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3)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26
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细胞器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线粒体中含有RNA,能产生ATP和CO2B.叶绿体中含有DNA,能产生糖类和O2C.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D.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基质中含有DNA和RNA.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所以不含磷脂.【详解】线粒体含有DNA和RN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产生ATP和CO2,A正确;叶绿体含有DNA和RNA,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生糖类和O2,B正确;内质网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等构成,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C正确;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成分和功能,考生要能够识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成分,并且明确其中发生的生理变化中产生的相关物质;识记内质网的功能;明确中心体、核糖体构,因此不含磷脂。
2.将植物细胞去壁后制成原生质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B.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C.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D.更有利于细胞渗透失水【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详解】植物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去掉细胞壁后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以及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甚至将去壁的原生质体置于低渗溶液中可以吸水涨破,但对细胞渗透失水没有影响,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A.该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母方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C.父方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精子D.该患者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正常配子约占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多出的一条21号染色体应该来自母方,且是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素由谷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单侧光刺激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上表现为协同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
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A、植物的生长素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A错误;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C、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单侧光的影响,C正确;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上表现为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C.狼和兔子通过相互选择,达到共同进化D.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答案】B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静坐状态相比,人体剧烈运动时,通常情况下会出现的是( )A .细胞呼吸产生的CO 2与消耗的O 2比值更大B .ATP 分解速率更大,合成速率更小C .糖原分解速率更大,合成速率更小D .产热速率更大,散热速率更小【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6O 2+C 6H 12O 6+6H 2O−−→酶 6CO 2+12H 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 6H 12O 6−−→酶 2C 3H 6O 3+能量。
【详解】A 、人体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产生的CO 2与消耗的O 2比值等于1,A 错误;B 、人体剧烈运动时耗能多,产生的能量也多,故ATP 分解速率和合成速率都更大,B 错误;C 、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葡萄糖增加,为补充血糖,糖原分解速率增大,合成速率减小,C 正确;D 、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都增大,D 错误。
故选C 。
2.图为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模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B .甲图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 .甲、乙图中细胞均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D .乙图细胞分裂后可能会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b 的卵细胞【答案】B【分析】图甲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
图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图可知,含有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即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详解】A、由甲图中染色体上含有A、a、B、b基因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此时图中含有A和a的一条染色体应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B、由于甲图中只有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其它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均相同,所以甲图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C、乙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中体积大的为卵细胞,而乙图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乙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不可能产生卵细胞,D错误。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3)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的实验中,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细菌的DNA后长出S型细菌B.摩尔根等人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科学家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实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建构,先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S型菌的DNA属于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正确;B、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C、科学家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D正确。
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东亚飞蝗为迁飞性、杂食性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
为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某地区多年气温、降水量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的调查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B.季节变化不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C.疏松土壤不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D.可以通过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某地区两年来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说明种群数量变化受气温、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详解】A、图中的气温与降水均影响蝗虫数量,蝗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降水量影响土壤湿度硬度,直接影响蝗虫的出生率,故与气温相比,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季节影响气温变化,蝗虫数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季节变化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C、根据蝗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可知,疏松土壤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C错误;D、可以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D错误。
故选A。
2.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任何独立生活的生物体都是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B.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多方向性等特点C.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否定了“用进废退”现象的存在D.蝾螈、鳄鱼、大猩猩和人四种生物中,大猩猩和人的DNA 碱基序列差异最小【答案】C【解析】【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的特点。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生活;独立生活的生物是指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任何独立生活的生物体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A正确;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的特点,B正确;C、用进废退是一种生物学现象,不是进化的原因,而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所以说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没有否定“用进废退”现象的存在,C错误;D、蝾螈、鳄鱼、大猩猩和人四种生物中,大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DNA碱基序列与人的差异最小,D正确。
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植物激素。
科研工作者用BR对水稻进行了处理,实验1检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叶片几丁质酶的活性(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2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生长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编号 1 2 3 4 5 6油菜素内酯浓度(mg/l) 1 1.11 1.21 1.31 1.41 1.51水稻幼苗的平均株高(cm)16 21 38 51 42 21实验2A.由实验1可推测BR可以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提高抗病性B.实验2能证明BR对水稻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BR对水稻生长作用的最适浓度的取值范围是1.31--1.41D.BR是植物体特定腺体分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用油菜素内酯(BR)处理与对照组比较,几丁质酶的活性有较大提高。
分析表格: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1.31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升高;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31--1.51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降低。
【详解】A、由图1可知,BR可以提高水稻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提高抗病性,A正确;B、由实验2可知,BR对水稻生长都是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B错误;C、由表格数据可知,BR对水稻生长作用的最适浓度的取值范围是1.21-1.41,C错误;D、BR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无特定腺体分泌,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1-2022学年四川自贡市某校校初一(上)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冬眠的青蛙B.慢慢长大的钟乳石C.珊瑚D.恐龙化石2. 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能够运动的物体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 在下列实际探究活动中,属于采用调查法的是()A.人口普查B.观察蜘蛛结网C.测量树的高度D.小麦杂交4. 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蚂蚁搬家5.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6. 下列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人B.蝗虫C.蘑菇D.绿色植物7. 把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它们会因争夺食物而导致其中一种逐渐死亡。
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合作D.共生8. 生物圈的范围为()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9.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部位的洋葱表皮装片,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目镜10×、物镜40×B.目镜10×、物镜10×C.目镜16×、物镜10×D.目镜16×、物镜40×10. 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对光,此时应选择()A.最小光圈B.最大光圈C.高倍物镜D.最小焦距11. 某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偏向左上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A.向左上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向左下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12.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实验室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常常制成临时()A.切片B.撕片C.装片D.涂片13.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14.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A.大的液泡B.叶绿体C.细胞核D.细胞壁15. 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16.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某成熟植物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A物质溶液中,观察发现其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0~1h内水分子只能从细胞内移动到细胞外B.在1h后A物质才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C.在1~3h内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D.若3h后继续观察可能会看到该细胞吸水涨破【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详解】A、在0~1h内浸泡之初,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由细胞液渗透至外界溶液的数量,多于由外界溶液透过原生质层渗透至细胞液的数量,细胞表现为失水,A错误;B、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一开始就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C、1~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D、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侧,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植物细胞吸水不容易涨破,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满足的条件答题。
2.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大肠杆菌的核仁上装配的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B.动物细胞溶酶体在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C.酵母菌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D.低等植物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器的功能:1、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短棒状;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大部分的能量;新陈代谢越旺盛的部位,线粒体含量越多;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
2021-2022学年四川自贡市某校校初二(上)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具有贝壳B.河蚌、蜗牛是常见的软体动物C.柔软的体表有外套膜D.运动器官是足2. 节肢动物具有的特点是()A.身体被毛,用肺呼吸B.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C.体表具鳞片,用肺呼吸D.体表光滑,用皮肤呼吸3. 蝗虫的外骨骼对于蝗虫的陆地生活的作用是()A.抵御敌害B.协助运动C.有利于捕食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4. 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其主要意义在于()A.向前运动B.调节比重C.气体交换D.滤取食物5. 青蛙是两栖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
其幼蛙的呼吸是()A.用鳃呼吸B.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用肺呼吸D.用皮肤呼吸6. 下列动物的各种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小鸟喂鱼B.母鸡孵卵C.大山雀喝牛奶D.公鸡争斗7. 下列关于动物“语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的各种动作B.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C.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D.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活动、声音、气味等信号8. 蝶蛾类昆虫的雄虫能靠触角上的()感受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
A.嗅觉细胞B.嗅觉神经C.嗅觉感受器D.嗅觉中枢9. 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B.骨骼肌有受到刺激二收缩的特性C.骨骼肌能推开骨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10.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①配制培养基②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11. 下面关于真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真菌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真菌中的霉菌是多细胞的,酵母菌是单细胞的C.真菌形成的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D.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12.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因为细胞内不具有()A.细胞壁B.细胞膜C.成形的细胞核D.叶绿体13. 下列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青霉可以进行孢子生殖B.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C.青霉的直立菌丝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D.显微镜下可见酵母菌有明显的液泡14.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C.只要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动植物就会患病D.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实质是细菌的呼吸作用15. 正当人们认为埃博拉销声匿迹时,它却在非洲卷土重来,再一次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埃博拉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B.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C.能使人和某些动物患病D.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16. 下面关于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B.食物中的所有营养物质都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C.消化主要是通过消化液中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D.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对食物的消化也能起作用17. 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部()A.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B.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C.上升,使胸廓的左右径增大D.下降,使胸廓的左右径增大18. 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A.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C.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19. 在下列血液的成份中,具有防御、保护功能的是()A.白细胞和血小板B.红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和白细胞D.红细胞和血浆20. 下列关于人体静脉血管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管内血流速度慢C.管内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D.管壁薄,弹性小21. 人体内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A.左心室B.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C.肺动脉D.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22.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A.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C.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D.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23. 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进行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