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中职服装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许多中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内容过多、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
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
中职服装专业应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将实践环节的内容增加,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训练。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服装专业应实施项目驱动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项目驱动教学则是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服装设计比赛,让他们站在实际项目的角度进行设计创作。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中职服装专业应加强与行业的联系。
随着时尚行业的发展,服装专业的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中职服装专业要及时关注行业的动态发展,调整课程设置,将行业需求引入课堂教学。
结合时尚界的新潮流,加入一些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学生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动态。
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培训、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与实际工作接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服装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服装设计是一门创新性很强的学科,中职服装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丰富的创作训练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服装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职服装专业人才。
浅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到艺术、设计、技术和商业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其教学改革与发展是对专业教育的提升和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浅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课程设置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注重设计基础和技术知识的传授,缺乏对时尚趋势、材料创新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研究。
应该结合时尚产业的发展,更新课程设置,增加时尚趋势与创意设计、面料与工艺创新、营销与品牌策划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时尚敏感度和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提升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应该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参与到设计项目中,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和现场实践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环节也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足。
在现实工作中,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巧。
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如设计实训、服装制作实训和实习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掌握实际技能和经验。
加强与时尚产业或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新和创业是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导论、创业计划书撰写等课程,提供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包括课程设置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环节的加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
通过这些改革和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适应时尚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本文针对服装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着重分析了服装专业的招生现状和服装行业的就业形势,提出了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包括改革知识结构体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开展模块式教学和运用订单式教育模式等。
关键词:服装专业服装行业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服装专业也在全国中职学校设置并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但近几年来服装专业的招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缩减之势。
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充分认识服装专业招生现状,看清服装行业的就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改革现有的服装教学。
一、服装专业招生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大量增加。
就服装业而言,由于其季节性十分明显,就业环境相对较差,自然使得毕业生们对服装专业望而止步,使其逐渐成了学生报考的冷门专业。
二、服装行业的就业形势1.技术落差大,毕业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毕业生多数被推荐到南方服装行业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地理上的距离造成信息反馈上的迟钝,教师不能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得教学与实践之间产生偏差,直接影响了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
对于直接服务于人体的服装行业来说,再精细的推算方法都只能由穿着成衣后的效果而定,再严密的理论也只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
2.毕业生落户困难,难以安心。
作为外来打工人员,中职毕业生的收入不足以解决他们的个人生活问题,何况技校学生年龄都较小,有着蓬勃的朝气、旺盛的精力,而在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涯中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因此在缺乏精神力量的支持时无以寄托、难以定心。
在就业一至两年中打道回府或转行的情况已不鲜见,而此时的他们正是企业培养后形成的主力军,他们的放弃使得企业需要不断重新培训新手,造成了无法用经济衡量的损失。
3.市场分工精细,专业设置泛而不精。
由于就业渠道不稳定,教学本着知识面越宽就业渠道就越多的原则,每一个专业开设了十来门专业课。
浅谈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职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更新,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服装专业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中,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本文将浅谈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是注重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服装行业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等方面的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将逐渐向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转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制作和营销等领域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需要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将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开设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注重行业实践和对接企业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中职服装专业将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培养他们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学校还会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并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注重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国际化视野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装行业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开设国际化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赛事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竞争力。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多方面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浅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行业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也迫在眉睫。
服装设计专业是涉及面广、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科,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人才,相应专业教学改革应不断进行。
本文将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角度进行简单探讨。
一、强化实践性在教学中,实践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到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驾驭技能和实用能力,适应行业需求。
高校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提高实践课程的难度和质量,从模特、创意、面料、工艺等方面来着手,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方法,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加速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成长。
二、加强设计思维培养当今社会,创意在服装设计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高校应该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通过多种途径,如大量阅读、观察、分析、评估现有作品、思维训练和思维导图等,来开发探究学生的潜力和提升设计能力,将其转化为创意和实现创意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和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教育方式高校教育应更加灵活多样,创新教育方式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
灵活的教学方式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习形式多样化、教学法多方面的创新,从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利用学生爱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观感和学习动力。
四、加强基础教育良好的基础教育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支撑设计人员的未来创新发展。
高校的基础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质量、深度和实效,建立起一套体系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全面正确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尽快成为可以独立完成家、商业的实际人才。
五、培养跨界人才随着社会发展,服装行业和其他专业领域企业之间已长时间存在跨界合作的形式,以实现更深层次的协同。
浅谈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装设计行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对于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来说,跟随时代的脚步,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手工绘图和制版方式已经被计算机软件所取代,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使用CAD、Photoshop、Illustrator等软件进行设计和制版,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作品的呈现和产业化。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在服装设计行业中,也需要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环保材料和可持续设计的教育。
学生需要了解环保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性的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时尚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时尚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展。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时尚的敏感度,并加强创意思维的培养。
学生需要了解时尚趋势,同时也要学会创新和突破,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时尚趋势结合,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国际化也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流行趋势的教育。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市场需求,了解国际流行元素,并能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
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成为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应跟随时代的发展,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
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时尚潮流和国际化的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也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创新平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
浅谈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实践教学中职服装专业的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讲解和演示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二、注重创意设计服装行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行业,客户的需求和潮流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推动着设计和创新。
因此,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注重创意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学生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潮流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定位、设计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和营销策划能力,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三、开设新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开设新课程是一个必要的趋势。
比如,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跨学科教育服装设计和制作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领域,包括艺术、工程、经济和管理等学科,因此,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强化跨学科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综合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总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趋势主要包括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意设计、开设新课程和强化跨学科教育等方面。
这些改革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潮流变化,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服装设计专业作为培养服装设计与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需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教学目标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也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更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与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新一代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三维造型、数字设计、材料创新等。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更加注重对服装设计理论的学习,但是缺乏对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例如对服装生产工艺的了解、对新材料的应用等。
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需要加强对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例如对服装生产工艺的了解、对新材料的应用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技能不足。
在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实践组织者。
通过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技能。
四、教学设施的改善服装设计专业需要有一系列的教学设备和场地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例如服装设计教室、成衣制作实验室、数字服装设计实验室等。
传统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设施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需求。
浅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服装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作为培养时尚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就此话题进行浅析。
一、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挑战当前,服装设计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这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注重技能培养”“重视理论学习”等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学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行业的变化。
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学校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提升1. 结合市场需求,更新课程设置现如今,服装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更新课程设置,增设新颖的课程内容。
可以开设与互联网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时尚行业的最新趋势和营销方式。
还可以增设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行业社会责任的意识。
2.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在服装设计行业中,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或者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3. 引入前沿科技,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服装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时尚人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应该引入前沿科技,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开设数字化设计、智能穿戴等课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工具和技术,从而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
1. 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未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涵盖技术、设计、管理、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浅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培养出具备现代化设计理念、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随着时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服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与发展方向之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时尚产业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创新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技能。
改革与发展方向之二是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时尚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时尚趋势和新的材料技术。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入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时尚趋势,培养学生的时尚触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改革与发展方向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时尚行业强调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等,使他们具备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强的综合能力。
服装专业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成人服装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然后提出了成人服装职业教育按需教学的原则和“产、学零对接”的方案,最后对成人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考试内容与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成人教育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服装企业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企业的从业人员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成人学生生源大多来自本省市,但异质性大,需求多样化。
他们中包括服装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服装销售企业的从业人员、职业中等学校教学人员、服装模特及想要从事服装行业的初、高中学生和下岗职工等。
笔者曾走访了一些用人单位,他们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在服装院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只有20%能够派上用场;有的用人单位则认为继续教育的学生主要是为了拿文凭。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包括:第一,教师对企业和市场的陌生,教学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学生学的东西非常表面化,无法真正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第二,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与服装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和时尚前沿结合不紧密。
我校是国家级高职高专实验基地,服装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十多年来,在成人职业教育教学上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
一、按需教学原则
所谓按需教学原则,就是要以市场经济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人才为最终目标(按需制订教学计划,按需设立教师岗位,按需制订教材或编写教材,指导教师按需教学),通过对社会教育资源与成人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打破学校围墙,把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办到学校,将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移到企业,让学生当学习的主角,以激发其求知欲望,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更多的直接经验,使所学知识更加切合工作需要,并缩短工作状态调整期,尽快融入工作。
课程设置是成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成人学生文化基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参与成人教育活动的目的也不同。
因此,必须规划符合各类成人需求的课程,在体现基础理论够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分析相应职业岗位群,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入手,以
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要使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覆盖整个岗位群,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
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培养方面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发展需求,构筑出以服装专业岗位群所需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重点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适当增加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时数。
因为成教学生在人员数量及学习时间上可变性较大,所以,指导教师在按需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教学计划的制订,不要仿效社会上低层次向高层次看齐、三年制向四年制翻版等教学计划。
要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要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我们把立足点放在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上,并根据本区域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本区域服装产业的发展。
二、产、学“零对接”方案
1.实施小班额、工作室的实训模式。
成人服装专业教学必须改变普通在校生教学模式。
加强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密切结合,强化成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实习、学校与企业分离的状况。
在专业课程上可紧密围绕企业实际进行,结合产品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实施小班额、工作室的实训模式。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到企业顶岗工作,可通过指定产品或为企业进行品牌设计,让学生在服装企业中对市场调研、预测分析、设计定位、成本核算、产品质量、销售形式等进行模拟性的开发设计,写出设计方案并加以说明,掌握服装生产、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整体运作知识,提高自己独立工作必备的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同时又可促进教学与社会的结合,使作品(成品)接受市场的检验,极大地提高学生服装设计意识和技术技能。
还可进一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不足及时进行补充,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实行“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零,充分实现产、学“零对接”。
同时,实行导师制和专业方法分流。
成教学生从业经历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可根据社会及企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进行专业方面的分流,如分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管理与营销等方向。
然后根据专业方向,分配专业导师,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人格个性形成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指导。
2.增加工厂化生产的流程与管理实践。
目前,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不断涌现,尤其是模块式生产方式在不断地被引进和应用。
成教学生要适应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方式,就必须了解工厂化生产的流程和工艺,了解工厂化生产对面料、辅料、配件的选用,款式、板型、样衣制作及定型、生产组织与质量
检验等过程。
只有这样,设计出的服装才能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同时,只有了解生产过程的流程与管理,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服装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性服装设计所必须具备的理念。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成人服装专业招生时,加试艺术课程的成绩没有要求,所以与普通招生服装专业学生相比,成教学生的美术功底普遍较低,加之就业趋向多为服装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服装创作设计的机会较少、层次也较低。
因此,成人服装专业改革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目标。
成人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应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创意与个性,逐步改变旧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模式,代之以“引导”“讨论”,进行启发性、诱导性的教学。
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设多项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采用视听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如服装工艺制作可采用电视教学,将服装工艺制作的电视教学片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播放;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图案等课程的教学,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这些手段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改革考试内容与手段
改革完全按掌握知识多少来衡量学员学业成绩的做法,增加操作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从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考核内容要多元化,除了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必要的测试外,还应增加对实际运用能力、专业技能,包括平时学习态度的考核。
考试形式要多样化,除笔试外,可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重点考核学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改革后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以产品设计为主,让产品直接进入市场,让每个学员的学习与生产企业相结合,参与企业科技革新和技术创新,培养高技能复合型应用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管理人才,做到理论、实践、市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朱彦.论服装专业的项目设计教学[J].丝绸,2003(11).
[2]刘晓玲.服装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丝绸,2005(10).
[3]谭立平.纺织、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9).
[4]仇美华.高职服装专业实施兴趣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5]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3(1).
[6]王珉.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整合[J].教育与职业,2004(7).
[7]姜宇冰,伞伟男,郎华梅.高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的教学与探索[J].黑龙江纺织,2003(3).
[8]李肖梅.高职服装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