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5.87 KB
- 文档页数:17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幼儿园)(科目代码:101)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2.【题干】老师组织集体游戏时,发现嘉嘉独自一人专注地看着落在地上的小水珠,老师走过对嘉嘉说:“还是先跟大家一起玩吧,游戏后再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该教师的做法()。
A.保护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B.保护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目标C.忽视了幼儿仔细观察的需求D.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3.【题干】某幼儿园经常组织老师们相互观摩保教活动,针对活动过程展开研讨,提成完善活动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B.同伴互助C.师徒结对D.自我研修4.【题干】焦老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师培训活动,返园后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将其运用于保教实践。
关于焦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自觉性B.有理于幼师的共同发展C.推动了幼儿园的园本教研D.有利于增进家园合作5.【题干】某县教育局长马某挪用教育经费,建造教育局办公大楼,对于马某,应当依法()。
A.给予行政处分B.给予行政拘留C.责令其限期悔过D.责令其赔礼道歉6.【题干】某幼儿园为增强家园协作决定设立家长委员会协助开展工作。
根据《幼儿园工作流程》的规定,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
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恒常性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
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
A.练习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7.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教学活动B.亲子活动C.阅读活动D.日常生活8.《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 )。
A.每月一次B.半年一次C.每年一次D.三年一次9.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
A.《理想国》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林哈德与葛笃德》10.被黄蜂蛰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涂肥皂水B.用温水冲洗C.涂食用醋D.冷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5分)12.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15分)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13.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9分)?应做哪些准备?(11分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是B,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2014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小班集体教学话动一般都安排15分钟左右,是因为幼儿有意注意时间一般是()A. 20—25分钟B. 3—5分钟C.15—18分钟D.10—11分钟2. 幼儿教师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最主要的依据是()A.幼儿发展B.社会需求C.学科知识D.教师特长3. 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A.人际交往B.操作练习C.教师讲解D.集体教学4. 照料者对婴儿的雪球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几本冲突是()A.主动性对内疚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C.自我统一性对角色裩乱D.自主性对害羞5.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己获得< )A.条件及射观念B.母亲观念C.积极情绪观念D.客体永久性观念6.陶行知的生话教育理论注重“教学做”合一,強调( )A.做是中心B.学是中心C.教与学是中心D.教是中心7. 幼儿及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揺去,这类游戏属于( )A.结构游戏B.象征性游戏C.规则游戏D•机能性游戏8.《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话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 )A. 2. 5小时B. 3小时C. 2小时D. 3.5小时9.婴幼儿应多吃蛋.奶等食物,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以防止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 )A.呆小症B.异嗜癖C.佝倭病D.坏血病10.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A.欢关性B.表面性C.形象性D.绝对性二、简答题11.简述幼儿集体教学的利与弊。
12.茵茵己经上了中班,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就有 5个苹果。
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直摇头。
根据上述案例简述中班幼儿教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教育的启示。
论述题13.教师如何在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支持?材料题14.材料一:幼儿园大一班开展识字比赛,教师为此创设了班级墙面环境。
2015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题干】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题干】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3.【题干】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恒常性4.【题干】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5.【题干】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 6.【题干】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练习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7.【题干】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活动B.亲子活动C.阅读活动D.日常生活8.【题干】《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A.每月一次B.半年一次C.每年一次D.三年一次9.【题干】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林哈德与葛笃德》 10.【题干】被黄蜂蛰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涂肥皂水B.用温水冲洗C.涂食用醋D.冷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1.【题干】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5 分)12.【题干】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15 分)三.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13.【题干】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9 分)?应做哪些准备?(11 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4.材料:情境一: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莉莉:我们动他就动.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是我们.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情境二: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1)【题干】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2 分)?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12 分)(2)【题干】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6 分) 15.材料: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1)【题干】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 分)(2)【题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 分)(3)【题干】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3 分)?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16.【题干】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参考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A5、C6、A7、D8、C9、B10、A二、简答题1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的过程.该理论主要提出两个要点:一是交互决定观.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性质.二是观察学习.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并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制过程;(4)动机过程.12、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教师对于角色游戏的观察是多维度的,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观察的观察要点和目的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1)大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合理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目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这也是角色游戏的高级水平.(2)中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发生纠纷的情节和原因.目的: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这是角色游戏的中级水平.(3)小班观察要点: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独立.这是角色游戏的初级水平.[page]三、论述题13、(1)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发展会发生变化: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变化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阶段会发生变化:虽然同属于基础教育,但这两个阶段在教育任务、内容、形式、方法、作息制度及常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过渡适应的过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和小学的心里发展会发生变化:儿童在认知、情绪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所以就需要一个过渡.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入学做准备,以实现幼小衔接的平衡过渡.(2)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具备的素质培养,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发展动作等.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态度积极,激发幼儿对活动参与的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独立性.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自己穿脱衣服、按时喝水、独自上厕所等.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在新的人际环境中,可以主动与同伴交往,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大班阶段,可以开展规则游戏活动或其他活动,幼儿知道生活、学习、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这样的规则会有什么后果,有意识发展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小学的学习活动较之游戏互动显得枯燥,儿童入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书写任务较多,学习压力增大.因此,儿童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如调整每日的作息制度,改变活动时环境的布置.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进行进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四、材料解析题14、(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几;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15、(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缺乏合作的意识,不能进行分工协作与交流;积木频繁倒塌,只好重新再来一遍;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两边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经验:①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幼儿操作积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几何体特征的过程.幼儿在解决积木的匹配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比较各种不同几何体的异同,从而选择最能表现建筑物特点或最符合现实比例要求的积木.②有关物体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在积木游戏中,垂直堆高是幼儿早期就获得的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但是随着积木游戏技能的发展,幼儿开始追求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于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顺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支撑规划的过程中.这种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对于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有深远意义.③有关形状感知与理解的学习经验积木本身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加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积木数量不够用了.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3)游戏材料的特点为:体积较大,种类单一,数量丰富,功能较多.这些特点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影响表现为:体积较大的材料,便于幼儿抓握,使幼儿更好的观察活动材料.种类单一的材料虽然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但也容易让幼儿丧失游戏的乐趣.数量丰富,功能较多的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操作能力.[page]五、活动设计题16、活动名称:幼儿园的树木(中班)主题活动总目标:1.引导幼儿愿意和树木做朋友,对幼儿园里的树木感兴趣.2.能够主动提出有关树的问题,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3.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对人和环境的作用.4.能积极与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经验,能够简单地记录.5.以树为主题进行美工创造,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6.感受幼儿园的美,激发爱树、爱幼儿园的感情,培养爱护环境意识.主题活动一:树木的秘密(科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2.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发现树木的不同特征.3.积极参与有关树木的探索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树木的知识和经验.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身边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树,教师向幼儿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2.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1)教师通过多种角度教会幼儿区分两种树的特征(大小、厚薄、形状)(2)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的.3.学习树的年轮在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树的年轮,并教会树的年轮方法,幼儿学会后,讲幼儿分组,分发记录卡片,让幼儿在园中找找书的年龄,并记录下来.4.游戏结束(1)带领幼儿玩“树叶找家”的游戏.教师分发树叶,让幼儿把树叶贴到相对应的树上,找找幼儿园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落叶树.(2)让幼儿交流大树的秘密有哪些,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树与人的关系.主题活动二:树的想象(美术)目的:1.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对不同的“树”进行装饰2.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大树3.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习惯.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活动开始,教师组织小朋友们坐好之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回忆,通过幼儿描述教师总结,引出本次活动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我们身边的树木.2.讲解示范,掌握绘画方法(1)教师出示范画,提问幼儿画上都有什么,教师告诉幼儿画上的树是我们幼儿园里的树.(2)教师示范作画,在示范的过程中,依次说出描画、吹画、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画面布局.并带领幼儿观察绘画器材,进一步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吹画、点画的注意事项.3.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1)教师交代要求,要画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树,要画的尽量大,布局合理,幼儿开始作画,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2)教师巡回指导,对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适时的予以帮助,对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其创造力,适时予以表扬.4.讲评作品,结束活动教师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主题活动三:和大树做朋友目的:1.通过“树朋友”的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2.知道关心幼儿园里的树木,关注周围的环境.3.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活动过程: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和树木有关的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2.教师出示与环境相关的树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到树的作用通过观察图片,教师问幼儿讲解树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通过这一形式,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3.学植树教师告诉幼儿,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结合植树节,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森林”,通过这一环节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爱护.教师始终参与幼儿活动,及时地引导、帮助.4.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在幼儿园的大树旁,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载歌载舞,让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提高.。
2015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自然实验法又称现场实验法,即在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劳动)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或改变影响幼儿的某些因素,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变化。
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
题干描述的情感体验是道德感。
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稳定性[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性别稳定性是指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3 ~ 4 岁的时候,幼儿对性别稳定性就有了正确的认识。
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点红实验,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心理理论是指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如信念、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需要等)的认识,以及据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对错误信念的理解是幼儿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
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练习性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为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它是幼儿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奔跑、跳跃、攀登、摇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题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掌握。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幼儿心理变化的方法。
故B选项正确。
A项: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幼儿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C项: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项: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掌握。
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三个方面。
道德感是幼儿在对别人行为方面进行评价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幼儿在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示出愤怒或谴责的同时,还对弱者表现出同情,并表现出相应的安慰行为。
如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就是道德感发展的结果。
故B选项正确。
A项:理智感是幼儿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C项:美感是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幼儿对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或物品容易产生喜爱之情;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中期能从音乐、绘画作品中,从自己从事的美术活动、跳舞、朗诵中得到美的享受都属于美感发展的体现。
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项:自主感的产生与发展与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相关,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自主感也逐步发展起来。
自主感是幼儿在自己做主完成活动时产生的情感。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含答案随着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幼教工作。
而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了他们走向职业化道路的重要一环。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和提高综合能力,下面将提供一份包含真题练习试卷及答案的资料。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综合素能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原则?A. 贴近生活、实用性原则B. 综合发展、全面发展原则C. 自由发展、自主性原则D. 唯我独尊、个人英雄原则答案:D2.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当的?A. 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意见B.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C. 责骂幼儿不听话D. 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答案:C二、教育学与幼儿教育学1. 儿童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知识、能力、德育、美育B. 知识、心理、德育、审美C. 知识、能力、素质、审美D. 能力、德育、身心、审美答案:A2.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育”是指什么?A.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B. 教师通过游戏形式进行教学C. 幼儿通过游戏自主探索和学习D. 幼儿之间互相玩耍的过程答案:C三、幼儿保育与保健1. 幼儿饮食应注重均衡搭配,下列搭配不符合健康原则的是:A. 米饭+鸡蛋+青菜B. 面条+鱼+豆腐C. 面包+炒鸡蛋+牛奶D. 面条+猪肉+可乐答案:D2. 幼儿保健中的“预防接种”是指什么?A. 应对幼儿发热情况的保健措施B. 预防幼儿营养不良的措施C. 预防幼儿传染病的接种疫苗D. 预防幼儿受伤的措施答案:C四、学前教育教学实施1. 在学龄前教育中,幼儿的表演活动有助于他们发展哪方面的能力?A. 语言沟通能力B. 社交能力C. 想象力和创造力D. 运动协调能力答案:C2.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下哪项做法符合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原则?A. 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教材B. 引导幼儿做一些机械重复性的活动C.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和想象D. 仅仅强调知识点和答案答案:C通过以上的试题练习,考生们可以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的保教知识与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帮助大家了解到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的方向和原则。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题干】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3.【题干】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恒常性4.【题干】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5.【题干】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6.【题干】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练习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7.【题干】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活动B.亲子活动C.阅读活动D.日常生活8.【题干】《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
A.每月一次B.半年一次C.每年一次D.三年一次9.【题干】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林哈德与葛笃德》10.【题干】被黄蜂蛰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涂肥皂水B.用温水冲洗C.涂食用醋D.冷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题干】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5分)12.【题干】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科目代码:102)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矣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农述是()•A.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B. 促进幼儿身心快速发展C.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D. 促逬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 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A. 婆求幼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唱歌B. 鼓励幼儿用最响亮的声音唱歌C. 鼓励幼儿唱八度以上音域的歌曲D. 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演唱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请绪体验?()A. 羞愧B伤心C. 害怕D. 生气4.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协商处理玩伴矢系,主婆考察的是()・A.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B.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C. 幼儿的规则意识D. 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A. 估任感B. 主动性C. 自主性D. 自我同一性6. 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A. 能概括不同声音产生的条件B. 对声音产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C. 能描述出玩具是怎么发声的D. 能描述出不同玩具发声的特点7. 在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A. 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矮、粗细等B. 引导幼儿识别常见事物的形状C. 和幼儿一起手□一致点数物体,说出总数D. 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8•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冃标是()・A. 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B. 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农达能力C. 丰富幼儿的艺术知识D. 发展幼儿的逻荻思维能力9.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教师资的方法是()•A. 讲授制B. 五指活动C. 感官教育D. 艺友制10•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J・A. 儿童的深度知觉B. 儿童的计数能力C. 儿童的自我中心性D. 儿童的守恒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 •婴幼儿调廿负面情绪的主婆策略有哪些?12 •简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职贲。
2015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A.强化学习B.直接感知C.实际操作D.亲身体验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
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
这反应了小班幼儿( )。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C.象征性思维的特点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
A.观察法B.作品分析法C.档案袋评价法D.实验法4.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舰反映的特点是( )。
A.过度规范化B.扩展不足C.过度泛化D.电报句式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B.操作性条件发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C 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提供D 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6.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
A.体重和头围B.头围和胸围C.身高和胸围D.身高和体重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
A.知识取向B.情感态度取向C.能力取向D.技能取向8.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C.按摩扭伤处t继续活动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9.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B.解放儿童的体力C.解放儿童的智力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10. 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来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
教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幼儿园教师通过记录幼儿日常生活与活动中的表现来分析其心理特点。
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测验法D.实验法2.下列几种意外事故,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有小飞虫进入幼儿眼里,翻开眼皮后用海绵签轻轻擦去B.幼儿跌倒后轻微的擦伤,对伤口清洗去污,涂上消毒药品C.幼儿鼻内进了小珠子、豆粒等圆滑异物,用镊子去取D.幼儿被蜜蜂轻度蜇伤后,在伤口涂淡碱水或肥皂水等弱碱性液体3.为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教师要求幼儿有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这是因为幼儿()。
A.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强,易变形B.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小,易变形C.骨骼弹性小,可塑性小,易变形D.骨骼弹性小,可塑性强,易变形4.小军打针时对自己说:“我不怕!我不哭!我是男子汉!”这表现出他初步具备()。
A.情绪理解能力B.情感表达能力C.情绪识别能力D.情绪自我调节能力5.《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6.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征不包括()。
A.言语发展迟缓B.对人缺乏兴趣C.胆小怕生D.重复性的刻板行为7.十个月大的贝贝看见妈妈把玩具塞进了盒子。
他会打开盒子把玩具找出来。
这说明贝贝的认知具备了()。
A.守恒性B.间接性C.可逆性D.客体永久性8.婴儿说:“妈妈抱”“要牛奶”“外面玩”等句式,一般被称为()。
A.单词句B.双词句C.简单句D.复合句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
A.幼儿评价为主B.家长评价为主C.教师自评为主D.专家评价为主10.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A.杜威实用主义哲学B.建构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结合下图,请举例说明幼儿期记忆发展的特点。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含答案幼儿教师是托起未来的重要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保教知识与能力,以满足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
为了评估幼儿教师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融合了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以下是一份含答案的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1. 幼儿期的正常体温范围是:a. 36℃ ~ 37℃b. 35℃ ~ 36℃c. 37℃ ~ 38℃d. 38℃ ~ 39℃答案:a2. 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出与父母相异的行为,可能是因为:a. 不喜欢幼儿园的环境b. 缺乏兴趣c. 适应园所新环境的过程d. 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答案:c3. 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小组活动”主要用来培养幼儿的:a. 个人表演能力b. 社交交往能力c. 认知与思维能力d. 动手动脑能力答案:b4. 预防幼儿蛀牙的最好方法是:a. 牙齿自然脱落后再进行补牙b. 饭后及时刷牙c. 多吃糖果以增加口腔活力d. 只要保持口腔清洁,则不会蛀牙答案:b5. 幼儿期的主要食物是:a. 蔬菜和水果b. 蛋白质食物c. 动物内脏d. 油腻食物答案:a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 幼儿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身体、情感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答案:对2. 幼儿期的社交发展主要取决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其他同伴的影响较小。
答案:错3.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术知识,提高幼儿的成绩。
答案:错4. 幼儿蛀牙主要是由于基因决定,无法通过饮食和口腔卫生来预防。
答案:错5. 饭后刷牙是预防幼儿蛀牙的有效方法。
答案:对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指导游戏和活动的能力?答:幼儿教师应具备设计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游戏和活动的能力。
他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游戏和活动内容,并通过引导、观察和记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中,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答: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和安全习惯。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题型介绍: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单选题1.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参考答案:C2.老师组织集体游戏时,发现嘉嘉独自一人专注地看着落在地上的小水珠,老师走过对嘉嘉说:“还是先跟大家一起玩吧,游戏后再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该教师的做法()。
A.保护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B.保护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目标C.忽视了幼儿仔细观察的需求 D.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参考答案:A3.某幼儿园经常组织老师们相互观摩保教活动,针对活动过程展开研讨,提成完善活动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B.同伴互助C.师徒结对D.自我研修参考答案:B4.焦老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师培训活动,返园后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将其运用于保教实践。
关于焦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自觉性B.有理于幼师的共同发展C.推动了幼儿园的园本教研D.有利于增进家园合作参考答案:D5.某县教育局长马某挪用教育经费,建造教育局办公大楼,对于马某,应当依法()。
A.给予行政处分B.给予行政拘留C.责令其限期悔过D.责令其赔礼道歉参考答案:A6.某幼儿园为增强家园协作决定设立家长委员会协助开展工作。
根据《幼儿园工作流程》的规定,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2015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题干】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3.【题干】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恒常性4.【题干】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5.【题干】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6.【题干】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
A.练习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7.【题干】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教学活动B.亲子活动C.阅读活动D.日常生活8.【题干】《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
A.每月一次B.半年一次C.每年一次D.三年一次9.【题干】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
A.《理想国》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林哈德与葛笃德》10.【题干】被黄蜂蛰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涂肥皂水B.用温水冲洗C.涂食用醋D.冷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1.【题干】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5 分)12.【题干】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15 分)三.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13.【题干】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9 分)?应做哪些准备?(11 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材料:情境一: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莉莉:我们动他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
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1)【题干】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2 分)?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12 分)(2)【题干】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6 分) 15.材料: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1)【题干】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 分)(2)【题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 分)(3)【题干】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3 分)?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16.【题干】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
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
参考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A5、C6、A7、D8、C9、B10、A二、简答题1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的过程。
该理论主要提出两个要点:一是交互决定观。
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性质。
二是观察学习。
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
并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制过程;(4)动机过程。
12、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教师对于角色游戏的观察是多维度的,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观察的观察要点和目的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1)大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合理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
目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
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这也是角色游戏的高级水平。
(2)中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发生纠纷的情节和原因。
目的: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
这是角色游戏的中级水平。
(3)小班观察要点: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独立。
这是角色游戏的初级水平。
[page]三、论述题13、(1)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发展会发生变化: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变化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阶段会发生变化:虽然同属于基础教育,但这两个阶段在教育任务、内容、形式、方法、作息制度及常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过渡适应的过程。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和小学的心里发展会发生变化:儿童在认知、情绪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所以就需要一个过渡。
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入学做准备,以实现幼小衔接的平衡过渡。
(2)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具备的素质培养,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发展动作等。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态度积极,激发幼儿对活动参与的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幼儿独立性。
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自己穿脱衣服、按时喝水、独自上厕所等。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在新的人际环境中,可以主动与同伴交往,友好相处。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在大班阶段,可以开展规则游戏活动或其他活动,幼儿知道生活、学习、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这样的规则会有什么后果,有意识发展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
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小学的学习活动较之游戏互动显得枯燥,儿童入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书写任务较多,学习压力增大。
因此,儿童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如调整每日的作息制度,改变活动时环境的布置。
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进行进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
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四、材料解析题14、(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几;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
15、(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缺乏合作的意识,不能进行分工协作与交流;积木频繁倒塌,只好重新再来一遍;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两边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经验:①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
幼儿操作积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几何体特征的过程。
幼儿在解决积木的匹配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比较各种不同几何体的异同,从而选择最能表现建筑物特点或最符合现实比例要求的积木。
②有关物体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在积木游戏中,垂直堆高是幼儿早期就获得的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但是随着积木游戏技能的发展,幼儿开始追求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
于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顺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支撑规划的过程中。
这种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对于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③有关形状感知与理解的学习经验积木本身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加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
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积木数量不够用了。
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
(3)游戏材料的特点为:体积较大,种类单一,数量丰富,功能较多。
这些特点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影响表现为:体积较大的材料,便于幼儿抓握,使幼儿更好的观察活动材料。
种类单一的材料虽然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但也容易让幼儿丧失游戏的乐趣。
数量丰富,功能较多的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操作能力。
[page]五、活动设计题16、活动名称:幼儿园的树木(中班)主题活动总目标:1.引导幼儿愿意和树木做朋友,对幼儿园里的树木感兴趣。
2.能够主动提出有关树的问题,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
3.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对人和环境的作用。
4.能积极与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经验,能够简单地记录。
5.以树为主题进行美工创造,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6.感受幼儿园的美,激发爱树、爱幼儿园的感情,培养爱护环境意识。
主题活动一:树木的秘密(科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