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宁夏海原县林子梁遗址的两类遗存_陈小三
- 格式:pdf
- 大小:541.93 KB
- 文档页数:9
宁夏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是伪科学周兴华前言2006年1月4日,北京电视台《科技全方位》第1404集将李祥石、束锡红用丽石黄衣测年给岩画断代的真相曝光,惊得误信、盲从丽石黄衣岩画测年的学者们目瞪口呆!李祥石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将宁夏岩画测得面目皆非!宁夏岩画的科学断代被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忽悠得一塌糊涂!所谓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忽悠了岩画等学术界及公众传媒20多年,宁夏岩画的史前地位被丽石黄衣测的声誉扫地,严重地损害了宁夏岩画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不揭穿宁夏丽石黄衣岩画测年的伪科学面目将使宁夏岩画蒙垢受辱,将使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史前人类蒙垢受辱。
因为揭穿不揭穿这些谎言关系到中国岩画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关系到华夏大地上早期人类的智能发展水平问题。
为了维护华夏大地上的人类创造和使用岩画、文字的智能与尊严,为了维护以大麦地、贺兰山等岩画为代表的中国岩画在世界岩画史上的崇高地位,必须剖析李祥石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方法的真伪。
质疑宁夏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岩画究竟是什么时代的文化产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在关于“世界遗产名录”中指出:“岩石上的绘画和图形,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岩画,它们产生在人类还不知道如何读和写之前,是开始于智人出现的时候,它们提供了人类在文字发明之前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
”早期智人出现于距今约20(或30)万年至5万年,晚期智人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这是考古界众所周知的定论。
岩画“产生在人类还不知道如何读和写之前”,即岩画是人类文字产生之前的产物,这是国内外岩画专家、学者不争的岩画学术常识,这也是国内外史前考古界认可的历史事实。
在文字产生以后的个别地区,直至近现代,也有一些部落在继续制作运用岩画,这是因为这些部落的社会发展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本部落并无文字,所以照旧制作岩画。
据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历史时期,在一些使用文字社会的人群中,基于各种心态,有的人仿效史前岩画在岩石上刻制图画或在史前岩画旁边刻制图画、文字;有的人在岩石上刻制佛像、图画或文字。
□牛文楷王丽蓉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分期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两市县交界处努鲁儿虎山谷间绵延十余公里的三道黄土山梁上。
在这覆盖50平方公里的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女神庙、祭台、积石冢群,组成一个独立于居住区外、规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遗址群。
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以来,前后经过了30余年的勘探、发掘,共发现16处遗址,其中发掘了5处,并出版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以来,有关其社会性质、文化属性等问题在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囿于发表资料的限制及其他原因,对其分期问题以及在整个红山文化中的发展关系仍存在一些疑问。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的出版,不仅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30年发掘的一次汇总,更有一些资料属于首次公布,这些新资料让我们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产生了新的认识。
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已发掘的5个遗址,有层位关系的较少,有代表性陶器器物组合关系的单位也少见。
因此,我们对其进行分期仍然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五地点(下文以N5代替)的地层关系为基础,并对N1[1]17-53、N2[1]55-226、N3[1]227-261、N5[1]263-349、N16[1]350-461的常见器物进行排列,分析组合关系,从而了解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变化,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陶器器形的排列目前,牛河梁遗址发掘的遗存有N1、N2、N3、N5、N16。
考察分析这些遗存可知,N5有早、中、晚期三个地层,N2、N3和N16均可分为下层积石冢和上层积石冢,N1只有一层。
各遗存有层位关系的同类器物,具有比较明确的演变关系。
以这种变化趋势为线索,我们对牛河梁各遗存的陶器进行型式排列。
筒形罐:依主体纹饰的不同,可以分为A、B型A型:之字纹,可分四式Ⅰ式:圆唇,敞口,斜直腹,小平底,口沿下饰一周戳印堆纹,腹部饰之字纹,为竖压横带,纹饰细密而规整,口径大于通高。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汹涌澎湃。
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A. 古老印度为独立付出了领土分裂的代价B. 津巴布韦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C.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D.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2、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轮勘探与发掘工作又取得重要进展:距今约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问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①遗迹。
②遗物。
③墓葬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3、从下表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B. 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C. 历史学者的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 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4、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尚书》《左传》等文献也记载了这一历史现象。
据此可知。
①传世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最为真实②考古学成果佐证了历史文献记载。
③古史传说中隐含一定的历史信息④龙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代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5、杨宽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近人分我国古史学之派别为四∶曰信古、曰疑古、曰考古、曰释古"。
其中疑古学派对东周以前的历史持怀疑态度,甲骨文出土后,对文献中关于殷商历中的怀疑基本消失。
这种变化说明A. 文献记载真实可靠B. 甲骨文是商朝的记录C. 考古可以佐证文献D. 历史中有虚构的成分6、2019年是农历乙亥年;猪年。
古代典籍有大量关于“猪”的记载。
以下材料能够反映的史实较为准确的是。
A. AB. BC. CD. D7、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
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共6篇):秦安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大地秦安大地湾遗址门票秦安大地湾博物馆门票秦安大地湾图片篇一:考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报告考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报告“华夏文明史,上下五千隼。
”我们最近走进距今约8000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一系列史前奇迹和六项中国考古之最。
大地湾是一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关系着民族和国家历史的重大课题。
秦安大地湾遗址概况位距庄浪西南方向52.9公里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处于甘肃东部渭河上游的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东部,遗址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河床台地上,依山面河,东西两侧分别有冯家湾、闫家沟两条小溪相夹,南跨长虫梁山顶,北临清水河,总面积分布约110万平方米,是典型的黄土地貌。
现在清理挖掘面积约为一万三千八百平方米,还不到整个大地湾遗址的1%,99%的遗址还在地下沉睡。
其遗址规模之宏大,遗物之丰富,研究价值之高,均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所罕见,远超半坡遗址。
大地湾遗址于1958年被甘肃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在近四十年的发掘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其发掘揭露面积达13800平方米,出土陶、石、骨、角、玉器等文物近万件,清理出房屋遗址241座,灶址104座,灰坑和窑穴321个,墓葬79座,窑址35个,排水壕沟9条。
当前共出土了石器4000多件,骨器1700多件,蚌器1600多件及360多件装饰品。
另外,还采集了藏存动物的骨骼,植物标本和木炭标本,而且发觉了一些原始雕塑、绘画等艺术珍品,为原始农业、艺术等学科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大量发掘的文物和房屋遗址因保护技术尚未成熟而进行了回填,来保护文物的完整。
亲临大地湾遗址我们在文物和遗址大厅入口处的墙体壁面上看到了六项中国考古之最,这在向世人宣告,大地湾遗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随后跟解说员亲临遗址并详听其报道“六项之最”:一是中国最早的农作物标本。
2023年宁夏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现存遗址是()A. 四川三星堆B. 西安兵马俑C. 西藏布达拉宫D. 印度摩亨佐峰答案:D2.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下列哪一条古代丝绸之路在我国境内几乎和现代“一带一路”经济带重合?()A. 陆上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中线丝绸之路D. 南线丝绸之路答案:A3. 以下对于中国民族英雄岳飞的描述错误的是()A. 被宋高宗任命为参知政事B. 提出“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口号C. 在黄州失守之后被俘并被害D. 开创了“靖康之耻,何时洗雪”的思想答案:A4.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英国侵占我国的()A. 山西煤矿B. 海南岛C. 福建港口D. 长江流域答案:C5. 1895年日本通过制定和实施条约,将我国的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了()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俄国答案:C第二部分:解答题(共60分)一、简答题1. 简要介绍太原市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遗址。
答案:太原市的历史意义建筑遗址包括宽街和九龙壁。
宽街是太原市的老街区,始建于明代,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城市建筑历史的重要遗址之一。
九龙壁是太原市的明代建筑,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九龙壁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发明。
答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发明是耕地三项技术:水稻灌溉技术、农田水利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
这三项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显著提高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简要介绍我国古代藏书之乡的地区和特点。
答案:我国古代藏书之乡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和甘肃等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藏书资源,是我国古代藏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这些地区的藏书特点是书籍种类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平罗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山西陶寺遗址、甘肃和青海地区齐家文化的玉琮(如图1所示),陕西延安神木石峁的玉璧(如图2所示),都是源自良渚玉文化。
二里头、殷墟、三星堆、金沙等遗址中的玉器也都受到良渚玉文化的影响。
直到商周之后,各地出土的玉器中仍然有良渚文化遗存的影子。
材料可用于说明()A.中华早期文明的交流与传承B.早期中国南北联系的加强C.良渚文化的社会生产力发达D.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图1玉琮图2玉璧2.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板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从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祟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4.右表内容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A.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B.诸子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C.关注民生成为诸子共识D.农业生产是为战争服务的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
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这些做法( )A.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C.减轻了农民负担D.加强了中央集权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A. ①——西晋B. ②——东晋C. ③——北朝D. ④——北魏7.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诚》、颜延之《庭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诚子书》。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
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
远古人类在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留下了很多化石证据,通过对这些化石进行鉴定和分析,我们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
在该时空中,猿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
在这里,人族不断发展进化。
现在发现的这一时空的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
在埃塞尔比亚发现的第0时空末期的一些化石中,出现了一些带有切痕的骨头,这可能是人类使用石器工具的最古老证据。
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
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这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
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
【博物馆学】Museology1 发展概况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文博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各地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时期各类考古遗址也随着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而声名鹊起,纷纷投入兴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浪潮。
陕西作为文物大省,高度重视发展文博事业,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成为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数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省内各大型考古遗址陆续建馆或改建新馆,据2016年全国博物馆名录不完全统计,陕西省有27家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其中关中地区25家,以帝陵类遗址博物馆为主,陕北地区1家,以新石器时代和长城类遗址博物馆为主,陕南地区1家,以三国时期蜀汉遗迹类遗址博物馆为主,逐渐形成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板块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协同发展的模式。
从目前来看,省内考古遗址博物馆事业发展突出优势为成立早、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和效益好。
①尤以西安周边地区及各高等级、较早闻名于世的帝陵博物馆成为发展状况最好的地区,陕北和陕南地区遗址博物馆由于发掘年代晚、发展思维陈旧等,发展进程和质量相对滞后。
总体来说,陕西省内遗址博物馆发展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类型单一、大多数级别不高、发展模式同质化、文化特色发掘不充分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2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发展模式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是一家保护和展示梁带村两周遗址的芮国文化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
梁带村芮国遗址最早发现于2004年,2005年至2007年由陕西省考古院带队进行了大规模集中性考古发掘,发掘了一大批两周时期罕见的玉器和金器,首次掀开了古芮国的神秘面纱。
在发掘基础上,韩城市于2005年成立了梁带村遗址文管所,于2009年建成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旧馆。
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和利用梁带村遗址和博物馆藏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改建新馆,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新馆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南大综合2001一、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2、3、4、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良渚文化的玉礼器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汉代五铢钱的变化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 分,共60 分)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 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 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2002一、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2、3、4、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1、2、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 分,共60 分)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4、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2003 年一、简答题:(每题9 分,共72 分)1、山顶洞人2、大溪文化3、三星堆器物坑4、碳十四年代5、夏商周断代工程6、汉长安城7、龙门石窟8、青花瓷二、1、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26 分,共78 分)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2 、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3 、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4 、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5 、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2004一、名词解释:(每题9 分,共72 分)1、南京(汤山)人2、石家河文化3、尸乡沟商城4、满城汉墓5、长沙走马楼吴简6、唐长安城7、莫高窟8、明孝陵二、问答题:(每题26 分, 5 题中选做 3 题,共78 分)9、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10 、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特征11 、试述西周贵族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12 、试述两汉王陵考古的主要发现13 、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2005一、名词解释:(每题9 分,共72 分)1、丁村文化2、屈家岭文化3、二里头文化4、狮子山汉墓5、六朝建康城6、隋唐扬州城7 、云冈石窟8、明十三陵二、问答题:(每题26 分,5 题中选做 3 题,共78 分)1、试述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特点2、试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编年序列和文化特征3、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4、试述东晋南朝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5、试述西安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2006名词解释:(每题9 分,共72 分)1、丁村遗址2、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3、侯马盟书4、汉阳陵5、六朝建康城6、永宁寺遗址7、南唐二陵8、应县木塔二、问答题:(每题26 分, 5 题中选做 3 题,共78 分)9、试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10 、试述长江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及其特征11 、试述秦始皇陵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12 、试述隋唐两京地区墓葬的形制演变特点13 、试述元大都遗址的主要发现和布局特点2007一、名词解释(每题18 分,共144 分)1、北京(直立)人2、良渚文化3、二里冈上、下层文化4、马王堆汉墓5 、南朝陵墓石刻6、唐大明宫遗址7、白沙宋墓8 、麦积山石窟二、问答题(每题52 分, 6 题选做 3 题,共156 分)1、试述考古遗存中断代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2、试述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为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3、试述长江下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和特征4、试述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两晋家族墓地的主要特点5 、试述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6、试述明代南京都城的布局特点、保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08一、名词解释(每题15 分,共10 题,150 分)1、龙山文化2、二里头遗址3、黄肠题凑墓4、铜官窑(长沙窑)5、魂瓶(谷仓罐)6、昭陵六骏7、土墩墓8、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壁画10 、仿木结构砖印壁画墓二、问答题(每题50 分, 5 题选作 3 题,共150 分)11 、试述考古研究中断代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12 、试述太湖流域、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和主要特点13 、试述汉唐都城的平面布局和主要特点(大概是这样)14 、试举两例我国近十年来重大考古发现15 、试结合下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和特点(图例主要是长安城明德门城门遗址)(这个也不太清楚)2011 专硕一、名词解释(8*18=144 )1、南京人2、殷墟3、汉长安城4 、南朝陵墓石刻5、唐三彩6、元大都7、碳-148、大英博物馆二、论述题(任选三题,3*52=156 )1、试论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两大系统的内容和特点。
□吴倩目前,已公布的资料显示,郑州地区大型或较大型的商代遗存共有13处,其中发现祭祀遗存的有6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活动贯穿于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殷商时期,祭祀尤为重要。
《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这说明,对诸神的崇拜与祭祀已成为当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全民行为,是礼制产生的基础。
通过对祭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
同时,祭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在复杂的社会中会呈现出一定的不平等性,对其作考古学上的研究考察,也能从它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反映中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结构及其特点。
商代的祭祀,其表征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祭祀较多,几乎是无日不祭;二是凡事求卜,即对巫术的绝对信仰。
商代祭祀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只有商王和高等贵族组成的特定阶层才有主持祭祀的权力。
祭祀的名目繁多,如祭天、祭地、祭祀河神、祭祀山川、祭祀先公先王等等。
根据卜辞,陈梦家先生将商代的祭祀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天神,包括上帝、日、东母、西母、风、云、雨、雷;第二类是地祇,包括社、四方、山川;第三类是人鬼,包括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1]。
在郑州地区发现的祭祀遗存,其地点多位于城墙底部、宗庙区、墓葬区以及其他特殊的地点。
一、与城墙有关的祭祀遗存1.郑州商城。
1955年,在发掘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墙北墙东段的探沟C8T27时,在夯土城墙的底部发现压有一些凌乱的人头骨、肋骨、盆骨和肢骨。
发掘者认为,这些遗存与城墙的奠基有所联系[2]。
此后,在郑州商城内城西城墙上所开的探沟CWT2内,发现有属于二里岗上层一期的“殉狗坑”。
该坑位于西城墙内侧,平面为方形,东西残长约2.6米,南北宽约2.31米,残深约0.75米。
坑的南、西、北壁有台阶。
在坑底西角,埋有一只侧身屈肢的狗。
在“殉狗坑”南百余米处的西城墙西侧近夯土墙底部,发现一座没有随葬品的仅能容身的单人坑。
该单人坑可能也与祭祀有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