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88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心电图脑电图讨论版】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医学。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
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秒,一个大格为秒;一个小格为,一个大格为,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秒。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胸导联一般小于。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秒。
多数在~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秒,V5、V6导联不超过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秒(除Ⅲ和AVR导联外)。
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
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
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
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
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0分之一。
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秒。
U波:在T波之后~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秒,以Ⅰ、Ⅱ、AVL 导联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