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自然及发展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支持下,大湄公河次区域(GMS )内的六个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大湄公河次区域包括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具体是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老挝民主共和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该次区域是以湄公河为纽带形成的自然经济区,面积2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38亿。
在亚行及其他发展伙伴的支持和推动下,GMS 经济合作计划帮助次区域确立和实施了许多行业的优先发展项目。
为了实现繁荣、一体化、和谐的次区域发展愿景,GMS 经济合作计划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发展战略(“3C 战略”):•通过实现可持续的实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将交通走廊转变为跨国经济走廊,加强区域连通性(Connectivity );•通过有效促进人员和货物的跨境流通,以及实现市场、生产流程和价值链的一体化,提高区域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以及•通过开展项目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建立更广泛的共同体意识(Community )。
201220222011年,在GMS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参加国领导人通过了2012—2022年指导次区域发展的十年《战略框架》。
该《战略框架》以参加国的承诺和国家发展计划为基础,旨在促进GMS内外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
GMS国家重申了该计划目前的愿景和目标:• 建立更加繁荣、一体化、和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
• 该计划将通过(1)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基础设施纽带,促进跨境贸易、投资、旅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以及(2)开发人力资源和技能,释放次区域的发展潜力。
• 为确保发展过程的公平及可持续,GMS计划在规划和实施项目过程中充分尊重环境和社会利益。
2013年12月,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19次部长级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通过了“区域投资框架(RIF)”,并通过确立2013—2022年的优先投资和技术援助项目规划,落实了《战略框架》。
湄公河流经6国口诀湄公河流经6国是一项重要的地理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口诀可以轻松记住。
湄公河概述湄公河,又称澜沧江,是亚洲第二大河流,全长约4,350千米,流域面积约达795,000平方千米。
它发源于中国西藏的青藏高原,流经中国云南、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最后注入南海。
这条河流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也是沿岸国家的重要交通通道。
湄公河流经的6个国家湄公河流经的6个国家依次是: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1. 中国中国是湄公河流域的发源地,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Lancang River)。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西藏的青藏高原,向东南流经云南省,然后进入缅甸。
2. 缅甸澜沧江进入缅甸后,被称为依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
在缅甸境内,依洛瓦底江是一条重要的内陆河流,它向南流过缅甸的一些重要城市,最后进入老挝。
3. 老挝依洛瓦底江在老挝境内流经了大片的山区和平原,为老挝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灌溉条件。
依洛瓦底江在老挝的最大城市万象附近,汇入湄公河。
4. 泰国湄公河进入泰国后被称为湄南河,它是泰国重要的内陆水道。
湄南河流经泰国北部,路经一些重要城市如清迈、曼谷等,最后进入柬埔寨。
5. 柬埔寨湄公河在柬埔寨的命名为湄公河,它是柬埔寨的重要水资源和交通干线。
湄公河流经柬埔寨北部,并在其南部与瓜拉表河交汇,最终注入南海。
6. 越南湄公河在越南的命名为湄公河,它是越南南部的重要河流。
湄公河在越南分支众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三角洲,被称为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重要农业区和渔业区。
口诀通过以下这个简单的口诀,就可以记住湄公河流经的6个国家:“中国一线缅甸老,二线老在泰中交,三线中交国越号,越决入南名长流。
”1.第一句”中国一线缅甸老”表示湄公河从中国流经缅甸到老挝;2.第二句”二线老在泰中交”表示湄公河从老挝经过泰国再回到中国;3.第三句”三线中交国越号”表示湄公河从中国再次经过老挝到达越南;4.第四句”越决入南名长流”表示湄公河最终注入南海。
大湄公河次区域大湄公河次区域(缩写GMS )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省。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议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6个国家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以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
亚行作为参与方和出资方,主要负责为有关会议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该区域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
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
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又兼具多种地理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
次区域内居住着多个民族,建筑、风情、服饰、宗教习俗各不相同。
次区域各国还拥有不少名胜古迹,包括中国的丽江古城,缅甸的仰光大金塔,老挝的琅勃拉邦古都,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大王宫和越南的下龙湾等。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
近年来,次区域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项目为主导,比较务实。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东亚一体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6%。
截至2007年12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跨境贸易与投资、私营部门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大战略重点,共开展了包括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九大领域180个合作项目,动员资金总额100多亿美元。
澜沧江湄公河概述澜沧江湄公河概述1、柬埔寨语作Mekong(湄公,“母亲”的意思),越语作Song Tien Giang,中国境内称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Lan-ts'ang Chiang)。
2、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总长约4,880公里(3,033哩),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大河。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流经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西双版纳),此后成为缅甸与老挝之间,以及老挝与泰国之间的部分国际边界,还流经老挝、柬埔寨与越南,然后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注入南海。
老挝首都万象与柬埔寨首都金边均在岸边。
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流经的5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3、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以后的河段称湄公河,占湄公河一澜沧江总流面积的77.8%,几乎包括整个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南的三角洲地区和部分中部高厉河道平均比降约0.16‰。
4、第二大国际河流。
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自北向南流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太平洋的南海。
总长4880千米,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千米,其中湄公河长2668千米,流域面积63万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乌江、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萨河等,其中蒙河为最大支流。
5、从中、缅、老边界到老挝的万象为上游,长1053千米。
流经地区大部分海拔200~1500米,地形起伏较大,沿途受山脉阻挡,河道几经弯曲,河谷宽窄反复交替,河床坡降较陡,多急流和浅滩。
万象到巴色为中游段,长724千米。
流经呵叻高原和富良山脉的山脚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100~200米,地形起伏不大。
其中上段河谷宽广,水流平静。
沙湾拿吉至巴色,河床坡降较陡,多岩礁、浅滩和急流。
巴色到柬埔寨的金边为下游,长559千米。
流经地区为平坦而略为起伏的准平原,海拔不到100米,河床宽阔,多汊流,但部分河段有小丘紧束或横亘河中,构成险滩、急流,全河最大的险水孔瀑布就在此段。
湄公河概况湄公河(Mekong River),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Lan-ts'ang Chiang),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大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
湄公河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Cửu Long Giang)。
其中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千米为中国与缅甸界河;老挝,湄公河老挝境内干流为777.4千米;老挝与缅甸界河为234千米;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76.3千米;柬埔寨境内为501.7千米;越南境内的湄公河三角洲为229.8千米。
由于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极大变化,以及主干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运能力差。
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千米可通航。
源头•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地区的支流众多。
仅在扎阿曲与扎那曲的汇合处(尕纳松多)上游地区,有近400条大小支流。
•尕纳松多以下称为扎曲,到杂多县城,长106.9公里,河床海拔4 055米,河面宽约100米。
•澜沧江源区水系包括扎阿曲水系、扎那曲水系。
两源汇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扎多县县城西北106.9公里处的尕纳松多(E94°36′40″,N33°12′33″,海拔4 360米;尕纳松多,藏语"黑白交汇处",扎阿曲水流清澈;扎那曲水流浑浊),河面宽约30米。
•测得扎阿曲河宽62米,平均水深0.72米,平均流速2.63米/秒,流量为117.4立方米每秒;•扎那曲河宽余51米,平均水深0.35米,平均流速1.81米/秒,流量32.3立方米每秒。
•考察队科学工作者,对两河上述数据进行了认真对比、分析、研究后,宣布认定扎阿曲河为扎曲的正源,也就是澜沧江-湄公河正源。
大湄公河次区域概况
“大嵋公河流域”是指澜沧江一湄公河水系干流和支流流过的整个地区。
大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最后注入南中国海。
整个大渭公河干流全长4909公里,是东南亚第一、亚洲第三、世界第八大河,也是亚洲唯一的一河跨六国的国际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称,在我国境内为上游即澜沧江。
上世纪90年代初,亚洲开发银行把大湄公河水系的干流和大部分支流所在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云南省”界定为“大湄公河次区域”。
整个次区域的总面积为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
大湄公河次区域既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水陆桥梁和重要战略结合部,也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欧大陆和南亚次大陆及澳大利亚板块的海陆交通要冲,地缘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2]次区域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其地缘经济价值与日俱增。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此流域先后曾出现过多个合作倡议、机制,然而由于动荡的政治局势和持续不断的军事冲突,几乎所有的合作机制都被搁置。
冷战结束后,各国局势趋稳,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更促使流域内各国纷纷通过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文章对大湄公河次区域(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中国云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
同时,也是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而且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通过对比发现中国云南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中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仅次于泰国,经济发展潜力最大。
标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购买力平价大湄公河次区域包括湄公河流域的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五国和中国云南省,地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大湄公河次区域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人口近3亿,[1]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宽广。
开展次区域合作,合理配置资源,消减贸易壁垒,实现人员和货物流通便捷化,改善次区域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我国和东盟各参与国互利共赢。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表现出多形式、多层次、多区域重叠的特点。
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制定对外开放战略,实施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是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国内外专家学者相继提出了许多方法,如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实际生活质量指数法、社会进步指数法、人文发展指数法、综合国力方程法、ASHA 指标法等。
综合起来一类是单一指标法,另一类则借助于一系列指标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法。
1、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最简单、最直接是用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用人均GDP对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由于各国的人均GDP 都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所以在对各国的人均GDP 进行对比之前,首先需要将各国的货币换成用同一种货币单位表示。
大湄公河次区域名词解释
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简称GMS)是指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一个地区,由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组成。
该地区以湄公河为中心,横跨多个国家,是一个地理、经济和文化联系紧密的区域。
以下是对大湄公河次区域中一些相关术语的解释:
1.湄公河(Mekong
River):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全长约4,350公里
,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2.次区域合作(Subregional
Cooperation):指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旨在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
3.经济合作计划(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指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实施的
合作计划,涵盖领域包括交通、能源、农业、旅游等。
4.交通互联互通(Transport
Connectivity):指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推动交通网络建设,
加强各国之间的交通联通和物流畅通,促进贸易和人员往来。
5.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
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些术语是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合作领域,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经济和环境情况,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发展目标。
湄公河流域自然条件1 概述澜沧江流出中国境后称湄公河,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流域面积62万km2,占湄公河一澜沧江总流面积的77.8%,几乎包括整个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南的三角洲地区和部分中部高厉河道。
平均比降约0.16‰。
见下图(湄公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湄公河干流河谷较宽,多弯道,经老挝境内的孔(Khone)瀑布进入低地,到柬埔寨金边与洞里萨(TonleSap)河交汇后,进入越南三角洲。
三角洲面积4.95万km2,土地肥沃。
河流过金边后分成两条汉河,一条叫湄公河,一条叫巴塞(Bassac)河。
在河口附近,湄公河又分成3条汊河人海。
干流桔井以下可全年通航,桔井以上大水时可通小汽船,3000~4000t级船可上溯至金边。
通过适当整治,湄公河可成为全线通航河流。
湄公河的主要支流都比较短小,长度均只有数百公里。
其中最大支流是泰国境内的蒙河,该河发源于呵叻府,河流先向东北流,然后转向东流,最后在空坚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长550km,流域面积15.4万km2,多年平均流量720m3/s,其最大支流是锡河。
湄公河另一条较大支流是洞里萨河,该河发源于柬泰边境,河流向东南流,最后在金边注入湄公河。
该河全长400km,流域面积8.4万km2,年平均流量960m3/s,其上游有洞里萨湖。
湄公河涨水时,水注入洞里萨湖,湖面积由2590km2增加到7700km2,而在冬季,湄公河水消退后,水从洞里萨河流人湄公河。
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可以通航。
2 流域自然特性2.1 地形地貌湄公河地形可分为5个区:北部高原、安南山脉(长山山脉)、南部高地、呵叻高原和湄公河平原。
北部高原包括老挝北部,泰国的黎府和清莱省山区,到处是崇山峻岭,高程达1500~2800m,只有少量的高地平原和河谷冲积台地。
安南山脉从西北向东南延伸800余km,北部和中部的山坡较陡,南部为丘陵地区。
南坡和西坡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雨量较大,而中部河谷较干旱。
湄公河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湄公河是东南亚重要水道之一,它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经过中国云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最终流入南海。
湄公河流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对于当地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湄公河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尤其是中国云南省,在湄公河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云南省作为湄公河上游的重要省份,通过发展水电、农业、旅游等产业,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湄公河上游国家如中国和缅甸,通过合作开发水电资源,促进了当地电力供应的发展,为附近国家提供了可靠的电力资源。
然而,湄公河流域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是一个难题。
湄公河流域国家中,中国拥有湄公河水量的一半,这给下游国家带来了供水问题。
因此,湄公河各国应加强协作,建立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利用。
其次,湄公河流域也存在环境保护的问题。
不可避免地,水电开发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比如生态系统破坏、水质污染等。
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利用湄公河资源。
此外,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实施监测和回应措施。
湄公河流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各国可以通过加强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流域的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湄公河流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各国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探索区域间的互利发展模式。
其次,旅游业将成为湄公河流域的重要支柱产业。
湄公河流域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如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壮丽的水景等,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各国应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共同推动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湄公河流域各国应加强人员和资源的交流。
通过加强教育交流、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湄公河流域国家可以共同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共同繁荣。
湄公河概况湄公河(Mekong River)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大河。
它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干流总长约4,880公里,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公里。
主源为扎曲,发源于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此后成为缅甸与老挝之间,以及老挝与泰国之间的部分国际边界,还流经老挝、柬埔寨与越南,然后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注入南海,越南有9个出海口。
老挝首都万象与柬埔寨首都金边均在湄公河岸边。
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
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自北向南流经的5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其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乌江、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萨河等,其中蒙河为最大支流。
流域面积湄公河澜沧江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22条。
中国,澜沧江流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140立方米,平均年出境水量765亿立方米;缅甸,境内流域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300立方米;老挝,境内流域面积20.2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5270立方米;泰国,境内流域面积18.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560立方米;柬埔寨,境内流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860立方米;越南,境内流域面积6.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660立方米。
河段中国,湄公河之上游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主干流总长度为2139公里;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公里为中国与缅甸界河;老挝,湄公河老挝境内干流为777.4公里;老挝与缅甸界河为234公里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 76.3公里;柬埔寨境内为501.7公里;越南境内的湄公河三角洲为229.8公里。
气候、水文、航运湄公河流域位于亚洲热带季风区的中心,5~9月底受来自海上的西南季风影响,潮湿多雨,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3月中旬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11月~次年4月为旱季。
湄公河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位置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青藏高原,取名自于中方将其称为湄公河,与挹娄江口相通,是中国南部的重要河流之一,流经中国云南省,随后进入缅甸,接着流经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终注入南中国海。
湄公河流域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流经的国家和地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0%。
流域特点湄公河流域地势复杂,地形起伏较大。
在中国境内,湄公河上游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势高大,气候寒冷。
而进入缅甸、老挝和泰国境内后,湄公河流域的地形逐渐变得平缓起来,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带。
在这一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草丰美,非常适宜农业发展。
水文特征湄公河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其年内水文过程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在雨季,湄公河水位上涨迅速,河水湍急,水量大增,涌向下游,为下游地区带来了洪涝灾害。
而在旱季,湄公河水位下降,水量减少,部分河段甚至出现干流的现象。
这种季节性的水文特征对于湄公河流域的农业、渔业、航运等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环境湄公河流域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著名的生态保护区。
湄公河流域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暖湿润,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湄公河流域内分布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例如云南老虎、各种稀有鸟类等。
而湄公河流域的湖泊和河流也孕育了众多的鱼类资源,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渔业基地。
然而,由于近年来的环境污染和开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濒临崩溃的危险。
总的来说,湄公河流域地理知识非常丰富多样,对于了解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大家在学习和了解湄公河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湄公河平原湄公河平原是中国、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五国的交界地带,甚至还涉及柬埔寨。
它的面积达到了3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平原之一。
在湄公河平原上,雨水丰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基地,同时也拥有多种自然资源。
一、湄公河源流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东部的岷山山脉,河长4200公里,流域面积约达81.5万平方公里。
它自流经中国云南省、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注入南中国海。
二、地理特征湄公河平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缅甸东北部、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交界地带,是湄公河流域最大的平原。
湄公河平原面积约为30.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云南省约有12.7万平方公里。
它北起泸沽湖,南至湄公河河口,自西向东横跨云南、缅甸、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的广阔地区。
湄公河平原南北长约1800公里,东西宽度约200至400公里。
湄公河平原是一个气候温和、水土肥沃的地区。
夏季多雨,雨量集中于6月至9月,最高月均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年降雨量可达1500至1800毫米。
冬季较干燥,降雨量很少。
三、经济特征湄公河平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林业和渔业基地,也是亚洲一个富含自然资源的地区。
森林资源丰富,特别是越南和老挝的热带森林。
河道水质好,各种鱼类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淡水鱼产地。
同时,该地区还富含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资源,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眼下正成为中南半岛崛起的战略平台。
四、地区文化特征湄公河平原地区多民族聚居,多年以来就保持着高度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风貌。
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色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如老挝的泼水节、漂流盛会,中国云南的傈僳族丫烤节等等,在这片地区中体现出不同的风情、气息和魅力。
同时,由于湄公河平原地区一直是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通道,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也对中国茶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湄公河平原的保护湄公河平原的资源宝藏和多元的文化元素使其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大湄公河次区域文章概括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一个创意项目,该区域拥有巨大经济潜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这些丰富的能源还未被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大多数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仍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迅速繁荣,成员国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迅速提高。
同时该区域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性别不平等、医疗条件和基础教育等诸多挑战。
大湄公河次区域规划实施项目包括:交通、能源、通讯、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私营部门投资、农业等。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领导者在上述合作项目都达成了共识并制定了清晰的时间表。
亚行在这个项目上帮助成员国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发挥融资、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的重要作用。
湄公河知识点总结一、湄公河的地理环境1.湄公河的地理位置湄公河位于东南亚,源自中国西藏,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终注入南海。
湄公河流域的面积约52.8万平方公里,河流全长约4,880公里。
2. 湄公河流域的地理特点湄公河流域地形复杂,河谷狭窄,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由于湄公河流域地处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域,雨量充沛,水文特征显著。
湄公河流域的气候炎热潮湿,雨季长,河道内有许多急流和浅滩。
3. 湄公河的支流湄公河有许多重要的支流,包括澜沧江、红河、甘肃河、北盘江、南盘江、塔莱河等。
这些支流在整个湄公河流域的水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湄公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
河流沿岸是茂密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
流域内有大量水鸟、鱼类、哺乳动物等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同时也是一些珍稀物种的分布地。
二、湄公河流域的经济价值1. 湄公河的水资源利用湄公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灌溉、发电、供水等多种用途。
湄公河沿岸国家已经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充分利用了湄公河的水资源。
2. 湄公河流域的渔业资源湄公河流域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每年有大量的渔获物产出。
湄公河流域的渔业资源对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湄公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湄公河流域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对于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湄公河沿岸国家的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等农作物为主,农业在这里具有重要的地位。
4. 湄公河的交通运输湄公河是东南亚重要的交通干线,对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湄公河沿岸国家正在加大对湄公河航道的整治和改造,提高其通航能力。
三、湄公河流域的环境保护与治理1. 湄公河的生态环境破坏随着沿岸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污染、森林砍伐、生物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湄公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湄公河流域的环境治理湄公河沿岸国家开始重视湄公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工作,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云南省以及地处中半岛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亿。
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文化底蕴雄厚,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云南段概况
云南省是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边界线长达4060公里。
云南历来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
2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5个民族跨境而居。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总长2162公里,在云南境内部分长1247公里,流域面积8.87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3%,流经8个地州,38个县市。
2010年末这38个县市总人口为1817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24%,人口平均密度69.6人/平方公里。
云南省内澜沧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及水能资源,仅澜沧江水资源量就达517.6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23.3%;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250万千瓦,约占该省可开发容量的25%,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尚不到12%;开展国际水运也有良好的条件。
澜沧江流域地跨寒带到热带的七个气候带,种质资源丰富,有可开发食品、医药、香料、园艺和植物化工等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锌、铅、镉、铊、伴生锶储量为中国第一。
锡、锑、铜矿远景储量良好。
流域内奇特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构成了得开独厚的旅游资源。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955.3亿元人民币,工农业、旅游业、对外贸易等取得飞跃的发展,是中国最主要的花卉、蔬菜、热带水果、烟叶等的出产地,烟草业、有色金属产业在中国名列前茅,是中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0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居中国第六位。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进展迅速,区域合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该区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下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水及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大;农、林、渔业门类多,自然条件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构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区。
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美好的开发前景,不仅为区域内各国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渐渐引起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并以多种形式介入该区域的开发,使之成为颇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地区。
该区域内除泰国经济比较发达外,其他4个国家经济近些年来才有较快发展,原有经济模式也受到挑战,面临经济转型问题。
调整经济结构,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吸引外来资金,推进对外贸
易,发展壮大各自的综合国力,已成为次区域内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各国为此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发展势头良好。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必将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协调区域内国家的力量和资源,推动全方位、多渠道的合作,加快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的基本情况简表:
国别分类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国土面积
67.66 23.68 51.3 18.1 32.96 (平方公里)
人口
4800 510 6240 7630 1190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103 18 1654 22 222 (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
214 350 2738 185 29
总值(美元)
森林覆盖率(%)48 45 20 45(约) 20(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