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7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2006年修订)

改革开放20 年来,我国服装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我国现有服装企业4.5 万家,从业人员385 万人,20 年中服装产量增长14.5 倍,年平均递增速度达14.3%,服装出口遍布世界220 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也由卖方市场发展为买方市场,基本满足了国内消费者衣着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真正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和出口创汇重要的支柱产业。

伴随着服装工业的迅猛壮大,我国服装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批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服装行业,为企业注入了活力。据抽样调查,从1985 年至1999 年,全国高校、中专、职校服装专业毕业生约有20〜30万人。企业中院校毕业的职业技术人员约占行业总人数的2%〜3%, 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有些还是执掌品牌的著名设计师。但是,我国服装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源在于科学技术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纷纷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英国、德国等工业

化国家相继进行了职业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以联邦政府出资的方式加强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200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提出: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是达到和平与发展目标的有效工具,终身学习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大会呼吁各国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并增加对职教的资金投入。

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共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这表现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与其他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都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动员全党、全社会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服装专业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找出服装生产中初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未来服装工业的发展与进步的首要问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提高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已势在必行。

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当代科技发展对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 年

来,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该专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转变以及服装生产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中等服装专业人才已明显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据调查,在北方一些省份,每年约有20 %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因各种因素而流失,有40%的毕业生因不胜任工作或怕苦怕累而改行,仅30%〜40%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工作。可见,服装企业从业人员中一方面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还很小,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受过服装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这反映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及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

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服装行业的科技水平急需提高,而现有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表现在:

(1)专业教育教学和课程特色不突出,普通文化课、技术技能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安排,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

有的沟通,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2)专业面过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课程设置较杂乱、缺乏必要的规范,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3)专业实践环节薄弱,有的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施和较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

(4)课程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选修科目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

展和主动性的发挥。专业教学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中重艺术轻技术

由于服装设计涉及美学、绘画基础等方面的修养,因此该专业的教学更多安排艺术美感方面的训练课程,例如:画静物、石膏、头像、人体,画服装、人物,等等。这种训练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服装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但由此也误导了学生,使学生片面地认为服装设计只要构思独特,并能很好地画出来就是设计师,热衷于制作那些舞台效果的“道具”,而对掌握服装的工艺技术不肯下功夫,只能画不会做,这种教学模式在高校、中专、职高、技校盛极一时。据调查,许多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搞设计追求理想化,设计图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设计的款式采用率并不高。有的完成了商品化设计,自己却不能打板,致使做出的样衣走型。中服集团某高级服装设计师对此批评指出:中国服装教育过于注重艺术性,而导致轻视工程技术性,这对我国的服装业发展极为不利。中央工艺美院的一位副教授到法国考察后也特别提到:国外更多需要的是掌握服装工艺技术的板型师,并不是只会画服装画的设计师。如日资企业北京班尼时装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同时也是打板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一线劳动者。因此,仅培养艺术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二)技术技能训练不全面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国内许多开办服装专业的学校逐渐认识到工艺教学的重要性,并加强了相关技能的训练。但技能训练通常仅集中在常用款式的服装工艺上,如西服、西裤、马甲、衬衫、旗袍、大衣等,认为服装工艺教学、技能训练,就是教会学生裁制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