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AC-16与AC-13用于沥青路面上面层孰优问题的讨论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 1 -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施工准备 ............................................... 3 四、施工工艺 ............................................... 7 五、质量控制标准 .......................................... 14 六、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15 七、质量保证措施 .......................................... 16 八、主要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 17 九、安全保证体系 .......................................... 19 十、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 19 十一、LNG天然气储存装置安全保障措施 ....................... 20 十二、安全事故应急保障体系和职责 .......................... 22 十三、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 23 十四、环境保护 ............................................ 26 附表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 28 附表2:沥青拌合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 29 - 2 -
某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宋竹兵 【摘 要】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从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粘层施工、碾压、接缝、修边等方面,阐述了AC-13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并探讨了施工各环节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Combining with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example,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mixture mixing,transportation,paving,binding layer construction,rolling,joint and maintenance,the paper describes AC-13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and explores construction matters,which will be good for extending the pavement serving life.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7(043)011 【总页数】2页(P150-151)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混合料;施工工艺 【作 者】宋竹兵 【作者单位】山西路桥集团榆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山西 左权 0326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416.217 在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路面结构形式。路面面层的主要功能是为行车提供一个平整路面,确保行车舒适度,同时具有足够的抗滑性,确保行车安全。随着路面结构深度的增加,行车荷载、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呈逐渐减弱趋势,相应的其强度、稳定性及抗变形能力要求也应逐渐降低。在路面设计中,应将路面结构分为上面层、中面层及下面层等层次,施工中分层铺筑。 近年来,我国修筑的一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些早期破坏,如松散、泛油、剥落和坑洞等,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抗滑性能造成了不利影响。传统理念认为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主要发生在上面层,其实很多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是由中下面层首先损坏引起的。同时,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类型不匹配也是导致路面病害的一个主要原因,造成集料最大粒径过大,公称尺寸集料偏多,导致路面混合料离析、压实困难、空隙偏大,出现松散、泛油等早期损坏。因此,在设计中重视面层厚度与混合料类型的匹配,在施工中重视中下面面层施工质量,可有效提高路面抗水损害能力,确保路面压实度,显著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在某高速公路工程中,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公路等级、沿线筑路材料分布,为确保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路面寿命周期内具有的变形协调能力和行车舒适度,决定采用AC沥青混凝土路面,且该类型路面维修方便,施工工期较短。 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英文名:Asphalt Concrete,简称AC。按混合料集料粒径分类,AC混合料可分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9.5 mm或AC-13.2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mm或AC-19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6.5 mm或AC-31.5 mm。 在我国开展的AC-16与AC-13用于沥青路面上面层孰优的研究表明,在抗车辙性能上,AC-16显著优于AC-13。在抗滑性能上,初期AC-16见长,但磨耗较大,长期来讲还是AC-13较优。为确保路面在寿命周期内具有一个稳定的路用性能,则AC-13面层优于AC-16。 在AC沥青路面设计中,路面各结构层中的集料最大粒径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以保证各结构层的混合料类型与其厚度相互匹配。中粒式及细粒式混合料应在上面层使用,且其混合料中的集料最大粒径以不超过层厚的1/2为宜,中下面层混合料中的集料最大粒径以不超过层厚的2/3为宜。 本文所述的某高速公路施工中,采用AC-13为上面层,AC-16为中面层,AC-20作为下面层。在该路面施工中,做好各结构层的施工关键点控制,保证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和路面压实度,确保路面使用性能良好。 在某高速公路施工中,沥青面层组合如表1所示。 2.1 混合料拌和 混合料拌和设备采用自动控制的间歇式拌和机(见图1),具有计量系统、温控系统及沥青加入量系统及自动打印功能。集尘装置具有二级除尘设备,可使用一级除尘回收的粉尘,禁止使用二级除尘回收的粉尘。 采用导热油对沥青进行加热。普通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55 ℃~165 ℃范围内,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应比普通沥青高 10 ℃。为避免离析,在使用改性沥青过程中应不断的进行搅拌。 集料在送进拌和设备时的含水量不应超过1%。在拌和过程中,为确保混合料拌和均匀,集料铲运方向应与其流动方向垂直,还有助于减少集料离析。 施工中的混合料温度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如表2所示。 生产配合比不能随意更改。冷料配比须每天根据石料含水量进行调整。 制备好的混合料应无花白石子、无沥青团块、乌黑发亮。 2.2 混合料运输 应根据运距、拌和量和铺摊速度综合考虑,配备足够数量的自卸汽车。装料前,底板应涂一薄层防粘剂。车厢应配备可覆盖整个车厢的保温毡布。 装料时,为避免级配出现离析,汽车应前后移动实现三次装料。运输途中,车厢应使用毡布全部覆盖。 进入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轮胎应洁净,可在沥青面层前通过设置湿草袋等措施解决。 2.3 混合料摊铺 在正式摊铺前,基层和透层应通过验收。施工基层应干燥洁净,不存在破坏或污染。 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应先进行质量检查和温度测定,对不符合温度控制要求或是出现结团、淋湿的混合料应拒绝入场。正式铺摊时,为确保铺摊作业连续不间断,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应不少于5辆。卸料时,运输车应挂空挡停在摊铺机前30 cm处,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在铺摊过程中,至少有2台同型号摊铺机在每个作业面上进行作业(见图2)。在中下面层铺摊过程中,采用同一型号的摊铺机组成梯队进行作业。在上面层铺摊过程中,可使用两台摊铺机组成梯形进行作业,也可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全幅作业,前提在于能保证均匀摊铺即可。 下面层摊铺采用导线找平,中上面层采用铺摊机找平。对不规则地段,允许采用人工手控找平。设置纵缝时,上面层设在行车道中部,中下面层应与相邻层错开。为确保匀速不间断摊铺,铺摊速度应与拌和能力、运料能力相协调,应尽量减少停机。 混合料铺摊后,应设置专人进行局部修补,不应出现大范围的人工修整。 2.4 粘层施工 在施工中,使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作为中下面层间的粘层油,使用快裂的洒布型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中上面层间的粘层油。将喷洒基层清扫后洒布粘层沥青,待破乳后方可摊铺上一层。 使用沥青洒布车进行粘层油喷洒,先洒布靠近中央分隔带的一个车道,由内向外,按0.3 kg/m2~0.5 kg/m2的洒布量进行控制。漏洒处用人工补洒。 粘层油洒布时的现场温度不得低于10 ℃。在大风、雾或下雨时,应停止施工。 2.5 混合料碾压 在碾压工序中,要求在每个作业面上,有不少于3台双钢筒双驱双振式压路机(静质量11 t~15 t),不少于2台胶轮压路机(静质量大于20 t),1台小型振动压路机。 为确保路面压实度,每个碾压长度控制在100 m内。采用组合方式碾压,初复压均使用了2台双钢轮压路机,复压中再使用2台胶轮压路机,终压收光使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 压路机应缓慢、匀速前进。停止时,须缓慢减速直至停止。碾压速度参考表3。 在碾压作业时,压路机应遵循“高温紧跟、高频低幅”的原则,不得随便调头。为确保初期压实度,初压须采用振动碾压。安排专人进行碾压效果检查,对出现的早期裂缝应给予重点关注和纠正。并避免过分碾压,对过分振动或推移产生的微裂缝应及时予以纠正。 2.6 接缝和修边 梯队作业纵缝采用热接缝。在施工中,应将已铺摊完毕的一定宽度混合料(一般为10 cm~20 cm)暂不碾压,以其高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基准面进行混合料铺摊后,最后作跨缝碾压将缝迹消除。 在相邻两幅及上下层设置的横缝,均应错1 m以上。搭接处加热软化后进行处治,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摊铺层的外露边缘应使用机械方式予以切割,应禁止对切下的废弃料随意丢弃,须予以妥善处理。 2.7 放开交通 当路面混合料温度下降到50 ℃以后,可放开交通。在放开交通的初期,不得允许重载车辆通行。 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AC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车辙和抗滑性能,且经济性好。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离析现象严重与压实困难是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混合料设计,重视施工控制,可有效确保成型后的路面质量。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各关键环节严格工序管理,遵照规程精心施工,可确保优质高效进行施工。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试验单位: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 邮政编码:410015 电话:3 传真:3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
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左右,最高气温40℃-45℃,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
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4.75/9.5mm20kg, 9.5/16mm29kg。
(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3)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关于沥青混合料上面层AC-16C型配合比设计意见指导前言AC-16C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意见指导一文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正确的按照规范、规程的要求,更直观、更准确的掌握各项控制指标的要求。
在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配制出具有指导性意义的配合比,用此配合比指导施工;做到保质保量完成路面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混合料组成设计路面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确定料源后,抓紧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工作。
要避免一个合同段只有一个施工配合比,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路面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作。
一、材料要求(一)沥青沥青上面层采用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2.1-2,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4.3.2。
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表4-1乳化沥青的质量要求表4-2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到场沥青进行检测,并留样备检。
(二)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轧制的砾石。
以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未掺加抗剥落剂之前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低于3级。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8.2表4.8.5。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要求表4-3(三)细集料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级配的水洗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9.2。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4-4(四)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洁净,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进场填料按要求进行检验。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五)抗剥落剂沥青面层用抗剥落剂应有较强的抗老化性能,在163℃老化5小时后,应仍满足技术要求。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施工单位试验室二零 年 月合同号分项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种类AC-13C沥青砼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相关设计图.二、 原材料的试验与确定:1、沥青:采用AH-70#重交通石油沥青,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1-1)2、集料:1#、2#、3#料采用南京泉水采石场的石灰岩集料,采用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2-1、2-2-2)4、填料:采用泉水生产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3-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料场的料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装载车取样,并进行干拌后,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3、马歇尔试验根据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6.0%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按各项实测值绘制各技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得出油石比为5.19%符合规范的各项要求。
根据经验油石比取5.2%。
冷料其密度,并重新配比使之符合设计的级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1、 首先根据料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流量调试,确定冷料仓开度,转速.使之基本符合目标配合比。
混合集料进入拌和楼后进行重新分级筛分后成为4种规格的集料.分别为1#仓,2#仓,3#仓,4#仓.最后取样进行筛分检测2、马歇尔试验根据生产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5.2%±0.3%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查验(AC-13)一、设计及实验依据一、《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G E20-2020)二、《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二、要紧仪器一、车辙实验机二、沥青混合料稳固度测定仪3、浸水天平4、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五、震摆挑选机六、李氏比重瓶7、洛杉矶磨耗实验机八、电液式压力实验机九、延度仪10、低温针入度仪11、全自动沥青软化点实验器1二、磨光实验机13、路面强度实验仪等等三、原材料实验一、沥青沥青产于江西省沥青储运总站,规格型号国产50#沥青,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列表1。
表1 沥青性能检测二、集料石灰岩产地为xxx、玄武岩产地为xxx,规格型号为10-15mm玄武岩碎石、5-10mm玄武岩碎石、0-5mm石灰岩石屑,对其性能指标检测结果列表二、表3、表4。
表2 集料大体性能实验3、矿粉及外掺料矿粉产地为xxx,外掺矿物纤维产地为xxx,外掺掺量为%,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见表5。
矿粉筛分采纳水洗法,筛分实验结果见表6。
表5 矿粉大体性能实验四、沥青混合料实验表6 沥青混合料大体性能实验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配合比掺配一、初选级配依照原材料筛分实验结果及标准要求进行掺配,掺配1号、2号曲线,结果见表7。
表7 AC-13型沥青混合料设计2 、选定一条设计级配依照1号,2号级配曲线的掺配比例,并依照预估最正确油石比,按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马歇尔实验,别离成型几组试件。
试件击实成型温度170℃,试件尺寸φ×,击实次数双面各75次,成型后试件用表干法测定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同时用真空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实验结果见表8:表8 AC-13型沥青混合料初选级配马歇尔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选定2号级配为设计级配。
3、确信最正确油石比依照设计级配按5个不同油石比制备试件,进行马歇尔实验。
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指导意见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已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AC-13C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一、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业主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检。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监理组每五车抽检一次。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1000T检验一次。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对进场细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
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50T检验一次。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二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注:(1)视密度不小于2.6 g/cm3;(2)砂当量不得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表五注:亲水系数宜小于0.8。
沥青混凝土分类及等级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凝土材料适宜的厚度不同,是由其粒径和级配、结构性能、施工工艺以及道路功能和使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砂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1.1砂粒式AC-51)最大粒径:9.5mm2)公称最大粒径:4.75mm3)最小压实厚度:15mm4)适宜厚度:15~30mm5)适用范围:砂粒式AC-5适用于对铺装层厚度要求较薄的路段。
其小粒径特性使其易于铺设和压实,但适宜厚度不宜超过30mm。
二、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2.1细粒式AC-101)最大粒径:13.2mm2)公称最大粒径:9.5mm3)最小压实厚度:20mm4)适宜厚度:25~40mm5)适用范围:细粒式AC-10常用于车行道和城市主干道的表层铺设。
适宜厚度范围较广,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2.2细粒式AC-131)最大粒径:16mm2)公称最大粒径:13.2mm3)最小压实厚度:35mm4)适宜厚度:40~60mm5)适用范围:细粒式AC-13适用于重载交通道路。
较大的粒径和较厚的压实厚度提供了更好的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
三、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3.1中粒式AC-161)最大粒径:19mm2)公称最大粒径:16mm3)最小压实厚度:40mm4)适宜厚度:50~80mm5)适用范围:中粒式AC-16常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结构层。
较大的厚度范围保证了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3.2中粒式AC-201)最大粒径:26.5mm2)公称最大粒径:19mm3)最小压实厚度:50mm4)适宜厚度:60~100mm5)适用范围:中粒式AC-20适用于更高等级的道路结构层,其更大的粒径和压实厚度提供了更高的承载能力。
四、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4.1粗粒式AC-251)最大粒径:31.5mm2)公称最大粒径:26.5mm3)最小压实厚度:70mm4)适宜厚度:80~120mm5)适用范围:粗粒式AC-25多用于机场跑道和特重载交通道路。
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指导意见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已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AC-13C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一、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业主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检。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监理组每五车抽检一次。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1000T检验一次。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对进场细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
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50T检验一次。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二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注:(1)视密度不小于2.6 g/cm3;(2)砂当量不得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表五注:亲水系数宜小于0.8。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AC-13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郑开建管办相关技术文件。
二.原材料1.沥青。
采用中海36-1沥青公司生产的AH-70重交沥青,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1。
沥青的技术指标表1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结果针入度(25℃,0. 1mm 60~80 70100g,5s延度(5cm/min,cm ≥10015015℃延度(5cm/min,cm ≥2050.810℃软化点(环球法℃>46 48密度(15℃g/cm3实测 1.010溶解度sb(三氯%>99.--乙烯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80.05针入度比P(25℃%≥6170软化点增值(环球℃—--法延度(10℃,cm ≥611.45cm/min2.集料。
采用河南禹州碎石厂生产的碎石,其中分为四档:1#料(10~16mm、2#料(4.75~13.2mm、3#料(2.36~4.75mm、4#料(<2.36mm,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2、表3。
粗集料质量指标表2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1#料g/cm3≥2.60 2.7552#料g/cm3≥2.60 2.7963#料g/cm3≥2.60 2.722石料压碎值%≤2617.2细长扁平颗粒1#料%<15 7.8含量2#料%<15 8.0对沥青的粘附≥5级5级性水洗法<0.075mm含1#料%≤10.2量2#料%≤10.63#料%≤10.8细集料质量指标表3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60 2.710砂当量%≥6070水洗法<0.075mm含量%0~15 9.73.填料。
采河南禹州浅井生产的矿粉。
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4。
矿粉质量指标表4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50 2.792含水量% ≤1--亲水系数—<1 0.7粒度范围<0.6mm %100 100 <0.15mm %90~100 90.5<0.075mm %75~100 76.9三.目标配合比设计。
最大粒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王宝珍【期刊名称】《《交通世界(建养机械)》》【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2页(P298-299)【作者】王宝珍【作者单位】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尤其是日交通量的剧增、超重车辆轴载与汽车轮胎充气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许多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了车辙、剥落、反射裂缝、低温开裂等早期病害现象。
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质量,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另外,低温收缩裂缝的存在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加养护费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减少或消除低温收缩裂缝,提高路面质量,深入地开展沥青混合料低温缩裂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入手,对比了不同最大公称粒径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试验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质、组成材料的比例及制备工艺等。
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首先应保证组成原材料的质量。
沥青目前沥青路面表面层和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主要有SBS改性沥青和SBR改性沥青,其中SBS改性沥青应用较多。
本文选择SBS改性沥青。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改性沥青要求的检验项目,对SBS改性沥青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SBS改性沥青指标?粗集料粗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发挥骨架嵌挤作用,负责承重以及抵抗高温永久变形的能力。
沥青混合料中最大石料颗粒的尺寸,应该以结构层厚度的1/2.5~1/3为宜。
这样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防止粗集料用量过多而导致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离析、不利于摊铺和碾压成型的问题。
高等级公路面层用粗集料主要为碎石、破碎砾石等,要求洁净、坚固、耐磨,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表观相对密度等质量标准应该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省道科铁线存字井至乾安段建设项目沥青砼上面层(AC-13)施工技术总结(01标段)抚顺公路建设集团公司2005年7月19日沥青砼上面层(AC-13)施工技术总结我单位所承建的科铁公路01标段K31+300-K47+400段路面工程,在完成下面层及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于2005年7月17日在K47+000-K47+400段进行试拌和试铺工作,试铺段长度400米,为确保沥青砼上面层的工程质量,现将沥青砼上面层试拌和试铺的前后工作总结如下,便于指导今后的施工。
一、试拌和试铺的准备工作1、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确定2005年3月15日,松原市试验检测中心按市指挥部及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多次的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确定目标配合的级配组成如表-1。
沥青混合料AC-13矿料级配设计表-1并进行了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2表-2在马歇尔试验过程中,试样的成型温度控制140~150℃,成型的终了温度不低于130℃,试件的实际密度采用表干法测定的。
2、生产配合比的确定2005年7月4日在对沥青砼拌和站调试正常的情况下,完成了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1)冷料仓供料速度的确定为了确保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的级配组成趋于一致,并确保拌和机的产量及混合料的级配组成稳定,必须精心调整冷料仓的供料速度,我们考虑了冷料的含水量的影响,建立了冷料仓电机转速与进料速度的关系,然后依据目标配合比,拌和机的产量确定冷料仓的进料速度,如表-3。
表-32)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根据目标配合比的级配组成及粗细集料的颗粒组成,确定4级筛孔分别为15mm 、9mm 、5mm ,冷料仓按表3进料速度供料,通过对3个热料仓每仓5次的筛分取样及目标配合比的级配组成,确定热料仓的比例(表4),然后确定生产配合比的级配组成如表-5。
热料仓比例表-4集料颗粒组成(方孔筛)3)生产配合比设计根据确定的热料仓的级配比例及目标配合比,我们分别选用沥青油石比为4.6%、4.8%、5.0%、5.2%、5.4%,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级配比例拌制沥青混合料,然后取样做抽提和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6、7。
温拌沥青混合料检测报告受***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对***添加温拌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进行检测。
按委托单位要求,检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一、对委托单位所送的原材料进行技术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附件1);二、矿料级配优选;按委托单位所送各种集料的筛分结果,并依据委托单位对AC-16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的要求,进行矿料组成设计与级配优选(结果见附件2),通过室内试验及计算,最后确定符合AC-16型沥青混合料要求的矿料配比如表1所示;三、AC-16型普通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检验;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有关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并综合分析确定出最佳沥青含量(试验结果见附件3)。
确定出的最佳沥青含量为5.2%,与最佳沥青含量对应的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路用性能检验如表3所示。
四、AC-16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检验。
采用阶段二中优选出的级配,重新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最佳油量的确定及路用性能测试(结果见附件4)。
确定出的最佳沥青含量为5.4%,与最佳沥青含量对应的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路用性能检验如表5所示。
表1 AC-16型沥青混合料矿料配比组成材料名称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矿粉比例(%)27 25 40 8 表2 AC-16型普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项目最佳沥青含量(%)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mm)试验值5.2 2.400 4.4 15.0 70.1 8.97 2.30 规范技术标准-- -- 3~5 ≮13.5 65~75 ≮8 2~4表3 AC-16型普通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结果汇总项目最佳沥青含量(%)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次/mm)试验值5.2 93.7 80.1 1850 规范技术标准-- ≮80 ≮75 ≮800 表4 AC-16型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项目最佳沥青含量(%)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mm)试验值5.4 2.388 4.7 15.6 70.0 8.29 2.79 规范技术标准-- -- 3~5 ≮13.5 65~75 ≮8 2~4表5 AC-16型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结果汇总项目最佳沥青含量(%)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次/mm)5.4 106.87 77.84 1960试验值-- ≮80 ≮75 ≮800 规范技术标准附件1 试验用原材料技术性质1、沥青AC-16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采用90#基质沥青,其性能指标见附表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报告编号:HNCDQ/JB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AC-16检验报告委托单位湖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长沙×××××××××××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提质改造工程湖南×××××××××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八月工程编号:委托单号:工程名称: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委托单位:湖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长沙××××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监理(湖南)有限公司试验人员:审核:批准:报告日期:试验单位地址:邮编:电话:设计说明一、试验方法和成果分析执行JTG E20-2011、JTJ E42-2005规范。
二、配合比设计依据JTG F40-2004规范和相关技术文件。
三、配合比设计中所采用的材料全部由委托方提供。
碎石:×××××厂矿粉:××××石料加工厂沥青:××SBS改性沥青四、试验说明:1、碎石、石屑均用水洗后烘干进行筛分,矿粉用水洗法进行筛分。
2、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由JTG E20-2011规范T0711-2011真空法实测而得。
五、试验结果:经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按JTG F40-2004规范要求,由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关系图确定AC-16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 4.0 %。
按此最佳油石比进行验证,配置的AC-16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集料筛分试验报告集料筛分试验报告集料筛分试验报告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集料筛分试验报告集料筛分曲线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级配计算(AC-16)混合料级配曲线(AC-16)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集料压碎值试验报告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报告(水煮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磨耗试验报告(洛杉矶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粗集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报告(网篮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粗集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报告(网篮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容量瓶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矿粉密度试验报告(李氏比重瓶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物理性能指标检验报告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报告(真空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表干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表干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表干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表干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表干法)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关系图(AC-16)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报告(真空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表干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报告(表干法)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报告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报告湖南××××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汇总表。
沥青混合料AC-16与AC-13用于沥青路面上面层孰优问题的讨论
路面面层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为行车提供一个平整的路面,保证行车舒
适;二是为行车提供足够的抗滑,确保行车安全。这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要解决车
辙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供磨阻力的问题了。下面一一进行讨论:
一、 抗车辙方面AC-16与AC-13孰优
这方面交通部公路所在“八五”期间做了大量的研究。采用7种国产
沥青,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动稳定度进行了一系
列试验。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沈金安主编。P335
从上表可看出:就此处关心的车辙而言,AC-16>AC-13>AC-25。此外,还
有大量的数据支持此结论,这里不一一列举。将以上结论再广而言之,得
出结论:就车辙性能而言,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20,AC-16)好于细粒
式沥青混合料(AC-13,AC-10)好于粗沥青混合料(AC-30,AC-25)。这
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上面层很多人主张用AC-16的原因所在。另外还于铺装
的层厚有关。有研究表明,当铺装厚度小于最大粒径的5~6倍时,铺装厚
度越大,其产生的车辙越小。也就是说若同是4cm,那么AC-16车辙病害
要比AC-13的严重。若AC-16要和AC-13相当,则最小铺装厚度应不小于
4.5~5cm。
二、 抗滑方面AC-16与AC-13孰优
这里讨论的前提是除级配最大公称粒径差别外其他均相同的情况下。
这样影响抗滑的因素仅为粒径大小。一个共性的认识是骨料越大,其构造
深度越大,既然AC-16与AC-13相比前者大,那当然是AC-16的构造深度
大,自然可以推出AC-16的抗滑性能优了。但以下问题必须注意:
研究单位 级配 KLM HXL MMN LAL SJS SLI LHE
交通部 公路所 AC-13Ⅰ 1462 1125 558 1314 489 387 492
AC-16Ⅰ 1890 1352 783 1110 766 530 680
AC-25Ⅱ 1220 814 549 606 435 422 788
1、轮胎与路面接触时首先是和AC-16混合料中鹤立鸡群的大粒径料接触,
因此这些大粒径的石子必须承担提供轮胎向前所产生的剪力,结果这些
大粒径料很快会被磨光,从而表现为整个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较快的现
象。
2、AC-13沥青混合料相对均匀,相比AC-16而言轮胎接触的面比较大,表
现为大家齐齐用力抗剪,结果表现为抗滑性能衰减较慢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到底AC-16与AC-13孰优?很难下定论。但在抗车辙
方面,AC-16完胜AC-13似乎已成定论。但在抗滑方面则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初期AC-16见长,长期来讲还是AC-13,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希望在
其运行期内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性能。因此笔者认为AC-13略胜AC-16。综
合以上分析,在目前4+6+8的体系下,上面层铺装用AC-13较为妥当。
以上为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指正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