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层分散应力均衡负荷。
·厚度变化区以阶梯过渡。
冲击载荷
0
主承载
45
分散应力
6、实验校核
按拉伸、压缩、剪切,根据国标或行标实验校核, 结果与设计值比较。
璃纤维
2~3
• 高强度纤维
1.5~2
• 民用取上限,军事用途可取低些。
自然界的纳米高手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性
通过改变纤维、基体的种类 及相对含量、纤维集合形式 及排列方式、铺层结构等可 以满足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 能的各种设计要求。
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始于 整体成型,一般不需焊、铆、 切割等二次加工,工艺过程 比较简单。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合物水解,形成半互穿 网络。
插层法
层间插入法是利用层状 无机物的膨胀性、吸附 性和离子交换性,使之 作为无机主体,将聚合 物或单体作为客体插入 无机相的层间,制得聚 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a 插层聚合(intercalation polymerization)
b 溶液插层(solution intercalation)
量、固化时的压力和温度、固化后的尺寸收缩率等。
基体材料树脂的选取:
受力结构件首选热固性树脂;大量使用、连续挤压 次受力件可选热塑性树脂(如建筑装饰)。 <150℃,聚酯或环氧 150~400℃,聚酰亚胺或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内装饰件,酚醛树脂(阻燃性好)
3、单层设计 目的:为层合板设计提供依据 ---- 强度、刚度。 一般过程:确定复合比 → 性能预测 → 实验校核
芳 纶 纤 维 增 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