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总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1.00 KB
- 文档页数:4
辅导讲义教师龙彬科目化学上课日期2014、3、14 总共学时学生年级初三上课时间10:00-12:00 第几学时类别基础# 提高培优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框架】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就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就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溶液都就是混合物B.溶液都就是无色透明的C.凡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就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就是( )A.矿泉水B.糖水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与溶剂:(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就是溶剂,固体、气体就是溶质;(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就是溶剂,量少的就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就是量少,水都就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就是水。
【针对性练习】1.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与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就是水的就是( )A.食盐水与白酒B.白酒与碘酒C.植物油与汽油的混合物D.食盐水与碘酒2.把20g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g,则其溶剂水的质量就是( )A.24gB.4gC.20gD.16g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冰水混合物中,冰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B.泥浆水中泥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C.汽水中二氧化碳就是溶质D.高温下的铁水中铁就是溶质4.按要求各举一例:(1)溶质就是液体,溶剂就是水_______________ ;(2)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水____ _______;(3)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酒精______________;(4)溶质就是气体,溶剂就是水___ 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概括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及相关计算。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实验现象,分析溶液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浓度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溶液的浓度。
2.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2.运用溶液浓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九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溶液吗?可以举例子说明溶液的形成过程。
”2. 知识讲解•溶液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成分,区分溶液的饱和度(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溶液)。
•溶质和溶剂:解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举例说明溶质和溶剂在溶液中的角色。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浓度的计算方法:讲解溶液的浓度计算,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简要介绍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和方法,并说明相关计算过程。
3. 案例分析•案例一:某种药物的质量浓度为10g/L,试问制备100mL该浓度药物需要溶解多少克药物?•案例二:某实验中要求制备2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试问需要多少克盐酸?•案例三:某矿石中含有的金的浓度为2g/kg,试问从该矿石中提取5g金需要多少克矿石?4. 深化讨论讨论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浓度与溶液性质的关系。
5.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化学实验等相关书籍,拓宽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学习了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和稀释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 巩固溶液的组成等基础知识2 掌握溶解度等概念3 学会求溶质质量分数二自主梳理知识相关的计算公式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三合作探究1 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均一稳定,且无色透明B.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未必相同D.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食盐水溶液在密闭条件下久置也不会分离析出食盐晶体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3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g甲物质;在30 ℃时,将23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 g乙物质。
则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 D.无法确定4 将含有杂质的22.2 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 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均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出气体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为159.4 g。
求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四自主检则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蒸馏水 C.石灰乳 D.生理盐水2. 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略降低温度 D. t ℃时,蒸发少量水3.现有100 ml 20%的硫酸,其密度为1.14 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含溶质20 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4.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精选15篇)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篇1)单元教材地位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形式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相对原子质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
教学目标本单元将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重点: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的电解实验得出的结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法建议1.重视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对概念的理解要全面、准确,例如溶液的概念:⑴是一种混合物;⑵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⑶溶液的基本特征的均一性、稳定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⑴从宏观上认识水和溶液的组成及特征;⑵从微观上认识水电解的实质和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进入溶剂形成均一稳定体系。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学案一、中考考点1、能正确描述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和溶质、溶剂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2、正确领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记住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正确描述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并会简单的应用。
4、会用pH表示溶液酸碱度,牢记酚酞和石蕊在不同pH溶液中显示的颜色。
知道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
二、预习检测1、溶液(1)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叫溶液。
(2)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其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和溶剂是相对的,通常情况下不指明溶剂时,水就是溶剂。
(3)特征:,。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或 或加入S = —————————————×100 g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 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 )(4)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和溶液名称:温度升高,如 ;有些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如 。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中,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规律: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有① ② ③ 。
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的关系是 , 在 时是“一定”的关系。
3、溶解性和溶解度(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溶解性的大小取决于物质本身,还受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性质等)的影响。
(2)溶解度(常用S 表示):在一定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中达到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一般以“克”为单位),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固体溶解度的条件是 ,溶剂标准是,状态是 ,单位常常用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进行简介。
学生代表简介。
其他同学聆听、评价。
评价任务:通过学生的表述,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前认知水平和归纳总结能力水平。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本单元溶液涉及的基本定义和分类进行归纳性的介绍,了解学生对溶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环节二: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分步解析:攻克难题(指向目标2)教师活动2以视频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晒盐发现问题1:生活中,为什么不直接把海水晒干来获得盐,而是通过视频中较为复杂的工业完成?步骤1:认知海水步骤2:认知晒盐工艺学生活动2观看视频小组思考讨论。
联系所学溶液完成对海水这一溶液的认知,完成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到析出晶体的过程理解。
资料阅读以海水为例,通过资料查找与阅读理解,完成溶液的组成认知。
认知工艺以海水晒盐为例,完成对晒盐工艺的认识。
步骤3:验证海水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分享成果。
活动意图说明:以海南古法晒盐的工艺为背景,巧妙的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与本单元重点知识相联系。
通过资料查找与阅读理解,深入理解溶液的组成、特性,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通过对晒盐工艺的理解,完成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到析出晶体的过程理解。
进一步掌握分离物质的方法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探究汇报,进一步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于转化。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实验探究、学科价值等素养。
环节三:观察细节:再思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活动3师问1:为什么工人们在水未完全晒干时就收集结晶盐?师问2:海水晒盐、煮盐利用了什么方法结晶?师问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为什么?请根据它们的溶解度曲线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3结合数据表格与工艺流程引导思考讨论小组讨论,汇报分享成果。
化学九年级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 教案【复习目标】1. 通过情景、释疑、我能完成、我能归纳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引导下建构相关知识网络。
2. 通过课堂抢答、变式突破巩固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的涵义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复习重点】4个重要的概念: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 “溶解度曲线的相关信息”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 学生活动 活动内容或结果活动一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情景1】 【释疑】1. 烧杯 (填A 、B 或C )中的混合物是乳浊液,增强乳浊液稳定性 可加入 ,起 作用。
2.烧杯 (填A 、B 或C )中的混合物是溶液,理由是 。
3.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 方法是 。
4.该溶液的形成过程有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吗?5.你知道市面上出售的“摇摇冰”或“一拉热食物”利用了什么化学原 理? 【我能完成】 1.(17成都改编)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D.高锰酸钾溶液的溶剂是水 【我能归纳】 易错点、易考点: 活动二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情景2】【释疑】 1.上图中哪些是饱和溶液? 为什么? 2.结合上述实验说一说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转化有哪些方法?( )、(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小组讨论: 【释疑】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 【释疑】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
3. 结合上述实验说说常见的结晶的方法有哪些?4. 上述实验是在室温(20℃)下完成的,经称量D 中剩余固体质量为4g.完成下列问题。
(1)D 中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
(2)说说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多少? 理由是:(3)计算出D 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说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
辅导讲义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框架】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混合物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C.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矿泉水B.糖水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和溶剂:(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是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针对性练习】1.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水的是()A.食盐水和白酒B.白酒和碘酒C.植物油和汽油的混合物D.食盐水和碘酒2.把20g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g,则其溶剂水的质量是()A.24g B.4g C.20g D.16g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B.泥浆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C.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D.高温下的铁水中铁是溶质4.按要求各举一例:(1)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水_______________ ;(2)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水____ _______;(3)溶质是固体,溶剂是酒精______________;(4)溶质是气体,溶剂是水___ _________。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物质一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悬浊液是不均一的,经之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因此也是不稳定的。
第九单元溶液总复习教案
教学时间:2014.5.9
教学内容:复习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溶剂、溶液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2)理解饱和溶液概念以及与不饱和溶液转化关系
(3)理解溶解度概念,领悟溶解度曲线图意义。
(4)能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章知识点梳理构建网络图,复习巩固基本概念;
(2)通过对本章各考点的配套练习,有效训练学生思维,提高解题的有效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克服困难,体验成功;不气馁,不骄傲。
勇敢面对现实。
教学重点:领悟溶解度曲线图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溶解度曲线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溶液知识网络构建(见投影)
二:考点专题分析:
考点一:溶液组成、形成
1、把下列调味品加入到水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芝麻油
D. 味精
考点二:乳浊液的乳化——去污原理分析
用洗涤剂去油污---乳化作用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
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考点三: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如右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教师小结:
考点四:固体物质溶解度及其曲线图
[例1] 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KNO3固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近似的图像
是( )
[例2]观察右图,有一烧杯装有某种液体,烧杯上漂浮有一木块,烧杯底有少量该液体所含溶质的未溶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液体是Ca(OH)2 溶液,杯底是未溶的Ca(OH)2固体,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
变化(填上升或下降,下同)
(2)若该液体是KNO3溶液,杯底是未溶的KNO3固体,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变化?
[ 例3] (2012 河南)根上面溶解度曲线填空:
(1)t3℃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
(2)P点的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点为t3℃时A的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取晶体。
(6)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______, 无晶体析出的有_______
教师小结:
考点五:气体物质溶解度
[ 例](2012 上海)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
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考点六]安徽近五年中考试题精选[2013]
例1]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2012安徽中考
[例2]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上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2011年安徽中考
[例3]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度和t2℃度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2010年安徽中考
【例4】.
A.KCI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I 34.0 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D.6 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2009安徽中考化学
[例5].“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
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教师小结;
考点七: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步骤仪器
【问题情境】下图是小李同学利用所学知识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请找出上图中小李同学操作的错误:
(1);
(2);
(3)
考点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2、溶液的质量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换算
计算依据:M=V×ρ
3、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增加溶质变浓则前后溶剂保持不变。
可分别建立等式。
练习、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⑵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⑶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本节课小结:
三:作业布置:
《2014发现中考》第96页——98页面(1——18小题)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