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学的功能图文稿
- 格式:docx
- 大小:85.06 KB
- 文档页数:5
社会学基础教案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社会学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 熟悉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了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关注的社会现象-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问题3.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调查方法和实证研究- 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3.4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理论- 交互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4. 教学过程安排4.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引用相关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4.2 正文(70分钟)4.2.1 社会学的定义(10分钟)介绍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4.2.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分析社会学关注的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问题。
4.2.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介绍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和实证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4.2.4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20分钟)分析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如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交互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理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理论的核心观点和主要贡献。
4.3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5. 教学要点-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6.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相关案例分析- 学生讨论和互动7.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对社会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社会理论:缘起、问题、范式和走向∗肖 瑛一、引言:何谓“社会理论”与许多其边界已有定论的学科不同,撰写本报告的前提是对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以及作为学科的“社会理论”做出界定,虽然我们也知道,任何精确的方式都难以明确“社会理论”的具体内涵(Sibeon,2004:20),或者说,“对社会理论的任何界定都注定是有争议的”(Giddens&Turner,1987:1)。
宽泛地看,“社会理论”指涉一切关于“社会何以构成、维存和变革”的理论思考以及关于“这类理论思考何以可能”的认识论探讨,既指涉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哲学,又超出这种哲学领域,直接指向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即如克莱布(Craib,I.)所说的,社会理论是“在其他经验和关于世界之一般理念的基础上说明和理解经验”(转引自苏国勋,2005a:5)。
这样,“社会理论”的历史就可以直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但从严格的学科制度角度看,正如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念虽然在人类文明发育的早期就已经存在,而作为“学科”(discipline)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却直到19世纪才开始正式成长一样,社会理论学科也只能是现代性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现代现象及其现代性问题纠结在一起的”(刘小枫,1998:前言),是在对“现代性本质的争论”中构成的(Callinicos,2004:11),“是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想性学术”(刘小枫,1998:前言),所关注的主要是“有关现代社会中社会范畴的性质”(特纳,2003b:1)。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斯马特指出,社会理论是启蒙运动思想发生和扩张的产物。
在启蒙运动语境中,“社会性”(the social)第一次被建构成抽象知识或抽象推理的对象,成为理论反思和系统分析的核心目标,成为练习控制各种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企图让日常生活臣服于它——的技术发明的靶子;社会理论就是发展于这种情境中并开始反思现代性工程的(Smart,1999:35)。
论社会学的功能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 论社会学的功能
(一)描述功能
所谓描述是指通过客观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
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的过程。任何实证科学,都要求
首先能够忠实地描述事物本来面貌。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研究社
会的起点就是借助于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
资料,探明并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为认识
社会构成及其运行规律并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感性经验资
料。这是社会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因为,没有对社会发生了什么事、什
么情况所进行的这种描述,不能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资料,就无
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比如,目前在中国城市
谈论较多的问题是工人下岗,那么哪些企业的工人下岗下岗的人数有多
少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怎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龄有什么特点他们
对大中企业改革持何态度社会大众对此有什么看法等等。社会学对此可
以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调查。借助社会统计分析技术,收集到这
些资料和信息,为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最基本的依据。虽然其他社
会科学都以不同的形式传输各种专门的社会信息,但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决定了它向人们传输的社会信息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社会学描述
社会现实所得到的信息与情况必须具有代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工时
性,任何片面的、虚假的、无效的、过时的信息都可能造成士识上的混
乱和决策上的失误。
(二)解释功能
认识社会不能停留在“是什么”这一层次上,而应该把经理作为向导,
深入到社会现象的背后,回答“为什么”,这就需要开社会事实作出理
论上的解释。社会学的解释功能就是指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借助概念和
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
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它包括对社会现象
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人类社会是一
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中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都要受到各种内部条件和周围条件
的制约,只有深入到社会现象的内部,对其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
因果分析和说明,才能抓住本质,认识其规律性。例如,关于工人下岗
问题,解释功能的任务就是通过收集到的感性资料,深入分析整个国有
企业改革与工人下岗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制度、
科技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对下岗现象的影响。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解释
不仅仅包括因果性解释,还包括相关解释、功能解释、意向解释等等。
另外,解释社会现象必须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概念、范畴、理论,如果解
释不了,则必须创立新的概念、范畴乃至新的理论,以帮助人们清晰地
认识社会。
(三)预测功能
社会学不仅可以描述现实社会、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预
测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前景。这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
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计和推测
的过程,就是社会学的预测功能。它所揭示的是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来怎
样。预测功能是上述两种功能的进一步运用,当社会学用经验研究法把
社会事实描述出来,再加以理论解释以后,实际上就已经掌握了各变项
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既然可以将了解的事物的规模、水平或速
度精确地测量出来,当然就会知道受它影响的相关事物将如何变化。预
测的关键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正确的理论和研究程序,把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本质的、相对稳定的、重复性的联系或关系
揭示出来,以达到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目的。例如,对未来人口老龄问
题的预测、未来家庭结构与功能的预测、现代化对社会生活影响的预测
等等。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分化,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必
然会对社会学的预测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也为进一步从整体上管理社会过程提
供了先进手段,促使社会学预测水平日臻完善和提高。社会预测在当前
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因为,对现代化建设者们来
说,他们所面临的多是未知的领域,很多重大的建设项目或社会措施都
需要预测其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后果,从而提出更合理的合乎社会发展需
要的对策。
(四)实践功能
对于社会的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回答“应该
怎样”,而这就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所谓实践功能是指社会学在帮助
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确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目标所
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便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
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
界。社会实践功能十分强调社会学研究应积极地为现实服务,积极参与
并干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学的
实践功能具体表现为参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为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做好社会工作提供科学
的理论和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可行的方
案。
(五)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特征。作为一种意
识形态,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功能则表现为它的教育功能或导向功能。社
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
必不可少的知识。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传统社会的人们在生活中
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足以帮助人们适应社会,而现代社会,结构复杂、
规范繁多、变化迅速,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远远不够了。因
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适应不断变化了的
社会环境。那么,社会学可以给人们提供哪些基本社会知识呢第一,了
解自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义务、责
任,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第二,职业准备,为
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与技能。第三,日常决策,帮助人
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与机遇,如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等作出比
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