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资料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台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
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49年参加由中共倡议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原名宋秀岩,字乐昌,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她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现代中国最早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早年经历宋庆龄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家境优渥。
她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对教育产生了兴趣。
1907年,她被送往东京的亲属家接受教育。
在东京,宋庆龄接触到了中国的革命思想,特别是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参与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宋庆龄积极参与了反清起义活动,成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的一员。
她与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庚子科举考试及格的第相识,并迅速投入到革命的行列中。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她与孙中山结为连理,成为他的夫人,并一直支持和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3. 妇女解放事业宋庆龄也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先驱者和重要推动者。
她积极倡导妇女的平等权利和解放,提倡妇女受教育,参与社会事务,并亲自组织和领导妇女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妇女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4. 教育事业宋庆龄对教育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工作,提倡推行新教育制度,努力改善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
她自己也亲自投身于教育工作,成立了多所学校,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5. 各种荣誉和奖项宋庆龄因其对中国的贡献而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
她曾获得过中国人民的友谊勋章、中国妇女的称号、中国人民的功勋奖章等等。
这些奖项和荣誉充分体现了她在中国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6. 后期生活和逝世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她的离世给中国人民权益、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她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影响仍然存在和继续着。
在回顾宋庆龄的一生时,我们不仅要铭记她为中国的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更要学习她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自己的事业奋斗。
1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身处逆境的宋庆龄坚守中山先生的理想和事业,在复杂斗争形势中做出的坚定选择:“先生先行,因求大公舍小我;后人后继,誓变曲径为通途。
”光阴如水,转瞬即逝。
转眼间,宋庆龄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年。
2 伟大体现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
支持国共合作。
抗战期间,以个人的影响力,动员海外同胞为抗战捐款。
帮助民主人士。
3传承慈善理念,致力社会公益事业在宋庆龄一生的光辉业绩中,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她发起并领导了保卫中国同盟,向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外友好人士和侨胞发出了“救救战灾儿童”的呼吁。
在国内,她积极促进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妇女团结合作,发起为战灾儿童服务的运动,建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收容难童,为颠沛流离的千万难民募集救济物资。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宋庆龄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建立儿童福利站,建设儿童剧团,以妇女、儿童为对象,进行文化、教育、卫生等福利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德高望重,一直担任国家领导人的职务,热情关怀妇女儿童工作,长期领导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福利会,为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宋庆龄先生曾说,“学习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
……只有经过一步一步的摸索,我们才能懂得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她以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地为她所从事和领导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注入新的理念和鲜活内容。
周恩来曾形象地把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称为“孙夫人的事业”。
在宋庆龄精神的感召下,她的事业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宋氏家族成员父:宋耀如,原名韩教准,字耀如。
乳名:阿虎母:倪桂珍,浙江余姚人,倪蕴山之女。
母亲姓徐,是徐光启的后裔。
他们有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宋庆龄资料篇一:宋庆龄资料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台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
宋庆龄生平简介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学习宋庆龄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继承和发展她的未竞事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她光辉的革命一生,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她的一生做以下概括介绍。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
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
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
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
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
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
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_15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人物档案姓名:宋庆龄又名:宋庆琳英文名:Rasamond生卒: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籍贯:广东文昌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家庭成员:父亲宋嘉澍,母亲倪桂珍;丈夫孙中山,二人没有子嗣;孙中山与元配卢慕贞夫人有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和孙婉3人。
兄弟姊妹共6人,宋庆龄排行第3:大姐宋霭龄,丈夫孔祥熙;三妹宋美龄、丈夫蒋介石;哥哥宋子文;妻子张乐怡;弟弟宋子良、宋子安。
宋庆龄-人物介绍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又被人们尊称为“国母”。
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敌人因为她的英勇坚持和高贵的品格,不敢迫害她。
她为反对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宋庆龄自己没有子女,但她以博大的爱心,把全中国的少年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并倾注了毕生心血。
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宋奶奶”。
1922年的一天,孙中山接到密报,叛变的部队要攻打他的住地。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
为了中国,你先走。
”
孙中山只能忍痛和宋庆龄道别。
面对强敌,宋庆龄毫不畏惧,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斗。
等到确定孙中山安全后,才从容不迫地冲出了包围圈。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7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怒。
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的同志,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
敌人被吓得一个个狼狈不堪。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场释放了7位爱国领袖。
3年级课文《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资料综合1.宋庆龄介绍。
2.词语解释:文静:性格、举止文雅安静。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淘汰:去掉坏的留好的;去掉不适合的,留下适合的。
沉睡:睡得很熟。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交口称赞:众口同声赞美。
3、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写的是年轻的宋庆龄留学美国时,在一次班里的讨论会上,有力地驳斥美国学生关于“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爱国情怀。
课文先概括介绍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学习非常勤奋。
“文静而善于思考”是年轻的宋庆龄突出的性格特点。
接着记叙了班里讨论历史方面问题时的情况。
“广泛搜集资料”“认真思索”说明宋庆龄准备得非常认真和充分。
讨论会上,宋庆龄听了一位美国同学关于“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
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发言后,“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位同学的发言。
“紧锁着双眉”,说明她在认真思考。
当班长请宋庆龄讲讲的时候,她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态度温和而又十分文雅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宋庆龄说的这些话,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交口称赞,充分说明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接下来,写了宋庆龄回答一位同学的提问,进一步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及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
文章记叙具体,层次清楚,内容集中,使读者印象深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关于宋庆龄的资料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民族之魂垂青史——纪念一代楷模宋庆龄诞辰120周年沈智宋庆龄(1893——1981)是20世纪世界东方最伟大的女性,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英勇战士,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前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她伴随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的理想和事业的忠诚继承者她的爱国爱民爱和平的思想,和坚如磐石、无所畏懼、大气磅礴的精神,不愧是中华之光、民族之魂。
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保卫世界和平的先驱宋庆龄在北京的故居,位于西城后海北沿46号。
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在她床头柜的玻璃板下,压着孙中山的手书:“共进大同”;书架上有孙中山亲笔题赠的《建国大纲》一书,题词为:“贤妻庆龄玩索”?庭园的鸽子房里,有近百只鸽子,它们时而在过道上觅食,时而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宋庆龄宠爱鸽子,她有空时亲自喂它们,欣喜地观察它们的动作,甚至还学会它们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她的声音,就都飞到她的身边,有的还停在她的肩上。
宋庆龄如此喜爱鸽子,不仅因为喜欢这种文雅柔美的飞禽,而且是为了纪念也喜欢鸽子的孙中山。
他们共同的爱好是因为鸽子象征着和平!孙中山在1922年8月发表的《统一宣言》中指出,和平统一是深入全国人民心中的“历史意识”,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历史的必然和人心所向1925年3月孙巾山逝世后,宋庆龄强忍巨大的悲痛,多次表示:“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勉承先志,竭力进行”此后,她曾作为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先驱,在两次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1933年她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6月,宋庆龄利用香港这块风云际会、冠盖云集的宝地,在中国与国际友人、海外华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两者团结起来,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一场战线广阔的较量。
宋庆龄的资料前言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字宋庆云。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和杰出领导人,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个人经历早年生活在这个章节,我们将介绍宋庆龄的早年生活。
她于1893年1月27日出生在江苏淮安。
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她的家庭重视教育,给予她全面的教育。
她在家乡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并显示出非凡的才智和领导能力。
留学日本1913年,宋庆龄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前往日本留学。
她在那里学习了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学,并开始参与社会活动。
她与中国的学生运动密切合作,为维护中国学生的权益而努力。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在这个时期,宋庆龄积极参与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抗议活动。
她作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通过演讲和文章,声援运动,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建立新中国妇女组织20世纪20年代,宋庆龄带领中国慈善联合会并致力于改善妇女的生活条件和权益。
她通过组织医疗服务、职业培训和妇女教育项目,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并占领了大部分领土。
宋庆龄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斗争。
她利用她在国内外的人际关系,为中国筹集战争物资和经济援助。
她还参与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呼吁世界各国支持中国的抗战。
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宋庆龄与其他领导人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成为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并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贡献宋庆龄的主要贡献包括:•倡导并推动女性解放运动:她致力于为妇女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她建立了中国慈善联合会,为妇女提供医疗服务、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
•参与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积极参与筹集战争资金和物资,并通过宣传活动呼吁世界各国支持中国的抗战。
•支持建立新中国:她是新中国的重要见证人之一,并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宋美龄的资料篇一:宋庆龄资料简介宋美玲的母亲是倪桂珍,外公是倪蕴山民国时期的余姚巾帼名人倪桂珍倪桂珍,是清未民国之初余姚县最杰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和贤妻良母。
她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与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是孙中山的岳母、宋庆龄的母亲;蒋介石的丈姆娘,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
初反对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承认这桩婚事,为女儿结婚补送了一套古朴的家具和百子图缎绣被面作嫁妆。
1931年夏,倪桂珍在青岛别墅避暑。
7月23日,突然传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
倪桂珍本已患病,闻此噩耗,血压顿时升高,倒身而亡,享年63岁。
其实,宋子文未受伤,是他的秘书唐腴庐中弹身亡。
倪桂珍去世后,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杜月笙等参加了葬礼。
“父亲宋嘉树(1866-1918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
原姓韩,是客家人韩宏义之子,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
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据说是因为宋庆龄跟孙中山私定终生。
与孙中山一起的十年最幸福有一天,一起吃午饭,隋永清(养女)发现宋庆龄格外喜形于色,宋庆龄问她说:“永清,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当时是10月,隋永清回答说:“今天25日”。
宋庆龄告诉她,这天是自己结婚的日子。
“她特别高兴,摇头晃脑的,完全是一个很羞涩的小姑娘。
好像那意思是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那下次记住哦。
”她完全沉浸在对孙先生的爱和回忆之中,说当时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她决定要追随孙先生,绝不回头。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22岁,孙中山比宋庆龄年长27岁。
宋庆龄与孙中山之间,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平凡温馨的生活,有夫妻间的温暖与体贴。
诚实守信的议论文论据素材导读:【宋庆龄简介】宋庆龄(曾用名:宋庆林、宋庆琳;英文译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
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国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孙在前已有元配卢慕贞以及日配大月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代理国家元首等职务,1981年获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
【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故事】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
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
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
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麽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
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着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着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们呢!”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着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麽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着急地说。
“为什麽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着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
”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麽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着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
宋美玲的母亲是倪桂珍,外公是倪蕴山
民国时期的余姚巾帼名人倪桂珍
倪桂珍,是清未民国之初余姚县最杰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和贤妻良母。
她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与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是孙中山的岳母、宋庆龄的母亲;蒋介石的丈姆娘,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
初反对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承认这桩婚事,为女儿结婚补送了一套古朴的家具和百子图缎绣被面作嫁妆。
1931年夏,倪桂珍在青岛别墅避暑。
7月23日,突然传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
倪桂珍本已患病,闻此噩耗,血压顿时升高,倒身而亡,享年63岁。
其实,宋子文未受伤,是他的秘书唐腴庐中弹身亡。
倪桂珍去世后,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杜月笙等参加了葬礼。
“父亲宋嘉树(1866-1918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
原姓韩,是客家人韩宏义之子,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
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据说是因为宋庆龄跟孙中山私定终生。
与孙中山一起的十年最幸福
有一天,一起吃午饭,隋永清(养女)发现宋庆龄格外喜形于色,宋庆龄问她说:“永清,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当时是10月,隋永清回答说:“今天25日”。
宋庆龄告诉她,这天是自己结婚的日子。
“她特别高兴,摇头晃脑的,完全是一个很羞涩的小姑娘。
好像那意思是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那下次记住哦。
”她完全沉浸在对孙先生的爱和回忆之中,说当时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她决定要追随孙先生,绝不回头。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22岁,孙中山比宋庆龄年长27岁。
宋庆龄与孙中山之间,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平凡温馨的生活,有夫妻间的温暖与体贴。
孙先生的菜烧得很好,宋庆龄也会烧很多好菜,他们常常交换着烧菜。
宋庆龄说起过,有一点别人永远比不过她,要是有点什么病痛,孙先生是医学博士出身的。
她充满自豪地说:“你看看,你看看我找的男人。
”她如果要认真地给孙先生记录一些东西,孙先生总要她舒舒服服地坐着,怎么习惯怎么去做。
她就懒懒地靠在沙发扶手旁,孙先生口述文件,她就在那儿记录。
她告诉隋永清,她和孙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十年,而且这一生她拥有这样一个男人足矣,这样一个男人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孙中山。
他是最优秀的男人,是完美的丈夫,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很骄傲。
后来,宋庆龄的身体条件不允许爬上高高的中山陵,她又不能容忍别人将她抬上去,因为她认为这是对别人身体的凌驾。
于是她只能在家中、在重要的日子,在孙先生的像前摆上花朵。
1975年10月12日,当北京香山的红叶遍布山野之时,宋庆龄最后一次拜谒了孙中山在香山碧云寺的衣冠冢。
那年,宋庆龄已经82岁高龄。
隋永清回忆说,宋庆龄是坚持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去的。
自此之后,她再也没能亲自去为孙中山扫墓。
四大家族,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D,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宋子文: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
历任国民党政府财长、外长及行政院长等职,后改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并兼任蒋介石广州行营主任等职。
任中国银行董事会主任等职,拥有巨大经济实力,操纵著国民党的经济实权。
孔祥熙,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
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操纵国家机器疯狂的榨取国家财富,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1944年被迫去职。
并由于同为四大家族的陈家阻扰打击,未能重返政坛。
陈氏兄弟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
陈氏兄弟之叔父陈其美为早期革命党人,青帮大头目,与蒋介石、黄郛为结拜兄弟,故陈氏兄弟称蒋介石为三叔,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陈”、“CC系”之称。
陈果夫,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负责国民党党务及监察工作,掌管以“中统”为核心的特务组织。
利用其在国民党政府中数任要职,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官僚资本,先后担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土地开发公司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与宋家、孔家瓜分中国的金融业。
陈立夫,中国国民党政治家,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
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
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得看到这一事实。
他们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的现代化以及他们广泛的兴趣。
宋庆龄养鸽子不只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
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
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
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