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6.34 MB
- 文档页数:49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模型认知: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理解反应热的基础上,从宏观上理解、辨识燃烧热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关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学会关于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一、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例:在25 ℃、101 kPa下,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其表示在25 ℃、101 kPa下,2 mol气态H2与1 mol气态O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2O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用“s”,液态用“l”,气体用“g”,溶液用“aq”。
(2)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常用的ΔH的数据,一般都是25 ℃和101 kPa时的数据,可以不特别注明。
(3)用ΔH表示化学反应热,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注意“+”“-”和单位kJ·mol-1。
Δ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对一个化学反应,ΔH的单位中“mol-1”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而是指“每摩尔反应”。
因此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
在25 ℃和101 kPa下,H2(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水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②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1)对比上面①、②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产物都是2 mol H2O,而放出的热量却不相同?提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中H2O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内能不同,尽管产物都是2 mol H2O,但放出的热量不同,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A.稀H2SO4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H2O【答案】 C【板书】1中农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讨论】2.注意事项:【回答】①稀溶液:是指存在大量水的溶液。
②量的标准:必须是生成 1 mol 水。
【讲解】(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讨论】已知在稀溶液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思考】:(1)弱碱与弱酸反应;(2)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也都是57.3 kJ?【回答】(1)因为弱酸、弱碱在电离过程中需要吸热,所以弱酸、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小于 57.3 kJ;(2)因为浓硫酸与稀 NaOH 溶液的反应过程中还包括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大于 57.3 kJ;(3)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不仅生成H2O,而且生成 BaSO4 沉淀,生成 BaSO4 沉淀时会放出热量,所以此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热量要大于 57.3 kJ。
【思考】2.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20 g NaOH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2015·试题调研)反应Br+H2===HBr+H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热:过程Ⅰ>过程ⅡB.两个过程的反应热是相同的,ΔH=-80 kJ·mol-1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过程I中使用了催化剂解析:两过程的反应热相等,A错误;由图知,两个过程的反应热都为+80 kJ·mol-1,B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需要吸热,C正确;过程Ⅱ使用了催化剂,D错误。
答案:C误区警示:本题容易因混淆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关系而错选B,因此必须掌握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相关概念。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中有能量放出,表现为放热反应,ΔH<0;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需要吸收能量,表现为吸热反应,ΔH>0。
可用示意图表示:2.(2015·试题调研)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 2 mol AB时吸收 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 1 mol A—A和1 mol B—B键时放出 a kJ能量解析:1 mol A2(g)与1 mol B2(g)反应生成 2 mol AB(g)时吸收(a-b)kJ热量,A错误、B 正确;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错误;断裂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 错误。
答案:B3.(2015·成都航天中学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解析: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25℃、101 kPa下测得的数据,故B错误: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正确;D、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 错误。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2课时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
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基础知识梳理]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的反应热。
表示为H +(aq)+ 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2.实验原理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
3.实验仪器装置(1)将下列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方框中。
(2)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 。
4.测量步骤(1)初始温度(t 1)的测量 用一 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 中并测量其 ;用另一 量取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并测量其 ,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 1。
(2)终止温度(t 2)的测量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中,并把量筒中的 倒入小烧杯中,盖好盖板。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记录终止温度为t 2。
(3)重复实验操作三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5.数据处理ΔH =cm Δt ×10-3n H 2O kJ·mol -1 [其中c =4.18 J/(g·℃)][互动探究提高][思考探究]甲同学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K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结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问题思考:(1)实验装置中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什么?(2)装置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金属(不与酸、碱反应)质环形搅拌棒代替?为什么?(3)实验中为何使用0.55 mol·L-1KOH溶液与0.50 mol·L-1盐酸反应,而不是选用0.50 mol·L-1 KOH溶液?(4)能否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5)能否用醋酸代替盐酸或用氨水代替KOH溶液?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6)乙同学将甲同学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①简易量热计②简易量热计[归纳总结]1.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原理的理解(1)中和反应的对象为酸、碱的稀溶液。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中和反应中和热的测定)【明确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
(学习难点)2.熟知中和热测定的原理、仪器和操作。
(学习重点)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
课前预习案【知识回顾】1.中和反应的概念是,实质是;强酸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2.浓硫酸溶于水是;硝酸铵溶于水是,醋酸溶于水会成阴阳离子,该过程是。
【新课预习】学生阅读教材P4~P6,并思考下列问题:1.隔热、保温措施,为什么要隔热、保温?2.为什么要用强的酸碱溶液,而且溶质的浓度为什么不能过大3.取用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是什么关系?4.酸碱混合是一次倒入还是多次倒入,为什么?【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1:中和热概念的理解】1.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L0.1mol·L-1NaOH溶液与10L0.1 mol·L-1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中和热B.1molHCl气体通10L0.1 mol·L-1 NaOH溶液中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C.1 molCH3COOH与2molNaOH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D.只要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2.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 ΔH=-11.46 kJ·mol-1B.2KOH(aq)+H2SO4(aq)== K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1C.2KOH(aq)+H2SO4(aq)== K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1D.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3.下面四个热化学方程式,那个能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1 2Ba(OH)2(aq)+HCl(aq)==12BaCl2(aq)+H2O(l) ΔH=-57.3kJ/mol1 2Ba(OH)2(aq)+12H2SO4(aq)==12BaSO4(s)+H2O(l) ΔH1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2NH3·H2O(aq)+HCl(aq)==NH4Cl(aq)+H2O(l) ΔH3ΔH1、ΔH2、ΔH3的数值 57.3 kJ·mol-1。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
3.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定量描述,形成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的模型构建,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理解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_℃和101_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聚集状态。
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倍数。
3.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能量变化。
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表示在25_℃和101_kPa条件下,1_mol H2(g)与12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1_mol H2O(l)时放出热量285.8 kJ。
二、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表示方法: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三、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原理2.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_mL)、小烧杯(100_mL)、温度计、量筒(50_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试剂:0.50 mol/L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2.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
热化学方程式[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_℃、101_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倍数。
3.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实例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表示在25 ℃、101 kPa,1 mol H 2与12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已知有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H 2+I 2△2HI②H 2(g)+I 2(g)200 ℃101 kPa 2HI(g)ΔH =-14.9 kJ·mol -1③H 2+Cl 2=====点燃2HCl ④H 2(g)+Cl 2(g)===2HCl(g)ΔH =-184.6 kJ·mol -1 ⑤12H 2(g)+12Cl 2(g)===HCl(g)ΔH =-92.3 kJ·mol -1 ⑥H 2(g)+12O 2(g)===H 2O(g)ΔH =-241.8 kJ·mol -1 ⑦H 2(g)+12O 2(g)===H 2O(l)ΔH =-285.8 kJ·mol -1 问题思考:(1)以上7个化学方程式,哪些不属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g 、l等代表什么意思?固(态)体和溶液如何表示?【提示】①、③不是热化学方程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2H5OH+3O2 ===2CO2+3H2OΔH=-1 367.0 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C.S(s)+O2(g) ===SO2(g)ΔH=-269.8 kJ·mol-1D.2NO(g)+O2(g)===2NO2(g)ΔH=-116.2 kJ解析:A项未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项NaOH和H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D项中ΔH的单位是“kJ·mol-1”而不是“kJ”。
答案:C2.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4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Δ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C.CH4(g)+2O2(g)= ==CO2(g)+2H2O(l)ΔH =-890 kJ·mol -1D.12CH 4(g)+O 2(g)===12CO 2(g)+H 2O(l) ΔH =-890 kJ ·mol -1解析:A 项,水的状态为液态,应标注“l ”,错误;B 项,该反应放热,焓变的符号应为“-”,错误;D 项,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错误。
答案:C3.请你写出298 K 、101 kPa 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 与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 和1 mol H 2,吸热131.5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