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_马艳平
- 格式:pdf
- 大小:282.6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地质论评》2007年第1期发表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胡炜霞博士等的文章,“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有全球或区域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特定区域,是保护地质遗迹,将其开发用于旅游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形式。
文章指出,截止2005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四批138个国家地质公园,这使得许多著名风景区都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范围。
公园的建设既促进了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对地质遗迹的投入和居民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性,使一些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河南焦作云台山、北京延庆硅化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国家地质公园的室内室、外博物馆的展示为人们了解科学知识创造了实际空间,十分适合新世纪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促进了科学世界观的普及。
但在将地质遗迹景观推向市场、国家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泛化和过热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从个案的开发、管理及保护的角度谈得多,而谈问题的较少,对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些泛化及过热问题还鲜有述及。
在中国建立国家地质公园,须由中央级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直接批准,这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国家。
中国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地质遗迹景观人为破坏比较严重。
基于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同时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提出的建立地质公园的计划,国土资源部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围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一、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二、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四、总结正文:一、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公园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显示,我国已建立了292 个国家地质公园,涵盖了全国31 个省份,总面积约12.5 万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地质资源,还提高了人们的地质环保意识,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地质公园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地质公园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影响了公园的有效管理。
2.规划与保护水平不高:一些地质公园规划缺乏科学性,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地质资源遭受破坏。
3.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地方经济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开发地质资源,这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4.科普教育与旅游开发水平不高:部分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内容单一,旅游开发水平较低,影响了地质公园的综合效益。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质公园管理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2.提高规划与保护水平:加强地质公园规划的科学性,严格保护地质资源,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处理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地质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实现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共赢。
4.加强科普教育与旅游开发: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提高旅游开发水平,提升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总结地质公园是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发展地质公园事业对于保护地质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工商管理学院15旅专升本2班H1585211朱莹莹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
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
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
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
(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目前,很多人不知道地质公园这一名词,有的人把它狭义的理解为地质公园就是地质遗迹保护,这是不够的。
政府应组织有关学者去宣传讲解,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地质公园,研究和建设地质公园。
(3)有的地质公园规划不合理,在主要景区增建了人工建筑,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的美感。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如下:
1. 发展迅速:中国地质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有200多个地质公园,覆盖了海陆地质景观的各个方面。
2. 游客数量增加: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科学教育的关注增加,地质公园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3. 品质不均衡:一些地质公园在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科学教育、服务游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然而,中国地质公园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
1. 资金短缺:一些地质公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公园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受限。
2. 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一些景点和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 缺乏专业管理团队:一些地质公园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导致公园管理水平和游客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对地质公园的资金投入:政府和各级地方应加大对地质公园的经费支持,提高公园设施和服务水平。
2. 加强保护意识和法制建设: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地质公园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和游客服务质量。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与国际地质公园组织合作,提高中国地质公园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地质公园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公众的保护意识提升和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只有这样,中国地质公园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大众提供科学教育和自然环境保护的良好场所。
24研究探索文l 钟会学 李天顺 靳小婷地质公园管理现状与发展探讨——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自2000年至今,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已走过十多年的时间。
纵观其发展历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对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在建设与管理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本文将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我国地质公园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及管理机构2001年12月10日,云台山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8月30日揭碑开园;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取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资格,2004年6月30日揭碑开园。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行政区划横跨焦作市所属修武县、博爱县和沁阳市等二县一市。
它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公园包括了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和青天河五大园区。
公园内富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以及丰富的生物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是公园的管理机构,隶属焦作市人民政府,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若干名。
主任由主管副市长兼任,副主任由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委员由市直有关局委负责人及县(市)人民政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科研活动、科普教育等项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3)区域划定与管理要求上不协调,公园与景区的边界不一致、建设要求不一致,虽然大部分重叠,但各有各的界线,各有各的界桩点、各有各的标徽标牌等,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
(4)五大园区宣传不协调,云台山景区宣传力度大,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等景区宣传力度小,因此五大园区在旅游发展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极不平衡。
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家的地质公园的发展如今已近十几年,截止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已近五年 ,总数已突破了200多家。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在保护地质遗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科普教育事业以及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随着公园建设泛化以及过热现象的兴起,地质公园的建设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会对现有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做简要的概述 ,在分析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期望能够将地质公园的建设真正形成旅游热的现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一定的稀有性,也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美学观赏价值。
中国作为世界地质遗迹资源大国,是少数具有丰富地质种类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相关保护法规滞后等原因,使得很多国内地质资源遭到人为破坏,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存。
地质公园既是国家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存地质遗迹并发挥科普功能的有效途径。
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地质公园的建设,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来进行维护。
而就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目前国内在地质公园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在当地地学旅游特色的展示上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通过阐述当前地质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对于我国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类型分布不均衡在地质类型的遗迹中,包括地层学、地貌、构造地质、火山、水文等多种类型,尽管目前的国家地质公园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就其分类上说还存在很多不匹配的地方。
比如一些火山地貌、岩溶地貌等的地质公园相对较多,但其他类型的不太常见。
虽然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都包含了当地的特色,但是却极度缺乏典型性,导致资源雷同率高,不仅分散了客源,对于整个城市的吸引力也会有所下降。
(二)地质公园特色不突出从根本上来说,地质公园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还需要通过地质遗迹来作为支撑,使用科学理论来进行阐述,以此达到对地质遗迹利用的同时能够加强保护。
地质公园的发展之路——河南地质公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作者:李明来源:《资源导刊》 2018年第2期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质公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地质遗迹资源大省,河南的地质公园建设在全国名列前茅。
然而,在地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矿业权重叠、规划不统一、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
本文作者曾长期从事地质公园管理工作,考察走访过国内外许多地质公园,对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南北地质、地理、生态和气候的过渡带。
在大地构造上,它横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部,经历了30多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
在这个地层发育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独特的区域里,蕴含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
20世纪末,河南省地质科研所申报并实施了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
从此,在河南16.7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一批批地质工作者穿行于太行山、秦岭、伏牛山、大别山,跋涉于黄河、淮河两岸,拉开了地质遗迹调查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序幕。
一说起河南地质公园这个话题,离不开那段耐人寻味的发展历史。
只有站在国内外的大视角中去审视,才能够看清河南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的全貌,才能够公正、客观地做出评价和评判。
地质公园的酝酿和组织实施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折射着地球人对地质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历史性进步。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掌门人和专家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酝酿并提出了“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计划。
按照计划,要在全球遴选出一批地质遗址纳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录。
1997 年,联合国大会研究通过了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质现象的景点形成全球性网络”计划,着力在全球遴选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区设立地质公园。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6次常务委员会提出并确定建立地质公园计划,要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及分布特点2.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3.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三、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2.资源开发与保护不均衡3.科普教育与旅游发展的矛盾4.地质灾害风险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对策1.完善管理体制2.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3.提升科普教育功能4.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地质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还承载着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多重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公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地质公园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地质公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及分布特点截止到 2022 年 12 月,我国已建成国家地质公园 266 处,省级地质公园 1000 余处,形成了覆盖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
地质公园分布特点表现为东密西疏,数量上东部地区明显多于西部地区,同时,在地质公园类型上,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东部地区以丘陵、平原地貌为主。
2.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我国地质公园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火山、岩溶、地热、冰川、沉积、变质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
这些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为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85-1999 年),以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为主;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 年),地质公园数量迅速增加,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三是转型升级阶段(2011 年至今),地质公园开始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注重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影响了地质公园的有效管理和长远发展。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摘要地质公园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载体,它以珍贵的地质遗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景观为吸引,把地质保护与旅游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由于各国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热情高涨,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实践与理论探讨也日益增多,世界地质公元旅游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我国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试点国之一,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有着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有不少是独特乃至世界罕见的景观。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138处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12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总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而且,这些世界地质公园深受人们喜爱,其旅游热潮正愈演愈烈;它们对于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恢复地质生态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推动我国旅游提升,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当然,由于实践中的不良行为,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环境恶化、管理不善、开发不当等,影响到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文章选取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课题,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的综述,借助地质旅游、系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平台,在阐述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社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社会、经济、环境与管理等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强调要保持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性。
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实用性,文章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以利于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实践应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依据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目的,从地质公园建设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角度出发,选取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案例,总结了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现状,针对其地质遗迹资源品味高、部分景点过度饱和、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认为要协调好内部地质遗迹规划与利用、地质遗迹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如何使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我国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摘要】地质公园是以稀有奇特的地质遗迹为主的一种地质景观,建立地质公园能够有效的对稀有的地质遗迹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护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很多地质广泛的分布在各地,而且种类也非常的齐全,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稀有地质遗迹开始着手进行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然而在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待解决。
本文针对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此推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公园;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地质公园的建立意义重大,内部的地质遗迹不但具有稀有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是一种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地质区域。
地质公园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稀少珍奇的地质遗迹加以保护、为人民普及了地理学的知识以及促进了地质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过地质公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将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
1、我国地质公园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1.1 缺乏完善的管理法规地质公园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其次是为了为人民普及地理学的知识,最后是为了促进地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所以地质公园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就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的联合管理职责,这就直接导致地方对于地质公园的管理存在的职责上的混淆不清,一些地方地质公园通常都是归国土部门监管,然而有的地方地质公园其内部的森林公园则是归林业部门管理,而那些属于风景名胜的区域则是归建设部门统一管理,大多地方都是归旅游部门进行管理,也有的地质区域设置了专门的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这都是地质公园管理工作当中的突出问题。
1.2 科普解说工作不足2、我国地质公园保护发展建议2.1 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地质公园进行旅游业的开发需要在保护地质的基础上来进行,首先需要打造地质旅游的特色产品和品牌,以此来开展地质旅游。
加强地质公园管理推进地质公园建设
实现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张忠慧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郑州 450001
摘 要 地质公园作为国土资源部倡导的新生事物,在短短的10年中得到飞速发展。
在中国,现有世界地质公园22家,国家地质公园182家,省级地质公园数百家。
建立地质公园的目的一是保护地质遗迹,二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三是开发地质旅游。
关键词 地质公园;管理;建设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野三坡百里峡景区
陈逵刚
河北省涞水县国土资源局 河北涞水 074100
摘 要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野三坡景区地处北东向燕山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太行山构造带衔接区,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地区之一,具有复杂的地质背景。
园区地理位置优越,集中展示着中国北方典型地表岩溶地貌、地下溶洞群、壮观的花岗岩与大理岩地貌、古人类和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记载了距今数亿年以来公园内漫长而动人的沧海桑田演化历史,构成了地质历史长卷中的壮丽画卷。
关键词 百里峡景观;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建设的思考
朱文晶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武汉 430030
摘 要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公园崇尚科学旅游的具体体现。
由于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刚刚进入社会的新事物,在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设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地质博物馆整体建设进程。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保护功能;研究功能;教育功能
加强地质公园管理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实现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张忠慧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郑州 450001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930844.aspx。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与分布2.地质公园类型及特点三、中国地质公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1.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2.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短缺3.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对策建议1.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体系与法规建设2.加强地质公园人才培训与引进3.丰富旅游产品,推动地质旅游差异化发展4.加大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力度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地质公园是集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殊类型公园,对于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质公园自2000 年开始发展,至今已有20 余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二、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与分布自2000 年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以来,我国地质公园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3,全国共有国家地质公园284 处,涵盖了全国各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公园体系。
2.地质公园类型及特点我国的地质公园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地貌、沉积地貌等多种类型,各具特色。
地质公园不仅展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还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成为了人们认识自然、了解历史的重要场所。
三、中国地质公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1.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些地质公园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导致部分地质遗迹受到破坏。
2.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短缺我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地质公园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影响了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当前,我国地质公园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深度体验和参与性项目,导致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对策建议1.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体系与法规建设加强地质公园的法规建设,明确地质公园的管理主体和权责划分,建立协调有效的管理体制。
中国地质公园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李晓摘要: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和发展一、引言(一)地质公园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的建立究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地史时期经过地质演化而保存下来的,用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作为地质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的产物,具有形成的不可逆性,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也是研究和获取地球发展演化历史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唯一来源。
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建立了12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其中我国已经申报批准有35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拥有世界级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分批建立了20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类型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比较侧重地质遗迹的相关学科,归纳为经济地质和采矿遗址、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学等大类地质遗迹。
2.对中国已建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起来划分出如下类型: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型地质遗迹(又分为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碳酸盐岩溶洞穴、碳酸盐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花岗岩峰林地貌)、冰川学地质遗迹、火山学地质遗迹、水文地质学遗迹、工程地质学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地震崩塌和山体崩滑),还可划分出若干亚类乃至更细的类型。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非洲培训班圆满闭幕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11月12日,为期16天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非洲培训班”在完成所有授课内容后圆满闭幕,来自坦桑利亚、摩洛哥、肯尼亚等12个非洲国家的15名学员顺利结业。
【总页数】1页(P100-1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及建议 [J], 马艳平;徐国伟;马诚超
2.认识地球和谐发展——浙江省纪念第39个"世界地球日"暨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宣传周活动在乐清举行 [J],
3.关于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的思考 [J], 岳洁;张天义;李明
4.湖北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 [J], 熊启华;万学红
5.论翁牛特旗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建设及展望 [J], 乔晓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公园建设对我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罗伟;刘保丽;鄢志武【摘要】我国旅游景区的建设发展不仅时间早、数量多,而且规格很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各项事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体,我国地质公园发展速度快,其建设实践逐渐科学化和合理化,在严格审批与管理,挖掘旅游景观的科学内涵和科普功能以及加强资源保护和宣传促销力度等方面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3(012)013【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地质公园建设;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经验启示【作者】罗伟;刘保丽;鄢志武【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旅游研究中心;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一、地质公园发展概述地质公园(Geopark)是指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1]。
它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等级体系分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和市县级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UNESCO)组织评定,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组织评定,省级、市县级地质公园则由各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评定。
我国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一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密切合作,是继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之后,较早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以政府名义首次正式命名设立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的国家[2]。
据统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我国的8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大熊猫栖息地、三清山、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和3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五台山、西湖)中的大部分景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地位或涉及地质景观的内容[3]。
加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张伟;赵志中;苗琦【摘要】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题建立的公园.地质公园的建立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示出了诸多问题,妥善处理公园、遗迹、经济发展三方关系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加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提出若干建议.【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地质公园;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张伟;赵志中;苗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研究中心,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1Abstract:Geopark is the kind of park in which geo-heritage is the main Tourism Resources.The constructing of Geoparks not only makes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on for geo-heritage,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s all new matters,there arealso many problems remain unsolved.There is a debate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Geopark,geological relic landscape and local economic.This paper try to give some advisable suggestions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eoparks.Key words:Geopark;economic;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建设对于地质遗迹保护、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如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工作中“三重三轻”问题[1](重申报轻建设、重开发轻保护、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协调发展)等等。
第22卷第3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22No.3 2008年6月JOU RNAL OF H EFEI U NIVE RSIT Y OF T ECH NOLOGY(Social S ciences)Jun.2008关于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马艳平, 徐国伟, 马诚超(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 234000)摘 要: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质遗迹遭到破坏、地质公园效益较差以及土地权属纠纷等,妨碍了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公园建设中,要以科研为支撑,突出地质特色,做好地质景观保护区的分级,明确保护与开发的主次,解决好保护自然遗产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对于可供利用的旅游地质资源,有关部门应做好地质遗迹登录工作,并加强全民地质遗产保护意识教育。
关键词: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可持续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062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8)03-0016-03O 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eopark in ChinaMA Yan-ping, XU Guo-w ei, M A Cheng-chao(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 ental Science,S uzhou College,Suz hou234000,China)Abstract:T he m ain pr oblem s exist in the pro cess of the g eo park establishing lie in the existence of g eo-logical relic destruction,po or efficiency of geopark,and land ow nership disputes.All these hi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 eo park.T he building process should be backed up by scientific re-search,try to make the g eo logical featur es prominent,classify the protection area of geolog ical land-scape.In view of the pr otectio n and development,w e sho uld differentiate w hat is primary from w hat is secondary,to resolve the contr adictions betw een natur al heritag e protection and m ineral resources ex ploitation.As far as available geolog ical tourism reso urces,w e should do g eolog ical relics lo gin,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n g eo logical her itage pro tection aw areness.Key words:geopark;geolo gical relics;sustainable dev elo pment;recommendation本世纪以来,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已受到广泛重视,世界各国兴起了保护地质遗迹和建设地质公园的热潮。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
随着2000年首批11家国家地质公园建立到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最好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对于地质遗迹保护、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解决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促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地质公园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地质公园的特征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题的公园,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演化并遗留下来的收稿日期:2007-10-15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7B347ZC)作者简介:马艳平(1973-),女,河北遵化人,讲师,硕士。
地质自然遗产。
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典型地层剖面、构造形迹,人类、古生物化石及遗迹,地质地貌景观,岩石、矿物及其典型产地,温泉、矿泉等地下水活动痕迹,瀑布、湖泊、奇泉等水体,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等。
构成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必须具备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等基本特征[1]。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使得许多具有科研价值的地质遗迹惨遭破坏,而建立地质公园,是对地质遗迹加强保护的最好方式。
二、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1)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地质公园的动因是对地质遗迹的保护。
2000年以来,我国分四批批准了138个国家地质公园,并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目前全球共有48个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在15个国家,其中我国有18个,同时我国也是亚洲唯一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国家。
随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也开始受到各省、市的高度重视。
不少地方政府评审命名了一批省、市级地质公园,逐渐形成了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以省市地质公园为成员的地质遗迹保护系统。
地质公园建设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地质遗产,加深了对地质现象的研究程度,更为地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场所。
地质公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对地质遗迹的展示与保护,对地质遗迹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体现在地质公园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如:地质公园的规划,首先应对拟建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包括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分布等,对其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也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并评价其科学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在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地质遗迹的特点,制定公园区划、设计合理的考察及游览路线等。
地质公园的收入,也主要用于对地质遗迹的研究和保护。
因此,可以说地质公园是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2]。
建立地质公园,提高了旅游的科学内涵。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详细规定了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导游手册、导游词的编写、导游员的培训和要求、地质公园光盘的制作、野外景点介绍、标牌设计原则和类型、配套展示工程等各方面的要求。
按照评审要求,地质公园内必须建一座高标准的地质博物馆,免费供游人参观游览,使其成为向群众普及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
地质公园可以让地质科学从地球科学家的世袭领地中走出来,让公众了解地质科学的本质,因而是地质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最佳途径。
地质公园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许多地质公园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参与。
民营企业的参与,改变了以政府为旅游开发投资主体的格局,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为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2)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加快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地质遗迹保护的效果以及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地质公园或拟建地质公园的景区,在建设中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并不理想,经常有地质遗迹被破坏的现象,如以古生物为主要类型的地质公园中,就有游客不顾工作人员的告诫,出于好奇去采挖化石。
部分地质公园的管理存在问题,强调自身的知名度和收益,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目前正准备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我国最大泥火山群 新疆乌苏泥火山群,由于过度开发及管理不当,正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喷发口已停止喷发,令人扼腕叹息。
二是有些地质公园存在效益不好的问题,在申报阶段大张旗鼓,申报成功之后却门庭冷落,只能吸引学生团体作为科普参观。
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也就无法不令人担忧。
三是有些地质公园存在土地权属问题,与属地居民存在利益上的矛盾,这也会妨碍地质公园建设的发展。
三、对于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地质公园建设应以科研为支撑 科研工作应贯穿于地质公园建设的始终,应成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并不意味着科研工作就此结束。
如何以科研成果为依据,17第3期 马艳平,等:关于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18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6月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质遗迹,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保护地质遗迹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遵循地质规律,把各类地质遗迹的性质弄清了,保护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如果地学研究不能跟上,旅游开发则只能停留在形态美学的层面上,地质遗迹保护就成了空话。
(2)做好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工作 突出地质特色,使保护与开发并重,关键是做好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工作,明确保护与开发的主次。
特级、一级保护区要严格以保护为主,对二、三级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但开发也不宜大兴土木,应力求保持其原有的自然状态,以自然为主题来吸引游客。
例如可以设计出专门的野营区,为游客提供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还可以设计出专门的化石采集区,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
如浙江常山旅游局在常山国家地质公园黄泥塘 金钉子 剖面园区专门投资,建设一条金钉子辅助剖面,供游人采集化石,近距离地进行地质古生物化石科普考察。
地质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主题,提供不对自然造成损害的特色休闲活动,把地质公园建设成精神享受的场所,提升地质公园的层次。
只有这样做才能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区别开来,避免了大众化,才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地质公园建设应在开发中注重保护 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不应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保护工作。
在这一方面,许多地质公园的做法值得推广。
如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特别提出 四个转变 的保护理念,从视觉景观的保护转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点状的保护转向网络状的保护,从景区内的重点保护转向整个区域性的、大范围的保护,从单独的保护转向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保护,突出永续利用。
此外,黄山在中国还首创了景点 轮休 制度,对重要景区、景点采取3-5年的 轮休 、定期 体检 和通过人工辅助促进自然恢复等措施,以恢复受损的林木植被,改善 疲劳 景区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