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村幸福家园规划——规划文本
- 格式:docx
- 大小:32.29 KB
- 文档页数:10
目录第一章总则.......................................... - 2 -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依据 (3)三、规划原则 (4)四、规划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5)五、规划期限 (5)第二章基本情况....................................... - 6 -一、地理位置 (6)二、自然条件 (6)三、交通条件 (6)四、社会经济条件 (7)五、存在的问题 (8)第三章村域总体规划................................... - 8 -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8)二、村域空间管制区划 (10)三、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11)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 12 -一、村庄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 (12)二、规划目标和指导思想 (13)三、村庄性质与规模 (13)四、村庄规划布局 (14)五、市政设施规划 (16)六、专项规划 (19)第五章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 - 20 -一、规划原则 (20)二、近期建设任务 (21)第六章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二、技术经济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三、近期建设整治行动计划表 ........................ - 23 -附表四、村庄绿地规划一览表 ............................ - 23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深化幸福家园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扩展,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幸福家园作为一个居民区,其规划方案不仅关系到一个小区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深化幸福家园规划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幸福家园目前的规划方案主要围绕着住宅建筑、商业街、公园和社区设施展开。
虽然基本覆盖了居民的生活需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社区公共设施不足:幸福家园的公共设施虽然基本齐全,但是不足以满足区域内人口的需求。
比如,社区内只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但是周边的居民区域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数正在快速增长,使得这两所学校的教学资源已经相对紧张。
2.交通不便:幸福家园周边没有丰富的公共交通,居民出行主要依靠私家车或者出租车,导致交通堵塞和燃油消耗浪费。
3.绿地覆盖率不够:既然幸福家园是个居民区,那么自然少不了绿地。
但是,现有的绿地在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视觉体验,而且也会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改进幸福家园规划方案的途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增加社区公共设施为了缓解社区设施不足的问题,幸福家园需要在增加公共设施的同时考虑社区发展的整体规划。
比如,可以通过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更多家庭来到该居民区,使它成为素质较高的居住区。
加强交通建设要想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可考虑以下措施:1.建设一条客运站点,方便幸福家园居民到周边城市的交通;2.开设一些城际公交线路,方便居民外出旅行或者上下学;3.在社区内部逐渐推广和普及自行车的使用,减少私家车的数量,从而减少交通堵塞和燃油消耗。
提高绿地覆盖率为了化解绿地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响应国家绿化行动,提高居民绿化意识,发动社区居民参与树木养护行动;2.在社区绿地上进行景观式绿化,如花坛、泉水等场所;3.安排周边空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逐渐为周边市民提供绿地休闲的公共空间。
总结幸福家园规划方案的改进需要从社区整体的角度入手,综合考虑社区内部的各种情况,解决各种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013-08-0809:27《幸福林带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2013年—2020年)》一、区位及范围幸福林带核心区北至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西至长缨北路—康乐路—新科路,东至规划路,是幸福路地区的核心发展区域。
规划用地约5.1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打造集总部办公、商贸服务、绿色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态怡人之所,智能低碳之地,活力幸福之城。
三、规划理念建林兴城—转型产业、重构土地依林建城—确定指标、营造空间造林美城—凸显特色、提升环境四、规划年限2013年至2020年五、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带贯连,两核簇拥,数心联动,片区聚合”空间结构。
规划依托业态构成,打造核心发展区、总部商务区、金融服务区、特色商贸区、绿色休闲区及都市生活区等六个功能分区。
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形成“三横两纵”道路网骨架和“三横一纵”的轨道交通线网。
规划强调外围疏散、内部单行微循环的形式组织交通,规划万寿路、幸福路全线单行,并在林带内设置远引掉头通道;规划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建便捷静态交通系统,在林带及其两侧商业用地地下二层设置停车库;规划倡导公交优先,实现便捷换乘,在建地铁1号线与规划地铁6号、8号和13号线在林带内设置三处换乘站,同时,结合地铁出站口,规划在林带内设置“两主三辅”公交换乘站和公交港湾。
七、指标控制:规划以《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依据,建立指标基准模型,选取地块基础条件、空间环境、交通条件、城市设计、美学等因子建立修正模型,各因子赋值叠加后,最终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
其中,建筑密度为五个等级,分别是≤20%、20%-28%、28%-35%、35%-45%和45%-55%;开发强度为五个等级,分别是≤2.0、2.0-3.5、3.5-5.0、5.0-6.5和≥6.5;绿地率为五个等级,分别是≥20%、≥25%、≥30%、≥35%和≥75%,规划并对建筑高度分五等级0-36M、36M-54M、54M-100M、100M-200M、≥200M进行控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高林村村庄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规划总纲,促进城乡统筹布局,推进村庄经济与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同步发展,改善村内人居环境,以建设“经济小康、商贸活跃、宜业适居、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要求,努力把村庄建设成为“宜居莆田·幸福家园·美丽乡村“的典范。
第二条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节约用地,合理布局(3)注重特色,保护生态(4)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建设部,1994)(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建设部,2002)(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住建部,2008)(5)《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福建省住建厅,2012)(6)《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建厅,2011)(7)《莆田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莆田市城乡规划局,2009)(8)《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福建省委、省政府,2012)(9)《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0-203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2010)(10)《埭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埭头镇人民政府,2006)(11)1:1000地形图及其他相关资料第四条区位及范围高林村位于埭头镇集镇区西南部,是埭头镇的西侧门户,224县道(埭石公路)、214县道(埭平公路)及刚建设完工的石城疏港公路从村内穿过,区域交通条件优越;村庄东接埭头集镇中心区,西邻东峤汀塘珠宝商贸城,区位优势显著,北抵后海围垦区,南达埭头赤石村赤石山脚下,村域规划范围243.38公顷。
第五条规划层面本次规划分为三个层面:大层面——村域建设发展规划,中层面——村庄主要居民点规划,小层面——近期整治建设规划。
村域规划侧重于高林村行政界限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布局及用地空间管制;主要居民点规划侧重于村内建设用地详细布局,通过对人口及建设规模的预测,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分布;近期整治规划侧重于具体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村庄的近期建设提出直接指导意见。
农村幸福家园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幸福家园实施方案,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2.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3. 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脱贫致富;4.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实施措施。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 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文化设施,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3. 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民自治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幸福家园建设的资金支持。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幸福家园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幸福家园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措施,我们相信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幸福家园的目标。
这不仅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农村幸福家园的建设贡献力量。
村田园综合体规划文案村田园综合体规划文案【引言】村田园综合体规划旨在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以及农民创业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通过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将农村与城市紧密连接,促进资源共享和要素流动,打造一个融合农业、旅游、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综合体。
【规划范围】村田园综合体规划涵盖XX村整个村庄范围,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包括村庄核心区、周边耕地、荒地等。
【规划目标】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产业,推动村庄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2.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打造农村文化展示中心、农耕文化体验园和农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场所,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
3. 构建宜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乡村环境。
4. 推动农村旅游发展:利用村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增加村庄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
【规划内容】1. 创业孵化基地:在村庄核心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土地、办公场所和资金支持,吸引年轻人和农民创业。
2. 休闲农业发展: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和农业观光等项目,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和活动,丰富农村游客的体验。
3. 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提供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服务,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和附加值。
4. 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提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5. 农耕文化体验园: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让游客和居民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了解农田的辛勤耕作。
6. 生态园林:整治村庄的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种植树木和花卉,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7. 农村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展示农耕文化和农民生活的展览馆,展示农产品和农村工艺品,吸引游客参观和购买。
【实施措施】1.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加大对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
2. 引入优秀资源:引进专业的规划设计、农业技术和旅游管理等资源,提升综合体的建设水平。
厦门禾丰建设有限公司高林片区旧村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二次公示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高林片区旧村改造项目(1)承办单位:厦门禾丰建设有限公司(3)开发性质:旧城改造(4)建设地点:厦门市东北部,东至环岛干道、南至规划金钟路,西至金山路,北至仙岳路。
(详见附图1)(5)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拆迁安置工程、场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燃气工程、交通信号及安全设施工程、绿化工程及公共建筑工程等。
(6)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城市化改造总面积61.53万平方米,通过对本项目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后,可形成行道路建设用地8.57万平方米,公共及防护绿地8.87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3.43万平方米,社会停车场2.07万平方米,对外交通及设施用地5.13万平方米,住宅用地4.71万平方米,商住用地28.74万平方米。
商住用地为可出让用地。
(7)片区功能定位:为以商业地产、商务办公为主导,交通便利、居住适宜的城市综合新区。
(8)项目总投资: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9.02亿元,其中12.6亿元为申请商业银行贷款,其余6.42亿元由区财政专项统筹资金解决。
项目范围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1、施工期污染源与环境污染影响要素(1)施工期废水源强及其环境影响要素项目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有混凝土搅拌、浇筑过程产生废水、车辆和机械设备清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①混凝土搅拌、浇筑过程产生的废水:据估算,该废水产生量约30m3/d,主要污染物CODcr浓度为150mg/L、SS浓度为5000mg/L。
②施工运输车辆和各类机械设备清洗废水产生量约为50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r、SS及石油类,浓度大致为CODcr:200mg/L、SS:4000mg/L、石油类:30mg/L。
③施工生活污水:施工高峰期人员总数约为500人,污水产生量按120L/d﹒人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0m3/d,通过类别分析其污染物产生浓度为COD:500mg/L、BOD5:220mg/L、SS:350mg/L。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2013年7月以来,秀英区率先在海口市开展“美丽乡村、洁净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把这项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提前实践,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标准化配置,制度化管理,农村垃圾清运实现“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区处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累计投入资金8820万元,使活动有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农村环卫管理标准化运行。
在全市率先统一配备村级保洁员,按照各村(居)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和一辆环卫手推车,全区共配备村级保洁员503名和环卫手推车503辆,保洁员每月补贴600元由财政保障;统一为镇(街)配备垃圾清运车30辆,配发垃圾桶5200个。
推行垃圾收运“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区处理”。
在各村(居)按照10—15户设置1个垃圾收集点,各镇(街)设置垃圾中转站或临时垃圾中转点。
各镇(街)、村(居)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二、集中整治,全面覆盖,扭转垃圾“围田、围路、围村”现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各镇街、村居积极进行了集中清理,共清扫路面29000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900多吨。
开展积存垃圾专项治理行动。
区、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共投入了80万元,清理积存垃圾2.6万多吨。
三是加强“三无”小区管理。
制定“三无”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全区68个“三无”小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1500车次,建立了由各个小区配备专职人员自行清扫、区环卫局配置环卫设施保障清运的管理机制。
三、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建立“财政经费包干,环卫检查考评,镇社会化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
全面建立“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和村有保洁人员,镇有环卫队伍的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财政经费包干,环卫检查考评,镇社会化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高林村村庄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规划总纲,促进城乡统筹布局,推进村庄经济与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同步发展,改善村内人居环境,以建设“经济小康、商贸活跃、宜业适居、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要求,努力把村庄建设成为“宜居莆田·幸福家园·美丽乡村“的典范。
第二条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节约用地,合理布局(3)注重特色,保护生态(4)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建设部,1994)(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建设部,2002)(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住建部,2008)(5)《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福建省住建厅,2012)(6)《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建厅,2011)(7)《莆田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莆田市城乡规划局,2009)(8)《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福建省委、省政府,2012)(9)《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0-203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2010)(10)《埭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埭头镇人民政府,2006)(11)1:1000地形图及其他相关资料第四条区位及范围高林村位于埭头镇集镇区西南部,是埭头镇的西侧门户,224县道(埭石公路)、214县道(埭平公路)及刚建设完工的石城疏港公路从村内穿过,区域交通条件优越;村庄东接埭头集镇中心区,西邻东峤汀塘珠宝商贸城,区位优势显著,北抵后海围垦区,南达埭头赤石村赤石山脚下,村域规划范围243.38公顷。
第五条规划层面本次规划分为三个层面:大层面——村域建设发展规划,中层面——村庄主要居民点规划,小层面——近期整治建设规划。
村域规划侧重于高林村行政界限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布局及用地空间管制;主要居民点规划侧重于村内建设用地详细布局,通过对人口及建设规模的预测,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分布;近期整治规划侧重于具体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村庄的近期建设提出直接指导意见。
第六条规划期限村庄规划期限:2014年——2030年近期:2014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第二章建设发展规划第七条总体发展目标(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土地资源(2)梳理村庄产业发展思路,有效利用特色资源(3)以人为本,满足农民实际生活、生产需求(4)规划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注重综合开发效益(5)完善公共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第八条规划定位本次规划对高林村的定位为:埭头集镇发展西门户,依托集镇商贸、城市干道建设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典型村庄。
第九条村庄预期人口规模结合总体规划中对村庄集镇化发展的定位及村庄未来可能的产业趋势,规划村庄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取8‰,村庄人口机械增长偏大因高林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分担集镇人口增长膨胀的压力,吸引一定的人口集聚,近期(2020年)按15人/年,远期(2030年)按50人/年,则高林村人口规模为近期人,远期9250人。
第十条发展结构高林村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空间发展结构。
一心:位于村庄中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行政公共服务中心。
两轴:横向——“集镇商贸辐射发展轴“对接埭头集镇中心片区的商业,纵向——“南北通港交通联系轴“沿贯通南北的通港公路两侧发展宜居社区。
三片:分别指北部集镇西扩居住片区、中部村庄重点发展片区、南部未来发展预留片区。
第十一条产业布局规划规划村域总体形成“东部城镇化发展区“+ ”中部乡村生活服务产业区“+ ”南部产业发展预留区“的村庄产业结构。
东部城镇化发展区是第十二条用地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分为三大类,即村庄住宅用地、二类居住用地(集镇)和商住用地,总用地面积。
(2)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分为两类,即镇级公共服务设施与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面积村庄公共设施包括小学、幼儿园、村庄商业、医疗卫生、文化活动及宗庙祠堂等设施用地,共占地13.43公顷。
镇级公共设施包括后海围垦管理局、天云西路沿街商业、建材专类市场等,共占地(3)工业用地指现状天云西路北侧的(4)道路交通用地包括村庄交通设施用地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通港大道、石城疏港公路、天云西路)分别占地7.60公顷和7.42公顷。
(5)工程设施用地指市政设施及环卫设施用地,共占地0.09公顷。
(6)绿地指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公共活动场地,共占地1.09公顷。
(7)区域公用设施用地指埭头变电站,共占地0.17公顷。
(8)区域仓储物流用地指埭头变电站,共占地0.17公顷。
(9)耕地林地保护耕地保护采取严格控制、占用补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
林地保护需要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现有森林,有效补充林地数量,引导节约使用林地,确保林地资源稳定增长。
(10)建设用地整理经过规划,高林村共增加村庄建设用地7.55公顷。
占用一般农田7.55公顷,基本不占用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总量不减少。
高林村村域用地汇总表注:村庄规划人口2030年为2604人。
居民点分布至规划期末,高林村共形成7个村庄居民点与集镇居民点。
分别为天云路北、天云路南、厝尾、高林中心村、南店、坊仔、村南部自然村居民点。
(1)天云路北居民点:规划村庄住宅用地18.85公顷,可容纳村庄人口约2195人。
(2)埕头南居民点:规划村庄住宅用地8.56公顷,二类居住用地2.96公顷,商住用地12.23公顷,可容纳村庄人口约3425人。
(3)过沟居民点:规划村庄住宅用地22.08公顷,商住用地0.83公顷,可容纳村庄人口约2750人。
(4)山头居民点:规划村庄住宅用地10.38公顷,可容纳村庄人口约1250人。
(4)山前居民点:规划村庄住宅用地40.35公顷,商住用地1.93公顷,可容纳村庄人口约5080人。
于各村庄集中居民点内规划新建集中居民点用地,便于村民就近新建住宅。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结合村庄发展需求并结合“十配套”的要求合理配置公共设施,片区公共设施主要为镇区级别和行政村级别。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现状基础上采取集中布置方式,以节约用地,同时方便村民的使用。
(1)规划南部沿排洪渠道边滨水休闲商业街,对质量较好建筑进行整修改造,对质量较差建筑进行拆除。
(2)依托新旧笏枫公路及新建道路,完善高林商街的建设。
(3)修缮高林小学,并对其进行环境及安全设施整治。
(4)迁址村委会至笏枫公路旁规划高林商街南侧,结合配套卫生服务站,方便村民就医。
(5)结合高林商街设置农贸市场,并结合对面空地配套小型停车场。
(6)于高林商街配套文化站,为村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并把老年活动室、村图书室及青少年活动室一起结合设置。
(7)对现状宗祠进行保留整修,结合活动场地设置休闲设施及公共停车用地。
第十四条基础设施规划(1)市政设施规划规划范围高林工业园东侧有埭头镇变电站一所,由于村庄与工业园区的用电负荷不同,采用不同的线路等级供电。
(2)环卫设施规划于高林村内结合笏枫公路防护控制带设置清洁楼1处,集中收集转运村庄日常生活垃圾;结合服务半径,利用公共活动场地及空地共设置3处公厕。
第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1)道路系统规划规划的道路体系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对外交通、村庄主路、村庄次路和村庄巷路。
对外交通指行政村与镇区、及其他各村的联系道路,主要为现状的笏枫公路,规划为40m。
村庄主路指引导村庄内交通的主要道路(9m)。
村庄次路指各行政村内部的次要道路(6m)。
村庄巷路指各行政村内部的支路(4m)。
根据村庄需求,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地。
(2)竖向规划根据规划区内地形条件,确定道路控制标高。
道路竖向设计在综合考虑现状地形地貌、防洪排涝、工程管线布置以及土石方量、防护工程量的基础上,建立主要居民点高程控制系统,制定道路交叉点与变坡点高程,拟定建设用地控制标高,为下一步工作中的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第十六条空间管制规划结合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合理划定村民住宅适建区、村民住宅限建区以及村民住宅禁建区。
(1)村民住宅适建区适建区主要包括规划的村庄住宅用地、商住用地以及周边未来有可能进行村宅建设的用地,适建区内居民可新建、翻建住宅。
(2)村民住宅限建区限建区为限制建设区域,不允许新建住宅,允许利用旧宅基地或闲置宅基地翻建。
(3)村民住宅禁建区禁建区主要是指村庄建设用地以外的其他建设用地,道路防护绿化控制带以及村域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林地、水系以及地质灾害点等,界线范围内不得审批农村居民住宅。
第十七条市政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①用水量预测则最高日用水量为2760吨/日。
时变化系数采用1.4,规划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采用1087L/人.d(最高日)。
②消防给水消防用水按消防规范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为一次。
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间距控制为120m以内,且应靠近较宽道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保护半径150米。
村庄凡存在火灾隐患的农宅或公共建筑,应根据民用建筑消防规范进行整治改造。
③水源及给水管网布置现状及近期给水自东峤镇自来水厂(位于利角村,日规模8000吨),规划结合村庄道路路网管网布置成环状。
(2)排水工程规划①排水体制区内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
雨水经雨水管道就近排入周边水体,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②污水量预测及污水系统规划规划区最高日污水量为2172m3/d。
村庄污水汇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主要村道路段收集利角村污水,为方便管理,污水管原则上布置在道路东北侧的车道下。
凡管道接入点、连接处、转折点、变坡点及直线段每隔20-30米均设置检查井。
③雨水量计算及管网布置采用莆田市暴雨强度公式:q=1950.22(1+0.629LgTe)/(t+6.756)0.697根据地形条件,雨水分别接入邻近农田、洼地或水系,最终排入外海。
雨水管道一般布置于道路中心下,管道流向和坡度基本和地面竖向一致。
(3)电力工程规划①电力负荷预测规划区采用分类建筑面积用电指标,依据所选取的用电指标对各地块逐一进行计算,各类建筑用电容量为:4156KW,综合同时系数取:0.7,规划区各类建筑预测负荷共:2909.2KW。
建设用地为33.09ha,则电力负荷密度为87.9KW/ha。
②供配电系统布局规划区内,根据负荷密度和分部,区内需设10KV开闭所(开关站)1座,供电能力为6000~10000KW。
电源引自本规划区东海镇110KV变电所。
③线路敷设近期10KV配电线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架空线路敷设,架设在城市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的两侧,规划终期实现高压线路采用YJV-10KV系列电缆、室外低压线路采用YJV-1KV系列电缆沿道路西、南侧穿管埋地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