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人教通用版题组训练过关 第3讲 考点2 2.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311.07 KB
- 文档页数:4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核心素养测评九铁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解析】选B。
“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Fe2O3超细粉末为红色,A为蓝色晶体,B为FeSO4·7H2O 是绿色晶体,C为KAl(SO4)2·12H2O是无色晶体,D为Fe2(SO4)3·9H2O为黄色晶体,所以判断“青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选B。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铜屑加入含Fe3+的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中:Fe 3O4+8H+3Fe3++4H2O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 2O2+4H+Fe3++4H2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解析】选A。
磁性氧化铁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2、+3价,溶于盐酸后生成Fe2+和Fe3+,B错误;C项中电荷不守恒,C错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价亚铁离子,D错误。
【加固训练】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FeSO4·7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NB.K+、N、H+、I-C.Na+、OH-、S、K+D.K+、Ag+、Ca2+、N【解析】选B。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2020·烟台模拟)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50 mL,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250 mL容量瓶②托盘天平③烧瓶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玻璃棒⑦试管⑧药匙A.①④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⑤⑥⑧D.全部【解析】选A。
由于只需要进行溶解、转移、洗涤和定容操作,故需用的仪器只是①④⑤⑥。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量取9.82 mL浓盐酸C.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 固体D.定容时,为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紧贴容量瓶内壁【解析】选A。
10 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B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C错误;胶头滴管应悬空垂直于容量瓶上方,D错误。
3.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配制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 )A.②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C。
操作①在称量NaOH时应将NaOH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操作②应将称量好的NaOH转移至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不应该使用量筒,错误;操作③玻璃棒的末端应在刻度线以下,错误;操作⑤定容时视线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错误。
【加固训练】1.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准确配制480 mL含NaClO 25%、密度为1.19 g·cm-3的消毒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只需要三种仪器即可完成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C.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0 g【解析】选C。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胶体的制备及鉴别、分离1.(2020·周口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
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A项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B项错误;FeCl 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 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C项正确;该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和鉴别(1)鉴别: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
(2)分离:利用渗析操作来分离胶体和溶液。
胶体的性质与用途2.胶体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①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④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⑤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⑥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⑦明矾和FeCl3可用作净水剂⑧ O3、H2O2均可用于水的净化杀菌A.①④⑧B.③④⑦C.②⑤⑧D.②⑧【解析】选D。
①土壤胶体中胶粒带有电荷,对离子有吸附和交换作用,可起到保肥的效果;②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静置后分层,油层在水层的上面,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③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胶体的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继续滴加的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铁发生酸碱中和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沉淀溶解;⑤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利用渗析净化血液胶体;⑥静电除尘的原理是电泳现象;⑦明矾、FeCl3净水的原理是生成胶体,胶体吸附杂质而净水;⑧O3、H2O2的净水是利用强氧化性氧化细菌蛋白质而杀菌。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核心素养测评三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原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电解、水解、分解、裂解和潮解都是化学变化②任何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都不相等③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分别在光照时和点燃时发生,ΔH不同④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⑤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两性氧化物⑥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可确定某酸为几元酸A.①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解析】选D。
有些固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这种现象叫潮解,不是化学变化,①错误;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正确;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时发生,ΔH相同,③错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未必是化学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过程,④错误;Si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但不是两性氧化物,⑤错误;确定酸是几元酸不能直接看化学式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为一元酸,⑥错误。
答案选D。
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用纯碱等烧制玻璃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选D。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是物理变化,答案选D。
【加固训练】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解析】选C。
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
选项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
物质的转化
1.(2020·衡水模拟)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 H 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选项A B C D
X酸碱性氧化物盐羧酸
Y碱酸碱醇
【解析】选D。
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H2O,酯不属于盐。
【反思归纳】产物为盐和水的几种典型反应
(1)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2)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3)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4)酸式盐与碱的反应:酸式盐+碱盐+水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表演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刺绣打树花剪纸织锦
用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图案将熔化的铁水泼向
空中,迸溅出火花
用剪刀或刻刀在
纸上剪刻花纹
用提花机织
出图案
【解析】选B。
A.刺绣并未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B.将熔化的铁水泼向空中,铁水会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迸溅出火花,故选B;C.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
选C;D.用提花机织出图案并未生成新物质,故不选D。
物质性质与用途
3.(2019·辽宁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工业上用石灰乳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CaSO4
C.单质硅可用于制半导体、光导纤维等
D.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解析】选C。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A项正确;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
能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硫酸钙,B项
正确;单晶硅可用于制半导体,二氧化硅用于制光导纤维,C项错误;
Cl2和NaOH、Ca(OH)2反应分别生成NaClO、Ca(ClO)2,次氯酸盐与
CO2、H2O作用生成的HClO能杀菌消毒,D项正确。
4.(2019·石家庄模拟)学生甲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
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B.b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C.SO2、Na2C2O4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CH3COOH与Na2S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O-3
【解析】选C。
SO2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能电离出H+和HS,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但导电的原因是H2SO3电离而不是SO2电离,故H2SO3是电解质而SO2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CH3COOH和b填充在一起,故b不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SO2中的S元素为+4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Na2C2O4中的C元素为+3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正确;Na2S是盐而不是碱,故CH3COOH与Na2S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项错误。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三馏:蒸馏、分馏为物理变化,干馏是化学变化。
②四色: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③五解:潮解是物理变化,分解、裂解、水解、电解是化学变化。
④十六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是物理变化,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裂化、油脂硬化是化学变化。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