR、 LAMBDA等着名品牌完全兼容,并且半砖产品功率范围覆盖50~200W,全砖产品覆盖100~300W。 4 温度范围与降额使用

中压配电网10kV线路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

中压配电网10kV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 摘要:配电网改造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高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该文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了几种适合我国实际的配电网架接线方式及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如何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关键词: 配电网位于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最终都必须通过它来实现和保障。中压配电网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已成为电力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其中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地理环境、配电变电站的保护方式、配电网的接地方式等是不同的,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及自动化的实施应因地制宜、各具特点。本文介绍了配电网的接线设计原则和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并针对几种典型接线方式探讨了配电自动化的实施。 1 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原则 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和即将实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工程,都要求对配电网的接线方式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配电系统自动化对一次系统接线方式的依赖性很强,它决定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方式。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必须和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紧密结合,一次系统接线方式必须满足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要求。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便于运行及维护检修; ?优化网架结构、降低线损; ?保证经济、安全运行;节约设备和材料,投资合理; ?适应配电自动化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灵活地适应系统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 2 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注重投入产出。首先是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综合考虑。先进,即功能先进,设备满足使用要求、符合发展趋势、不落后;实用,对做好工作有较大帮助,对提高管理水平有较大意义,不搞“花架子”。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的地区要采用不同的模式,如负荷密集程度、负荷重要性、经济发达程度、发展趋势、售电收入等。 合理的网架基础。它包括多供电途径的环状网(或网格状网)开环运行,合理的设备容量和采用可靠的开关设备,灵活的运行方式,恰当分段、恰当联络,负荷密集区和重要区域设开闭所,以及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权限划分。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系统规模较大,必须认真规划,盲目上马会导致“推倒重来”的风险,规划负荷发展趋势,规划体现高的投入产出,规划反映不同地区的差异,首先实施网架基础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区域,首先实施条件成

常见低压配电系统简介

1.1 低压配电系统简介 本章所描述的低压配电系统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64-1的要求来定义的,适用于海拔至2000m,额定交流电压至1000V,额定频率至30kHz或直流至1500V的系统中。另外,在通信设备中所说的交流配电,一般是指220/ 380V 的供电系统。 IEC 364-3标准中,按照载流导体的配置和接地的方法划分成TN、TT和IT交流配电系统,在下面的图示中给出了配电系统的一些实例。 图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配电系统适用于单相和三相设备,但为了简化起见,图中仅划出了单相设备; ---供电电源可以是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电动机驱动的发电机或不间断电源系统;字母代号的含义: 第一个字母T或I表示电源对地的关系,第二个字母N或T表示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对地关系,横线后字母S、C或C-S表示保护线与中性线的组合情况。1.1.1 TN配电系统 TN配电系统中,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端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即PE线包括PEN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按照中性线(N)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又分为以下三种型式: ---TN-S系统:整个系统中保护线PE与中性线N是分开的,见图5-2; ---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保护线PE与中性线N是分开的,见图5-3;---TN-C系统:整个系统中保护线PE与中性线N是合一的,见图5-4。

图1-1TN-S配电系统实例 图1-2TN-C-S配电系统实例 如图5-4在系统的某一部分中,中线和保护接地功能合并在一根单独的导线上(PEN) 注:将PEN导线分解成保护接地线和中线的点可在建筑物入口处或建筑物的配电板上。

Cisco Nexus 7000 系列直流电源模块

产品手册 Cisco Nexus 7000 系列直流电源模块 产品概述 Cisco Nexus? 7000 系列交换机支持专为数据中心 (DC) 环境设计的电源。Cisco Nexus 7000 3.0 kW 直流电源模块可从 1500W 扩展到 3000W,Cisco Nexus 7000 6.0kW 直流电源可从 1500W 扩展到 6000W。这些直流电源可为Cisco Nexus 7000 系列提供容错和负载分担功能以及对热插拔直流电源的全面支持(图 1 和图 2)。 图 1. Cisco Nexus 7000 3.0kW 直流电源模块 图 2. Cisco Nexus 7000 6.0 kW 直流电源模块 每个 Cisco Nexus 7000 系列系统均容纳多个电源,可同时为系统和数据中心设施提供容错能力。Cisco Nexus 7000 系列提供各种交流和直流电源选项,可满足企业和运营商客户的不同需求。 双路输入 3.0 kW 和四路输入 6.0 kW 直流电源已经针对运营商中心局部署进行优化。该直流电源提供多路输入支持,使客户可以自定义输出功率来满足其应用需求。

6.0 kW 直流电源使用热插拔直流电源线进行连接,可快速简便地安装电源,而无需占用直流接线板。3.0 kW 直流电源不随附直流电源线。6.0 kW 电源随附直流电源线。如果是 6.0 kW 电源,直流电缆既支持直接连接到直流电输入源,也支持在连接到输入源的距离超出电缆长度的情况下连接到中间电源接口单元。 Cisco Nexus 7000 系列直流电源接口单元 (PIU) 是为 Cisco Nexus 7000 系列直流电缆需要连接到现有直流电源线路的环境所提供的可选设备;可提供 16 个双极端子连接。PIU 支持一个或两个 Cisco Nexus 7000 6.0 kW 直流电源模块,每个电源使用两根直流电源线,总共有四根电源线连接到 PIU(图 3 和图 4)。Cisco Nexus 7000 3.0 kW 直流电源模块不支持 PIU 和直流电源线。 图 3. Cisco Nexus 7000 系列 6.0kW 直流电源、直流电缆和 PIU 图 4. Cisco Nexus 7000 系列直流 PIU 特性和优势 Cisco Nexus 7000 3.0 kW 和 6.0 kW 直流电源模块提供专门设计的功能,可通过通用备件、热插拔功能和更高的能效简化数据中心环境的运营并降低运营成本。Cisco Nexus 7000 系列还支持多个功率冗余方案、交流和直流混合运行模式及实时功率信息。下面的列表介绍了主要特性: ●跨 Cisco Nexus 7000 9 插槽、10 插槽和 18 插槽交换机与 Cisco Nexus 7000 系列系统通用的电源,可实现 通用备件灵活性(仅 6.0 kW 直流电源) ●能效高于 91%,可减少因转换而损耗的电能

240V高压直流说明书

240V高压直流系统 说 明 书

1.1 整流模块说明书 RM24020-Ⅲ系列模块简介 RM24020-Ⅲ系列模块是电源最主要的配置模块,广泛应用于通信行业及电力行业10kV到550kV的变电站电力电源中。 RM24020-Ⅲ系列模块采用风冷的散热方式,在轻载时自冷运行,符合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型号说明 RM 240 20 -III 产品版本号 额定输出电流20A 额定电压输出240VDC 整流模块 工作原理概述 以RM24020-Ⅲ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1 RM240D20-Ⅲ模块原理图 RM24020-Ⅲ模块由三相无源PFC和DC/DC两个功率部分组成。在两功率部分之外还有辅助电源以及输入输出检测保护电路。 前级三相无源PFC电路由输入EMI和三相无源PFC组成,用以实现交流输入的整流滤波和输入电流的校正,使输入电路的功率因素大于0.92,以满足DL/T781-2001中三相谐波标准和GB/T 17794.2.2-2003中相关EMI、EMC标准。

后级的DC/DC变换器由PWM发生器控制前级PFC输出的DC电压、经过高频变压器输出后再整流滤波输出DC电压等电路组成,用以实现将前级整流电压转换成电力操作系统要求的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辅助电源在输入三相无源PFC之后,DC/DC变换器之前,利用三相无源PFC的直流输出,产生控制电路所需的各路电源。输入检测电路实现输入过欠压、缺相等检测。DC/DC的检测保护电路包括输出电压电流的检测,散热器温度的检测等,所有这些信号用以DC/DC的控制和保护。结构及接口 1.模块外观 RM24020-Ⅲ模块的外观如下图所示。 图2 RM24020-Ⅲ模块外观 2.前面板 RM24020-Ⅲ模块前面板如下图所示。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及特点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及特点 (1)带电导体的形式:所谓带电导体是指正常通过工作电流的相线和中性线(包括PEN线但不包括PE线).宜选用单相两线、两相三线、三相三线、三相四线. (2)系统接地的形式:所谓配电系统接地是指电源点的对地关系和负荷侧电气装置(指负荷侧的所有电气设备及其间相互连接的线路的组合)的外露导电部分(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线路的金属支架套管及电缆的金属铠装等)的对地关系. 以三相系统为例,系统接地的型式有TN、TT、IT三种系统.TN系统按N线(中性线)与PE线(保护线)的组合情况还分TN-S、TN-C-S和TN-C三种系统. 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低压配电系统应满足生产和使用所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同时应注意接线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配电系统的层次不宜超过二级. (2)在正常环境的车间或建筑物内,当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又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树干式配电. (3)当用电设备容量大,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潮湿、腐蚀性环境的车间、建筑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 (4)当一些用电设备距供电点较远、而彼此相距很近、容量很小的次要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回路链接设备不宜超过5台、总容量不超过10kW.当供电给小容量用电设备的插座,采用链式配电时,每一回路的链接设备数量可适当增加. (5)在高层建筑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

(6)平行的生产流水线或互为备用的生产机组,根据生产要求,宜由不同的母线或线路配电;同一生产流水线的各用电设备,宜由同一母线或线路配电. (7)在TN及TT系统接地型式的低压电网中,宜选用Dyn11结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作为配电变压器. (8)单相用电设备的配置应力求三相平衡. (9)当采用220/380V的TN及TT系统接地型式的低压电网时,照明和其他电力设备宜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必要时亦可单独设置照明变压器供电. (10)配电系统的设计应便于运行、维修,生产班组或工段比较固定时,一个大厂房可分车间或工段配电;多层厂房宜分层设置配电箱,每个生产小组可考虑设单独的电源开关.实验室的每套房间宜有单独的电源开关. (11)在用电单位内部的邻近变电所之间宜设置低压联络线. (12)由建筑物外引来的配电线路,应在屋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

第三章 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三章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一节放射式接线 一、放射式接线 1.定义:从电源点用专用开关及专用线路直接送到用户或设备的受电端,沿线没有其他负荷分支的接线称为放射式接线,也称专用线供电。 2.使用场合:用电设备容量大、负荷性质重要、潮湿及腐蚀性环境的场所供电。 3.分类: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双回路放射式接线, 二、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 1.接线 如图3-1所示,该接线的电源由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母线上引出一回线路直接向负荷点或用电设备供电,沿线没有其他负荷,受电端之间无电的联系。 1-低压配电屏 2-主配电箱 3-分配电箱 图3-1 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 2.特点 (1)当出线线路发生故障,线路之间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高; (2)线路简单易于操作维护,保护装置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3)开关设备数量较多,线路有色金属消耗量大,初次投资较大; (4)当电源或母线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将导致所有出线停电; (5)当某条出线发生故障、变压器故障及开关设备停电检修时,该线路负荷停电。 3.适用范围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二级、三级负荷。 三、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1.接线 如图3-2所示,同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接线相比,该接线采用了对一个负荷点或用电设备使用两条专用线路供电的方式,即线路备用方式。 图3-2 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2.特点

(1)由于每个负荷点或用电设备采用两条线路供电,当一条线路故障或开关检修时,另一条备用线路可以投入运行; (2)由于采用备用方式,要求在选择这两条线路及其开关设备应相同,增大了投资量; (3)当电源或母线出现故障或检修时,仍会导致所有负荷停电; (4)同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相比提高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3.适用范围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二级、三级负荷。 四、双电源双回路放射式(双电源双回路交叉放射式) 1.接线 两条放射式线路连接在不同电源的母线上,其实质是两个单电源单回路放射的交叉组合。 图3-3 双电源双回路的放射式 2.特点 (1)采用此接线最大的好处是每个负荷点或用电设备有两个独立的一次电源供电; (2)当正常电源故障时,经过手动或自动的电源切换装置,可以简单迅速地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保证不停电; (3)这种配电形式一次侧为双路电源,要求电源的两组开关设备应有可靠的联(互)锁装置,以免误操作; (4)当一线路故障时,全部负载应当由另一线路供电,所以要求每一线路应有足够的容量能够负担全部负载; (5)由于双电源、双线路和双开关设备,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初次投资也较高,开关操作复杂,维护比较困难。 3.适用范围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一级负荷。 五、具有低压联络线的放射式 1.接线 该接线主要是为了提高单回路放射式接线的供电可靠性,从邻近的负荷点或用电设备取得另一路电源,用低压联络线引入。 2.特点 (1)一次侧电源或变压器出现故障会导致所有出线停电; (2)当某条出线发生故障或停电检修时,该线路负荷由另一路低压联络线供电。 3.适用范围 互为备用单电源单回路加低压联络线放射式适用于用户用电总容量小,负荷相对分散,各负荷中心附近设小型变电所(站),便于引电源。与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不同之处,高压线路可以延长,低压线路较短,负荷端受电压波动影响较前者小。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二、三级负荷。若低压联络线的电源取自另一路电源,则可供小容量的一级负荷。

DC电源模块方案

DC/DC电源模块方案 DC/DC电源模块又称为DC/DC转换电路,其关键功能就是进行输入输出电压转换。一般我们把输入电源电压在72V以内的电压变换进程称为DC/DC转换。多见的电源关键分为车载与通讯系列和通用工业与消费系列,前者的使用的电压一般为48V、36V、24V等,后者使用的电源电压一般在24V以下。不同应用领域规律不同,如PC中常用的是12V、5V、3.3V,模拟电路电源常用5V 15V,数字电路常用3.3V 等,现在的FPGA、DSP还用2V以下的电压,诸如1.8V、1.5V、1.2V 等。 目录 1.DC/DC电源模块的介绍 2.DC/DC电源模块的作用 3.DC/DC电源模块的发展 1.DC/DC电源模块的介绍

新型的模块为完全封装的DC/DCPOL数字电源模块,它能使用PMBus和完全封装的方式,将数字电源解决方案的所有长处结合在一起。使用内部数字控制器,PMBus能被用来设定各种参数,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要。各种参数能被监测并储存在板上内存中,在现有最先进的模块中,几乎所有分立元器件都被集成进模块中。长处包括缩短上市时间、精简印刷电路板上器件,以及增强长期确实性。这种完全封装的方式,封装的底部能提供面积更大的散热焊盘,能强化散热能力,封装边缘上的引脚,还具有理想的焊点焊接检测功能。此模块可以工作在3.3V、5V、12V总线输入电压下,提供0.54V~4V的降压输出,具有单一电阻设定,以及高达12A的输出电流能力,完全封装的数字电源模块可提供多元组合,以符合广泛的应用需要。 2.DC/DC电源模块的作用 DC/DC变换器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这

高压直流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451 高压直流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高压直流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 用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高压直流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 高压直流电源是将工频电网电能转变成特种形式的高压电源的一种电子仪器设备,高压直流电源按输出电压极性可分为正极性和负极性两种。高压直流电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农业领域也有应用,例如农业环境静电除尘,静电喷雾杀虫,农业物料静电喷涂包裹,农产品加工中的静电植绒、农业生物静电效应研究、静电杀菌、农业种子静电处理等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工程应用实践对高压静电电源的需求逐年增多,对其精度、性能、规格、品种、类型、体积、智能化操作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现有的高压直流电源已经不能满足农业领域中的许多需要,研究和开发适合农业领域要求的多种新型直流高压电源已经成为一种客观需求,而且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显著,市场前景比较光明。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 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 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 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TN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 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 其特点是: 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TN-C系统。 1.2、TN—S系统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3)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工厂供配电系统主接线方案【精编版】

工厂供配电系统主接线方案【精编版】

本文按照钢铁厂供电系统对供电可靠性、经济性的要求,根据钢铁厂的负荷性质、负荷大小和负荷的分 布情况对本厂供电系统做了全面综合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工厂总降压变电所实现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整个供电系统的分析和对钢铁厂的电力负荷,功率补偿,短路电流的计算,合理的选择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等各种电气设备;对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不同的主接线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的主接线方案,实现了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地运行。 关键词供电系统;电力负荷;功率补偿;电气设备;主接线;继电保护

目录

1 前言 1.1概述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一般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某些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工厂,即使是极短时间的停电,也会引起重大设备损坏,或引起大量产品报废,甚至可能发生重大的人生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上甚至政治上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DC_DC模块电源的选择与应用

DC/DC 模块电源以其体积小巧、性能卓异、使用方便的显著特点,在通信、网络、工控、铁路、军事等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系统设计人员已经意识到:正确合理地选用DC/DC 模块电源,可以省却电源设计、调试方面的麻烦,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专业的领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设计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缩短了整个产品的研发周期,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致胜赢得了宝贵商机。那么,怎样正确合理地选用DC/DC 模块电源呢,笔者将从DC/DC 模块电源开发设计的角度,结合近年来爱浦公司模块电源推广使用过程中得到的用户信息反馈,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以供广大系统设计人员参考。 DC/DC 模块电源的选择 选择使用DC/DC 模块电源除了最基本的电压转换功能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1. 额定功率 一般建议实际使用功率是模块电源额定功率的30~80%为宜(具体比例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后面将会提到。),这个功率范围内模块电源各方面性能发挥都比较充分而且稳定可靠。负载太轻造成资源浪费,太重则对温升、可靠性等不利。所有模块电源均有一定的过载能力,例如爱浦公司产品可达 120~150%,但是仍不建议长时间工作在过载条件下,毕竟这是一种短时应急之计。 2.封装形式 模块电源的封装形式多种多样,符合国际标准的也有,非标准的也有,就同一公司产品而言,相同功率产品有不同封装,相同封装有不同功率,那么怎么选择封装形式呢?主要有三个方面:① 一定功率条件下体积要尽量小,这样才能给系统其他部分更多空间更多功能;② 尽量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封装的产品,因为兼容性较好,不局限于一两个供货厂家;③ 应具有可扩展性,便于系统扩容和升级。选择一种封装,系统由于功能升级对电源功率的要求提高,电源模块封装依然不变,系统线路板设计可以不必改动,从而大大简化了产品升级更新换代,节约时间。以爱浦公司大功率模块电源产品为例:全部符合国际标准,为业界广泛采用的半砖、全砖封装,与VICOR、 LAMBDA 等著名品牌完全兼容,并且半砖产品功率范围覆盖50~200W,全砖产品覆盖100~300W。 附表: 爱浦公司模块电源封装尺寸与兼容性 封 装尺寸 指标 2"×1"×0.4"2"×1.6"×0.4"2"×2"0.5" 2.4"×2.28"×0.5" (半砖) 4.6"×2.4"×0.5"(全砖) 兼容性 符合国际标准符合国际标准 符合国际标准 符合国际标准 符合国际标准 功率范围 5~20W 12~20W 25~30W 50~200W 100~300W 输出路数 单、双路 单、双路 单、双、三路单路 单路 3.温度范围与降额使用 一般厂家的模块电源都有几个温度范围产品可供选用:商品级、工业级、军用级等,在选择模块电源时一定要考虑实际需要的工作温度范围,因为温度等级不同材料和制造工艺不同价格就相差很大,选择不当还会影响使用,因此不得不慎重考虑。可以有两种选择方法: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产品 产品介绍 CP DUM27—240/400型通信用高压直流开关电源系统概述 DUM27—240/400型通信用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包含交流配电部分、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部分和监控单元组成的柜式直流电源系统。是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高频脉宽调制技术、软开关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可广泛适用于原交流UPS的所有应用环境,且具有更可靠,更省电,更节省投资的优势。 性能特点 ●高功率密度,单供电柜容量可达120KW ●输入高功率因数,低谐波电流 ●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宽的电压适应范围 ●完善的监控功能及成熟的电池管理功能 ●扩容灵活,维护方便,模块可热插拔 系统组成 ● CP DPJ05-380/630型交流配电屏 ● CP DUM27-240/400 型高压直流开关电源系统 ● CP DPZ03-240/1000 型高压直流配电屏

● CP DMA10-240/40型高频开关整流器(安装入模块架) ● CP DKD12型监控器(安装入模块架) 主要技术指标 CP DMA10-240/40型高频开关整流器?? 工作环境温度?-5℃~+50℃???????????????????? 交流输入参数 电压:三相三线制?380V±20% 频率:45~65Hz 功率因数:≥0.93 开机浪涌电流:≤20A 输入电流谐波THD:≤9% 电磁干扰:符合GB 9254-1988 直流输出参数???????????? 额定电压:220V 电压范围:190V-286V 输出电流:额定值40A(输出电压286V时) 额定功率:10,000W (AC≥323V) 效率(满载测试):≥93% 限流选择范围:3-42A 均分负载不平衡度:≤±2.5% 电网调整率:≤±0.1% 负载调整率:≤±0.5% 稳压精度:≤±0.6% 温度系数:≤0.02%/℃ 纹波系数: ≤±0.2% 峰—峰杂音电压:≤200mV; 可闻噪声:≤50dB(A)。

通信直流变换电源模块

通信直流变换电源模块 RT4820S 用 户 手 册

目录 通信直流变换模块介绍 (2) 1.1 结构及接口 (2) 1.1.1模块外观 (2) 1.1.2前面板 (2) 1.1.3后面板 (4) 1.2模块工作原理 (5) 1.3模块主要功能 (5) 1.3.1保护功能 (5) 1.3.2 其它功能 (6) 1.4模块性能参数 (7) 1.4.1环境要求 (7) 1.4.2输入特性 (8) 1.4.3输出特性 (8) 1.4.4其他特性 (8) 1.5模块安装尺寸 (9) 1.6包装维护 (10) 1.6.1运输包装 (10) 1.6.2维护 (10) 1.7使用注意事项及处理 (10) 1.7.1模块均流 (10) 1.7.2输出电压设定 (11) 1.7.3分组号设定 (11) 1.7.4地址设定 (11) 1.7.5模块告警现象及处理 (11) 注意事项 (12)

通信直流变换模块介绍 RT4820S型模块额定输入AC220V/DC220V或DC110V电源,输出为DC48/20A;可用于一体化电源系统用作通信电源使用,下面将做系统的介绍: 1.1 结构及接口 1.1.1 模块外观 模块的外观如下图: 图2-1 充电模块外观 1.1.2 前面板 模块前面板如下图所求: 指示灯LED 上键(长按5秒取消设置) 下键(长按5秒取消设置) 紧固螺钉

图2-2 充电模块前面板 1)LED显示面板 可显示模块电压、电流、告警、地址、分组号、运行方式等信息。若按键无操作超过一分钟,将自动显示模块电压和电流,此时如果存在告警,则显示告警信息。电压显示精度为±0.5V,电流显示精度为±0.2A。 2)指示灯 模块面板上有3个指示灯,分别为电源指示灯(绿色)、保护指示灯(黄色)和故障指示灯(红色),见下表。 表2-1 面板指示灯说明 3)手动操作按键 模块面板上有两个按键,上键和下键。 通过按键,可查看模块信息。例如模块输出电压48V、输出电流10.0A、地址2、运行在自动方式、分组号1,按上键或下键将依次显示如图2-3。 输出电压48V 输出电流10A 地址2 分组号1 运行在自动模式

240V高压直流-HVDC-供电系统技术应用指导意见

通信用 240V 高压直流(HVDC)供电系统 技术应用指导意见 V 2.1 (报批稿) 2010 年 7 月

目录 1概述 (3) 1.1基本概况 (3) 1.2技术特点 (7) 1.3适用范围 (9) 1.4应用目标 (9) 2规范性引用文件 (9) 3术语和定义 (10) 4规划设计要求 (13) 4.1使用环境条件 (13) 4.2系统标准电压 (13) 4.3系统组成 (14) 4.4系统容量配置 (15) 4.5蓄电池组配置 (15) 4.6系统采用悬浮方式供电 (16) 4.7保护接地方式 (17) 4.8直流配电 (17) 4.9末端设备机架配电及控制方式 (19) 5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19) 5.1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9) 5.2保护功能要求 (21) 5.3告警性能要求 (22) 5.4防雷性能要求 (22) 5.5安全性能要求 (22) 5.6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24) 5.7系统音响噪声要求 (24) 5.8可靠性指标要求 (24) 5.9有效使用年限要求 (24) 5.10监控模块功能要求 (25) 5.11整流模块功能要求 (26) 5.12交流配电功能要求 (27) 5.13直流总输出屏要求 (27) 5.14机房直流配电屏要求 (27) 5.15直流电源列柜要求 (28) 5.16设备外观与结构要求 (29) 5.17包装与标志 (29) 6 IT 设备对 HVDC 的适应性要求 (29) 7工程管理及验收、割接要求 (30) 7.1系统设备安装基本原则 (30) 7.2系统设备安装要求 (30) 7.3工程验收测试项目和要求 (30) 8运行维护要求 (31) 8.1IT 设备对直流电源供电适应性的确认 (31) 8.2IT 设备送电应按下列顺序和要求操作 (31)

中国联通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一分册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240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和术语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240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 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3) 5.3 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 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 设备配置原则 (4) 7.2 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 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5) 7.4 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240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6) 8.1 交流输入 (6) 8.2 直流输出 (6) 8.3 整流模块 (6) 8.4 蓄电池管理功能 (8) 8.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 绝缘监察 (8) 8.7 保护功能 (9) 8.8 系统电磁兼容性 (10) 8.9 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 导线的选择 (10) 9.2 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1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2 告警系统要求 (12)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2) 11.1 接地要求 (12) 11.2 安全要求 (12)

240V高压直流

通信用 240V 高压直流(HVDC)供电系统 技术应用指导意见
V 3.1 (报批稿)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10 年 8 月

目 1

2 3 4
5
6
7
概述...........................................................................................................................................3 1.1 基本概况...................................................................................................................3 1.2 技术特点...................................................................................................................7 1.3 适用范围...................................................................................................................9 1.4 应用目标...................................................................................................................9 规范性引用文件.......................................................................................................................9 术语和定义.............................................................................................................................10 规划设计要求.........................................................................................................................13 4.1 使用环境条件.........................................................................................................13 4.2 系统标准电压.........................................................................................................13 4.3 系统组成.................................................................................................................14 4.4 系统容量配置.........................................................................................................15 4.5 蓄电池组配置.........................................................................................................15 4.6 系统采用悬浮方式供电.........................................................................................16 4.7 保护接地方式.........................................................................................................16 4.8 直流配电.................................................................................................................17 4.9 末端设备配电及控制方式.....................................................................................18 系统设备技术要求.................................................................................................................19 5.1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19 5.2 系统保护功能要求.................................................................................................21 5.3 告警性能要求.........................................................................................................22 5.4 防雷性能要求.........................................................................................................22 5.5 安全性能要求.........................................................................................................22 5.6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24 5.7 系统音响噪声要求.................................................................................................24 5.8 可靠性指标要求.....................................................................................................24 5.9 有效使用年限要求.................................................................................................24 5.10 监控模块功能要求.................................................................................................24 5.11 整流模块功能要求.................................................................................................25 5.12 交流配电功能要求.................................................................................................26 5.13 直流总输出屏要求.................................................................................................27 5.14 机房直流配电屏要求.............................................................................................27 5.15 直流电源列柜要求.................................................................................................28 5.16 设备外观与结构要求.............................................................................................28 5.17 包装与标志.............................................................................................................29 IT 设备对 HVDC 的适应性要求...........................................................................................29 6.1 采用单相交流 220V 供电的 IT 设备 ....................................................................29 6.2 采用三相交流 380V 供电的 IT 设备 ....................................................................29 6.3 IT 设备对 HVDC 的适应性的测试和处理方法...................................................29 工程管理及验收、割接要求.................................................................................................30 7.1 系统设备安装基本原则.........................................................................................30 7.2 系统设备安装要求.................................................................................................30 7.3 工程验收测试项目和要求.....................................................................................30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