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起源
- 格式:pptx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62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在汉代,中国由上古时期至汉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宪法制度,
以内政法则为基础。
内政法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民众权利等领域,其内
容主要体现在《后汉书》《汉书》等古籍中,是古代中国法律的重要载体。
汉朝时期,随着政治体制的完善,中国古法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出现了许多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施政方面的法律,如
《律历志》、《律令》、《政出》、《户部章程》、《文献》等,这些法
律正式定义了汉朝法律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执行方式,并由宫廷对其进行
审核和执行。
此外,汉朝还将法律的职能向社会各阶层扩展,在社会各种争议中发
挥作用。
比如《裁判文书》记载,汉代以来,开始建立司法实体,通过实
施司法程序,来审理各类纠纷,对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保障。
二、中国法律的特点
1、《左传》的“以德治国”思想是中国法律的根本思想。
传统的中
国法律是以礼义为基础,以尊卑礼仪为框架,以礼仪、律法为手段,以安
定民众为目的,以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
2、法律具有稳定性。
法字的演变过程
法字在中国汉字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一些变化。
它的古代形态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字形。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古代的法字形象,起源于甲骨文时期的象形文字。
在甲骨文当中,法字通常表示法度、规矩或者法令。
它的形状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一个表示人或人的手臂的象形部分,右边是一些符号,可能代表了一种标记或符号,表示法令的内容。
楚系、秦系文字:在楚系文字和秦系文字中,法字的书写逐渐演变,形态逐渐接近现代的样子。
这个过程中,字形变得更加规整,整体结构更加统一、清晰,保留了象形的基本特征。
隶书时期:在隶书时期,法字的书写逐渐规范化。
隶书字体更加工整,书写结构也更加规范,形成了更为接近现代书写的字形。
楷书及现代字形: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法的字形。
在楷书中,法字的结构更加规整,左右结构明确,上下横画清晰。
总而言之,汉字法字经历了从古代象形文字到现代形态的演变过程,字形逐渐规范化、简化,并且还保留了一些古代象形文字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
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1.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专制帝王。
2.夏已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
3.夏朝已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
4.夏朝还形成了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
夏朝统治者对原始社会的“礼”和其他氏族习惯加以改造,使之上升为国家形态的习惯法,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有效工具;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维护专制王权,镇压各种违抗“王命”的行为和其他社会犯罪。
二、中国国家与法起源的特点中国国家和法的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主要是: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虽然在外观上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各种特征,但在统治阶层内部,仍在相当程度上按血亲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人们的社会的地位,并按氏族家长制的传统统治方式来组织和管理社会。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与浓厚的宗法血缘特征相联系。
夏王朝实行家国相通、亲贵合一,君主启是所有臣民的最高家长,各贵族又是各家族的家长,并任有官职,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家长制式的管理。
导致了古代中国在国家形成之初便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此后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即以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为基本模式,历史统治者均以家长或父母自居而视民众为不懂事的幼儿,由此,古代中国的法律也日益专制化了。
3.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界限不清,由于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观念的存在,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法律、刑罚和伦理道德规范同时当做调节社会的基本手段,结合使用。
法律与道德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二者互为表里。
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为了维护专制王权以氏族奴隶制的严酷统治,镇压被奴役部族和平民、奴隶的激烈反抗,夏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利用刑法手段来稳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这使得刑事法在形成初期的夏朝法律中居于首要地位。
从古到今,很多思想家、法学家对法的起源问题实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主要有:(1) 神创说:这个学说认为法是人格化的超人类力量的创造物,各种各样的神为人类创造法。
中世纪神学政治的鼻祖奥古斯丁提出:秩序和安排来源于上帝的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即神法;人法服从神法,是从神法派生出来的。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理解。
(2) 暴力说:这个学说认为法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暴力统治的产物。
中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认为:“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有斗争有暴力才需要解决冲突的规则。
(3) 契约说〔古典自然法学者〕:人类在进入政治社会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陷或更好地生活,人们相互间缔结契约,通过缔结契约人们放弃、让与部分自然权利,组成政府,这最初的契约是法律。
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者绝大部分都持此说。
(4) 发展说:具体包括两种:①人的水平发展说:随着社会的进化,人的水平有了发展,例如,火的作用,弓箭的发明等,财富有了增加,社会关系开始复杂,因而需要法。
②精神发展说:黑格尔就认为绝对精神在自然界产生之前就已存有,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
民族精神论者提出法来自民族的精神或历史传统。
(5) 合理管理说〔法社会学者〕:很多法社会学者持此说,如美国当代法的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认为,一个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④国家出现而产生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及其与法的本质学说之间存有内在的一致和对应的关系,如神创说就与法的本质的神意论观点一致,是神学法学的主要内容;契约说则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与法的本质的理性论观点紧密联系。
法产生的过程与标志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古代中国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法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中国古代法律也逐渐形成和完善。
中国古代法律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 生活习惯:从原始部落时期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内容庞杂,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
- 战争:古代战争中的军法也是原始法律的重要来源,主要以惩罚性的“刑”为主。
- 祭祀:从原始人时期的祭祀发展至商周,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祭祀程序规定,最为有代表性的是商代祭祀铭文的刻写已经有了明显的撰写格式要求。
学术界的一般结论是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于夏代。
从夏朝的开创者“启”开始,中国历史由原始社会步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同时,也就产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
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夏朝的法律制度开始,经过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史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诞生之初,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也逐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史,以及其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原始社会的法律观念在原始社会,法律的概念并不如今天那么完善,但其根本目的与现代法律相似,即希望通过规则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体权益。
原始社会的法律更多地遵循着部落和族群的传统习惯和规范,以维持社会稳定。
这种法律观念形成了后来法律发展的基础。
二、古代文明时期的法律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古代文明的兴起带来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
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典,这些法典包含了关于刑法、民法和宗教法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典的出现标志着法律逐渐与宗教、道德规范脱离,成为独立的社会管理机制。
古代希腊和罗马则对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的民主思想为法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古罗马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其中的《罗马法大全》被视为西方法律文明的基石。
这些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后世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经验和范例。
三、中世纪到现代的法律进程中世纪是承上启下的时期,封建社会的法律观念仍然受到很大限制,但其中的一些法律体系对后来的法律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英国的英格兰普通法以及法国的民法典被视为今天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民法、刑法和商法等领域的法律发展迅速,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同时,国际法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紧密相连。
国际法的诞生和发展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以及全球治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在现代社会,法律不仅仅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还包括了法律体系的建立、法律职业的形成以及法律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各国纷纷制定了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权利和国家机构的权力。
四、法律的未来展望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法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涉及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
浅析中国“法”的历史起源2019-03-15[摘要]法的产⽣是随着⽣产⼒的发展⽽出现的,在国家出现以前,⼈类是依靠原始的⽒族习惯来维持⽒族秩序的,⽣产⼒的发展使得国家出现,⽒族习惯也逐渐演变成为习惯法,随着⽂明程度的提⾼,⽽渐变为成⽂法,夏朝的建⽴及夏朝法律的颁⾏则使得中国的“法”正式诞⽣。
[关键词]法,起源,夏朝,《禹刑》关于中国之“法”起源于何时,有多种说法,《商君·画策》记载起源于黄帝时期;《尚书》记载起源于尧舜时期;《左传·昭公六年》、《汉书·刑法志》皆记载起源于夏代。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法的出现应该是在随着⽣产⼒的发展,私有制和国家的出现,法才正式形成。
因此,笔者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度对中国“法”的起源作⼀简单的分析。
⼀、法字含义的由来关于法的含义,⾸先从“法”字来看,在甲⾻⽂中⽬前还未发现。
西周的铜器铭⽂中已有法字,写为“■”,战国时期简化为“法”,不过古体字的“■”⼀直保留⾄秦汉时期。
但是当时的“■”字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之意,主要是假借为“废”字。
《经籍估纂》中将“废”引申为“发”,“发”引申为“伐”、“罚”⼀⾳。
“罚者,伐也”,并引申为今法律意义的“法”。
⽽《说⽂解字》中对“法”字的解释为:“■,刑也。
平之如⽔,从⽔。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
”“伐”、“罚”、“⽔”、“■”,这其实都蕴含了“法”的来源,是法的组成之意。
包含了早期国家在军事征伐中的军令,惩罚和对社会秩序等⽅⾯的规范。
经过历史的演变⽽有后来之意义,即“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保证执⾏的⾏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
”⼆、⽒族习惯向法的转变按照马克思主义,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着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客观历史过程,同样⼈类的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
⼈类出现之后,经过千万年的演变和社会⽣产⼒不断的发展⽽最终产⽣了法律。
⼈类社会最初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在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群之后,进⼊到⽒族公社会阶段,先后分为母系⽒族和⽗系⽒族两个阶段。
从古到今,许多思想家、法学家对法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主要有:(1)神创说:这一学说认为法是人格化的超人类力量的创造物,各种各样的神为人类创造法。
中世纪神学政治的鼻祖奥古斯丁提出:秩序和安排来源于上帝的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即神法;人法服从神法,是从神法派生出来的。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认识。
(2)暴力说:这一学说认为法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暴力统治的产物。
xx的法家代表人物xx就认为:“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有斗争有暴力才需要解决冲突的规则。
(3)xx说〔xx自然法学者〕:人类在进入政治社会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陷或更好地生活,人们相互间缔结契约,通过缔结契约人们放弃、让与部分自然权利,组成政府,这最初的契约是法律。
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者大部分都持此说。
(4)发展说:具体包括两种:①人的能力发展说:随着社会的进化,人的能力有了发展,例如,火的作用,弓箭的发明等,财富有了增加,社会关系开始复杂,因而需要法。
②精神发展说:黑格尔就认为绝对精神在自然界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
民族精神论者提出法来自民族的精神或历史传统。
(5)合理管理说〔法社会学者〕:许多法社会学者持此说,如美国当代法的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认为,一个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④国家出现而产生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及其与法的本质学说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和对应的关系,如神创说就与法的本质的神意论观点一致,是神学法学的主要内容;契约说则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与法的本质的理性论观点紧密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④国家出现而产生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第八章 法律的起源与演进第一节 法律的起源一、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原始社会不存在法律(二)法律起源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时期(三)法律与原始习惯的区别1.体现的意志不同。
2.形成的方式不同。
3.实施的保障不同。
4.适用的对象不同。
5.调整的目的不同。
二、法律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范体系在古代社会,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为获得神圣地位而颁布的。
恩格斯说:“官吏既然掌握着公共权力和征税权,他们就作为社会机关而凌驾于社会之上。
从前人们对于氏族制度的机关的那种自由的、自愿的尊敬,即使他们能够获得,也不能使他们满足了;他们作为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的代表,必须用特别的法律来取得尊敬,凭借这种法律,他们就享有了特殊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地位。
”1三、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一)法律起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法律起源是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三)法律起源是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过程(四)法律起源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混沌一体到逐渐与之分化并相对独立的过程第二节 法律的演进法律产生后,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
依据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法律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一、奴隶制法(一)维护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人身占有,保护奴隶制生产关系(二)公开确认人们身份的不平等(三)规定的惩罚方法极其残酷(四)带有原始习惯的某些残余二、封建制法(一)严格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二)确认和维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三)确认和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四)刑罚严酷,野蛮擅断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三、资本主义法(一)近代资本主义法近代资本主义法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五章法的起源与历史类型法的起源法的质变-如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法的演进法的发展法的量变-如法的继承、法的移植等法的起源与历史类型 第一节 法的起源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第三节 其它法的发展阶段理论这一套套中国的“法”史之际,中国古代社会 秩序在这些书中已经“逐渐死去”――书中展 现的是一个100年前甚或是50年前的中国法律史家都已无法辨认的中国古代社会的“法”。
--苏力第一节 法的起源一、法(法律)产生的原因(一)关于法律产生原因的多种学说1.精神解释朱熹,(1130-1200)汉族,江西婺源人。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
2.基于人口爆炸的定分止争的解释“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 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 财有余,故民不争。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 民自治。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 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 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韩非子∙五蠹》3.契约论解释洛克认为自然法存在缺少一种确定的、规定了的、众所周知的法律;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既定的法律来裁判纠纷的公正裁判者;缺少权力来保障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
而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人们才加入社会,签订了社会契约,交出了一部分自 然权利,如自卫权或执行自然法的权利等,建立了国 家和制定了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享受自然权利。
4.社会管理解释(1)蚩尤造刑“蚩尤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 贼、鸱(chi)义、奸宄(gui)、夺攘、 矫虔。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杀戮无辜,爰(yuan)始淫为劓 (yi)刵(er)椓(zhuo)黥。
”《尚书∙吕刑》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 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
原为炎帝臣属,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