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蛔虫性肠梗阻 ; 蛔虫性肠穿孔
胆道蛔虫症
胆检获虫卵、幼虫、成虫 是确诊的根据。
1.直接涂片法 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3.浓聚法 4.实验性驱 5.虫体鉴定
;
2.中医临床诊断: (1) 面部蛔虫斑:〔留意与面部苔癣化白 斑鉴别〕 (2) 指甲白斑 (3) 唇泡 (4) 巩膜“虫影〞
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 含蚴卵〕属直接发育型,人 是独一宿主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过污染 食物、饮水,经口途径感染
体内移行:口→小肠→肝脏 →右心→肺脏→气管→咽→ 食管→胃→小肠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
成虫的致病:
(1) 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纳差、腹胀、消化不良、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2) 营养不良、贫血: (3) 脐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 发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
①蛔虫产卵量大;
②虫卵抵抗力强 ;
③生活史简单;
④用未经无害化处置 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 便;
⑤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
全世界蛔虫感染人数约为 14.7亿
每年约有2万人死于蛔虫 病
感染率具有乡村高于城市
5~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
;
1.加强卫生宣传,留意个人卫生:饭前便 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瓜果,不饮生水
虫体圆柱形状似蚯蚓体形向头尾两端逐渐变细体表光滑有纤细的横纹两侧各有一条侧线乳白色或淡红色口孔位于头端周围有排列的唇瓣唇瓣内缘有锯齿状细齿
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 ,也是最常见的寄生虫 之一,寄生于人体小肠 中,引起蛔虫病。蛔虫 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 分布遍及全国。
;
虫体圆柱形,状 似蚯蚓,体形向 头尾两端逐渐变 细,体表光滑有 纤细的横纹,两 侧各有一条侧线, 乳白色或淡红色, 头端钝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