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107
临床癌性疼痛原因、产生机制、疼痛分类及管理方法癌性疼痛是许多癌症患者临床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癌性疼痛的产生涉及多种复杂的因素,包括肿瘤本身对周围组织和神经的侵袭、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以及癌症相关炎症等。
癌性疼痛原因癌性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肿瘤组织压迫神经、肿瘤破坏神经、肿瘤释放物质刺激神经以及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措施引起的副作用等。
具体来说,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因:1. 肿瘤压迫神经:肿瘤生长可以导致神经受压,使神经传导受到干扰,从而引发疼痛。
2. 肿瘤破坏神经:一些肿瘤侵入神经组织,损伤了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疼痛的产生。
3. 肿瘤释放物质刺激神经:肿瘤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物质能够直接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4. 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控制和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引发疼痛反应。
性疼痛产生机制癌性疼痛的产生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学和神经机制。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机制:1. 神经递质:当肿瘤释放物质刺激神经时,这些物质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
其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P物质,它可以增加神经敏感性,导致疼痛感受加强。
2. 炎症反应:肿瘤生长和治疗引起的损伤会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释放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感知疼痛的受体,导致疼痛的产生。
3. 神经突触可塑性:疼痛感觉通常是由神经信号沿着神经通路传输到大脑,然后在大脑中被处理和感知。
癌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突触可塑性有关,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疼痛信号的放大和持续。
癌性疼痛分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癌性疼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深部疼痛:由于肿瘤压迫、侵犯或破坏深部组织和骨骼而引起的疼痛,常伴有难以忍受的钻痛感。
2. 神经痛:由于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而引发的疼痛,常表现为刺痛和放电样疼痛。
3. 术后疼痛: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术后创面炎症、神经损伤和组织恢复等因素引发的疼痛。
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CCRP)定义为由癌症原发或转移,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以下简称癌痛)o不同癌症病人、癌症的不同阶段,其疼痛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疼痛评估是治疗癌痛的首要环节,准确全面的疼痛评估对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因规范化癌痛评估体系的缺乏,影响了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
一、癌痛评估概述癌痛评估是癌痛获得合理、有效治疗的前提,必须做到〃首诊评估〃,同时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评估原则。
通过评估做出疼痛诊断,包括疼痛强度(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病因(肿瘤、肿瘤治疗、肿瘤无关)和疼痛机制及类型(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转移癌痛、癌性内脏痛和爆发痛λ(-)首诊评估首次接诊癌症病人时必须筛查和评估疼痛。
医护人员要主动询问病人的疼痛病史,相信病人的主诉,鼓励病人充分讲述疼痛的相关感受。
(二)癌痛评估原则1 .常规评估医护人员对癌症病人进行每日1次疼痛评估。
2 .量化评估采用疼痛强度评估量表,量化并记录病人描述的疼痛强度。
3 .全面评估对癌症病人的疼痛情况和相关病情做出全面系统地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和类型、疼痛发作情况、治疗疼痛情况、重要器官功能、心理和精神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
4 .动态评估持续动态监测、评估癌症病人的疼痛变化情况,包括疼痛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转归等,有利于滴定和调整镇痛方案。
(三)癌痛评估内容1 .疼痛情况(1)疼痛强度:采用单维度评估工具评估疼痛强度,包括当前的疼痛,过去24小时的平均疼痛、最严重和最轻微的疼痛,以及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等。
疼痛强度评估既是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更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基本手段。
(2)疼痛部位:可能有多个疼痛部位,应评估不同疼痛部位的疼痛强度。
(3)疼痛性质:躯体伤害感受性疼痛为定位明确的钝痛、酸痛、胀痛或锐痛等;内脏伤害感受性疼痛表现为定位模糊的弥漫性疼痛、绞痛,伴或不伴牵涉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多数局限在特定的神经支配范围,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等。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
一.癌性疼痛的定义
癌性疼痛是一种临床情况,患者的疼痛症状是由肿瘤细胞增生所引起的,而患者自身体内各种机制,如信号传导、药物代谢、神经系统等也会影响疼痛症状的发生。
二.癌性疼痛的危害
癌性疼痛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使患者的情绪低落,对患者的精神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治愈进程。
三.癌性疼痛的护理
1.针对癌性疼痛的护理原则
(1)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高药物作用效果,减轻病人痛苦,提高舒适度;
(2)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护士应根据不同的病人特点和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充分保护病人的生活权利:护士应充分尊重病人的生活权利,充分考虑病人自己的意愿,以便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2.药物治疗
癌性疼痛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疼痛,消除痛苦。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镇痛药、镇静剂、抗癌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有效控制病人的痛苦感。
3.体质疗法
体质疗法指的是通过冷热疗法,按摩拔罐疗法,体位疗法等多种体质疗法来缓解癌性疼痛。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成人癌性疼痛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持续性B. 阵发性C. 可预测性D. 无规律性答案:D2. 下列哪个药物不属于阿片类药物?A. 吗啡B. 羟考酮C. 非布司他D. 芬太尼答案:C3. 癌症患者疼痛评估的正确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哪项?A. 仅在患者主动报告时进行评估B. 定期和持续的疼痛评估C. 仅通过观察患者行为来评估疼痛D. 仅依赖医生的经验判断答案:B4. 以下哪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癌性疼痛效果显著?A. 冷热敷B. 心理治疗C. 针灸D. 以上所有方法答案:D5. 阿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便秘B. 嗜睡C. 过敏反应D. 胃肠道出血答案:D二、判断题1. 癌性疼痛的治疗应该遵循WHO的三阶梯止痛原则。
(正确)2. 癌症患者的疼痛感受是主观的,无法通过客观手段进行评估。
(错误)3.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依赖性,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
(错误)4. 非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
(正确)5. 疼痛评分量表是一种科学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准确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癌性疼痛的常见原因。
答:癌性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肿瘤直接侵犯组织、压迫神经或血管;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引起的疼痛;以及癌症晚期患者的代谢紊乱、感染等并发症引起的疼痛。
2. 阐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及其限制。
答: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癌性疼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少炎症和疼痛。
然而,NSAIDs的使用受限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出血风险、肾脏损害等,且对于中重度疼痛的控制效果有限。
3. 描述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答: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主要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
癌症医生采访稿一问一答1、癌性疼痛的分类有哪些?答:直接由癌症造成的疼痛;与癌症相关的疼痛;与癌症诊疗有关的疼痛。
2、癌性疼痛的原因有哪些?答: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88%;癌症诊疗引起的疼痛,约占11%;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1%。
临床上也有少数肿瘤患者可出现与肿瘤无关的疼痛,例如肺癌患者因同时患有椎间盘突出症而引起的腰腿痛,所以,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必须明确诊断。
3、为什么建立无痛病房?答:中西医结合诊疗,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建立无痛病房。
无痛病房的定义,不仅减轻疼痛,解决病痛,目的是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更好的生活下去。
缓解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欧美发达国家,为患者消除疼痛已经成为医生公认的基本观念,许多医院都有专门的科室对疼痛进行综合管理。
目前无痛分娩、无痛胃镜等在国内很多医院得到普及。
而癌症患者的痛苦只能通过传统的疼痛诊疗方法来缓解,但是,很多人在遭受急性疼痛困扰时并未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诊疗,担心止痛药会引起胃肠损伤或者担心服用止痛药会产生依赖性,导致成瘾等,而采取忍的态度。
这样大大地降低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因此,在2010年世界镇痛日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无痛病房”的概念和意义——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
正如我们从刚才的患者情况感受到,每一位住进无痛病房中的患者,都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过上没有疼痛缠身的生活。
4、无痛病房跟我们一般的病房有什么区别呢?答:传统无痛病房侧重西医,疼就止疼,而朱主任主张中西医结合,运用中医优势,来解决肿瘤病人痛苦。
比如古代有很多方子都写了哪些中药可以解决病人的什么难受症状,被日本引用后在临床效果很好,比如调理腹泻问题,但是中国的很多西医都不知道,因此患者走了很多弯路。
5、癌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答:①、术后、化疗后疼痛、肢体肿胀;②、手足麻木;③、食欲不振、腹胀、烧心;④、乏力;⑤、白细胞长期低于正常值;⑥、体质虚弱;⑦、皮疹、瘙痒;⑧、术后干咳。
癌性疼痛护理试题及答案1. 癌性疼痛的分类有哪些?2. 请简述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
3. 癌性疼痛评估的常用方法有哪些?4. 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哪些?5. 癌性疼痛患者疼痛控制不佳时,应采取哪些措施?6. 描述癌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疼痛记录的重要性。
7. 简述癌性疼痛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策略。
8. 癌性疼痛患者如何进行疼痛教育?9. 请列举至少三种癌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10. 癌性疼痛护理中,如何预防和管理药物副作用?答案1. 癌性疼痛的分类主要包括:直接由肿瘤引起的疼痛、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疼痛、与肿瘤无关的疼痛。
2. 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包括:第一阶梯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轻至中度疼痛;第二阶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治疗中度疼痛;第三阶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治疗重度疼痛。
3. 癌性疼痛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言语评分法(VRS)和面部表情评分法等。
4. 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感受、鼓励患者表达情绪、提供心理治疗等。
5. 癌性疼痛控制不佳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重新评估疼痛、调整镇痛药物剂量或种类、考虑使用辅助药物、寻求疼痛专家的帮助等。
6. 癌性疼痛记录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疼痛的类型、强度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7. 癌性疼痛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策略包括: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家属疼痛管理和护理知识、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等。
8. 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教育包括: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管理方案、药物副作用预防和处理等。
9. 癌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神经刺激治疗(如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等。
10. 预防和管理药物副作用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监测药物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使用辅助药物减轻副作用等。
119.《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80%肿瘤患者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会出现癌性疼痛(简称癌痛)。
在癌痛患者中,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cancerpain,BTcP)的发生率可达33%~95%,BTcP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导致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的下降,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支出,而且常常提示临床预后较差且对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抗拒。
BTcP为一种难治性癌痛,主要体现在疼痛多不可预测,病理机制复杂,任何解救性药物均有滞后性。
虽然去除病因对于BTcP 的治疗较为重要,但由于多数患者已处于肿瘤终末期,因而对抗肿瘤治疗的应答和耐受能力均下降。
近年来,随着“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难治性疼痛示范基地”等项目的推广,国内对BTcP的关注日趋重视,但关于BTcP的诊断、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等方面仍不规范。
1癌性爆发痛的定义和诊断标准1.1癌性爆发痛的定义虽然国际上对BTcP的定义仍存争论,但普遍推荐2009年英国和爱尔兰姑息治疗协会(APM)的定义,是指在背景痛控制相对稳定、镇痛药物充分应用的前提下,自发或在某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因素的诱发下突然出现的短暂疼痛加重。
1.2癌性爆发痛的诊断标准参照APM的诊断标准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本共识提出BTcP的诊断标准如下:1)在过去的1周患者是否存在持续性疼痛(背景痛);2)在过去的1周患者的背景痛是否充分控制(数字化疼痛评分≤3分);3)患者是否存在短暂疼痛加重的现象(数字化疼痛评分≥4分)。
若上述问题的答案均为“是”,则可确诊患者存在BTcP。
即上述3个条件需全部符合后,患者才可确诊存在BTcP。
诊断流程详见图1。
2癌性爆发痛的分类BTcP通常分为两种亚型:1)事件性BTcP(也称诱发性BTcP):一般是由可预测的因素所引起。
2)自发性BTcP(也称特发性BTcP):指在无任何特定活动或诱因的情况下发生的疼痛,具有不可预测性。
定义1 癌性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病因一、肿瘤自身引起疼痛肿瘤自身引起的疼痛占癌性疼痛的75%肿瘤的生长部位决定着疼痛的发生频率,进展性肿瘤在不同时期对疼痛程度的影响也不同:1、肿瘤浸润骨组织:原发或继发肿瘤直接浸润骨组织和局部伤害感受器的激活;肿瘤压迫周围血管、软组织和神经组织;骨组织被破坏释放前列腺素。
80% 的原发骨肿瘤有明显疼痛。
骨转移可分为局部骨转移或弥散性骨转移,疼痛的特点为持续性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痛等。
如果压迫脊髓则是神经痛,临床治疗上区分伤害感受痛和神经痛非常重要,因后者用强效镇痛药也只能部分缓解。
2、肿瘤侵犯内脏:肿瘤浸润内脏痛觉敏感的软组织、浆膜或包膜等;肿瘤浸润内脏血管会导致血管痉挛、闭塞;由于肿瘤压迫、阻塞导致内脏器官的坏死,其特点为持续加重的胀痛或绞痛,通常呈弥散性。
3、肿瘤侵犯神经系统:由于肿瘤生长、压迫、浸润所引起的外周神经、神经根、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影响血液循环导致。
疼痛大多为持续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常伴有相应神经区域的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
约95%患者脊髓受侵由于转移至脊椎或脊髓的原发或继发肿瘤引起脊髓受压导致脊髓压迫症。
早期可表现为神经根痛或感觉障碍,还可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脊椎结核、颈椎病等。
二、肿瘤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1、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肿瘤在治疗诊断过程中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如血标本的采集、腰穿、骨穿、血管造影、组织活检等。
这种疼痛对肿瘤病人来说并不具有特异性,原因明确。
2、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临床表明几乎所有的抗肿瘤治疗都可引起疼痛。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手术治疗、放化疗和生物治疗。
肿瘤治疗可引起疼痛综合征,常表现为急性疼痛,由于的神经损伤和肌肉结构的改变导致手术后疼痛的持续存在或原有疼痛的加重称术后疼痛综合征,对术后疼痛综合征若不积极处理,会发展为病变部位肌肉萎缩、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放疗损伤神经、脊髓、导致臂丛、腰丛、骶丛纤维化、微循环障碍及脊髓的脱髓鞘病变或局部坏死导致放疗后疼痛;进行性神经损害也多伴有疼痛,造成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并可出现传入神经阻滞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