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脑卒中血脂处理规范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1.64 KB
- 文档页数:4
脑卒中规范化诊疗(一)近1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成为发达国家死亡人数的总和,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
脑卒中是指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突然受损,病理上表现为脑动脉梗阻所致的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分水岭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或脑动脉破裂所致的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
一、脑血液循环的生理中枢神经系统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部位,血液供应非常丰富。
成人脑重1400克左右,约为体重的2-3%,每分钟需动脉供血800-1200ml,占全身血液量的15-20%,脑的耗氧、耗糖量分别占全身供给量的20%及25%。
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氧储备,故需不断地依靠血液输送氧与葡萄糖以维持脑的正常功能。
血供停止6-8秒,脑灰质组织内即无任何氧分子并约10-20秒之间出现异常脑电图。
停止3-4 分钟脑组织葡萄糖消耗殆尽。
脑缺氧2分钟脑活动停止,缺氧5分钟即可出现不可逆损伤。
如脑的血液供给减少至临界水平(约为正常值的50%)以下,脑细胞的功能只能维持数分钟。
二、脑血管病的病因(一)血管壁病变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风湿、结核、钩端螺旋体、梅毒等)、先天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毒、肿瘤等。
(二)血液成分改变1、血液粘稠度增高: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瘤等。
2、凝血机制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妊娠、产后、手术后及服用避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
(三)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病(约占非栓塞性脑血管病的55-75%)、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四)其它因素:血管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大血管邻近的病变(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导致供血不全。
另外,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如空气、脂肪、肿瘤等)也会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卒中二级预防血脂控制标准英文回答:As a stroke survivor,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managing the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One crucial aspect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is controlling blood lipid levels, particularly cholesterol. Maintaining healthy blood lipid levels is essential in preventing the recurrence of stroke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o control blood lipid levels, the target values for different lipid parameter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recommended targets for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individual risk profile. However, in general,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can be considered:1. Total Cholesterol (TC): The target value for TCshould be below 4.5 mmol/L (175 mg/dL). TC is a measure of the total amount of cholesterol in the blood, including both LDL-C and HDL-C.2.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DL-C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bad cholesterol" as it contributes to the build-up of plaque in the arteries. The target value for LDL-C should be below 2.6 mmol/L (100mg/dL) for patients at low to moderate risk and below 1.8 mmol/L (70 mg/dL) for patients at high risk.3.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HDL-C is often called "good cholesterol" as it helps remove LDL-C from the bloodstream. The target value for HDL-C should be above 1.0 mmol/L (40 mg/dL) for men and above 1.3 mmol/L (50 mg/dL) for women.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se target values may be adjusted based on the patient's overall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presence of other comorbidities, and individual treatment goals. Additionally,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such as dietary changes, regular exercise, and weight management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healthy blood lipid levels.中文回答:作为一名中风幸存者,我深知二级预防在控制中风风险因素方面的重要性。
脑卒中活动总结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port material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卒中活动总结6篇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活动中的资源利用情况,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建议,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改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2024年脑卒中活动总结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 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国内外经验,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 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
本指导规范基于国内外最 新研究进展和指南编写。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 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 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
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
—、高血压1. 指导规范 1.1 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 随诊,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 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 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1.2 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见表 1):(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 及其他危险因素。
3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 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 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1.3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纳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 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 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 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血脂活动总结篇一:高血脂总结调节血脂的果蔬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诸多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一些具有很好的调节血脂的功能,一、水果类1.葡萄:葡萄汁与葡萄酒都含有自黎芦醇,是降低胆固醇的天然物质。
动物实验也证明,它能使胆固醇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葡萄是高血脂症者最好的食品之一。
2.苹果:因富含果胶、纤维素和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
苹果可以降低人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而使对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升高。
3.山楂:是许多消脂茶的主要成分,所含黄酮类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胆固醇的作用。
二、蔬菜类1.大蒜:含有蒜素和硒等矿物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和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胆固醇,对减肥有利。
2.韭菜:除含有钙、磷、铁、糖和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纤维素,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很好的通便作用,能帮助排除肠道中多余的脂肪.3.洋葱:含前列腺素A,此成分有扩血管、降血压作用;还含有机硫化合物及少量含硫氨基酸,这类物质可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4.冬瓜:含有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C,能去除身体内多余的脂肪和水分,起到减肥作用。
5.胡萝卜:含果胶酸钙,它能与胆汁酸结合从大便中排出。
身体要产生胆汁酸势必会动用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促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
关于高血脂的食疗方子-膳食养生高血脂症属于中医痰证、眩晕、心悸、胸痹等证的范畴。
以眩晕、胸闷、空腹时血浆脂质(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有的病例在临床上无任何症状)等为临床特征。
本病外因久食膏粱厚味和肥甘之品,内因老年衰弱或先天不足造成肾的阴阳失调。
其病机是肝肾亏损,痰瘀内阻。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液被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完整版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首次将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明确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范畴,并强调了降胆固醇治疗对于减少缺血性脑卒中/TIA 风险的重要意义。
降低胆固醇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这两种方式均是目前重要的降脂手段[1]。
《2018年AHA血胆固醇管理指南》曾经明确强调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所有年龄段的ASCVD风险。
在药物治疗中,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非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苯氧酸类、胆酸螯合剂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抑制剂)。
随着循证依据的不断丰富,血脂管理的控制目标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血脂管理的最终目的(为了降低ASCVD的发生风险)是始终不变的。
卒中患者对于血脂管理的目标可能因不同患者而异,本文将简单介绍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如何进行血脂管理的。
一、降脂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以从降脂治疗中获益。
目前中等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的证据不充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获益远大于有潜在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存在出血性卒中高风险或有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应个体化评估降脂治疗的获益与风险,LDL-C的目标值不宜过低[2]。
1、降脂目标LDL-C 是降脂治疗的首要靶点,其控制水平应参照ASCVD总体风险。
LDL-C的目标值见表1。
LDL-C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下降越多。
表1:降脂靶点的目标值2、降脂药物主要降胆固醇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普罗布考及其他降脂药。
(1)他汀类药物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幅度有一定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倍时,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为6%。
他汀类药物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1次,但晚上服用时LDL-C降幅会稍增加[2]。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指LDL-C降幅25%~50%时所采用的他汀类药物日剂量。
脑卒中与血脂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
而在探寻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策略中,血脂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脑卒中。
简单来说,脑卒中就是大脑里的血管出了问题,导致大脑的部分区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这就好比是庄稼地的灌溉渠道堵塞了,庄稼得不到水,自然就长不好,甚至会枯萎。
脑卒中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约占总数的70% 80%,通常是由于血管被血栓堵塞,血液无法流通;出血性脑卒中则是因为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中造成损伤。
那血脂和脑卒中又有啥关系呢?这得从血脂的成分说起。
血脂可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它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其中,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 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当它在血液中的水平过高时,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
这些斑块就像血管里的“垃圾”,会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流不畅。
如果斑块破裂,还会引发血栓形成,一下子就把血管给堵死了,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反,HDLC 被视为“好胆固醇”。
它能够把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起到清理血管、预防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所以,保持较高水平的 HDLC 对于预防脑卒中是很有好处的。
甘油三酯也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得血流速度变慢,容易形成血栓。
而且,高甘油三酯血症还常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进一步加大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除了血脂的成分,血脂水平的异常持续时间也对脑卒中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长期的血脂异常会让血管壁不断受到损害,加速粥样硬化的进程。
就好像是一件衣服,如果天天被磨损,破洞就会越来越大,最终无法再穿。
血管也是如此,长期的血脂异常会让血管变得脆弱不堪,更容易出现问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一、概述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系统地梳理了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预防策略、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1. 脑卒中定义及其在中国的重要性脑卒中,亦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前者更为常见,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氧和营养不足,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引起脑压升高和脑组织损伤。
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据统计,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急剧上升。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加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中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脑卒中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通过本报告的推广和实施,我们期待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推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小结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小结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举办了一场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内容总结。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闭塞导致的大脑缺氧、营养不足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根据不同的原因和机制,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
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于动脉壁破裂导致大量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大脑供应血液的动脉被闭塞或者狭窄导致。
二、引起脑卒中的常见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引起脑卒中的因素之一。
2.高胆固醇:高胆固醇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4.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等,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强等,也是引起脑卒中的因素之一。
三、如何预防脑卒中1.控制高血压:保持正常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2.控制高胆固醇: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高胆固醇食品,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控制高胆固醇。
3.控制糖尿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4.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是预防脑卒中的基本措施之一。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规律作息等都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四、如何识别脑卒中1.面部: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歪斜或者失去表情能力。
2.手臂:突然出现一侧手臂无力或者抬不起来。
3.语言能力:突然出现说话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情况。
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应该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五、如何应对脑卒中1.急救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躺,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都是急救措施之一。
2.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脑卒中,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恢复期护理:在恢复期需要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以促进康复。
2015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办法。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
1.发病时已服用他汀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合理的(II 级推荐,B 类证据)。
2.缺血性卒中发病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发病后可早期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III 级推荐,C 类证据)。
二、缺血性卒中预防的血脂管理
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复发(I 级推荐,A 类证据)
2.对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LDL-C>100mg/dL(2.6mmol/L)、无已知冠心病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降胆固醇治疗。
降脂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胆固醇降低目标值为LDL-
C<2.6 mmol/L。
?
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髙危患者目标值为LDL-C<70mg/dL(1.8mmol/L)或较基础值下降≥50%(II 级推荐,B 类证据)。
3.若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考虑其病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无冠心病,或无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也应当考虑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II 级推荐,B 类证据)。
4.服用他汀类药物达到最大治疗剂量LDI-C 仍无法达标的患者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有禁忌或不耐受时,可以考虑联合或换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其他类降脂药物(III 级推荐,C 类证据)。
5.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推荐同时采用其他非药物方式干预,推荐使用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控制体重和合理膳食等(I 级推荐,A 类证据)。
三、特殊缺血性卒中人群血脂管理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
1.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 水平如何都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I 级推荐,A 类证据)。
2.卒中患者伴糖尿病是卒中复发的极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 水平如何,均推荐他汀治疗,LDL-C 治疗目标值<1.8mmol/L或LDL-C 降低30%-40%(II 级推荐,B 类证据)。
肾脏疾病或肾功能异常
1.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降低LDL-C 可降低CKD 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II 级推荐,B 类证据)。
2.在年龄≥50 岁、eGFR<60 ml/(min×1.73 m2)但未接受慢性透析或肾移植(G3a-G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推荐应用他汀类药物或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I 级推荐,A 类证据)。
在年龄≥50 且eGFR≥60 mL/(min×1.73 m2)CKD 患者中(G1-G2),推荐应用他汀类治疗(I 级推荐,B 类证据);
18-49岁且eGFR<60 mL/(min×1.73 m2)、未接受透析或肾脏移植的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病史建议使用用他汀治疗(I 级推荐,A 类证据)。
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
1.对于有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损伤病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其获益风险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可联用保肝药物。
活动性肝脏疾病或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应暂时停用他汀类药物。
(II 级推荐,B 类证据)
2.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肝功能和肌酶,如AST/ALT 超述3倍正常上限,暂停给药,停药后每周复査肝功能,直至正常。
当肝酶正常后可考虑重新试用原有他汀药物或其他调脂药物。
(III 级推荐,C 类证据)
四、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较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风险获益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III 级推荐,C 类证据)。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
目标人群:
更明确他汀治疗推荐:
更积极证据等级
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Ⅰ,A
粥样硬化证据的患者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证据表明,LDL-C≥50%或Ⅱ,B
LDL-C≤1.8mmol/L时,二级
预防更有效
LDL-C≥2.6mmol/L患
者强化他汀治疗,以降低脑卒中Ⅰ,A
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LDL-C<2.6mmol/L患者强化他汀治疗Ⅱ,C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Ⅰ,B
狭窄(70%~99%)所致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目标值LDL-C≤
1.8mmol/L
颅外大动脉狭窄所致缺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Ⅰ,B
血性卒中/TIA患者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备注:
依据2013ACC/AHA指南、2014ASA/AHA指南“,高强度他汀”“、强化他汀”定义为每日剂量能降低LDL-C≥50%的他汀。
瑞舒伐他汀20mg和阿托伐他汀
80mg为2013ACC/AHA指南推荐的有充分RCT证据的高强度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