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格式:ppt
- 大小:267.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体会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内在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地点:1、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策:结果:影响:开始了。
2、九一八事变后,人民音乐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二、课堂研讨1、为什么沈阳市决定在每年的“9月18号”鸣响警报三分钟?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过什么事件?2、“九一八事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在做什么?这是谁的命令?4、听了《义勇军进行曲》后,你有什么感想?三、延伸拓展1、何谓国耻?2、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何内在关系?【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参考右图,你知道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A.四一二事变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A.抵抗 B.不表态C.片面抗战 D.不抵抗3、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蒋介石在发给张学良的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5、《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A.聂耳 B.光未然 C.冼星海 D.田汉二、非选择题6、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右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较量《东北画报》上,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教材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国内形势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新老军阀的斗争此起彼伏,以中共为代表的势力还不够成熟,而此时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包括“九一八事变”“不朽的民族战歌”“西安事变”三部分内容。
“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危险的开端,“不朽的民族战歌”充分表现了中国各界民众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揭开了抗日救亡的新篇章。
在本单元及本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中考考查重点知识点。
二、学生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历史有了进一步认识,知识面也有了进一步拓展,对抗日时期的历史更有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影视资料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因此要适时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是中华民族危险的开端,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3)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述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音像资料,直观全面的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2)发动学生讲述有关东北抗日斗争中的英雄事迹。
(3)通过问题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3)、通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杨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四、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资源,再现历史情景,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主要使用PPT制作技术,音频视频的截取组合技术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7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学唱《九一八小调》和《义勇军进行曲》,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难点是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导入:____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不断发动新的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事,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最终亡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谁能列举一些近代史上日本侵略我国的事实?(1. 19世纪70年代侵略我国台湾2.19世纪90年代通过甲午战争迫使我国签订《马关条约》3. 19世纪末又把福建划为它的势力范围)授新课[九一八事变]体会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内在关系。
运用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不断启发学生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1.结合现实“每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要一名学生回答这一现象的源起,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发言,创造一个热烈的学习气氛,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军精心准备、阴谋大规模侵华的开端。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知识点练习五第1题【单选题】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日报》的一则新闻,这则新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表明日本把侵略魔爪再度伸向了中国东北B、是爱国将领逼蒋抗日的爱国行动C、标志着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台儿庄战役【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下列属于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原因的是(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逼蒋抗日【解析】:第5题【单选题】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这一边。
”文中的“军事政变”(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的兵变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③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7题【填空题】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毛泽东》,______年7月,毛泽东在______出席了中共一大;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创建了______革命根据地,开创了______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35年1月召开的______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在______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______的报告,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将______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设计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设计所属学科:历史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简介: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也是中国历史同世界历史相互融合的重要一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是东北三省沦陷之后,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国艰难的局部抗战开始的一课,学好本课对整个第四单元的的学习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本课分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不朽的民族战歌”和“西安事变”。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在本学期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已近半个学期,大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较多,也比较赶兴趣,一是因为事件的发生距现代生活比较接近,二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历史同世界舞台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学们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对中国近代的整体发展状况已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理性分析能力的特点,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小组竞赛合作为基本方式,配以多媒体展示和学生自主的发散性思维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课过程中以发散性提问、启发性问题为主,辅以阅读、讲解、讨论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聂耳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并由此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九一八事变,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明确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
明确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把握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最后和平解决这一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播放《松花江上》,以东北人的特殊身份切入课堂,创设历史情境。
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单选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经典练习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2.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的中国城市是()A.长春B.沈阳C.哈尔滨D.吉林市3.1931年,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柳条湖事件D.九一八事变4.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的是()A.蒋介石B.张学良C.张作霖D.杨虎城5.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整个东北只用了()A.一个多月B.四个多月C.半年D.一年6.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军的侵略,蒋介石采取的政府策是()A.投降B.抗战C.不抵抗D.静观其变7.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A.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B.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满蒙的全部要求C.张学良宣布“易帜”,服从国民政府D.企图将侵略势力向平津满蒙扩张8.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A.全国人民的支持B.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C.张、杨的劝说D.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作的努力9.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A.日本为发动侵略作了长期准备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10.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A.张、杨为了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B.张学良只想打回东北去C.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D.张、杨想投靠红军11.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主要中共代表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王若飞D.王稼祥12.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主张是()A.还我河山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打回东北去D.打倒蒋介石13.2006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你知道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国民党将领是谁吗()①冯玉祥②杨虎城③张学良④吉鸿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它写于()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15.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A.伪满洲国建立B.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围剿”D.使日本侵略野心进一步扩大拔高练习1.下列对九一八事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日本既定国策的体现B.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D.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2.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A.日本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激烈C.抗日高潮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3.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B.蒋介石亲自督促围剿红军C.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4.评价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依据的主要史实是()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②东北易帜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2006•福州课改)“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6.(2006•福建莆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十年内战结束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局部抗战开始7.(2006•湖南娄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张学良和杨虎城D.中华民族参考答案经典练习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学校姓名班级初二课题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能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说出聂耳的主要成就。
通过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此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声像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认识到侵略战争的罪恶,齐唱《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重点九一八事变的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作用教学资料难点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多媒体、图片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音乐导入让我们随着音乐齐声高唱国歌。
谁知道这首歌的原名?曲作者?此歌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二、探究学习(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地点、发动者?2、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3、结果?(二)不朽的民族战歌1.听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后,有何感想?2.此曲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3.你还知道哪些抗日歌曲?放录音与学生一起唱引导学生看书播放多媒体“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引导学生谈感想,并播放几首典型的抗日歌曲。
齐声高唱,思考问题并回答看书并利用地图讲述事变的过程谈感想并能学唱一首抗日歌曲。
感受作品的寓意。
以音乐导课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时间认识局势的严重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情感中认识作品的作用。
3'10'5'(三)西安事变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兵谏”?2.中共和国民政府对此事变各持什么态度?3.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三、总结、质疑四、自我发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提供相关的资料。
参与学生的讨论。
鼓励学生小结和质疑并强调重点答疑。
播放多媒体展示练习题,组织学生抢答,及时评先看书,后分组合作探讨问题,各抒己见,也可用表演的方式。
谈学本课的感受并大胆质疑对练习题做出迅速判断快速抢答。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式地学习给学生表现机会,同时培养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科:历史2、课时:1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歌曲,制作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二、教学课题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三、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作用本课就是第四单元《伟大抗日战争》中的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它在第四单元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必然走向胜利。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学习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2、教学目标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思想认识等特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和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讨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东北沦亡的民族呼声。
通过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初步认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同时激发学生对蒋(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和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学习,感受张(张学良)、杨(杨虎城)二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同时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用具方面,本课采用了较为直观的多媒体课件。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李兆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李兆麟写的《露营之歌》,这支歌成为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的有力武器。
李兆麟,化名张寿篯,1910年生,辽宁辽阳县人。
“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后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
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
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参与创建抗日武装。
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
曾与赵尚志指挥打宾州,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
1941年当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时,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曾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曾积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
面对当时东北复杂险恶的形势,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
为纪念他,哈尔滨市将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基础知识巩固1.1931年,日本发动的震惊中外的侵华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C.华北事变 D.南京大屠杀2.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一名日本人被杀B.诬蔑中国军队炸毁沈阳北郊附近的一段铁路C.日本兵失踪D.日本兵被打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 )A.不抵抗方针B.下令进行抗日C.号召民众进行斗争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抗日4.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消极政策,导致 ( )A.华北沦陷 B.东北三省沦陷C.日本占领沈阳D.日本占领辽宁5.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各界民众的态度是 ( )A.漠不关心 B.掀起抗睁救亡运动C.屈膝投降D.甘当亡国奴6.《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冼星海C.田汉 D.徐悲鸿7.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 A.劝蒋介石向红军投降B.夺取蒋介石手中的权力C.要求蒋介石增加军费D.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8.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 ( )A.杀掉蒋介石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公审蒋介石D.抓住机会与国民党进行决战9.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抗日救亡运动的掀起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0.阅读下列材料: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逝世,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其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
请回答:(1)张学良将军在20世纪30年代为中华民族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这一事件在当时对于中华民族有何积极意义?(3)从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梯级能力提升易错题11.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就沦于日寇之手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B.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方针C.张学良放弃抵抗D.日军武器先进12.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 )A.“东北易帜” B.参与中原大战C.发动西安事变D.出任东北保安司令13.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寻求红军发展的机会B.中共要尽早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C.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D.中共要粉碎亲El派的阴谋14.之所以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主要是因为 ( ) A.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B.它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C.它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D.它打击了亲El派的嚣张气焰创新题15.“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学案【学习目标】初二年班第小组座号1、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2、学习难点:比照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知识框架】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九一八事变〔一〕原因: 1、日本妄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摆脱困境〔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于是制造了九一八事变2、与此同时,蒋介石政府正忙于“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二〕主要经过:1、时间:1931年9月18日2、地点: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3、过程: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三〕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结果: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
不到半年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敌手。
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四〕东北人民的局部抵抗〔五〕影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一〕民族战歌产生的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民族战歌的名称、作者及影响1、名称:《义勇军进行曲》2、作曲:聂耳作词:田汉3、影响:《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三、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一〕背景: 1、日军占领东北后,又想侵占华北2、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3、蒋介石到西安督战,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进剿”红军4、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的抗日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二〕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初二历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试题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虎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答案】杨虎城改为张学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一子目九一八事变中的内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可知,故将杨虎城改为张学良。
【考点】九一八事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
2.“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表达了她的什么感情( )A.愿以妇女的身份参加抗日战争B.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希望政府批准她招募女兵抗日D.表现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识记。
依据题中依据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可见表达了她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一子目九一八事变中的内容:“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把部队撤到山海关内。
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
不到半年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敌手。
”可知,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主要是为了羞辱蒋介石对日军的进攻不闻不问,导致东三省陷落,故选B。
【考点】九一八事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
3.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A.中国国民党B.广大中国人民C.中国共产党D.日本帝国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三子目西安事变中的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每年的九月十八号晚上九点十八分,我国东北的沈阳都会撞钟和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通过14课《难忘九一八》的学习,一起来探讨答案。
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的第一段内容,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单的经过。
【学生阅读】:…………。
【老师提问】:好,同学们请停下来。
找到刚才老师提问的答案吗?【学生回答】:1931年9月18号夜,日本在沈阳北郊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老师总结、引申】因为这次事件是发生在九月十八号,所以称为“九一八事变”。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到当时日本是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那么这次事件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70页中间的蓝色小字部分的内容,待会请一位同学来简单概述一下。
义勇军进行曲歌曲简介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1978年,1982年~现在亦是原始版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1978年至1982年的歌词如下(现已不用作国歌歌词):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国际影响及其他语言版简介《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并远播海外而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在纽约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后,非常喜爱,不仅用英语四处演唱,还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普希金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用汉语演唱,并用汉语灌制了唱片,取名《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美国国务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演奏的各战胜国音乐时,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
以下是他演唱版的歌词Arise!You who refuse to be bound slaves!Let's stand up and fight forLiberty and true democracy!All the world is facingThe change of tyranny,Everyone who wants freedom is now crying:Arise!Arise! Arise!All of us in one heart,With the torch of freedom, March on!With the torch of freedom, March on and on!韩语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의용군행진곡》(义勇军进行曲)일어나라! 노예가되고싶지않은사람들이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우리의피와살로우리의새장성을쌓아가자.(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중화민족이가장위험한시기에있다.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모든사람은최후의외침으로일어나라! 일어나라! 일어나라!(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