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夜色》
- 格式:ppt
- 大小:9.24 MB
- 文档页数:28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夜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夜色》,引导学生领略夜晚的美丽与神秘,培养学生对夜晚的好奇心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简单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识字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述夜晚的景色。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2.教具:黑板、粉笔、图片、教学录音机等。
3.学生:一年级学生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图片描述夜色的美丽。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黑板上的图片展示夜色的景色,引起学生对夜色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夜晚的感受和景色。
第二步:课文学习(15分钟)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2.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三步:课文理解(15分钟)1.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夜色的美丽。
第四步:语言表达(10分钟)1.让学生模仿课文风格,描述自己在夜晚的所见所闻。
2.强调描述的细节,引导学生丰富语言表达。
第五步: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学生自由创作夜色的画作,体现他们对夜晚的理解。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对夜色的感受。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对夜色的看法,展示他们的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夜色》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夜晚的美丽,培养他们对夜色的热爱和好奇心。
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全面发展语言能力。
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学生在描述夜色时有些简单,下节课可以加强语言表达的练习,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
六、拓展阅读•可以组织学生在家里观察夜晚的变化,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借助故事书籍或诗歌,拓展学生对夜色的想象空间。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夜晚的变化,写下感想。
•继续练习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文9《夜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柯岩老师的《夜色》收入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四单元。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叙事性儿童诗,共有两个小节,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对夜色从恐惧到释然的心理变化。
从成年人的角度看,它强调了“身教”对孩子的重要价值;从孩子的角度看,它强调了由实践而来的勇气对幸福生活的意义。
“很小很小”和“再黑再黑”这样相似的结构分别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小节,第一小节的两句话也都存在“一……就……”的结构,诗中的这些语言现象非常符合本年龄段孩子的语言和心理特点,易于使学生产生共鸣;两个小节的末尾都使用了省略号,既使诗歌更加凝练,又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的文本。
朗读方面,在本册教材二、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方法——不唱读、不破句,并能够感受角色情绪、读好简单的对话。
在此之上,本单元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重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朗读长句子时的停顿,并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阅读理解方面,在本册二、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在文中寻找明显的信息,并能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以此为基础,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的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识字方面,本课要求认识“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12个生字,“厂字头”1个偏旁,其中“胆、敢、原、微”可以利用教材课后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通过扩展词汇识字;“勇、窗、乱、偏、散”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和动作识字;“往、外、原、微”可以通过字理识字。
写字方面,本课要求会写“色、外、看、爸、晚、笑、再”7个生字。
其中,“色、爸、晚”有相同的笔画可以对比写;“外、看”可以通过字理教写;独体字“再”笔顺易错,需要重点强调。
课堂笔记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 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厂字旁1个偏旁;会写“色、外”等7个字。
2. 能借助拼音,正确的朗诵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一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色:sè(红色、白色、春色、出色)外:wài(里外、外头、门外、外国)看:kàn(看见、好看、看书、看一看)爸:bà(爸爸、我爸爸、好爸爸)晚:wǎn(晚上、早晚、很晚、晚会)笑:xiào(大笑、玩笑、好笑、笑一笑)再:zài(再见、再会、再三、再来)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胆:dǎn(胆子、蛇胆、胆量)敢:gǎn(勇敢 、不敢、敢干)往:wǎng(来往、往日、已往)勇:yǒng(勇敢、英勇、勇猛)窗:chuāng(窗外、窗户、窗帘)乱:luàn(乱来、乱了、乱跳)偏:piān(偏远、偏静、偏要)散:sàn(分散、散步、散开)原:yuán(原来、原本、还原)像:xiàng(好像、画像、头像)微:wēi(微笑、微小、微妙)四、多音字散:sàn(散步)sǎn(散文)觉:jué(感觉) jiào(睡觉)看:kàn(看见)kān(看守)五、近义词从前——以前 原来——本来从此——此后 勇敢——英勇六、反义词从前——今后 勇敢——懦弱七、理解词语夜色:夜晚的景色。
胆子:胆量。
勇敢: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
微笑: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八、句子解析1.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胆子很小很小” 叠词的运用强调了我胆子小,写出了我怕黑的原因。
“不敢往外瞧”具体写了我胆子小的程度。
2.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又”说明妈妈多次给我讲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可”表示转折,说明妈妈给我讲故事并没有消除“我”对黑夜的恐惧。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学反思
《夜色》是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
写“我”从前胆子很小,怕黑,后来和爸爸出去散步后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我”不再怕黑。
教材语言活泼,通俗易懂。
《夜色》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从文中可感觉童年的纯真,可爱,体会成长的快乐。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引入课文
的学习。
2.游戏读字词,开火车读词,评出优胜组,激发学生认
字的热情。
3.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
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4.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
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5.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清晰,虽然是从未见过的学生,但配合得还不错,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
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进步是平和的心态,讲课的过程中没感觉到紧张。
感觉不足的地方:
1.课文教学的有张有弛,活泼和严肃的统一问题。
2.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应该尝试着引导学生品味一下,不做繁琐分析,只做简单的引导,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夜色》教材分析一、课标内容《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1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3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3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5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地位与作用《夜色》是2021年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以“家人”为主题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首叙事性的儿童诗用第一人称写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对于天黑害怕有着切身的生活体验,因此学习本文容易激发他们的心理共鸣。
选编此文,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并依托文本识字写字,同时本诗篇幅短小,节奏鲜明,整体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良好范本。
三、内容分析教材主要包含课文插图、课文、生字和课后练习题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课文插图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漆黑的夜晚,“我”坐在床上不敢往外瞧,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害怕得把小熊玩具掉到地上也不敢去捡。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漆黑的夜晚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我”的脸上没有了恐惧,而是面带微笑。
新课标指出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教材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一幅幅画面,借助插图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也能使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教学中,在学习第一个小节时,可以借助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找出与插图相对应的文本内容。
通过“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第一个小节。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学反思第1篇】《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
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诗歌共有两小节,前后对比着写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
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事例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孩子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第1、2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学反思第2篇】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歌。
主要讲述一个孩子特别怕黑,夜里不敢外出。
爸爸带着在晚上外出散步后,孩子外出之后,看到外面的世界和平时一样美丽。
在教学中,我通过两次拓展,来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你害怕晚上吗?害怕什么?孩子们纷纷说道,有的害怕外面的草地上可能会遇到蛇;有的说自己特别害怕晚上的蝙蝠;有的说自己特别害怕遇见吸血鬼;有的说害怕鬼……各种各样,不一而足,因为触动了大家的心弦,所有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乐于参加。
第二、夜晚外出,你还会遇到什么呢?孩子们开始的时候,一阵沉默,但是随着一位同学的回答课堂的僵局被打破啦。
有的说看到漫天的星光和自己一起散步,有的说看到月亮陪自己溜达;有的听到小虫子在草地里鸣叫;有的说看到花儿盛开,草儿青翠……整个课堂孩子们积极踊跃,每个人都想说一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复习生字。
(学生)3.几张小贴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师生共唱,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4)继续播放关于《夜色》的幻灯片,感受不同环境下夜晚的美好,让害怕夜晚的孩子试着爱上美丽的夜晚。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这个小男孩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二、初读诗歌,复习生词1.朗读诗歌。
朗读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胆小的同学读第一节轻一点,胆大的孩子把课文第二小节读响亮些)2.学生复习生字。
(1)播放幻灯片,借助拼音,反复拼读会认会写的生字,并组词。
认识新偏旁“夕”和半包围结构“看”的部首。
(2)幻灯片出示会认的字,开火车给字组词,比一比哪组识字强,给与表扬。
(手背贴花)(3)进入摘苹果环节,看谁摘得多,摘的对,用大苹果的小贴画适时表扬。
(4)全班同学自己摘草莓,看谁摘得又多又好,摘对回家让妈妈买草莓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