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桂林共43页
- 格式:ppt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43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走近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区分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
2.以桂林地区为例,归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与同学讨论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通过探讨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领悟人地协调观。
【活动过程】活动一:桂林山水一、桂林概况二、桂林山水的特点1.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桂林风景的“四绝”。
2.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典型的地貌。
3.喀斯特作用概念:主要指溶解有的水对如石灰岩和淀积的过程。
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H2O+CO2↑4.决定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因素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5.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1.判断正误。
(1)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 )(2)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 )2.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活动二:喀斯特地貌分类典例形成原因分布喀斯特地貌溶沟→石芽→石林溶蚀广泛分布于世界溶沟→溶蚀洼地→峰丛→→孤峰落水洞、天坑、天生桥喀斯特地貌溶洞、溶蚀溶洞中的、、、石幔、石槽淀积①: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②: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③: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森林。
④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分布形成峰林,单个孤立山峰叫_____。
⑤: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
⑥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
⑦地下河:亦称暗河,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
⑧: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沉淀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
⑨:由碳酸盐沉淀形成的不断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⑩当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在一起时,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就形成了粗壮的石柱。
3.桂林山水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桂林盛产桂花,因桂树成林而得名。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
山又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多有怪石,鬼斧神工,令人称奇。
这里的漓江之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风景如画。
因此,它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山水在漫长的岁月里,因其山奇水秀而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2000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
【象鼻山】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处在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
因为它的山形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而得名。
象鼻山是桂林的象征。
象鼻山有四绝:形若巨象、水月奇景、洞中三花、普贤宝塔。
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象山广场、会江亭、普贤塔、象眼岩、水月洞、訾洲、三星岛、云峰寺、三花酒博物馆等。
另外,象鼻山还有历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
象鼻山荟萃了桂林山水和人文景观精华,自然风光秀丽雄奇,美丽动人的传说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漓江】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全长437千米,从桂林到阳朔约83千米的水程。
漓江与其周围的奇峰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
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最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还有“洲绿、滩险、潭深、瀑飞”之胜。
另外,倒影可以算是漓江的一大奇观。
【龙脊梯田】龙脊梯田位于桂林市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由平安壮族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组成。
面积共66平方千米,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到1100米之间,山坡的坡度大多在26度到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
实习报告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系别XXX年级专业XXX学生姓名XXX指导老师XXXXXX2011年4月24日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完地质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后,组织的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此次实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生实习进度安排表1 实习时间: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24日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三、实习过程概述1、2011年4月11日xxx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实习资料。
2、2011年4月12日xxx 乘车,安排食宿。
3、2011年4月13日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岩溶模型及标本;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2011年4月14日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珍稀植物及亚热带生物群落特征5、2011年4月15日至16日桂林一一阳朔考察桂林一一杨堤一一兴坪一一阳朔一带的漓江沿岸岩溶地貌,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
6、2011年4月17日七星岩、芦笛岩考察七星岩、芦笛岩等典型溶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特征。
7、2011年4月18日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考察穿山、孤峰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 2011年4月19日桂林市郊唐家湾一带观察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
9、2011年4月20日桂林市郊刘家村北渡口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地质作用及主要产物。
10、2011年4月21日桂林市火车站乘车返校11、2011年4月22日至24日xxx 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
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之美誉。
2014年6月23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桂林地貌是怎么形成的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
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
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现已用于类似的一切地区。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
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
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
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
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外表,那么洞顶会发生坍塌。
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
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剩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
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
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连生活用水都难以找到。
另一些地方,地表那么可能会出现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外表,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
根据不同分类原那么,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海岸喀斯特、海底喀斯特。
【广西桂林】喀斯特溶洞和大榕树2006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景点这个溶洞是坐游船前导游带我们去的,不是芦笛岩就是七星岩,反正是桂林喀斯特溶洞TOP2中的一个。
我其实对喀斯特溶洞这类景点不太感兴趣,为了让普通游客能安全有趣地游玩,必须要有光电设施配合,外加各种想象的造型和虚构的故事等,人为痕迹太浓厚。
喀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貌,最早因欧洲科学家在南斯拉夫(今属塞尔维亚)喀斯特高原发现并研究而得名,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流水作用下反复溶解、沉淀,形成千姿百态的形态,具备极强观赏性。
在灯光的照射下,洞内充满着梦幻的场面。
洞内有地下暗河。
坐船到阳朔,好像导游带我们去过阳朔商业街,但没有停留多久更没有住宿,主要时间花在了大榕树景区。
大榕树,位于桂林阳朔高田乡的穿岩村。
田野中有一棵古榕遮天蔽日,树高17米,树围7.05米,硕大的树冠覆盖2亩土地,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气根如老人胡须在风中飘拂,树干有的贴地而生,有的斜出如飞龙破雾,是罕见的奇树。
史载,它与阳朔县同龄,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
电影《刘三姐》中阿牛哥与刘三姐对歌、抛绣球、定情终身的一场戏就是在树下拍摄的。
这棵大榕树见证了他俩生死不渝的爱情。
大榕树接待游客最高一年达8 0万之多。
大榕树的照片发在最早的那篇博文中。
榕树能独木成林。
同团的帅哥,姓胡,上海人。
导游特意指点我们看月亮山。
月亮山是阳朔境内的奇景,它在高田乡凤楼村边,高达380多米。
因为山顶是有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
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
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
如果是开着车赏月山,那个石拱的形状会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继而又变成下弦月,十分奇妙。
峰林喀斯特景观导游——桂林
( 1)概述: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她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45'-109'104'40',北纬24'18'-25'41',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典型岩溶地貌。
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
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9.3°C。
( 2)峰林喀斯特成因: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由于地壳运动,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
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并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 3)景点介绍:漓江是世界上最长最美的画廊,是中国风景线的一颗明珠,是桂林旅游的精华和高潮所在,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水程,奇峰万点、秀水千曲、变幻旖旎,一曲激动人心的自然乐章在此演奏。
其他景观有以甄皮岩为代表的丰富的史前历史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秦代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墓、王府为代表的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诗词为代表的异彩纷呈的山水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