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技术规定及并网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53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篇一: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二○○九年七月1范围本规定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光伏电站,本规定不适用于离网光伏电站。
本规定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与无变压器连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2297-1989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12325-20xx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20xx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20xx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8479-20xx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19939-20xx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xx6-20xx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2894安全标志(neqiso3864:1984)gb1617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178830.2s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448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614多功能电能表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1112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iec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iec60364-7-71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光伏(pV)发电系统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3.1光伏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station包含所有变压器、逆变器(单台或多台)、相关的bos (平衡系统部件)和太阳电池方阵在内的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 50866-2013)1总则1.0.1为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保障光伏发电站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 (2O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lOkV(6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设计。
1.0.3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电力系统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POI)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0.2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在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的能力。
2.0.3孤岛islanding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
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2.0.4非计划性孤岛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
2.0.5计划性孤岛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2.0.6防孤岛anti-islanding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2.0.7 T接方式T integration从现有电网中的某一条线路中间分接出一条线路接人其他用户的接人方式。
3基本规定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潮流计3.0.1 算和电气参数选择时,应充分分析组件类型、跟踪方式和辐照度光伏发电站出力特性的影响。
3.0.2在进行接人系统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同时开展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稳定性、无功电压和电能质量等专题研究。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 50866-2013)1总则1.0.1为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保障光伏发电站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 (2O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lOkV(6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设计。
1.0.3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电力系统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POI)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0.2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的能力。
2.0.3孤岛islanding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
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2.0.4非计划性孤岛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
2.0.5计划性孤岛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2.0.6防孤岛anti-islanding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2.0.7 T接方式T integration从现有电网中的某一条线路中间分接出一条线路接人其他用户的接人方式。
3基本规定3.0.1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潮流计算和电气参数选择时,应充分分析组件类型、跟踪方式和辐照度光伏发电站出力特性的影响。
3.0.2在进行接人系统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同时开展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稳定性、无功电压和电能质量等专题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篇一:光伏发电工程的规程规范光伏发电工程的规程规范-1-目次0综合性技术管理规程、规定·············1建筑工程·····················2安装工程·····················2.1相关的技术管理规程、规定·········2.1.1光伏发电工程···············2.2相关的设计标准···············3工程建设管理性文件和规定·············3.1法规····················3.2综合性施工管理文件············3.2.1工程项目管理性文件···········3.2.2质量监督管理性文件···········3.2.3监理、监造管理性文件··········3.2.4电力可靠性评价管理性文件3.3资质性管理文件···············3.3.1企业资质管理性文件···········3.3.2人员执业资格管理性文件·········3.4环保管理性文件···············3.5安全管理性文件···············3.6消防设计、施工、验收文件.........3.7档案管理性文件 (2)········-3--4--5-篇二:有关光伏发电标准规范目录有关光伏发电标准规范光伏发电站术语db64/t878-20xx(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 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电气设计与施工15d202-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10j908-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849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cecs:859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及验收规程db11/t1008-20xx(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太阳能光伏室外照明装装置术要求db11/t542-20xx(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db11/t881-20xx(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太阳能光伏照明应用技术规程db21/t1685-20xx(辽宁质量技术监督局)单相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要求db22/t2034-20xx(吉林质量技术监督局)太阳能光伏移动充电系统技术要求db35/t1090-20xx(福建质量技术监督局)太阳能光伏照明灯具技术要求db35/t852-20xx(福建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电站技术条件db37/t729-20xx(山东质量技术监督局) 道路视频监控设施光伏发电系统通用技术要求db41/t937-20xx(河南质量技术监督局)道路视频监控设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要求db41/t938-20xx(河南质量技术监督局)道路视频监控设施光伏发电系统维护技术要求db41/t939-20xx(河南质量技术监督局)太阳能光伏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b42/t717-20xx(湖北质量技术监督局)并网型光伏逆变器技术条件db42/t862-20xx(湖北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太阳能辅助供电房间空气调节器db44/t1226-20xx(广东质量技术监督局)太阳能光伏充电站技术要求db44/t1507-20xx(广东质量技术监督局)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与施工规范db44/t1508-20xx(广东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电场太阳能等级划分db62/t2410-20xx(甘肃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电场气象灾害种类及划分db62/t2411-20xx(甘肃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63/1308-20xx(青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发电站并网验收规范db63/t1208-20xx(青海质量技术监督局)户外太阳能光伏电源照明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db63/t811-20xx(青海质量技术监督局)民用建筑并网光伏发电应用技术规程db64/t795-20xx(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阵列汇流箱技术规范db65/t3462-20xx(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db65/t3463-20xx(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 安装在既有建筑物上的光伏发电系统施工规范db65/t3552-20xx(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布式光伏逆变器技术条件db65/t3568-20xx(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光伏发电系统分册)(附条文说明)dg/tj08-20xxb-20xx(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dl/t1364-20xx(国家能源局)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t320xx-20xx(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nb/t320xx-20xx(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nb/t320xx-20xx(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站防孤岛效应检测技术规程nb/t320xx-20xx(国家能源局)并网光伏发电监控系统技术规范nb/t320xx-20xx(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光伏滴灌系统nb/t32021-20xx(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站并网性能测试与评价方法nb/t32026-20xx (20xx年9月1日实施)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xx(国家电网公司)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qx/t263-20xx(中国气象局)晶体硅光伏(pV)方阵i-V特性的现场测量gb/t18210-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18479-20xx(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xx(国家质量监督。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入技术要求一、一般规定1.1 对接入电网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而引起的公共电网的潮流变化,并应根据其影响程度对公共电网进行必要的改造。
1.2 建设条件太阳能分布式发电项目及建设场地应具有合法性;用户侧的电能质量和功率因数应符合电网要求。
1.3 对电气设备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制造(生产)标准,其性能应符合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
1.4 系统定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定位于非连续供电的次要电源。
1.5 系统功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能是生产满足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
1.6 设计原则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站宜按无人值守设计。
1.7 对接入电压的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电压应不高于包括消纳大部分或全部该系统电能的电力用户在内的公共连接点的电压。
二、并网原则2.1 并网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采用可逆并网方式。
2.2 并网点位置的选择2.2.1 当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不大于配电变压器容量时,宜接入配电变压器二次侧配电柜(箱)。
2.2.2 当光伏组件安装容量大于配电变压器容量时,应接入配电变压器一次侧配电柜(箱)。
2.2.3 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不应大于市电供电线缆的允许输送容量。
三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气参数的要求3.1 电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应为逆变后经变压器或不经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并网点母线电压,其电压偏差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
3.2 频率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频率应与接入电网的频率始终保持一致。
3.3 功率因数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因数宜为1;当并网点呈感性,且功率因数低于电网要求时,可向并网点输送容性无功功率;反之,可向电网输送感性无功功率。
且无论输送的无功功率是感性还是容性,均应使并网点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感性)。
四、电能质量4.1 谐波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输入到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方均根值)的值及其计算方法均应符合GB/T14549的规定。
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工作单号:项目业主:(以下简称甲方)供电企业:(以下简称乙方)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结合中山市供用电的具体情况,经甲、乙方共同协商,达成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如下:一、项目地址:二、发电量使用情况:平均日发电量为6433kWh,**工业园每月平均用电量约40万度,白天(6:00-18:00)日均用电量约为6600度,基本满足自发自用。
三、发电设备容量:合计2260kWp。
四、设计依据和原则1、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XXX《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XXX《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专业资料.财建[2012]21号《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XXX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国务院《关于增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看法》XXX《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XXX《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XXX《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XXX《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调解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XXX《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征政府性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XXX《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2、最新政策解读:XXX于2014年7月提出《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并就这两份文件向各省市能源发改委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企业征求意见。
该文件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意见,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扩大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在促进屋顶落实、项目融资、电网接入、备案管理和电力交易上提出进一步落实和保证性政策。
该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可专为标高电价托底,同时提高补贴到位及时性,增加电站收益。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第一节并网设计技术方案一、光伏发电系统设计1.本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推荐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最终实现将整个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接入高压交流电网进行并网发电。
2.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光伏电池阵列,光伏电池阵列所发的直流电能输入光伏方阵防雷汇流箱后接入直流配电柜,然后经光伏并网逆变器和交流防雷配电柜并入0.27KV、最终升压至10KV配电装置。
3.光伏发电系统原理构成系统的基本原理:太阳能电池组件所发直流电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成50Hz、270V的交流电,经交流配电箱与用户侧并网,向负载供电,或者经过升压变电,接入电网。
本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采用10KV高压并网。
图3-1 光伏电站系统原理示意图本工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板(组件)、逆变器及并网系统(配电升压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二、电站直流逆变系统设计1.为了更好地防雷和方便维护,可先将太阳电池子阵列单元通过直流防雷配电汇流箱后,再接入配电房的直流配电柜。
光伏电站各区域的配置如表3-3所示:表3-5各区设备配置表2.系统电气接线图图光伏电站1MWp单元电气构成图3.电缆敷设方案1)电缆敷设:(1)电池组串与汇流箱的连接电缆,垂直方向沿电池组件安装支架敷设,水平方向大棚预留通道电缆沟敷设至就近配电室内。
(2)除火灾排烟风机、消防水泵等消防设施所需电缆采用耐火电缆外,其余均采用阻燃、凯装电缆。
2)电缆防火及阻燃措施:(1)在电缆主要通道上设置防火延燃分隔措施,设置耐火隔板、阻火包等。
(2)墙洞、盘柜箱底部开孔处、电缆管两端、电缆沟进入建筑物入口处等采用防火封堵。
(3)电缆防紫外线照射措施:本工程所有室外电缆敷设,将沿光伏电池板下、埋管、电缆槽盒或沿电缆勾敷设,以避免太阳直射,提高电缆使用寿命。
三、防雷接地设计1.直击雷防护(1)光伏电池方阵区域直击雷防护:根据项目场地的地形特征和地质特点,在光伏阵列区域不单独设置避雷针,仅在光伏发电组件支架顶部安装短小的避雷针进行直击雷防护。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1总则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1.0.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光伏组件 PV modul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2.1.2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PV)power unit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
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2.1.4光伏方阵 PV array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光伏阵列。
2.1.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1.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技术规定及并网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培训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技术规定及并网接入系统方案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需要遵循一系列规定和准则来确保项目的安全和高效性。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光伏发电项目设计的技术规定,并提供一个具体的并网接入系统方案设计。
1.规划和布局: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布局应该考虑到地形、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等因素,并确保最大化的太阳能的捕捉和转换。
2.光伏组件选择: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等。
这些组件应该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3.组件安装和调试:正确安装和调试光伏组件,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4.电气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设计电气系统,包括逆变器、变压器、开关等。
电气设计应考虑到并网要求,确保项目顺利接入电网。
5.并网接入系统设计:并网接入系统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电网连接点、电网保护装置、并网点距离等。
设计时应考虑到并网要求,如电压、频率等,并确保项目满足这些要求。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并网接入系统方案设计:1.电网连接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电网连接点,与当地电力公司协商,并满足电力公司的要求。
同时,要考虑到电网的容量和稳定性,确保项目接入电网后不会对电网造成负面影响。
2.电网保护装置的选择:根据电力公司的要求和项目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电网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等。
这些保护装置能够保护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免受潜在的危害。
3.并网点距离的确定:根据项目需求和电力公司的要求确定并网点的距离。
这个距离应该考虑到电网的可靠性和电力损耗,并确保项目接入电网后能够稳定运行。
4.逆变器的选择和配置:选择适当的逆变器,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它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与电网同步运行。
5.并网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建立一个完善的并网系统监控和维护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并保证项目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GB/T 50866-2013)1总则1.0.1为规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保障光伏发电站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通过35kV (2O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lOkV(6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设计。
1.0.3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电力系统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POI)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0.2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围和时间间隔,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的能力。
2.0.3孤岛islanding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
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2.0.4非计划性孤岛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
2.0.5计划性孤岛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2.0.6防孤岛anti-islanding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2.0.7 T接方式T integration从现有电网中的某一条线路中间分接出一条线路接人其他用户的接人方式。
3基本规定3.0.1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潮流计算和电气参数选择时,应充分分析组件类型、跟踪方式和辐照度光伏发电站出力特性的影响。
3.0.2在进行接人系统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同时开展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稳定性、无功电压和电能质量等专题研究。
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解读第二讲周建朋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站址选择● 5.太阳能资源分析● 6.光伏发电系统●7.站区布置●8.电气●9.接入系统●10.建筑与结构●11.给排水、暖通与空调●12.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4.消防●附录A:可能的总辐射日曝辐射量●附录B:光伏阵列最佳倾角参考值●附录C:钢制地锚共有4条强制性条款7 站区布置7.1站区总平布置规划和原则●根据需要:生产、施工和生活●结合:附近地区自然条件和建设规划●研究:站区供排水、交通运输、出线走廊●立足近期、远近结合、统筹规划●节约用地、控制面积●根据建设施工需要,分期、分批征用和租用总平面设计应包括的内容总平设计的内容光伏方阵——就地逆变器升压站——升压站(或开关站)——集电线路——站内道路——其它防护设施(防洪、防雷、防火)基本要求:●交通运输方便●三组关系:站内与站外、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施工●方便施工、有利扩建●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光伏发电站总平面布置要求●建筑物布置:日照方位、联合布置●绿化: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绿化要求●升压站及建筑物选址:方阵布置、介入方案、地形地质、交通、生产、生活、安全等因素●集电线路布置:输送距离、输送容量、安全距离●道路:设备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大修与吊装作业面大中型地面光伏电站出入及干道●出入口:可设置2个,位置方便与外边联系●出入口道路:主干道宽度6米,次干道环形宽度4米●进站道路:与现有公路连接●站内道路:行车通道、消防车道、人行道泥结碎石路、混凝土路、沥青路竖向布置●决定因素:生产要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场地标高●基本要求:升压站(开关站)室外地坪:设计高水位+0.5m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标高土石方:减少、平衡、取土和弃土点坡度坡向:较快排水、按照降雨量和土质条件确定山坡光伏电站:合理利用地形、节省土方、边坡稳定排水系统●决定因素地形、工程地质、地下水位等●基本要求分期进行:与项目周期同步过水措施:沟道高于地坪防山洪措施:站区边界处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其它要求●生产建筑物底层地面标高:高出室外150~300mm,考虑沉降影响。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整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CES 李绍群一、一般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输配电容量,电能质量等技术要求,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分为小型、中型或大型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0.4kV低压电网的光伏电站。
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10~35kV电网的光伏电站。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66kV及以上电网的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一般不超过200千峰瓦。
根据是否允许通过公共连接点向公用电网送电,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接入方式。
二、电能质量1一般要求光伏电站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光伏电站应该在并网点装设满足IEC 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标准要求的A累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对于大型或中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能够远程传送到电网企业,保证电网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监控。
对于小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具备一年及以上的存储能力,必要时供电网企业调用。
1.2谐波和波形畸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如表1所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总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应满足GB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应不超过表2中规定的允许值,其中光伏电站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此光伏电站安装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1.2电压偏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的规定,即: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20kV及以下三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要点及方法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要点及方法摘要: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既不直接消耗资源,同事又不释放污染物、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破环大气环境,也不会有废渣的堆放、废水的排放等问题,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描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接入系统的基本组成,分析了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中的大要点,提供相应的应对办法。
关键词:光伏发电;接入系统;潮流;谐波;短路中图分类号:TB8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为应对日益逼近的化石能源资源逐步走向枯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全球各国能源政策逐渐向洁净能源倾斜,全球光伏产业规模增速很快。
从全球累计装机规模变化看,2001年全球光伏产业仅有1672MW,但是到2008年已经增加至14534MW,规模扩大超过10倍,年复合增长率在40%以上,2009年全球光伏产业规模突破20000MW,2010年达到了27314MW。
因此,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问题,使光伏发电以最经济、安全、可靠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电能,是很有必要的。
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系统设计,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这里不作详细讨论。
并网型光伏系统一般由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计量装置及上网配电系统等组成。
而接入系统一般指从并网逆变器交流侧至主电网原有配电设备连接点之间的设备,主要包括:交流电缆、升压变压器(采用10kV或更高电压等级并网时使用)、汇流配电装置、计量装置、并网配电装置等。
3并网型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问题(一)接入系统方案拟定的原则根据《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电力系统技术导则》和《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中相关要求,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接入系统方案需遵循考虑以下原则:A)光伏发电系统与公共电网联接时通过变压器等进行电气隔离,形成与公共电网市政供电线路之间明显的分界点;B)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容量在上级变压器容量的20%以内;C)设置相应的并网保护装置,一旦出现光伏发电系统和公共电网异常或故障时,能够自动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分离;D)应综合考虑光伏发电系统规模、输电距离、供电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近区配网结构和原有电压等级配置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