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格式:ppt
- 大小:9.37 MB
- 文档页数:304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与溶液、金属、生活中的化合物等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取。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形成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的概念,进一步建构燃烧、氧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巨大贡献。
2.通过复习,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主题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内容标准分析]本主题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教材。
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丰富的素材。
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
本主题的内容广泛结合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不能仅从元素知识的角度来看待,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上,而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具体标准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主要分布范围如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分布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1、3、4课题,第六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十、十一单元,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悬浮液”和“物质的分类”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教学策略分析]本主题内容比较繁琐,在复习过程中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现状,不能单纯讲解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用途等知识,而应强调从真实生活情景和自然现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复习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审视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1 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内容空气 空气的成份: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它杂质和气体占0.03%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保护空气不受污染污染防治的方法: 加强环保意识,使用低污染、节能型燃料代替强污染材料,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环境污染:(1)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等。
(2)酸雨导致土壤河流的酸性增强,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3)焚烧垃圾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所以对假冒香烟、光盘等进行碾碎后再加利用的绿色销毁方式(4)臭氧层被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加强,使人易患皮肤癌,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有氟利昂、四氯化碳等。
单元二 碳及碳的化合物氧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为淡蓝色C + O 2 点燃CO 2 S + O 2点燃SO 23Fe+2O 2点燃Fe 3O 4 4Al+3O 2点燃2Al 2O 3C 2H 5OH+3O 2 点燃2CO 2+3H 2OCH 4+2O 2 点燃CO 2+2H 2O 性质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应 与金属反应与有机物反应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原理:2H 2O 2 2O+O 2↑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2KMnO 4△2MnO 4+MnO 2+O 2↑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步骤:检、装、定、点、收、拿、灭 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MnO 2 工业制法制法实验室制法单元3 水与常见的溶液 实验室制法 组成 碳可燃性存在形式:金刚石、石墨、C 6O 物理性质: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滑,能导电稳定性不完全燃烧:2C+O 2 点燃2COC+O 2 点燃CO 2 还原性 C+2CuO 高温2Cu+CO 2↑ C+CO 2 高温 2CO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化学性质 还原性:CO+CuO △Cu+CO 2 毒 性 用途:燃料、还原剂宏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与H 2O 反应生成碳酸:H 2O+CO 2=H 2CO 3 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 3 2+Ca(OH)2=CaCO 3↓+H 2O用途: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化工原料原理: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装置: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集满 不稳定性:H 2CO 3=H 2O+CO 2↑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性质 化学性质碳酸( H 2CO 3)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水与人类的关系水的组成水的净化: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硬水软化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三废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再排放水单元4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质量分数= ×100%溶液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曲线降低温度或加入溶剂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不指明溶剂一般是指水)扩散过程吸热大于水合放热,温度降低(如NH 4NO 3)扩散过程吸热小于水合放热,温度升高(如NaOH 、浓H 2SO 4) 扩散过程吸热等于水合放热,温度不变(如NaCl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特殊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适用于Ca(OH)2等)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常温20℃)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可以查得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可查得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曲线相交表示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曲线以下的任何一点都不是饱和溶液。
1.1身边的化学
1、化学就在身边①化学与家居家里的塑料
厨房中的用品
做衣服的化学合成纤维
食品添加剂
住房
清洁卫生
②化学与出行自行车
汽车(材料)
火车(燃料)
飞机(电池)
③化学与环境健康减小处理工业三废需先进的化学技术和产品
体育场馆要用各种材料制造
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物质、中药也要化学方法加工提炼
④化学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高效化肥、农药
现代交通需要新的化学材料
现代医疗需要更多样的化学药品
国家安全需要特殊的新材料
航天事业更需要化学提供多种合成材料和高能燃料
当今社会发展遇到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
的化学科学技术
2、化学课的学习内容(重点)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化学的基础是实验
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还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决定决定
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用途
推断推断
化学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环境、能源、材料、医药、卫生(生命科学)等
3、要点归纳
为什么学习(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②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化学→什么是化学(衣、食、住、行、农、林、医)
↓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怎样学习化学(注重方法)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利
弊
科学探究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