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_第7章_配位化合物 (天津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817.00 KB
- 文档页数:28
天津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版简介《天津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版》是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有机化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其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各个方面,适合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内容概述本书共分为15章,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学中的反应和机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等内容。
第1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等。
第2章:共价键第2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的构成和性质,包括共价键的成键、键长和键能等基本概念,以及单、双和三键的形成等。
第3章:有机反应和反应动力学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学中的反应和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有机反应的分类、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等。
第4章:酸碱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平衡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质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包括酸碱定义、酸碱反应和有机酸碱的性质等。
第5章:醇、醚和酚第5章主要介绍了醇、醚和酚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等。
第6章:卤代烃和烃基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了卤代烃和烃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以及它们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等方面的应用。
第7章:有机氮化合物第7章主要介绍了有机氮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包括胺、亚胺、酰胺以及其他相关化合物的介绍。
第8章:有机硫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硫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包括硫醇、硫醚、硫酸酯和硫酰化合物等的介绍。
第9章:有机卤化物第9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卤化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包括卤代烃、卤代醇、卤代酮和卤代醛等的介绍。
第10章:有机碳酸和酯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碳酸和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等。
大学化学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3、新大学化学(第二版)4、大学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化学功能材料概论——高等学校教材6、新编普通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7、大学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8、大学化学9、大学化学10、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11、大学化学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12、大学化学13、化学实验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4、大学化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15、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高等学校教材16、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7、大学基础化学/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18、新大学化学19、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册20、普通化学(英文版)21、近代高分子科学22、绿色化学与环境23、普通化学简明教程24、大学化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金继红主编•丛书名:•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597221•出版时间:2007-1-1•版次:1•印次:1•页数:403•字数:679000•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开本:16开•定价:39 元当当价:30.6 元折扣:78折节省:8.40元钻石vip价:30.60 元••共有顾客评论0条内容提要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含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含配位滴定)、单质和无机化合物、表面与胶体、环境化学及材料化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对化学要求较多的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冶金、海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使用。
试题库刘春英王淑涛罗立文选编目录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的一些基本定律1.1 典型试题及解析1。
2 试题1。
3 参考答案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2。
1 典型试题及解析2.2 试题2.3 参考答案第3章电解质溶液3.1 典型试题及解析3.2 试题3.3 参考答案第4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4.1 典型试题及解析4。
2 试题4.3 参考答案第5章原子结构和周期系5.1 典型试题及解析5.2 试题5。
3 参考答案第6章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6。
1 典型试题及解析6。
2 试题6.3 参考答案第7章配位化合物7。
1 典型试题及解析7。
2 试题7。
3 参考答案第8章无机化合物8.1 典型试题及解析8.2 试题8。
3 参考答案第9章化学与环境9.1 典型试题及解析9。
2 试题9.3 参考答案第10章化学与材料10。
1 典型试题及解析10.2 试题10.3 参考答案第11章化学与能源11.1 典型试题及解析 11。
2 试题 11。
3 参考答案第12章 化学与生活 12。
1 典型试题及解析 12.2 试题12。
3 参考答案 第13章 化学与生命 13.1 典型试题及解析 13。
2 试题 13.3 参考答案 综合性试题(一) 综合性试题(二) 综合性试题(三) 综合性试题(四) 综合性试题五) 综合性试题(六)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的一些基本定律1.1典型试题及解析例1-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
(2) 反应的速率常数大,反应速率一定高。
解:(1) 这种说法不对。
热力学能的绝对值是难以确定的。
(2) 这种说法不对。
速率不仅与速率常数有关,还与浓度、压力条件有关。
例1—2。
298K 时,在恒容量热计中测得1.00 molC 6H 6(l )完全燃烧生成H 2O(l )和CO 2(g)时,放热3263。
9 kJ 。
计算恒压下1。
00 molC 6H 6(l )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效应。
大学化学配位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配位化合物是指由金属离子或原子与一个或多个称为配体的非金属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中,配位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下面将对大学化学中常见的配位化合物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配位键结构配位键结构是指在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结合方式。
常见的配位键结构有以下类型:1. 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键的数量。
常见的配位数有2、4、6和8个。
2. 配位键的方向性:配位键可以分为非配位键和配位键两种。
非配位键的方向性较弱,而配位键具有较强的方向性。
二、常见的配位化合物类型1. 单配位化合物:单配位化合物是指一个金属离子与一个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四水合铜(II)离子([Cu(H2O)4]2+)是一种常见的单配位化合物。
2. 双配位化合物:双配位化合物是指一个金属离子与两个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二氯化铜(II)(CuCl2)是一种常见的双配位化合物。
3. 多配位化合物:多配位化合物是指一个金属离子与多个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六水合铜(II)离子([Cu(H2O)6]2+)是一种常见的多配位化合物。
三、配体的种类与性质配体是指与金属离子或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的非金属离子或分子。
配体可以根据它们与金属离子结合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1. 单电子给体配体:单电子给体配体是指只能通过单个电子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配体,例如氰离子(CN-)。
2. 多电子给体配体:多电子给体配体是指可以通过多个电子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配体,例如水分子(H2O)和氯离子(Cl-)。
3. 配体的配位能力:配体的配位能力是指配体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强弱程度。
一般来说,单电子给体配体的配位能力较强,而多电子给体配体的配位能力较弱。
四、配位数的影响因素1. 配体的种类与性质:不同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可能有所差异。
例如,氯离子(Cl-)与一些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4,而水分子(H2O)与同一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可能为6。
大学化学教案: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实验演示引言大学化学教学涉及各种主题和实验,其中配位化学和配位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配位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
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适用于大学化学教学的配位化学和配位化合物实验演示,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实验演示并提供相应的实施步骤和解释。
导电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实验实验目的此实验旨在合成并研究具有电导性的配位化合物,并通过实验证明配位络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步骤 1:合成配位化合物1.将金属盐(例如铜硝酸盐)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例如水)。
2.向溶液中逐滴添加过量的配体(例如氨水)。
3.调整溶液的pH值以促进配位反应。
4.在反应过程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和产物的沉淀。
步骤 2:测定配合物的电导率1.使用电导计测量配合物溶液的电导率。
2.测量纯溶剂和纯金属盐的电导率,作为对照组。
3.比较不同溶液的电导率,并讨论配合物的电导特性。
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合成含有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配位化合物,并通过测量其电导率来确定配合物的电导特性。
在合成过程中,配体中的氨分子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形成配合物。
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而纯溶剂或金属盐的电导率较低。
这表明配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导特性,与其他物质相比有着不同的化学行为。
配位反应的速率实验实验目的此实验旨在研究配位反应的速率,并通过实验演示恶搞孪生反应的概念。
实验步骤步骤 1:准备溶液1.准备两种不同浓度的金属盐溶液,例如铜硝酸盐。
2.准备过量的配体,例如氨水。
步骤 2:混合溶液1.将两种金属盐溶液混合到同一个容器中,并立即加入过量的配体。
2.观察和记录混合溶液的颜色和变化。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观察到配位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在孪生反应中,混合溶液的颜色将立即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无色或浅色逐渐转变为有色或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