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第三章-注意与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
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
这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
好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半功倍,不良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倍功半,因此学习心理学也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根据一些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这里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心理学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启发。
一、明确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
师生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他们认识、了解将来的教育对象,掌握青少年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便于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有助于师生掌握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认识自己和他人及其相互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
只有认识到学习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有学好心理学的愿望和兴趣,才能下决心学好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在学习时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学习活动变得卓有成效。
所以学习心理学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去学习。
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搞闭门造车式的修炼。
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开始并不一定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还会象学习别的课程一样紧贴教材,依赖课本。
这样很难找到学习心理学的乐趣。
应该结合老师的讲解去理解心理学知识,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理解相对照,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分析社会生活实际量的心理现象。
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会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学习的目的和价值,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性,形成学习活动中的良性循环。
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先在头脑里建立总体框架,然后再掌握每个部分,最后是回到总体把握。
心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所以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在联系,按照总体——部分——总体的思路去领会、掌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主次不分,使重点和难点既显得突出,利于掌握,又与整个知识体系紧密相联系。
四、抓好学习的每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新编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心里学概论一、概念解释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心理过程:心里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里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2. D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承前继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B.王清任C.李时珍D.陈大齐四、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算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紧密联系,因吸食一门设计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五、问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现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答:理论意义有:(1)心理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心理学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法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科学的发展。
心理学概论教案第一章:导言概述:心理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程。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初步认知,并为他们提供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 理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学科分支;4. 培养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科分支;4.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掌握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领域。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4.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领域。
第三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各类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掌握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技巧;3. 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 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技巧;3. 观察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 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第四章: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科分支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学科分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心理学理论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解释。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学派;2. 掌握不同心理学理论的特点和观点;3. 理解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
教学内容:1. 结构主义心理学;2. 行为主义心理学;3. 认知心理学;4. 发展心理学;5. 社会心理学;6. 临床心理学。
第五章:心理学的应用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组织行为学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 2第一章心理学总论 2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2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的常识知识 4 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学 5 第一节注意与教学 5第二节感觉、知觉与教学 8 第三节记忆与教学第四节思维与教学第五节想象与教学10 12 15第二编教育心理学 16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16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1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生和教师心理 18 第一节学生心理 18 第二节教师心理 23 第三章一般心理学 24 第一节学习心理导论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学习理论第五节人本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动机理论26 27 32 36 37 3817第四章分类学习心理 43 第一节知识的学习 43第二节技能的学习 4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47 第四节学习策略 48 第五节品德的形成49 第五章教学心理 53 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三节学习评定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心理学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53 53 53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划分标准之一--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一)心理过程1、概念: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2、分类: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2)情绪情感过程(情)--对外(客观事物) 或对内(自身的)产生的态度体验(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3、解析:(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2)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举例: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3)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三、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四、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构造主义这个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
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时,通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会介绍和讨论这些知识点,并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知识点一: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大脑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外部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来捕捉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而知觉则是大脑对这些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感知和知觉的过程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感觉阈、注意力、知觉机制等。
知识点二: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技能和行为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到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认知学习等。
学习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境、动机、注意力等。
记忆则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和过程进行。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对于大一学生很重要,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知识点三: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通常伴随着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则是对情绪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机制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点四: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人格研究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而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人格特征和个体差异对个人的行为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规律。
了解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总结:大一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新编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心里学概论一、概念解释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心理过程:心里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里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2. D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承前继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B.王清任C.李时珍D.陈大齐四、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算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紧密联系,因吸食一门设计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五、问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现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答:理论意义有:(1)心理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心理学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法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科学的发展。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填空1.心理现象又被称为___,简称___。
2.人类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分为两类:和。
3.心理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和。
4.人的认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组成的。
5.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大学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个性心理是通过__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和__。
8.个性心理包括___、__、和___。
9.人格倾向包括,,,,,,,等等。
10.实验方法可分为和。
2、名词释义1。
心理学2。
心理过程3。
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2.通过观察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本质上是通过视觉系统探索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所有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紧密联系,因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学,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心理学的本质,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6.问卷法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
()四、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人格心理学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理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2.()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学》,这是心理学史上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职业心理学家。
a亚里士多德b笛卡尔c冯特d赫尔巴特4.()比舍切诺夫的反射理论早30多年提出了骨髓理论。
A王充B王庆仁C李世珍D陈大奇诉简答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2.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6、问答1.试结合实际谈谈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二章科学心理学观1。
填补空白1,它是心灵的器官,是心灵的功能。
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__来完成的。
心理学概论各章知识重点总结河大李佳乐Q Q187211957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感觉、性格、能力(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性,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记忆表象、气质、挫折、注意的动摇、定势、观察法、感觉的适应性、注意的迁移、创造性思维、观察法、发散思维、有意注意、功能固着、组块简答:什么叫心理学/心理现象、分析:狼孩第一章绪论重点:什么叫心理学(现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图)3、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科学分支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4、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5、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是通过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积极地适应环境,主动地改造环境,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科学开发,创造出新事物。
6、心理学的建立根植于哲学和自然科学国揭而7、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①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②教育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当代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8、重点: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指研究者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法:将被观察者集中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让其自由活动或规定一些特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仔细而系统的观察。
②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而进行的实验研究。
自然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研究的试验方法。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概念和分类一、简介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注意”是幼儿心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也是认知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从注意的概念入手,介绍幼儿注意的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分类,为幼儿心理学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注意的概念1. 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并集中精神能量对某一对象进行深入思考或分析的心理过程。
2. 注意的特点•有选择性:选择性是注意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个体能够根据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上。
•集中性:集中性是指在某一时刻,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对象上,排除其他干扰。
•分配性:注意可以自主分配,个体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分配注意力,使得多个任务能够同时进行。
•持久性:持久性是指个体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不同任务对持久性的要求也不同。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1. 幼儿注意的特点•注意力的不稳定性:幼儿注意力往往难以持续聚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
•注意力的易分散性: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缺乏维持长时间注意的能力。
2. 幼儿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在幼儿期,注意力逐渐从简单的自发性注意向主动控制的有目的性注意发展。
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游戏、学习等活动,逐步提高注意力的持久性、选择性和分配性。
四、注意的分类1. 按注意力的内容分•持续注意:指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
•分散注意:同时关注多个对象或任务。
2. 按注意力的方向分•外向注意:关注外界环境,接收外界信息。
•内向注意:关注内在世界,思考、回忆等。
3. 按注意力的稳定性分•稳定注意: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不易受干扰。
•不稳定注意:注意力容易被外部刺激干扰,难以集中。
五、教学设计基于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教学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 设置任务简单明了,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幼儿体验。
- 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投入。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从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略)二、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无意想象、再造思维、创造思维3.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三、1. A; 2. C; 3. C; 4. B;四、1."; 2."; 3.X;五、1.参考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与感知觉: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内容与形式不同。
从内容看:感知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及事物的外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从形式看: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对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
总之,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我们常说的对由感知得来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完成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达到对事物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反映。
2 .参考答案: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巳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创造成分的不同。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或是准备阶段。
3 .参考答案:(1)知识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2)迁移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为此,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应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几种知识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作用就越大;其三,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牢固,越能顺利地实现迁移。
0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AHA12GAGGAGAGGAFFFFAFAF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发展与流派AHA12GAGGAGAGGAFFFFAFAF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AHA12GAGGAGAGGAFFFFAFAF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测验法3.实验法4.调查法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认识客观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AHA12GAGGAGAGGAFFFFAFAF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人体的司令部,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所指的是脑与脊髓这两部分的神经组织,除此之外,遍布于全身的神经系统,则称为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简称PNS。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为了表示神经细胞的独特性,一般称神经细胞为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