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因素识别
- 格式:ppt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31
※※修订履历※※1.目的本程序用于识别、评价、更新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判定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与更新。
3.职责3.1 全体员工参与环境调查,反映环境问题。
3.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岗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以及所从事的活动中涉及的间接环境因素。
3.3 品保部负责对全公司环境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及登记。
3.4 品保部负责评价环境因素,并初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步骤与注意点4.1.1 环境因素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巡查方式进行。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品保部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发给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各部门应根据识别出的环境因素明确各种指标情况,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3)由各部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的内容,对部门各岗位的员工进行讲解;4)员工将本岗位的环境问题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汇总给本部门的负责人;5)在进行调查识别环境因素之后,品管部协助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巡查,这是环境因素调查方式的补充;6)由品保部对各部门提出的环境因素和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登入公司总的《环境因素及评价表》中,并对其评价。
4.1.2 确定环境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部门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来源、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及两种范围:1)三种来源:活动、产品、服务。
即公司应考虑:存在公司活动(如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护、办公活动)中、公司产品本身中和公司提供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即公司应考虑:对过去遗留可能仍在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问题、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计划中的活动和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ISO1400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ISO14001是一项全球性的环境管理标准,旨在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价其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减少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ISO14001中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该标准所需的步骤和技巧。
环境因素识别是ISO14001中的第一步,它涉及认识并理解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有清楚了解环境因素,组织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因素可以包括水、空气和土壤污染,能源使用和浪费,噪音和振动等。
在这一步骤中,组织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和机会。
在环境因素识别的过程中,组织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例如,可以进行环境调查,收集水样和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或者使用监测设备来监测空气质量和噪音水平。
这些数据有助于组织全面了解其环境因素,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除了识别环境因素外,组织还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环境因素对组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组织可以使用各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指标和效能评价等。
通过评价,组织可以确定重点关注的环境因素,并为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实施ISO14001标准时,组织应采取以下步骤来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
第一步是确定适用范围。
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并明确涵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这有助于组织集中精力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第二步是收集数据。
组织可以通过内部调查、外部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应包括能源和材料使用、废物和排放物的产生、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情况等方面。
第三步是分析数据。
组织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关键环境因素和其潜在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SWOT分析法来评估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威胁和机会。
第四步是进行评估。
组织可以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估和环境指标评估等,来评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的理解一、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是一个组织的产品、活动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或者说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
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对象,主体和核心。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方针、目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的确立,资源的配置,人员能力和环境意识的培训,运行控制,监视和测量控制,对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等都是围绕环境因素来展开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制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组织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
ISO14001标准要求组织建立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作用是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
这一条强调的是程序要求,而不是对环境因素本身的要求。
程序应能够识别环境因素及判断其重要性,并在生产和经营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体系的要求。
ISO14001标准中提到的能够“控制”的环境指的是一个组织的辖区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间排放的电镀废水,组织即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更新工艺、修建处理设施等方法实现对污水的整体控制。
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的是组织的供应商、合约商在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
例如供应商的包装物(纸箱、薄膜、泡沫等)的废弃,运输单位在组织运输酸、碱等化学品时发生的泄漏等。
这类环境因素,组织不能用行政、财力等手段加以解决,而只能通过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方式来减少这些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点击数: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现有的和潜在的环境因素,并从环境的多个角度进行考查,不能缺漏。
一般而言,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LEs.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LEs.四)环境因素的类型LEs.对环境因素的识别通常考虑以下问题:LEs.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放射,即热、辐射和振动;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即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
LEs.五)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LEs.1 选择活动、产品和服务;LEs.2 确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LEs.3 明确每一环境因素对应的环境影响;LEs.六)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LEs.1 问卷调查法;2 面谈;3 检查表;4 直接检验和测量;5 记录评审;6 基准参照;7 物料衡算法 8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LEs.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LEs.一)不存在惟一的、绝对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LEs.环境因素识别之后,需要评价出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可以自己决定哪些环境因素对本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原则。
对于不同的组织,由于各自的环境状况、所在地域和社会条件、适用的法律法规、自身的环境要求等不同,不可能存在一个广泛适用的评价方法。
LEs.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LEs.尽管各企业对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LEs.1 环境基准(如影响的规模、严重性、持续时间、环境因素的类型、规模和频次);LEs.2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排放限制和法规);LEs.3 内外部相关方的关注(如与组织价值观、公共形象、噪声等有关内容)。
LEs.上述各种评价依据,但以使用很难满足要求,可根据实际选择几种结合使用。
LEs.三)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LEs.评价方法应能随主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是非判断法、对比法、打分法等。
准确识别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评价找出重要环境因素,为制定目标、指标、方案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3.1环境因素:是指一个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要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因素。
3.2环境影响(风险):是指全部或部分由企业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4职责4.1安品部是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的归口部门,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的实施督促部门。
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总经理负责批准。
4.2生产部门是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的具体管理重点实施部门。
4.3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识别评价的要求控制重要环境因素。
5内容及要求5.1环境因素识别5.1.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覆盖组织所有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同时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进行综合考虑,侧重于固废排放、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土地污染、噪声排放、资源能源消耗、社区影响等环境类型问题。
本公司按工序采用输入输出识别法进行。
设计“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5.2环境因素评价、控制5.2.1对安品部组织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负责组织评价,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2.2环境因素评价方法5.2.2.1采用是非判定法和多因子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a)是非判定法,只要属于下列情况可直接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资源能源消耗超出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本公司设计定额(用D表示)——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用E表示)——相关方多次提出合理抱怨(用F表示)——有潜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用G 表示)——产品中的环境因素(用H表示)——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用I表示)b)三因子评价法,即环境影响系数X=频次a*排放量b*相关方关注程度c。
c)多因子评价法,即环境影响系数X=频次A+排放量B+相关方关注程度C+影响范围D+可改进程度E。
Environmental Aspect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dure环境因素识别控制程序1. Purpose目的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standard procedur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aspects, conform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aspect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识别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大环境因素以便进行有效控制。
2. Scope范围This document appli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aspects and conformation of significantenvironmental aspects among all activities, products and service in Arnold (Shenzhen).适用于公司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所有场所和环节,及其有关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定。
3. Definition定义3.1 Environmental aspect 环境因素:The factor of a n organization’s activities , productsor services that can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2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aspects 重要环境因素:Those aspects that have or canhav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s .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的环境影响。
1。
目的识别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重要因素并及时更新,确保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3.2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更新;3.4环境管理小组负责组织人员对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的识别4.1.1各部门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在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以及公司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如: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其他方面;b)公司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外协件等的分供方、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者以及运输公司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上述相关方的调查评价及施加影响详见《对相关方环境行为施加影响管理控制程序》);c)正常运行条件、开关机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合理预见情况或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事故)所伴随的环境影响;d)过去、现在、将来时态下的环境影响;e)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的要求。
4.1.2环境因素识别采用调查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1.3各部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评估作业指导书》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填写在“环境因素影响及评估表"中。
4.2重要环境因素评估步骤4.2.1各部门根据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发生机率、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其控制级别,来确定环境因素的重要级别,执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估作业指导书》.对重要级别较高的因素列入“环境因素台帐”.4.2.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估在“环境因素台帐”的基础上讨论确定,评估重要环境因素应考虑以下方面:a)是否有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b)是否国家危险物品名录中明确规定的;c)相关方投诉、抱怨及要求;d)是否当地政府高度明令禁止的;e)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f)能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或有节约潜力等。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评估环境因素的评价i. 评价基本原则1、不存在绝对标准和方法将登记的环境因素、影响按规定的标准进行重要性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及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评估无绝对的标准或方法,在评估过程中,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体现持续改进的精神并且能避免重大环境影响的遗漏,就应是适合于组织的有效方法。
2、评价依据▪环境方面考虑:▪环境影响的规模(全球、全国、地域、厂内)▪环境影响的严重性(一般、严重、灾害)▪发生的频次(连续排放,每天至每周一次,每周至每月一次,每月至每年一次)▪相关方的关注程度(极度、一般、不太关注)▪环境影响持续时间(或可恢复时间的长短)(马上、一月、一季、一年)▪与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可能新颁布的)的差距商业方面考虑▪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相关方关注程度▪公众形象▪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上述各种评价依据和方法,单一使用很难满足需求,组织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几种结合使用。
ii.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以下介绍几种仅供参考的评价方法评估法1:M=a×x(b,c,d,e中最大值)式中M 为环境因素得分a:发生的频率b:影响范围及程度c:影响的持续性(可逆转性)d:公众的关注程度e:与排放标准的比值评价准则评分说明评分发生的频次a连续发生至每日一次 5 每日一次——每周一次 4 每周一次——每月一次 3 每月一次——每年一次 2 一年以上发生一次 1影响范围及程度b 国家乃至全球性严重影响 5省或市的严重的影响 4 镇区附近较严重的影响 3 厂区附近较轻微的影响 2 厂内影响 1影响的持续性或可逆转性c 一年以上可恢复或不可恢复 5 半年以上一年内恢复 4 一周以上半年内恢复 3 一天以上一周内恢复 2 一天内可恢复 1公众关注程度d国际高度关注 5 我国高度关注 4 地区性关注 3 厂区附近一般性关注 2 不为关注 1与排放标准之比值(法规符合性)e 超标(或属违法行为) 5 ∈(80%,100%) 4 ∈(50%,80%) 3 ∈(20%,50%) 2 <20% 1评价得分大于某一基准值为重要环境因素评估法2:ER=F×C=(O+D)×(I+L)式中:ER为意外事故之风险评估F:事故发生频率O:事故发生可能性D:事故发生侦测可能性C:影响危害性I:影响范围L:影响程度采用风险评估法评分的例子(适合负面的环境因素:如空气/水污染等)评价准则评分说明评分发生的可能性O几乎不发生或每年至多发生一次 1 每季可能发生一次 2每月可能发生一次 3每周可能发生一次 4 每日可能发生一次或持续不断发生 5侦测到的可能性D容易看听闻到或有自动侦测设施且能精确量测 1 需接近看听闻或有简易携带式侦测设施且精度高 2 需仔细看听闻或有简易携带式侦测设施 3 无法看听闻,且需设备才可侦测 4 无法判别,需由专业人员及精密设备侦测 5影响范围I无法影响或仅影响个人 1 影响生产线部门动作 2 影响全厂区或全公司动作 3 影响公司周围邻、里、县、市 4 影响扩及区域性全球性大环境 5影响的严重性L不影响或人员感觉不舒服,对环境景观有轻度污染 1 人员轻度外伤,慢性疾病,排水及空气污染造成轻度影响周围居民及环境生态,引起居民抱怨2 人员需送医,生产停顿,排水及空气污染造成中度影响周围居民及环境生态,引起居民抗争3 造成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厂房全毁,严重影响居民环境及生态或居民需撤离,违反国际环保公约4 造成人员死亡,关厂,破坏环境无法修复,严重违法 5评价得分大于某一基准值为重要环境因素。
德信诚培训网ISO1400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1 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相关的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确保环境因素及时更新。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体系所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3 职责
3.1 总经办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工作。
3.2 生产部负责对本部门及生产车间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报送总经办。
3.3 总经办根据各部门、生产车间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汇总整理成公司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保存。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审批,总经办负责将批准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下发至相关部门。
4 工作程序
采用“过程方法”的思路:确定活动/产品/服务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1 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 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a.确定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
b.识别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
c.根据组织环境特点作出识别判断。
4.1.2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