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萨克斯坦国别介绍

哈萨克斯坦国别介绍

哈萨克斯坦国别介绍
哈萨克斯坦国别介绍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英文: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是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国土包括中亚北部和东欧的东南部,乌拉尔河以西部分属于欧洲。西部毗邻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国名来自其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在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与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接壤,并与伊朗、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

16世纪之前,哈萨克斯坦境内生活的是游牧的突厥民族,直到18世纪初期,俄罗斯帝国将哈全境吞并,哈萨克斯坦开始沦为俄罗斯帝国的殖民地并接受欧洲文化和斯拉夫习俗,至今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和文化属于突厥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结合体。

哈萨克虽然一直奉行平衡外交政策,但是外交重心依然在东欧和西方,先后加入独联体、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集安组织、欧安组织、上合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北约和平伙伴关系会、欧亚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加强了与俄罗斯等东欧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体化,2015年将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成立欧亚联盟。

首都阿斯塔纳

主要城市阿拉木图、卡拉干达、乌拉尔

国庆日1991年12月16日

国歌《我的哈萨克》

官方语言哈萨克语

货币哈萨克坚戈(KZT)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总理马西莫夫

人口数量1720万(2013年)

人口密度 6.3人/平方公里(2012年)

主要民族哈萨克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千米(世界第9名)

GDP总计2248.58亿美元(2013年)

人均GDP 13048美元(2013年)

法律体系欧陆法系

中央银行哈萨克国家中央银行

历史

1920年8月26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25年4月19日,中亚各国按民族划界,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10月25日,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12月10日,改称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地理

位置境域

哈萨克斯坦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相当于整个西欧国家面积之和。领土横跨亚欧两洲。哈萨克斯坦的领土从西部的欧洲伏尔加河下游到东部的阿尔泰山长3000千米,从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到南部的天山山脉宽1700千米。国境线总长度超过1.05万千米。哈萨克斯坦通过里海可以到达阿塞拜疆和伊朗,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可以到达亚速海和黑海。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是地处欧亚的一个大国家。西有内陆海里海,东南连接中国新疆,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

地形

萨克斯坦地形复杂,境内多为平原和低地。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领土为平原和低地。西部和西南部地势最低。里海沿岸低地向南朝里海方向逐渐下降,沿里海地带低于海平面达28米;最低点卡拉基耶盆地低于海平面132米。向南又逐渐升高,形成海拔200~300米的于斯蒂尔特高原和曼格斯拉克半岛上的卡拉套山、阿克套山(海拔为555米)。该国东北部有图兰平原,它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经中部逐渐向哈萨克丘陵过渡,再向东南部的天山山脉延伸。在北部,哈

萨克丘陵与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缘连接在一起。

气候

哈萨克斯坦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自然条件与俄罗斯中部及英国南部相似,南部的自然条件与外高加索及南欧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似。这里既有低于海平面几十米的低地,又有巍峨的高山山脉,山顶的积雪和冰川长年不化。降水量,北部300~500毫米,荒漠地带100毫米左右,山区1000~2000毫米。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和荒漠大多都在西南部,北部自然环境类似俄罗斯,较为湿润,北部和里海地区均可接受来自海洋的水汽。

水文

哈萨克斯坦共有大小河流8.5万多条,国内湖泊众多,多达4.8万多个,拥有冰川约2700余座,主要的水体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泊等。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分咸海,西临里海,多数湖泊为咸水湖。境内的河流多数为内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锡尔河、乌拉尔河等。

资源

哈萨克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用于核燃料和制造核武器的铀的产量

也是世界第一,被称为‘铀库’,此外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

时区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6小时;东部比北京晚2小时,中西部晚3-4小时。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为2个直辖市和14个州。

首都

阿斯塔纳,人口80万。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阿斯塔纳为“世界城市”。2008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独联体国家最佳城市”比赛中,阿斯塔纳一举拿下了16项大奖中的9项。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处于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和哈萨克人为主的南部地区的分界线上,距原首都阿拉木图约1300多公里,伊希姆河绕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正在迅速扩建。它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

国花

郁金香;哈萨克境内四季均有郁金香开放,这也正是哈萨克把它定为国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鸟

金雕;它象征着哈萨克民族的自由和豪放。

政治

政体

哈为总统制共和国,独立以来实行渐进式民主政治改革,政治保持稳定。2006年建立新的政权党“祖国之光”党,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任该党主席。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推行总统制的共和国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体现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的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

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哈萨克斯坦总统的任期为7年。

议会

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构,行使立法职能,推行两院制(上下两院分

别称为参议院和马利日斯),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

本届议会是哈萨克斯坦实行两院制以来的第五届议会,2012年1月选举产生,共有154名议员。

政府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行政权。其活动对共和国总统负责。本届政府于2014年4月组建,卡·马西莫夫任总理。

司法

有共和国最高司法委员会、司法鉴定委员会、宪法委员会、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

政党

哈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独立后,即推行多党制进程。截至2011年12月,司法部共登记有9个政党,其中主要有:

(1)“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

(2)哈共产人民党;

(3)“光明道路”民主党。

外交

外交政策

实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俄罗斯、美国、中国、欧盟和土耳其等国,美国称其为‘中亚超级大国’,哈将自己定位为“中亚及高加索地区大国”。作为无核国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哈萨克斯坦在欧亚地区国家一体化方面起领导作用。而且,哈萨克斯坦拥有在这些国家范围内稳定局势的显著潜力。在一体化进程和进程中个别国家内产生的许多问题上,哈萨克斯坦都起着带头作用,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经济和军事政治的目的和利益确定了哈萨克斯坦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992年1月3日,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哈萨克斯坦,双方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两国关系良好,高层互访频繁。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256.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中方向哈方出口总额为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总额为1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7%。

在文化、科技与教育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经济

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实施经济改革,分阶段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进外资、在重点发展油气领域和采矿业的同时,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扶植民族工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等一系列措施。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37472亿坚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252677坚戈。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哈全国已探明总的石油储量为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锰4亿吨。

由于受前苏联影响,哈萨克要在独立后才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截至2002年12月、哈萨克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7472亿坚戈;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为252677坚戈。

除了天然资源外,哈萨克基本以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而大部分日用消费品皆依靠进口。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进外资、在重点发展油气领域和采矿业的同时,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扶植民族工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等一系列措施。

现时哈萨克是世界上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和第一大面粉出口国。

截至2002年12月、哈萨克斯坦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10亿美元,

主要投资国包括:美国49.2亿美元、英国17.8亿美元、韩国15.6亿美元、意大利6亿美元、中国大陆5.6亿美元、土耳其5.1亿美元、日本3.36亿美元。

现时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和第一大面粉出口国。金融危机前10年是哈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GDP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总量扩充5倍,外贸额增长6倍,经济实力占中亚五国总量的三分之二。金融危机爆发后,哈经济增长速度骤减。2008年GDP 增幅降至3.2%。2009年上半年GDP为负增长,但进入下半年经济滑坡势头基本得到扼制,全年GDP维持1.2%的增长。2010年至2012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恢复以及能源和金属等国际价格稳定,哈经济开始强劲反弹,出口开始增长。此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恢复、需求增长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哈商品出口。关税同盟的深入发展,对哈贸易增长亦有一定贡献。

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16.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5万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

通货膨胀率:6%。

失业率:5.3%,登记在册的失业人数约为47.5万人。

货币

哈萨克斯坦坚戈,辅币泰因(1 坚戈=100泰因)。[10]

工业

哈萨克斯坦加工工业主要包括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轻纺工业、建材、家用电器和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和黑色、有色金属材料生产,以及研究和食品级只要工业。2012年工业产值约1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0.5%。

农业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600-1800万公顷,粮食产量1800万吨左右。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粮食主产区在北部的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阿克莫拉州。南方地区可种植水稻、棉花、烟草、葡萄和水果等。2012年农业产值约为128.47亿美元,同比下降17.8%。

建筑业

2013年哈萨克斯坦建筑业产值约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2.9%。

财政金融

2012年财政收支状况。收入:48541亿坚戈,支出:58373亿坚戈,赤字9832亿坚戈。

外汇储备

860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11]

对外贸易

2012年外贸总额为1368亿美元,增长9.8%;其中出口923亿美元,增长5.3%,进口445亿美元,增长20.2%。贸易顺差478亿美元。2012年,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对象国前三位分别是:中国(17.9%)、意大利(16.8%)、荷兰(8.1%)。哈同期与关税同盟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双边贸易俄为246.26亿美元,同比增长6.9%。进口对象国前三位分别是:俄罗斯(38.4%)、中国(16.8%)和乌克兰(6.6%)。从商品结构上看,主要出口商品:矿产品占75%(包括石油及石油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占13.1%,化学制品塑料和橡胶占4.2%,动植物产品和成品粮占3.4%,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和仪表占1.4%,其他占2.9%。主要进口商品: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和仪表占40%,化工产品(包括橡胶和塑料)占12.9%,矿产品占12.7%,金属及其制品占12.3%,动植物产品和成品粮占9.5%,其他占12.2%。

[11]

外国投资

独立20年来,哈萨克斯坦累计吸引外资1655亿美元。2012年哈萨克斯坦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155亿美元。

文化

语言

哈萨克语为国语,哈萨克语和俄罗斯语同为官方语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