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长恨歌
- 格式:docx
- 大小:16.68 KB
- 文档页数:7
长恨歌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B.霓裳(shāng)临邛(qióng)鼙鼓(pí)C.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D.钗擘(bò)马嵬(wéi)绰约(chu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B项,“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g。
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凝脂踌躇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绰约徘徊芙蓉帐暖云栈萦圩C.鹧鸪阑杆虚无缥缈旌旗无光D.鸳鸯蓬莱银屏迤逦逍遥容与【答案】D【解析】A项,“阕”应为“阙”;B项,“圩”应为“纡”;C项,“杆”应为“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答案】D【解析】A项,“西南”是名词做状语,向西南。
B项,“苦”是意动用法,以……为苦。
C项,“云”“花”都是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对下列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悄然:忧愁的样子。
B项,去:离开。
D 项,谢:感谢。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答案】D1.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百媚生”又和“无颜色”形成对比。
第01课长恨歌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场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那么是儒家的“〞。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限。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奉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
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本诗取材于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
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那么写了一篇传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回眸.〔〕骊.宫〔〕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玉扃.〔〕迤逦..〔〕仙袂.〔〕凝睇.〔〕钗擘.〔〕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姊妹弟兄皆列土..光荣生门户..,可怜不见玉颜空死处...云髻半偏新睡觉..雪肤花貌参差..是1.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文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 ?秦中吟? ?新乐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唐玄宗和杨贵妃 ?长恨歌传?3.móu lípín wéi qióng chuò jiōnɡ yǐ lǐmèi dìbò4.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古今异义,古义指姿色;列土:封爵赐邑可怜:可羡、得意;空见死处,“见〞字省略;睡醒;古今异义,古义指差不多1.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竭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缺乏〞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高二语文《长恨歌》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长恨歌》(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深闺.(guī)凝脂.(zhī)城阙.(què)回眸.(móu)B.姊.妹(zǐ)骊.宫(lí)鼙.鼓(pí)霓裳.(shāng)C.钗擘.(bò)萦纡.(xū)栈.道(zhàn)迤逦..(yǐ lǐ)D.池苑.(yuàn)仙袂.(mèi)绰.约(chuò)凝睇.(tì)2.下列对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纵横C.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不一致D.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査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练的语言,采用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C.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二、诗歌鉴赏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4.下列对节选部分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把唐玄宗的仓皇出逃说成“千乘万骑西南行”,但“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在四川逃难期间,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以至在行宫里望见月亮,在雨夜里听到风铃声就伤心不已,悲痛欲绝。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意思是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贵妃,只见她的死处。
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和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含之情。
D.“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
这两句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表现唐玄宗因思念而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
5.下列对节选部分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唐玄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
B.在节选部分,诗人刻画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在这部分诗歌中,诗人把唐玄宗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普通人。
C.在这部分诗歌中,作者通过景物的渲染来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有时景中见情,有时融情于景。
如“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D.在这部分诗歌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还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思悄然”“谁与共”等,表现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嵬(四首选一)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注)上多。
(注)长生殿:又叫集灵台,是唐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但袁枚却独具只眼,对《长恨歌》的主旨不以为然。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的神话传说,表明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人间的“银河”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7.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B项,“裳”应读“cháng”;C项,“纡”应读“yū”;D项,“睇”应读“dì”。
故选A。
2.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雪肤:皮肤白皙如雪;花貌:容颜美丽如花。
形容女子貌美。
结合“雪肤花貌”分析,“不一致”错误。
应该译为差不多。
故选C。
3.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结构混乱,“根据……显示”句式杂糅。
C项,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三个月内”应移到“每名学生”后,否则有“三个月内提出要求”和“要求三个月内完成”两种理解。
D项,搭配不当,此句为“一动双宾句式”,“推动……发展”正确,但“推动……收益”错。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B5.A【分析】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错误。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就断肠痛苦。
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
“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B。
5.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节选部分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回来一看池苑的地方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伤心落泪。
应为采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6.C7.①对比。
前两句“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拿皇帝和妃子的爱情与牛郎、织女的爱情对比,突出人间老百姓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后两句“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拿石壕村和长生殿对比,突出村里的泪水更多,值得同情的是劳动人民。
②用典。
后两句运用杜甫写的石壕村一对老夫妻的典故,突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分析】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错误。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夫妻别”是借指普通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故选C。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诗歌第一句写到了《长恨歌》里杨贵妃和李隆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第三句则写到了因战争而不得不别的石壕村夫妻,两两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鞭挞,对老百姓的悲惨境遇的同情。
结合“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分析,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拿石壕村和长生殿对比,突出村里的泪水更多,值得同情的是劳动人民。
“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
”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
用典,突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