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导学案2 (新版)湘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5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导学案2新版湘教版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运用图表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运用资料描述南亚佛教、印度教的分布及影响。
3.了解南亚人口的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特点。
2、预习重点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3、达标练习1、南亚大部分处于低纬地区,________横贯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气候,西部少部分地区属________气候,南部少部分地区属______气候。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热季:_____至_____月-----高温少雨;雨季:_____至_____月,----________,盛行_______风;凉季:______至______月,------___________,盛行__________风2、宗教与社会:南亚是______教_______教等宗教的发源地,佛教主要流传于________和_______;印度教主要流传于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____________。
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阿格拉市郊的________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3、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以_____(国)人口最多,________和_______人口也都超过一亿。
南亚七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较快,大多以_____、_______等传统的轻工业为主,_______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近年来,印度的_________产业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探究一:热带季风气候及农业展示课件: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说一说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读图,说一说南亚北部已属于中纬度,但还是热带气候,这是为什么?3. 说出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极为丰富的主要原因4.展示课件,引导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南亚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亚洲的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南亚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南亚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南亚地区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地理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南亚地区特点的分析,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堂讨论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资料,呈现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情况。
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过多、城市化问题、农业发展等。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教案1新版湘教版预习导学简要讲解: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互动探究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
这节课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环境特点。
探究一: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1.展示地图教师提问: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东西濒临的海域?北回归线穿过本区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的纬度位置如何?(4)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指导订正。
学生读图回答: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
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北部地区,大部分在0°- 35° N。
(4 )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克什米尔地区。
2.学生读图活动兴趣。
课题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找一找南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陆地接壤。
2.找一找南亚地区各国的首都以加尔各答、孟买。
教师指导: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教师继续提问南亚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教师总结: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拉卡马尔代夫在地图上请同学们查找南亚的国家已经各个国家的首都。
设问: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学生讨论、回答:东接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
说明“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名词含义的不同之处。
阅读材料,了解南亚次大陆。
探究二:地形与河流通过读图、识图、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伍・l : 堆1、三大地形区展示课件,指导读图。
读图: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2.读图观察,判断德干高原地势东、西部的地势高低,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提问: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征?回答(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2、两大河流提问:南亚有哪两大河流?恒河、印度河指导订正。
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2、指图说出南亚的地形区及主要河流3、能说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位置与范围【自主学习】读图2—9,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2—9中用红笔描出南亚与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2、找一找:(1)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海洋之间?(2)东西濒临什么海湾和海?(3)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4)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5)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国家同我国陆地接壤?【小组讨论】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不同之处?学习任务二:地形、河流1、读课本42页“图2-10”及“图2-11”两幅图,完成左边的3个活动题。
2、归纳: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南亚地势特征怎样?3、中部的平原是由哪两条河流冲击而成的?4、对比两条河流,错误!链接无效。
归纳:(1)印度河源出中国西藏,顺地势流经(国家)西北部地区及(国家)东部地区,成为重要的灌溉水源,注入海,它是南亚最长的河流。
(2)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流经平原,下游经(国家),注入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学习任务三:气候【合作探究】1、读图2—13,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和特征、(1)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的气温较高?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气候特点是什么?(2)该城市一年中那几个月降水较多?错误!链接无效。
(3) 该城市一年中气温较低?错误!链接无效。
(4)该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气候类型?2、读图2—14、2---15,分析影响南亚降水的因素:季风和地形(1)完成P44活动。
(2)下图是“印度不同季节季风活动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 吹向_____,称_____季风。
(2)图B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吹向_____ ,称_____季风。
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2、指图说出南亚的地形区及主要河流3、能说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位置与范围【自主学习】读图2—9,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2—9中用红笔描出南亚与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2、找一找:(1)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海洋之间?(2)东西濒临什么海湾和海?(3)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4)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5)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国家同我国陆地接壤?【小组讨论】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不同之处?学习任务二:地形、河流1、读课本42页“图2-10”及“图2-11”两幅图,完成左边的3个活动题。
2、归纳: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南亚地势特征怎样?3、中部的平原是由哪两条河流冲击而成的?4、对比两条河流,错误!链接无效。
归纳:(1)印度河源出中国西藏,顺地势流经(国家)西北部地区及(国家)东部地区,成为重要的灌溉水源,注入海,它是南亚最长的河流。
(2)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流经平原,下游经(国家),注入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学习任务三:气候【合作探究】1、读图2—13,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和特征、(1)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的气温较高?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气候特点是什么?(2)该城市一年中那几个月降水较多?错误!链接无效。
(3) 该城市一年中气温较低?错误!链接无效。
(4)该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气候类型?2、读图2—14、2---15,分析影响南亚降水的因素:季风和地形(1)完成P44活动。
(2)下图是“印度不同季节季风活动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 吹向_____,称_____季风。
(2)图B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吹向_____ ,称_____季风。
南亚导学案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南亚的地势变化及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难点: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情境导入]: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
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了解南亚吧![自主学习]:(一)南亚位置:(阅读课本图认真完成下列问题)1、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
2、南亚位于__________山脉与__________大洋之间。
3、南亚西濒___________海,东临__________湾。
4、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小练习:完成填充图册(主要国家,濒临海、海湾)[合作探究]:(二)南亚地形:(阅读课本)1、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并用蓝笔描出主要河流。
2、南亚的两大河流________、_______,两河流域并形成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平原,分别注入______、_______海。
3、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北部_______,中部_________,南部__________。
填图小练习:(填充图册,填上地形区名称,河流名称)[自主学习]:(三)南亚气候: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o~30o 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南亚北部有高山屏障,阻挡北方冷气流入侵,南部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一年中_____月至_____月的气温较高,降水_____,被称为热季;_____月至_____月气温较低,降水______,被称为凉季;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月至______月,气温不是很高,被称为雨季。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亚洲地理概览后,对亚洲的一个分区——南亚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使学生对南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分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南亚地理特征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2.难点:南亚各国地理位置、宗教文化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深入分析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南亚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课件;2.教学素材: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南亚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的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地图等教学资源,呈现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教案2湘教版南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4学会分析图7-15、图7-16和图7-17,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重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3、学会分析图,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故事导入――看图片西游记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提问唐僧去哪里取经?取得什么经?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南亚是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南亚一、位置与国家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1岛。
3、印度次大陆。
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二、三大地形区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2《南亚》(第1课时)学案 (新版)
湘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学习过程
A.恒河平原
B.印度河平原
C.德干高原【拓展阅读】
南亚次大陆的形成
南亚次大陆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结果。
大约早在第三纪末期,原来存在于南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逐渐闭合,与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洋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一方面形成了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另一方面也使来自于南方的印度洋板块紧紧地与亚欧板块联结在一起,成为亚洲的一部分。
这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
根据古地磁学的研究,印度洋板块至今仍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南亚》名师导学案学习总览【学习目标】1.掌握南亚的范围,并能在图上填注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3.学会分析南亚干季和雨季水量分布,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学习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南亚的宗教文化。
【学习难点】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区农业的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资料分析法等。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段同学们,刚刚我们观看的是什么电视剧里的片段?那同学们知道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南亚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我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南亚,了解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自主预习提示: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40~46页,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位置与国家1.南亚指位于亚洲_______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_______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_______,西滨_______,总面积约430万千米2。
2.南亚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尼泊尔、不丹,以及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个印度洋上的岛国。
二、三大地形区南亚自北向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地形区。
三、一年分三季1.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_______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_______。
每年6月到10月为_______,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从11月到次年2月为_______,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主要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亚地理特征的整体把握,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描述,使学生了解南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但南亚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地区,学生对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南亚的地理奥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2.能够分析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增强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南亚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的地理特征。
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南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亚的典型地理现象。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地图、图片和相关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南亚地理特征的问题。
3.安排好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南亚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南亚在哪里吗?它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征?”2.呈现(10分钟)运用南亚地图和图片,呈现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南亚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导学案2 (新版)湘教版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运用资料描述南亚佛教、印度教的分布及影响。
3.了解南亚人口的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特点。
2、预习重点
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3、达标练习
1、南亚大部分处于低纬地区,________横贯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气候,西部少部分地区属________气候,南部少部分地区属______气候。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热季:_____至_____月-----高温少雨;雨季:_____至_____月,----________,盛行_______风;凉季:______至______月,------___________,盛行__________风
2、宗教与社会:南亚是______教_______教等宗教的发源地,佛教主要流传于________和_______;印度教主要流传于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____________。
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阿格拉市郊的________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3、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以_____(国)人口最多,________和_______人口也都超过一亿。
南亚七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较快,大多以_____、_______等传统的轻工业为主,_______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近年来,印度的_________产业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探究一:热带季风气候及农业
展示课件: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说一说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读图,说一说南亚北部已属于中纬度,但还是热带气候,这是为什么?
3. 说出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极为丰富的主要原因
4.展示课件,引导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提问:
(1)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气温较高?为什么?
(2)为什么7-8月气温不是最高?
(3)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低?为什么?
(4)该地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月?为什么?
(5)小结:该地的气候特征?
(6)该地的气候类型?
读图、讨论、回答。
5、展示课件,引导分析。
提问:
(1)南亚一月和七月降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由此可以分析南亚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什么明显特点?
(3)南亚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补充:乞拉朋齐。
(4)南亚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5)一年中南亚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是怎样变化的?
总结: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西南季风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西南季风的进退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南亚人民正是根据各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表格展示
探究二:宗教和社会
提问引入:我们在上节课讲到唐僧到南亚取经,他要取什么经呢?
现在南亚人民信仰哪些宗教呢?
你知道南亚有哪些奇特的人文景观
探究三:人口与经济
1.指导自学。
2.设问:
(1)南亚的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南亚各国都属于何种经济性质的国家?
(3)南亚传统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3.补充印度工业(钢铁、纺织、电子、汽车、制造、原子能、航空航天、电脑软件等)。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南亚次大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位于亚洲以南的第二块大陆
B.指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和岛屿
C.指位于喜马拉雅山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D.印度半岛地区
2、能给南亚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3、下列对于南亚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A.湿热多雨
B.高温少雨
C.凉爽干燥
D.寒冷干燥
4.读南亚凉季和雨季风向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南亚雨季的是_____图,表示凉季的是____图。
(2)甲图表示的是______季风,乙图表示的是______季风。
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形成雨季的是______季风,南亚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和______部。
(3)南亚的气候主要是__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在南亚最显著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总结
本课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图表给学生展示一个立体的国家和地区,学并通过启发引导等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参考答案
3、达标练习
1、北回归线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热带雨林 3 5 高温少雨 6 9 高温多雨西南 11 2 凉爽干燥东北
2、佛印度斯里拉卡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马尔代夫伊斯兰教泰姬陵
3、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纺织机械印度软件
探究案:
探究一: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北面有高山屏障,阻挡北方冷气流入侵,故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3、因为该地区是山地地形,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暖湿气流沿山地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4、(1)3-5月。
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当地太阳辐射越来越强,西南季风尚未来临,空气干燥,水汽少,云量少,故气温上升快,北部又有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2)7-8月正受西南季风全面控制,降水多,天空中云量多,大大削弱了太阳辐射。
(3)11月-次年2月。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又受东北季风影响。
(4)6-10月。
该地受湿润的西南季风控制。
(5)一年分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
(6)热带季风气候。
5、分析南亚大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特点。
(1)一月降水少,七月降水多。
一月被东北季风控制,七月被西南季风控制。
(2)季节分配不均。
(3)印度半岛东西两侧和东北部。
(4)南亚西北部。
(5)11月-次年5月盛行来自于亚洲内陆的东北季风,6-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降水,东北季风造成干旱。
地形、气候关系
探究二:
1.佛经。
南亚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的发源地。
2.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
3.“泰姬陵”、“印度的牛”
探究三:2.(1)数量多,分布密集。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0个,南亚占了3个。
(2)发展中国家。
(3)纺织、食品。
当堂训练:
1、 C
2、C
3、D
4、(1)乙甲(2)东北西南西南半岛西侧东北(3)热带季风一年分三季:雨季、凉季、热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