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回转体相交
- 格式:pptx
- 大小:849.86 KB
- 文档页数:21
《机械制图》模拟考试题(附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推拔销之锥度为 1 : 50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可按“槽宽×直径”的形式标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装配图必须有明细栏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水平面的水平投影积聚为直线。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尺寸公差有可能是负值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螺钉旋转一周,就沿轴向位移三个螺距者为三线螺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同一标称直径之细螺纹,可有不同之节距。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用剖视图来表示物体内部特征,比用虚线表示之视图要清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装配图上已注明的尺寸,零件图上可以省略。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420×594为4张A4的大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汉字的书写应求端正划一,大小间隔适当,清晰易认即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在相同工件条件下,钻头直径愈小,转速要愈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与他件组合有关之尺寸称为功能尺寸。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一个实心小圆点,有时可以代替相邻的两箭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沿垂直轴线方向所量得之螺峰与螺谷间的距离称为螺距。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平面与回转体相交,截交线在特殊情况时可能由直线和曲线或完全由直线组成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薄片弯曲物体,仅用一视图表示即可。
B、错误正确答案:B18、槽孔之表面符号可用指引线引至适当位置标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多个同方向之位置尺寸,应用基准面标注法标注之。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0、一物体之各视图,剖面线需保持相同的间隔与方向。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1、机件表面局部特殊处理之范围须加细链线表明。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2、长仿宋体汉字,字宽为字高的 4 / 3 倍。
第四章 组合体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P 22P 23P 24P 25首 页下一页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A(1)4-2A(2)4-2B(1)4-2B(2)下页题答 案P2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A(1)4-2A(2)4-2B(1)4-2B(2)题 目下页题返 回P2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下页题4-2A(2)4-2B(1)4-2B(2)题 目答 案P2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A(1)4-2B(1)4-2B(2)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A(1)4-2A(2)4-2B(2)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A(1)4-2A(2)4-2B(1)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34-44-54-6上页题下页题答 案P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34-44-54-6题 目下页题返 回P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上页题4-44-54-6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34-54-6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34-44-6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34-44-5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74-84-94-10上页题下页题答 案P24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74-84-94-10题 目下页题返 回P24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上页题4-84-94-10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4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74-94-10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4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74-84-10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4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74-84-9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4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14-12上页题答 案P25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14-12题 目返 回P25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上页题4-12题 目答 案P25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1上页题题 目答 案P25。
3[1] 4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平面和回转体是几何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一个平面是一个无限大的二维区域,它由无数个点组成。
一个回转体是一个三维空间中的体积,它围绕一个轴旋转而形成。
在几何学中,平面和回转体是常常被使用来描述和分析物体在空间中的形状和位置。
而当平面和回转体相交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和问题。
平面和回转体相交的形状可以分为三种: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
因此,在讨论平面和回转体相交时,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三种形状的情况。
圆形的情况当一个平面与一个回转体相交时,如果相交部分的形状是圆形,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有用的结论:相交部分的圆心在回转体的轴上。
这个结论可以用于计算一个回转体的体积。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来计算一个回转体的体积。
步骤1:通过相交部分的圆心和轴的交点确定回转体的高度(高度等于交点到圆心的距离)。
步骤2:计算相交部分圆形面积(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步骤1:通过相交部分的两个焦点和轴的交点构成一个锥形体。
步骤2:计算锥形体的体积(体积等于锥形体的高度乘以底面积的1/3)。
平行截面定理是指,若一个回转体被一组平面所截,这些平面与轴平行且相邻平面之间的距离为Δx,那么回转体的体积为:V=∫a^bA(x)dx其中,a和b是相邻平面的横坐标,A(x)是第x个平面所截的面积。
步骤1:将椭圆形或圆形的相交部分分成若干个长方形。
步骤2:通过平行截面定理计算回转体的体积。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平面与回转体相交的计算方法。
不仅可以计算回转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一些几何问题。
因此,了解平面与回转体相交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和应用几何知识非常重要。
《机械制图》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当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交时,属于( )A、过渡配合B、间隙配合C、过盈配合D、不明确性质正确答案:A2、在图纸上的图框必须用()画出。
A、细虚线B、细点画线C、细实线D、粗实线正确答案:D3、机械图样中,表示断裂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采用()。
A、细实线B、波浪线C、粗实线D、细点画线正确答案:B4、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大部分工序是在车床或磨床上进行,因此一般将其轴线()放置画出主视图。
A、任意位置B、水平C、倾斜D、垂直正确答案:B5、在圆柱(或圆锥)外表面形成的螺纹,称为()。
A、标准螺纹B、表面螺纹C、外螺纹D、内螺纹正确答案:C6、在圆柱(或圆锥)内表面形成的螺纹,称为()。
A、标准螺纹B、表面螺纹C、内螺纹D、外螺纹正确答案:C7、斜视图仅表达倾斜表面的真实形状,其他部分用()断开。
A、粗实线B、细实线C、波浪线D、点划线正确答案:C8、某调整螺旋,采用双线粗牙螺纹,螺距为3mm,为使螺母相对螺杆沿轴向移动12mm,螺杆应转( )圈。
A、2.5B、3C、4D、2正确答案:D9、为了将物体的外部形状表达清楚,一般采用()个视图来表达。
A、五B、四C、三D、六正确答案:C10、锯齿形螺纹常用于()。
A、连接管道B、单方向传递动力C、锯销D、连接零件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与一个投影面平行的平面,一定与其它两个投影面垂直,这种平面称为投影面的平行面,具体可分为()。
A、特殊面B、中心面C、正平面D、侧平面E、水平面正确答案:CDE2、零件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上只能反映零件的()A、高B、前C、长D、都不对E、宽正确答案:AC3、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在三面投影体系中,一个点处于另一个点的()位置问题。
A、左右B、角度C、前后D、南北E、上下正确答案:ACE4、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A、断面图仅画出被切断处的断面形状B、剖视图仅画出被切断处的断面形状C、左视图D、断面图还须画出可见轮廓线E、剖视图还须画出可见轮廓线正确答案:AE5、Φ50+0.025 表示( )A、最大尺寸是Φ50.025 ㎜B、最大尺寸是Φ50.00 ㎜C、实际尺寸是Φ50 ㎜D、基本尺寸是Φ50 ㎜E、最小尺寸是Φ50.025㎜正确答案:AD6、M20×2—5g6g—LH表示()A、细牙B、螺距C、长的旋合长度D、粗牙E、普通螺纹正确答案:ACE7、平面图形的尺寸按其在平面图形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
《工程制图基础》判断题第1章1.2:1是缩小比例。
(×)52.比例的含义是图中线性尺寸与实物相应的线性尺寸之比。
(√)63.绘制机械图样时,尽量采用1:1的比例。
(√)64.汉字应写成仿宋体字。
(×)65.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相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
(√)206.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标注,同一个平面图形所需要的尺寸总数应当是相同的。
(√)297.除非另有规定,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小于0.6mm。
(×)128.画圆的中心线时,其交点可心是点画线的短画。
(×)129.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名称或符号。
(√)14第2章10.点的投影一定是点,线的投影也可以是点。
(√)3511.点的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可以用坐标来表示。
(√)3512.如果两直线平行,其同面投影也平行,反之也成立。
(×)3613.直线的投影只能是直线。
(×)3714.点的每一个面的投影均反映一个方向的坐标。
(×)4115.当空间点的三个坐标中有两个为零时,该点位于投影轴上。
(√)4216.当空间点的三个坐标均为零时,该点与原点0重合,其三个投影都重合在原点0处。
(√)4217.重影点有两个坐标值相等,而其第三个坐标值不相等。
(√)4318.画线段的三面投影实质是作两端点的三面投影,然后同面投影连线。
(√)4419.一般位置直线是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4420.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不反映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4421.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必然平行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4622.如果空间点C在AB直线上,且AC:CB=1:2,则ac:cb=1:2。
(√)4823.若两直线的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则此两直线在空间一定互相平行。
(√)5024.若两直线在空间不相交,那么它们的各面投影也不相交。
(×)5125.若两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则此两直线为相错直线。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第一讲组合体的画图1.知识要点(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2)形体分析法;(3)线面分析法2.教学设计:在讲解组合体的画图方法时,要紧紧抓住两个顺序(①组合体的各基本几何体的画图顺序。
一般按组合体的生成过程先画基础形体,再画局部细节;②同一个形体三个视图的画图顺序。
一般先画形状特征最明显的那个视图,或有积聚性的视图)。
可先给出模型或实体仿真模型,引导同学作形体分析,然后按形体分析的过程绘制三视图。
这个过程要反复进行几次,可停下来让同学画一个模型的三视图,教师观察同学的画图方法,对不正确的方法给予纠正,直到同学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画图方法为止。
线面分析法是形体分析的补充。
3.课前准备:上课之前要准备好模型,模型要能够充分体现形体分析法的特点。
4.教学内容(1)组合体的组成方式(形体分析法)叠加如图5-1所示图5-1叠加切割如图5-2所示图5-2切割相切如图5-3所示图5-3相切图5-4为常见的画图错误,主视图上的错误原因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立体是一个实体,即由各种材料制造成的立体,板和柱面的结合部分柱面已经消失,所以不存在转向轮廓线。
左视图上的错误原因是没有考虑宽相等,不作形体分析。
图5-4常见错误画法.综合如图5-5所示图5-5综合(2)用线面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图5-6和图5-7)图5-6平面立体的线面分析图5-7曲面立体的线面分析5.作业习题集:按模型或立体图绘制三视图。
第二讲圆柱截交线教学内容圆柱体与平面相交有三种情况:1)当截平面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时,截交线为圆或圆弧;2)当截平面与圆柱体的轴线平行时,截交线为两条线段;3)当截平面与圆柱体的轴线倾斜时,截交线为椭圆或椭圆弧。
表4-1圆柱截交线[例1]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利用课件中的动画讲解)【形体分析】基本形体为圆柱体,先用一个侧平面和水平面切去一角,侧平面和柱面的交线为线段,水平面和柱面的交线为圆弧;再用两个正平面和水平面切去一个矩形槽,矩形槽的侧面和柱面的交线为线段,槽的底面与柱面的交线为圆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