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后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临床和病毒学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98.53 KB
- 文档页数:1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是怎*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病因,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1.HHV-6 美国Salahuddin等于1986年从6例各种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
其后的研究证明其基因构型与人类疱疹病毒特别是与CMV有66%同源性,属于 -疱疹病毒科,于1987年定名为HHV-6。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约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
核心是线状双链DNA缠绕在一核心蛋白周围形成轴丝;成熟释放的病毒颗粒直径180~200nm。
HHV-6的基因组为163~170kb,能编码70多种产物,包括早期即刻蛋白IE-A和IE-B。
在电镜下无法将HHV-6与其他疱疹病毒区分开。
但可用DNA 杂交、PCR或用HHV-6特异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以免疫荧光抗体法将其与其他疱疹病毒区别开。
HHV-6虽然与疱疹病毒属中的巨细胞病毒最接近,但这两种病毒之间没有抗体交叉反应性。
2.HHV-7 Frenkel等于1990年首次从一健康成人外周血T 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7。
此后又从一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
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00nm。
HHV-7有囊膜。
与HHV-6,CMV同属于 -疱疹病毒科。
基因研究显示HHV-7与HHV-6和HCMV的DNA同源性较高。
HHV-7可在脐带血单核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方法类似HHV-6。
此病毒也常存在于健康成人的唾液中。
3.HHV-8 Chang等于1994年用PCR方法从合并卡波济肉瘤(KS)艾滋病患者的肉瘤组织中发现HHV-8 DNA。
读书笔记。
人类疱疹病毒6型脑炎
人类疱疹病毒6型脑炎
术语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6,HHV6)引起的脑炎
影像
1、免疫功能不全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叶内侧异常信号
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海马旁回
岛叶、额叶下部受累较单侧疱疹病毒性脑炎少见
2、婴儿和儿童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
3、最佳成像方法:磁共振(冠状位T2/FLAIR、DWI和T1增强)
主要鉴别诊断
1、单纯疱疹病毒(HSV)性脑炎
HHV-6早期累及颞叶内侧
早期海马显著受累多见于HSV
2、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
3、癫痫持续状态
病理学
1、 HHV-6为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家族
2、 2个变异型:HHV-6A和HHV-6B
3、在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中存在再激活
临床问题
1、精神状态改变、短期记忆丧失、发热、癫痫、头痛
2、婴儿可见热性惊厥
3、造血干细胞移植、肺或肝移植术后常见
4、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和膦甲酸
5、 HHV-6脑炎死亡率>50%
诊断要点
免疫功能不全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同时存在单侧或双侧颞叶内侧异常信号时要考虑HHV-6脑炎。
人类疱疹病毒6型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吴文雅;黄红兰;李凡
【期刊名称】《生命的化学》
【年(卷),期】2006(26)5
【摘要】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HHV-6)是1986年从淋巴增殖异常患者及艾滋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首先分离到的一种具有疱疹病毒形态和嗜淋巴细胞的新病毒。
人类感染HHV-6十分普遍,多为隐性感染。
可在60%~80%儿童及成人血清中查到HHV-6抗体。
HHV-6是婴儿急疹(玫瑰疹)的病原体,并证实与淋巴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等有关。
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和艾滋病病人的增多,HHV-6感染变得日益重要。
【总页数】4页(P434-437)
【关键词】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
【作者】吴文雅;黄红兰;李凡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1
【相关文献】
1.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J], 张艳;王志毅
2.癫(癎)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关系研究进展 [J], 任连坤;邵晓秋;吴立文
3.人类疱疹病毒-5~8型与口腔扁平苔藓发病间的关系 [J], 顾杨;李晶泉;李铭汉;宫
良文;徐昊;张虹;李文颜;陈政翰
4.人类疱疹病毒6型南京株的生物、免疫学和相关疾病研究 [J],
5.人类疱疹病毒6型及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J], 宋悦;侯香圃;王敏;江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疱疹病毒6型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注解
1拼音
rén lèi pào zhěn bìng dú
2英文参考
human herpes virus 6 ,hhv6
3注解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6,hhv6)是1986年从淋巴增殖异常患者及爱滋病病人外周血单细胞首先分离到一种具有疱疹病毒形态和嗜淋巴细胞的新病毒,它志疱疹病毒科其他5个型病毒的抗原性和酶切图谱不同,故名hhv6。
人类感染hhv6十分普遍,但多为隐性感染。
免疫荧光试验可在60~80%儿童及成人血清中查到hhv6抗体。
hhv6是婴儿急疹(玫瑰疹)的病原,并证实与淋巴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人感染等有关。
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和爱滋病病人的增多,hhv6感染变得日益重要。
微生物学检查,可采取早期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经活化(用pha、il2)的脐带血淋巴细胞共培养,或用活化的t细胞系(为h *** 2)感染病人体液(唾液、尿液、血液等)进行病毒分离。
亦可用原性杂交和pcr技术检测感染细胞或组织中病毒dna。
及血清学试验(ifa,elisa)检测抗病毒lgm和lgg,以确定近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
常用治疗药物是磷乙酸和磷甲酸,两者均可抑制病毒聚合酶的活性,阻断dna复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斑丘疹、斑疹、充血、恶心、高热、惊厥、淋巴结肿大、玫瑰疹
1.婴幼儿感染HHV-6感染通常无症状,原发感染的婴幼儿或免疫缺陷的病人可出现明显症状。
多数原发感染发生在6个月~2岁的儿童,重症者出现婴儿玫瑰疹(即第六病),常突然发作,伴有高热(39~40℃),持续3~5天后热度骤降,在24h内体温降至正常。
热退时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通常先发生于颈部及躯干。
尔后蔓延到四肢,而颊、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经1~2天皮疹即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患儿通常一般情况较好,可伴咽部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重者可发生高热、惊厥、恶心、呕吐、嗜睡等全身症状。
2.成人感染HHV-6抗体阴性的成人和年长儿童患HHV-6原发感染后,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双侧颈淋巴结肿大,无触痛,可持续1~3个月。
皮疹多为斑疹,色泽鲜红,可融合成片,甚至发展为弥漫性红斑,消退时脱屑较明显。
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增多,占白细胞总数的40%~60%,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3.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接受器官移植和AIDS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感染HHV-6。
病毒从潜伏状态被激活、复制,侵袭人T细胞而发病,临床可见发热、白细胞减少、皮疹,甚至发生肺炎、肝炎及脑炎。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实验室检测可协助诊断。
血清学特异性试验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酶法,HHV-6的特异性IgG和IgM在发病后7天内即可检
出。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出HHV-6,或PCR法检出HHV-6DNA即可确诊。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in recipient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刘启发综述Lin and Liu,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2013, 6:94流行病学由于多数病毒感染没有临床症状或只有亚临床表现以及流行病学的改变、诊断方法的不同,HSCT患者的病毒感染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尚未有大宗病例的流行病学报道病毒感染在HSCT患者中的发生率。
有限的资料显示,社区获得性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其次为流感病毒和人类变性肺病毒(HMPV)。
在疱疹病毒家族中,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随着有效预防已明显减少。
人类疱疹病毒-6(HHV-6)在异基因HSCT患者中有所增加。
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异基因HSCT患者的病毒感染多数是机会性的,与免疫状态紧密相关。
因此影响植入和免疫重建的因素都会引起病毒感染。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较骨髓或脐带血移植的病毒感染发生少,就是因为有更好的造血和免疫重建。
HLA不合的抑制由于更强的预防GVHD措施的应用如ATG,导致免疫重建延迟,从而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GVHD也可以延迟免疫重建,因而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移植前供受者血清学状态、受者年龄也会影响病毒感染的发生。
如CMV抗体阴性的受者接受CMV抗体阳性供者的干细胞会增加感染风险,儿童也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诊断策略免疫低下患者的病毒性疾病诊断需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确定诊断需要获得感染部位标本或分泌物、或血液中检测出特定的病毒或有组织病理学证据。
然而确诊常因侵袭性操作(如易于感染或出血)而不必需或不可行,因而推荐基于诊断依据的病毒感染分层诊断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肝移植后人疱疹病毒6型血清转换是巨细胞病毒病的标志月月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器官移植后常出现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
已知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可与其它病毒特别是巨细胞病毒相互发生作用而引起免疫抑制作用。
本文作者探讨,在器官移植后人疱疹病毒6型在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方面是否发挥作用。
作者选择247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人疱疹病毒6型血清转换被确定为发生有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明显危险因子(P<0.001),其中包括巨细胞病毒累及器官。
即使在其它危险因子供体阳性/受体阴性巨细胞病毒血清学状态或者肝移植后使用OKT3时也是如此。
不同组别的感染分析表明,人疱疹病毒6型血清转换在供体阳性/受体阳性组中与有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显著相关(P<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月月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
【相关文献】
1.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病原体检测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J], 徐婉芳;刘彦慧
2.肝移植术后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研究进展 [J], 刘敏;孙丽莹
3.青少年血清中普遍存在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与巨细胞病毒 [J], 张淑润
4.肝移植术后人疱疹病毒6B型脑炎的多学科综合诊疗 [J], 郭亚飞;王继洲;朱泽斌;陈翠;刘国岩;群森;邓克学;黄德好;刘连新
5.不同人群血清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A抗体的测定 [J], 郭永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有哪些经验认识?
一、概述
侄女在刚出生不久身体就开始长疱疹,这可把大家一家人给吓坏了,在医院治疗时医生告诉大家产道有病毒存在对新生儿的威胁很大,新生儿受染率较高,侄女的情况应该就是在产道中引起的,好在情况不是很严重,经过细心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好在侄女的情况是有惊无险。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对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有哪些经验认识?
二、步骤/方法:
1、身播散型:主为内脏受侵,表现为肝炎(血清转氨酶升高或/和黄疸、肝脾肿大)。
肺炎(呼吸困难、紫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紫癜、血小板减少、血尿、血便)、心包炎、循环衰竭以及全身中毒症
状(精神萎靡、吸乳差、呕吐、腹泻、惊厥、昏迷)等。
此型可同时合并疱疹性脑炎,亦可不合并。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型:常表现为脑膜脑炎(昏迷、抽搐、病
理反射、视神经乳头水肿、囟门隆起等,脑脊液常呈病毒性感染之改变)。
此型可合并皮肤、粘膜疱疹,亦可不合并。
3、单纯疱疹型:仅于皮肤、眼睛或口腔等处出现单纯疱疹。
疱
疹部位有时与分娩时先露部位有关,头位分娩者常在头部,臀位分娩者常在臀部及肛周。
人类疱疹病毒6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罗敏华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年(卷),期】1995(018)003
【摘要】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近几年分离到的、对T淋巴细胞具有高度亲嗜性的双链DNA病毒。
HHV-6现已分为A、B两型,它们在生长特性、与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及限制性酶切图谱等方面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HHV-6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
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和AIDS病人的增多,HHV-6的感染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主要对其分离培养、流行病学、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罗敏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1
【相关文献】
1.人类疱疹病毒6、7、8型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J], 郑毅
2.人类疱疹病毒8型相关疾病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J], 张玉便;陈雪;刘红星
3.人类疱疹病毒8型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J], 吴曹英
4.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型研究进展 [J], 季晓辉
5.肝移植术后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研究进展 [J], 刘敏;孙丽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症状,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人疱疹病毒-6(human herpes virus-6,HHV-6)于1986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alahnddin和Csvlo首次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获得。
该病毒主要感染人T 细胞,而且在形态与生物性方面与疱疹病毒相似,故被命名为人疱疹病毒-6型(HHV-6)。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HHV-6是一种包膜病毒,并有20面体核衣壳,包裹着线状ds-DNA。
HHV-6基因组与其他类型疱疹病毒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但在血清学上却有差异。
HHV-6感染遍及世界各地,如同其他疱疹病毒,人在幼年早期即已获得原发感染,成人则普遍感染。
二、发病机制病毒经唾液、气管分泌物及尿液排出,幼儿通过与父母密切接触而感染。
在2岁时,HHV-6抗体检出率可达90%或更高,至30~40岁时则有所下降,40岁以上的成人中仅60%有HHV-6抗体。
因原发感染而发病时,患儿出现急性发热性玫瑰疹。
此后,病毒在体内进入潜伏感染状态,其基因组合以整合形式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
在机体免疫低下时,潜伏的病毒被活化。
病毒如何进入潜伏状态及被激活的机制尚不清楚。
HHV-6主要感染CD4 T细胞,并上调CD4+T细胞表达。
此外,HHV-6亦可感染CD8+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大单核细胞等,从而破坏机体的抗病毒细胞免疫。
症状体征一、症状1、婴幼儿感染 HHV-6感染通常无症状,原发感染的婴幼儿或免疫缺陷的病人可出现明显症状。
多数原发感染发生在6个月~2岁的儿童,重症者出现婴儿玫瑰疹(即第六病),常突然发作,伴有高热(39~40℃),持续3~5天后热度骤降,在24h内体温降至正常。
热退时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通常先发生于颈部及躯干。
尔后蔓延到四肢,而颊、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经1~2天皮疹即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人疱疹病毒6型及慢性疲劳综合征
黄志尚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年(卷),期】1990(013)002
【摘要】对慢性病毒性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是当前病毒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向。
Salahuddin等于1986年报道,从人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特别是B淋巴细胞瘤病人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人B细胞病毒(HBLV),其形态是一种疤疹病毒,但与已知人疤疹病毒完全不同,称为人疤疹病毒6型(HHV-6)。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使病人日趋衰弱,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新认识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可能是EBV或HHV-6,有待于证实。
另外实验研究提示在艾滋病人中,如同时存在HHV-6感染,可能协同HIV-1加重其诱导的免疫缺损。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黄志尚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90.3
【相关文献】
1.慢性牙周炎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和人疱疹病毒6型的相关性 [J], 缪羽;张晓敏
2.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黄平;邓陈英;江晓鸣;胡秀武
3.培元固本灸干预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吕沛宛;赵广森;王赛男;李海红;陈蕾;侯江红
4.重灸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J], 边红恩;陈团营;单海军
5.混元灸合八珍汤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J], 卞月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高热、红斑样皮疹、惊厥、腹泻、咳嗽1.HHV-6感染引起的疾病HHV-6原发感染后,其核酸可长期潜伏于体内。
HHV-6的核酸主要潜伏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唾液腺、肾及支气管的腺体内,在一定条件下,HHV-6可被激活,引起再感染。
HHV-6激活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显示体内存在HIV、EB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可激活HHV-6。
(1)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ES):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
典型临床表现是:①发热1~5天,体温多达39℃或更高。
②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面部及躯干,可持续3~4天。
部分患儿软腭可出现特征性红斑(Nagayamasspots)。
③其他症状: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咳嗽、腹泻、惊厥等。
典型体征除皮疹外一些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1988年首次从ES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分离出HHV-6。
此后又从ES患者CD4、CD8、CD3、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离到HHV-6。
应用中和试验测定ES疾病不同阶段的HHV-6抗体,其结果阳性率为18%~100%。
目前已确认HHV-6感染是引起ES的病因。
绝大多数ES 由HHV-6B组感染引起,极少由A组感染引起。
(2)高热惊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儿童原发或再激活HHV-6感染后只有40%表现为ES,60%并不出现典型ES症状,而只以发热为临床表现。
对以发热为表现的急诊患儿的病因学检查发现,39.6%是由HHV-6感染引起。
研究证实,由HHV-6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占高热惊厥病因的30%~70%。
曾有人观察到,在243例患急性热性疾病而被送到急诊室的2岁以下儿童中,34例(14%)有原发性HHV-6感染的证据。
感染证据包括从高热惊厥患儿脑脊液中检测到HHV-6DNA、HHV-6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HHV-6IgM抗体阳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