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六版3 抗原共71页
- 格式:ppt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71
医学免疫学抗原在医学免疫学中,抗原是诱导免疫反应的物质,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的种类非常广泛,包括病原体的组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糖类、血清蛋白、化学物质等。
通过识别抗原,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抗原的分类抗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按来源分类•内源性抗原:存在于人体内部的物质,如自身组织细胞、异种组织移植物等。
•外源性抗原:存在于人体外部的物质,如微生物、食物、药品等。
按结构分类•蛋白质抗原:如细胞表面分子、病毒蛋白、血清蛋白等。
•多糖抗原:如细胞表面多糖、细菌菌体多糖、糖蛋白等。
•脂质抗原:如细胞膜脂质、病原菌脂类相关分子等。
•核酸抗原:如病毒核酸、肿瘤的DNA。
按免疫原性分类•全抗原:具有引起体内完整免疫反应的能力。
•半抗原:具有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但不能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
•超抗原:能够非特异性地激活T细胞,导致大规模细胞死亡,引发休克反应等症状。
抗原与免疫反应抗原是启动免疫反应的关键,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抗原,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介导,当B细胞遇到抗原时,会产生特异性抗体。
抗体与抗原可以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进一步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传播,最终消灭病原体。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T细胞可以识别来自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肽并杀死感染细胞。
为了完成这个免疫反应,T细胞需要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抗原,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抗原应用抗原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
疫苗疫苗是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工具,它们是经过处理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可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防御能力。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许多种疫苗,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
诊断试剂许多疾病的诊断需要检测血清中的一些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往往是来自病原体的抗原。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引言:一、抗原的概念与分类:1.抗原的定义:抗原是指能够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或物质。
2.抗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抗原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自我抗原、非自我抗原、原型抗原、新抗原等。
自我抗原是指存在于机体正常组织中的抗原,包括自身蛋白、组织特异性抗原等。
非自我抗原则是指从外界进入机体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原型抗原是指具有典型免疫原性的抗原,用于研究免疫学基本原理。
新抗原是指对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未知抗原。
二、抗原识别与适应性免疫:1.抗原识别: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区分自身和非自身抗原,借助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即B细胞受体和T细胞受体,对抗原进行识别。
2.适应性免疫:当抗原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这就是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介导,通过T细胞对被感染细胞进行直接杀伤;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介导,通过分泌抗体来清除受体内的抗原。
三、抗原特异性:1.抗原特异性: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具有选择性地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机体对不同的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是不同的,这种特异性是由于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的存在。
2.抗原特异性涉及到两个概念: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
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第一次接触到一些抗原后,再次接触到该抗原时能够产生更快、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一些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以防止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过度。
结论:抗原是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物质,它可以分为自我抗原和非自我抗原两大类,并且具有抗原特异性。
机体通过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对抗原进行识别和区分,从而引发适应性免疫。
对于医学和免疫学研究来说,深入了解和研究抗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