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6
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等活动。
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范围以黄冈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实施的规划为准,地质公园的边界根据实际地形的变化、采用折线围合的办法予以确定,具体范围以规划红线图为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本办法所称自然和文化遗产是指地质公园园区内除地质遗迹之外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条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自然景观属国家所有,地表或地下地质遗迹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侵占、破坏地质遗迹、自然和文化遗产。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地质公园管理,促进地质公园的保护。
鼓励对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自然和文化遗产依法合理开发利用。
第六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公园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逐年增加。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地质公园范围内各景区的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标识系统维护、地质科研、科普宣传等工作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及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捐赠、国际组织捐助等渠道,筹集地质公园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地质公园保护事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义务,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P CJJ 57-201#备案号J×××-201#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ode for Geo-engineering Site Investigationand Evaluation for Urban Planning征求意见稿《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编制组2010.11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总体规划勘察 (5)4.1 一般规定 (5)4.2 勘察要求 (5)4.3 分析与评价 (6)5 详细规划勘察 (7)5.1 一般规定 (7)5.2 勘察要求 (7)5.3 分析与评价 (9)6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10)6.1 一般规定 (10)6.2 调查、分析与评价 (10)7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12)7.1 一般规定 (12)7.2 工作要求 (12)8 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14)8.1 一般规定 (14)8.2 场地稳定性评价 (14)8.3 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14)9 规划勘察报告编制 (17)9.1 一般规定 (17)9.2 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7)附录A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等级划分 (18)附录B 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性分类 (20)附录C 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的定量标准 (21)附录D 专题图编制的主题内容及图件名称 (23)附录E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图例 (24)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提供城市规划科学选址决策所需基础地质资料和评价依据,统一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标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的工程地质勘察。
1.0.3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规划编制任务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因地制宜地采用综合勘察手段,提供资料完整、评价全面、结论正确的勘察成果。
1.0.4 在进行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时,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关于市域范围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探讨摘要: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最早批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它具有跨区域、地质遗迹多样等特点,代表性强,因此,本文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就如何解决市域范围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找出更好发展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区域完整性、规划建设1.研究背景背景1: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禁止开发区2010年国发〔2010〕46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国家地质公园列入禁止开发区,这与世界地质公园要求区域连片相矛盾。
然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必须要尊重国土功能区规划,同时也要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地质公园的建设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开展了关于市域范围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探讨。
背景2:世界地质公园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存在差异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同属于地质公园体系,两者从理念、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的规划和建设存在差异。
世界地质公园是国际化的概念,它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与各国的国情不能紧密结合。
但总体上说,世界地质公园更注重的是“软实力”的建设,这个“软实力”集中体现在世界地质公园整体性和科普活动实现性等方面。
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一般都是在国家地质公园基础上申请的。
有些省市为了达到世界地质公园的规模要求,由多个国家地质公园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很多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已经达标,但是联合起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这主要就是因为忽视了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在范围整体性、科普实现性等方面的差异。
2.我国城市发展区世界地质公园建设难点案例2.1项目简况及问题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于2010年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次评估,但是联合国专家对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未来的建设提出了10条建设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公园区域完整性的问题和解说系统的问题。
这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区域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和难点。
2.2解决方案2.2.1多种方案并举,构建区域完整性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的要求,结合我国地质公园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案:(1)通过规划调整世界地质公园的范围,并建设“概念性边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可以通过调整地质公园规划,划定世界地质公园的新边界,建设“概念性的边界”。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日期】2015.07.14•【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沙漠地质公园)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障沙漠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沙漠地质公园是以沙漠地质遗迹为主的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阿拉善盟所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境内,包括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3个园区及其所属10个景区,规划总面积630平方公里。
第三条在沙漠地质公园范围内从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沙漠地质公园的保护,应当符合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指南要求,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自治区人民政府、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辖区地质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沙漠地质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应当加强对沙漠地质公园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沙漠地质公园保护、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第七条沙漠地质公园所在地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沙漠地质公园的工作,其所属的沙漠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沙漠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沙漠地质公园所在地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林业、农牧业、水行政、旅游、文物保护、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沙漠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相关工作。
第八条沙漠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执行国家有关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具体负责沙漠地质公园各项规划的实施;(三)制定并组织实施沙漠地质公园各项管理制度;(四)负责沙漠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五)负责沙漠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六)负责开展沙漠地质公园园区建设、科学研究与普及、宣传教育、合作交流等工作;(七)负责沙漠地质公园各类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八)按照本办法查处违法行为。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地质公园建设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地质公园建设的通知(浙土资厅函〔2010〕990号)各有关县(市)国土资源局:2009年以来,我厅先后批准景宁九龙、余姚四明山、磐安大盘山建设省级地质公园,为加强省级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做好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前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地质公园是承载“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各省级地质公园要按照《浙江省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指南》要求,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突出特色,通过1-2年的努力,建成省级地质公园。
二、建立和完善省级地质公园管理机构。
各省级地质公园必须设立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三、及时编制和发布省级地质公园规划。
各省级地质公园要参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修改完善规划,经当地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初审通过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并在开园前由当地人民政府发布实施。
四、做好省级地质公园开园建设和验收工作。
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前,应完成以下建设工作:1.建立地质遗迹名录及资料档案,制定并实施了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2.建立符合要求的解说和标识说明系统;3.建设地质博物馆或陈列馆。
4.培训地质公园导游队伍。
5.编辑印刷高质量的导游宣传手册。
省级地质公园建成并自查合格后,由当地人民政府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验收申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审查验收达标后,授予省级地质公园称号,揭碑开园。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结束——。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
正文:
----------------------------------------------------------------------------------------------------------------------------------------------------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6〕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部有关司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有关精神,部已取消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审批”和“在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外的园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审批”。
为加强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和建设工作的事中事后管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部修订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予发布执行。
该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016年7月25日
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结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就《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3.01.30•【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规范国家级自然公园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起草了《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依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要求,现将征求意见稿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公众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电子邮箱:***********************。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15日。
附件: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1月30日附件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目的】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规范国家级自然公园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促进国家级自然公园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和分类】本办法所称国家级自然公园,是指经国家(国务院及其部门)依法划定或者确认,对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实施长期保护、可持续利用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的区域。
国家级自然公园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海洋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和国家草原公园。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级自然公园的管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除外)。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依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管理。
第四条【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全国国家级自然公园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全国国家级自然公园。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主管并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自然公园。
关于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一、加强xx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Xx地质公园位于我市旗境内,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
由北大山阿莎图花岗岩石林、青山岩臼群和花岗岩峰林、达利诺火山地貌、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热水塘温泉、平顶山第四纪冰桶群、西拉伦大峡谷、浑善达克沙地等8个公园组成。
园内保存的地质遗迹独特、罕见、典型、优美、自然,在国内外保存完整。
公园是探索内蒙古高原隆升和中国北方环境演变的地学知识百科全书和自然博物馆,具有地学研究、旅游观光、艺术欣赏和历史文化价值。
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是向世界地质公园推广的必要基础条件。
通过xx投资、地方支持、招商引资等多渠道投入,建设好地质公园基础设施,使公园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达到向世界地质公园推广的要求和标准,为向世界地质公园推广奠定基础。
二、向世界地质公园推广的前期工作这是xx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和研究的第一个成果。
柯琦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项目xx签订五年合作协议。
xx对公园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多次调查,并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鉴定。
二是xx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管理和向世界地质公园推介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柯旗成立xx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并制作了《xx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办法》,制作了《内蒙古世界地质公园》画册、光盘及相关图片。
聘请北京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对xx进行调查评价,完成《xx地质公园总体规划》、《xx地质公园二期规划》。
三是为加快xx地质公园向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保护和提升,赤峰xx投资100万元,柯旗xx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申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管理保护的前期工作、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总体规划、地质公园旅游的推广和提升。
三、需要上级帮忙解决的几个问题。
(1)申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资金。
推进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112万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申请1500万元,地方政府自筹612万元。
世界地质公园行规摘要:一、世界地质公园的定义与意义二、世界地质公园的行规概述1.保护地质遗迹2.科普宣传与教育3.游客管理与服务质量4.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三、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四、如何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地质公园游客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体,集科学价值、美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区。
自从1999年我国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黄山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以来,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数量已增至21个,成为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
世界地质公园不仅为我国赢得了国际声誉,还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了国民科学素质。
在世界地质公园内,有以下几条行规值得关注:1.保护地质遗迹: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当遵守公园的管理规定,不得擅自触摸、破坏地质遗迹,共同守护地球自然遗产。
2.科普宣传与教育:世界地质公园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公园内的地质博物馆、观看科普影片、参加导游讲解等方式,了解地质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3.游客管理与服务质量:为确保游客的安全与舒适,世界地质公园对游客人数进行限制,并采取预约入园、分区游览等措施。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遵循导游的安排,文明游览,保持环境卫生。
同时,公园也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游览设施和周到的服务。
4.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环保的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公园还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广绿色旅游产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公园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普宣传,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而作为一名地质公园的游客,我们也要肩负起保护地球自然遗产的责任,文明游览,传播科学知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通知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80号)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东、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我国的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和河南嵩山等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为了进一步加强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促进世界地质公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同时要发挥地质专家在建设和管理地质公园方面的作用,充实或聘请当地的地质专家作为管理机构成员或顾问。
二、编制和完善世界地质公园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并报国土资源部。
三、加强地学科普宣传设施建设。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世界地质公园科学解释标牌,使其科学、通俗易懂和直观化。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园内的地质博物馆建设,增加高科技演示手段,陈列典型的标本实物,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以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四、加强导游人员的培训。
抓住导游人员是地质科学普及的重要环节,制定导游人员地质科学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导游人员的科学素质。
要进一步编制好通俗易懂的地质公园导游册,扩大宣传,送至社会公共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将地质科学向民众普及。
五、加强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公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引言建立地质公园是兼顾地质遗迹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自然资源管理方式。
陕西省地质公园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度阶段。
从数量上看,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实体管理机构8家,位居全国第九名;从保护资源程度上看,覆盖了全国地质遗迹资源七大类中的6类,其中洛川黄土剖面地质遗迹等是具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科学与观赏价值的自然资源。
上述地质公园建立,保护了我省弥足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改善了陕北、陕南和关中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但2013年地质公园监督检查表明,我省地质公园尚存在地质博物馆建设标准不统一、地质解说系统不规范、地质公园管理机构不健全以及地质公园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因此,地质公园建设缺乏标准化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
因此,本规范围绕地质公园建设主旨和地质公园管理体系,提出陕西省地质公园的申报审批、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规划、地质公园管理监督方面的建设规范,以促使我省境内地质公园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建设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任务来源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质监标〔2014〕2号《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地质公园建设规范》地方标准,项目编号为SDBXM57-2014,本标准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归口。
(三)起草单位起草单位: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四)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编制工作自任务下达之日开始,由西安财经学院负责起草、其他相关单位协助,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完善与整理(2014年4月-2014年7月)。
收集我国、其他省份关于地质公园建设的相关标准、文件、建设指南等资料,理清地质公园建设规范的实践现状;利用中国知网查找地质公园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该领域的建设研究现状;收集我省地质公园建设实践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地质公园基础设备建设工作意见地质公园作为一个以地球科学为主题的特殊景观型自然保护区,在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保护和展示了自然地球科学教育、旅游和科学普及,对地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质公园,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将从“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意见”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当前,国内一些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
地质公园的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旅游用房、景点开发、旅游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存在的问题1、旅游交通不便:地质公园区域交通网络不发达,衔接不足,游客交通不便。
2、缺乏实用的接待中心:有些地质公园的接待中心虽然规模足够,但是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导致游客舒适度较差。
3、旅游监管措施不完善: 有些地质公园存在安全问题(如悬崖、流水区等),而监管措施不足,缺乏安全警示和提示。
4、景点设施老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质公园内的景点设施逐渐老化,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意见1、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和优化旅游交通系统,改善地理填平地形,提高交通接驳能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和便利性。
2、建立完善的接待中心:在地质公园内设立接待中心,满足游客需求;完善接待人员的培训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3、加强旅游监管措施:加强景点安全宣传、安全提示、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规范景区秩序,增强游客安全感,确保游客出行安全。
4、加强景点设施更新:对于已经老化的景点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引入先进的设备和科技,优化景区游览区域,并增加景区的艺术性、文化性和互动性,提供更好地体验和参与感。
总之,针对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交通、接待、安全、景点四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考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创造出品质和服务的话题都市。
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内容-回复【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内容】一、引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展示地球历史、地貌变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地质资源保护、科普教育、科研监测、社区参与等方面详细解读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内容。
二、地质资源保护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
这些地质遗迹包括古生物化石、岩石露头、地层剖面、火山口、地震遗迹、喀斯特地貌等,它们都是地球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因此,世界地质公园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立保护区、实施管理规定、进行定期巡查等,防止地质遗迹遭到破坏或消失。
三、科普教育世界地质公园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场所,也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平台。
为此,世界地质公园需要建立和完善科普设施,如地质博物馆、解说牌、导览图等,并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如讲座、展览、实地考察等,使公众在游览的同时能够了解地质科学知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四、科研监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质资源,世界地质公园还需要进行持续的科研监测工作。
这包括对地质遗迹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科研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社区参与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和参与。
因此,世界地质公园需要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社区居民参与到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培训技能、推广地方文化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从地质公园的发展中受益,从而提高他们保护地质资源的积极性。
六、结语总的来说,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资源保护、科普教育、科研监测和社区参与四个方面。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地质公园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其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地质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地质公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引言
建立地质公园是兼顾地质遗迹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自然资源管理方式。
陕西省地质公园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度阶段。
从数量上看,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实体管理机构8家,位居全国第九名;从保护资源程度上看,覆盖了全国地质遗迹资源七大类中的6类,其中洛川黄土剖面地质遗迹等是具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科学与观赏价值的自然资源。
上述地质公园建立,保护了我省弥足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改善了陕北、陕南和关中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但2013年地质公园监督检查表明,我省地质公园尚存在地质博物馆建设标准不统一、地质解说系统不规范、地质公园管理机构不健全以及地质公园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因此,地质公园建设缺乏标准化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
因此,本规范围绕地质公园建设主旨和地质公园管理体系,提出陕西省地质公园的申报审批、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规划、地质公园管理监督方面的建设规范,以促使我省境内地质公园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建设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任务来源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质监标〔2014〕2号《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地质公园建设规范》地方标准,项目编号为SDBXM57-2014,本标准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归口。
(三)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四)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编制工作自任务下达之日开始,由西安财经学院负责起草、其他相关单位协助,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完善与整理(2014年4月-2014年7月)。
收集我国、其他省份关于地质公园建设的相关标准、文件、建设指南等资料,理清地质公园建设规范的实践现状;利用中国知网查找地质公园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该领域的建设研究现状;收集我省地质公园建设实践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实地调研与考察分析(2014年8月-2014年12月)。
在资料收集基础上,按照研究框架的设计,先后对我省境内的黎坪地质公园、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华山地质公园、少华山地质公园、靖边红层地质遗迹点、清涧曲流群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实地考察,重点调研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监督和地质遗迹保护中需要规范和加强的方面。
第三阶段:撰写并完成内部讨论稿(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
基于地质公园实地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我省地质公
园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从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地质公园公园规划、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监督五方面,提出我省地质公园建设的规范要求,形成地质公园建设规范的内部讨论稿。
第三阶段:形成征求意见稿(2015年5月-8月15日)。
内部讨论稿形成后,首先聘请我省地质公园建设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召开了内部讨论会。
同时,将地质公园建设规范讨论稿发给各个省内地质公园、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环保局、陕西省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就标准讨论稿进行征求意见,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根据建议进行修改,最后形成地质公园建设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第四阶段:完成送审稿(2015年8月15日-2015年9月15日)。
根据专家意见由标准编制组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标准送审稿和标准编制说明。
第五阶段:标准验收(2015年9月15日--2015年10月15日)。
提交项目验收申请,由省质监局标准化处邀请标准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单位各相关方召开标准验收会,并按照意见负责进一步修改标准文本,形成标准报批稿,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五)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工作
郝俊卿,西安财经学院,负责规范编制的总体设计与撰写、实地调研;
姚宏,西安财经学院,负责协助规范编制的撰写、实地调
研;
孙传尧,陕西省第二水文队,负责工程建设项目报告编写;
吴成基,陕西师范大学,规范编制的总体设计专家;
宁奎斌,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规范审查与决策;
孙晓东,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规范申报审批部分的编写;
郭威,长安大学,规范编制的顾问专家;
郭力宇,西安科技大学,规范编制的顾问专家;
屈茂稳,长安大学,规范编制的顾问专家;
段汉明,西北大学,规范编制的顾问专家。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主要针对陕西省境内地质公园建设的申报审批、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规划管理等建设内容进行规范,编制过程遵循如下原则:
(1)有效地保护我省的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合理发展;
(2)规范我省地质公园建设的内容,促进地质公园的管理、监督;
(3)发挥地质公园的资源保护与经济带动作用,促进我省资源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标准主要内容
(1)标准的结构框架
地质公园建设规范的结构框架是以地质公园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地质公园建设内容为主体进行构建,涉及了我省地质公园建设中的申报审批、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规划、地质公园建设、地质公园监督管理五个方面。
(2)标准的主要内容
申报与审批:地质公园申报包括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尤其强调拟建地质公园范围内产权清晰,无土地权属纠纷、无采矿权、无探矿权及其他纠纷。
地质公园审批分为评审批准和建设开园两个阶段。
地质遗迹保护:按照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保护三步骤进行规范和设计。
地质公园规划:详细规范了地质公园的解说与标识系统(主副碑、地质博物馆、解说牌、导引标识、导游手册、地学导游)、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信息化建设等。
管理机构:规范了地质公园的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要求。
管理监督:规范了地质公园的管理权责、监督检查制度。
三、知识产权说明
无。
四、采标情况
无。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
六、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地质公园建设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地质公园建设规范》标准起草小组
二〇一五年七月廿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