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化学拓展课程 8.2.1 苯酚 (2)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2
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选修5的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苯的性质和醇的性质后安排的既有苯环结构又有羟基官能团的一类重要的化合物。
探究苯环和羟基相互影响下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明白酚类物质和醇类物质虽然官能团相同,但化学性质相差很大,这主要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苯环上的化学性质又不同于苯的性质,这主要是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实验教学辅助学生体会理解教材内容,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比较几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巩固并提升对酚类物质的性质的理解。
2.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苯和醇的性质,但作为高二的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科思想及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已学物质的性质记忆的还不够深刻,常出现混淆情况,再加上对物质酸性强弱的大小比较理解就很困难,所以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便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酚的概念,能区分醇和酚。
2.会写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3.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并知道其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法理解并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既不同于苯又不同于醇,学会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2.通过比较苯酚与苯和醇的化学性质,体会类比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苯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2.苯酚的弱酸性实验设计及弱酸性强弱的比较。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苯、醇和酚的不同化学性质,体会烃基和官能团的相互影响,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化学性质的学科思想。
教学资源演示实验;PPT;《有机化学基础》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PPT]解读教学目标阅读目标明确目标和任务环节二:预习测试[PPT]设计试题单独回答自学能力检查环节三:微观分子宏观视角苯酚的分子结构展示苯酚的分子模型分子结构观察,认识苯酚的空间构型,书写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借助于分子模型直观的认识苯酚的分子结构环节四:化学视角苯酚的物理性质展示苯酚;做溶解性实验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溶解性通过实验增强对苯酚物理性质的记忆环节五:实验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1.酸性的探究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3.酚羟基的显色反应预设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巡视观察学生实验,随时指导学生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环节六:性质总结能力提升苯酚的化学性质:1.酸性的探究[提问]根据哪个实验可以证明苯酚具有酸性?[逐步设问]哪个实验说明苯酚显示弱酸性,为什么?思考,抢答书写方程式思考,抢答书写方程式,总结酸性强弱顺序。
1《8.2醇和酚》——苯酚教学设计黑龙江省虎林市高级中学张冬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和结构。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难点:设计验证探究苯酚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教学流程】学生观察、实验得出苯部分酚物理性质复习式导入新课,引出酚的定义对比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并涉及实验来验证,讨论二者性质差别的原因。
强调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实验要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和酸性,同时书写方程式。
教师着重引导讨论苯酚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实验说明其反应的产物是结论:苯酚的-OH受到苯环的影响而活泼,苯酚具有酸性。
学生实验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引导学生探究讨论该实验中未出现沉淀的原因苯酚中苯环受羟基影响邻、对位的H变得活泼,有机物的官能团之间互相影响苯酚的显色反应苯酚的检验展示制作苯酚模型,掌握苯酚结构过渡:羟基是否影响苯环的性质由性质探究用途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固双基,攻难重布置作业2【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复习导入新课,引出酚的定义[展示]展示学生自做苯酚模型,掌握苯酚结构[实验探究]少量苯酚加2mL水混浊澄清冷却混浊(待用)[得出苯酚的溶解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总结]苯酚物理性质[实验探究]苯酚的酸性+NaOH+H2O[现象分析]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苯酚弱酸性,同时写出所做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误区警示]苯酚不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与二氧化碳反应,无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NaHCO3。
[了解掌握]由苯酚弱酸性介绍苯酚的俗名:石碳酸。
[思考交流]醇和酚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为什么醇显中性,而酚却显酸性?[重要结论]有机物分子中“基团”相互影响,苯环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性增强,更易电离,表现出一定的酸性。
《苯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2)掌握苯酚的结构和苯酚的酸性、与溴的反应等重要化学性质;(3)了解苯酚的用途,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1.2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苯酚的性质,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逐渐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酚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2.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苯和羟基性质基础上,抓住结构认识性质,根据性质反证结构的思想,怎样让学生理解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3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入】展示魔术:请揭秘!将氯化铁溶液伪装成茶水,倒入三个“空杯”,液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可由这些特别的现象联想到什么?可以试着揭开背后的秘密吗?【学生活动】讨论、回答: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血红色液体是硫氰化铁;茶水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紫色液体不知道!【总结】和三价铁溶液引起紫色的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苯酚设计意图:以揭秘魔术的方式回忆、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并为引出苯酚这个课题创设了情境,也为显色反应埋下了伏笔。
环节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3.1苯酚的分子结构探究【拓展】什么是酚?【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涉及到的分子结构特点:酚——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学生活动】分析特点,构建酚的定义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苯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过渡】这节课我们以苯酚为重点研究对象来了解下酚的世界。
【展示】苯酚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学生活动】⑴结构决定性质,大家仔细观察苯酚有哪些官能团?写出分子式,结构简式。
《苯酚》教学设计兰州市第五中学伍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用途。
掌握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证据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结构到性质研究方法。
体会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苯酚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增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酚分子内羟基和苯环的相互影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证据推理、讨论、对比、归纳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引入]从生活中的水果、植物、生活用品(含酚)引出本节课主题。
[科学史话]苯酚的发现到诸多用途,[教师]这么神奇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进入微观世界探寻苯酚的结构[板书]二、苯酚1.结构[投影]苯酚的结构模型、比例模型[教师]请大家观察模型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找出它的官能团。
[设置情境]:“事故简报”中收集苯酚的性质信息[学生分析、讨论]:颜色、气味、能溶于水[教师]这些信息都指向苯酚的什么性质?我们搜集的对吗?[探究实验]:苯酚的溶解性[学生分析、讨论]:苯酚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结构引导学生归纳苯酚的性质由官能团决定,加强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实验现象收集证据,分析推理[设置情境]:“苯酚软膏说明书”搜索苯酚的关键词[学生分析、讨论]:能被空气氧化,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教师]:这些信息都指向苯酚的什么性质呢?[板书]:3.苯酚的化学性质[投影]:实验室苯酚久置变红,苯酚软膏用完要盖好[学生大胆猜测]:苯酚会被氧气氧化[板书]:①苯酚易被氧化[投影]:苯酚软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学生大胆猜测]:苯酚可能具有酸性?[教师]:是吗?我们用实验来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分析]:苯酚有酸性,但是酸性好像很弱[投影]:资料在线[板书]:②苯酚的酸性[教师]:苯酚、碳酸、醋酸的酸性强弱?[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教师]:对比苯酚与乙醇,你能从结构角度分析苯酚为什么具有酸性?[成果展示]:请你帮助该化工厂设计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案[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苯酚浊液+石蕊苯酚浊液+NaOH苯酚浊液+Na2CO3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备课:长沙县七中高二化学备课组时间:2019-4-181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2课时)导学案(简案)---授课老师:黄监【学习目标】1.通过对苯酚性质的研究,学习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对乙醇与苯酚及苯和苯酚化学性质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感悟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重点】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一、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课前预习教材后自主完成)1、醇与酚的比较2、苯酚的结构苯酚俗称:,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
3、苯酚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纯净的苯酚是一种色晶体,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苯酚往往会因部分氧化而略带色,苯酚具有气味。
熔点为:43℃;(2)溶解性: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会与水形成浊液;当温度高于65℃时,苯酚能与水。
苯酚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思考1】苯酚有毒,有腐蚀性,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如何处理?二、合作探究(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探究完成)(一)、苯酚的物理性质(1)【活动与探究】苯酚的色态及溶解性(请将该处的苯酚浊液分为4份留下备用)序号实验操作现象1向装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加入15~20ml蒸馏水,振荡。
2小心加热试管3冷却试管羟基化合物类别定义举例醇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相连的羟基的化合物酚羟基与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备课:长沙县七中高二化学备课组时间:2019-4-182(二)苯酚的化学性质(1)【活动与探究】苯酚的弱酸性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解释及化学反应方程式1、取少量苯酚浊液(前面预留1号试管,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取少量苯酚浊液(前面预留2号试管,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3、往第2步的溶液中轻轻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4、取少量苯酚浊液(前面预留3号试管,逐滴滴加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思考2】通过上述实验,比较①H2CO3②─OH③HCO3—的酸性强弱。
(2)【活动与探究】苯和苯酚都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苯与液溴反应(方程式):苯酚与浓溴水反应(方程式):项目苯酚苯反应物反应条件产物取代苯环上氢原子数(3)【活动与探究】苯酚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向苯酚溶液(前面预留4号试管)中滴入少量FeCl3溶液(三)小结: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四)及时巩固:(组内互助---各小组成员之间出题相互考察,题型可以是口答苯酚的相关性质,也可以是默写苯酚有关的化学反应)。
1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苯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掌握苯酚的酸性、取代反应和显色反应;理解乙醇和苯酚性质对比,苯酚和苯取代反应性质对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播放促进学生增强学科间的联系能力。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树立辩证分析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探究创新的思维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难点:苯酚酸性强弱的比较三、教学用具ppt、实验用品、化学模型四、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实验与讲解三者相结合五、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图片、诗词的欣赏让学生对中国的茶文化有基本的认识,引出茶叶的成分和茶多酚的神奇功效,什么是茶多酚?今天我们共同揭开酚类物质的神秘面纱。
【生】通过学案的预习得到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师】展示苯酚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图片【提问】酚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在结构上有何异同?【生】酚类物质和醇类物质中都有羟基,前者直接连在苯环上,后者与烃基相连。
【师】播放‘‘苯酚泄露事件’’视频,引出苯酚性质的学习。
【生】观察苯酚的色、态,闻气味,按学案内容进行苯酚溶解性的实验探究。
注意取用苯酚时安全操作,苯酚有毒性,腐蚀皮肤。
【演示实验】苯酚的溶解性——“牛奶变清水”魔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取半钥匙苯酚于试管中,滴加一滴管水,用力振荡溶液浑浊2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浊液变澄清3取半药匙苯酚于试管中,滴加一滴管无水乙醇,用力振荡溶液澄清2结论: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当温度高于65℃时,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学以致用】1.苯酚药品在保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密封保存2.若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药品,应如何处理?用酒精溶液擦拭【实验探究1】苯酚的酸性实验药品:苯酚浊液、pH试纸、石蕊试液、NaOH溶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方法1.测量苯酚浊液的pH值pH值小于7方法2.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浊液变澄清方法3.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结论:苯酚具有弱酸性【学生演板】相关方程式【问题探究】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和碳酸相比如何?【实验探究2】苯酚和H2CO3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步骤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实验现象溶液变浑浊实验原理结论:方程式:【思考】怎样证明苯酚的酸性强于HCO3-【想一想】苯酚和乙醇都具有羟基,为什么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呢?【生】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过渡】反之,羟基对苯环有无影响呢?下面大家一同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苯酚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苯的结构与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③提高实验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含酚废水的处理,逐步认识苯酚的性质②实验探究苯酚具有弱酸性,学会对比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②感受化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③体会事物是普遍联想及相互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感受化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难点:实验探究苯酚具有弱酸性,学会对比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引入】观察生活中的酚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结构【提问】大家尝试给酚下定义?观看、思考。
对酚的结构有个初步的了解。
从生活中酚类引出苯酚,便于学生迁移总结。
【板书】一、苯酚的结构观察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1.分子式:C6H6O2.结构简式:3、官能团:-OH掌握酚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资料】正:李斯特合理使用苯酚反:苯酚污染,苯酚泄漏流入新安江【提问】如何处理含酚废水?通过正反两个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苯酚的利弊。
1.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
2.材料对比。
【板书】二、苯酚的物理性质【探究】观察苯酚的色、态、味,苯酚的溶解性探究观察,认识苯酚的色、态、气味以及它的溶解性探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讨论】通过现象,结合视频片段,总结出苯酚的物理性质。
【提问】通过探究苯酚的溶解性,你会选择何种萃取剂?【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萃取后的溶液为混合物,如何处理苯和苯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热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苯酚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选择合理的萃取剂。
1.认识苯酚的物理性质。
2.实验对比方法。
【思考与交流】工业上向苯和苯酚中加入NaOH溶液,原理是什么?如何实验分离苯和苯酚?【验证实验】向苯酚浊液中加入体积较少的NaOH溶液和体积较多的水,对比现象学生根据自己对苯酚结构的了解,猜测苯酚具有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3烃的衍生物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酚类的定义;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推出苯酚应具有的性质;分析羟基对苯环的影响,推出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培养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培养唯物主义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实验准备:学生实验用品:苯酚、水、乙醇、石蕊、5%NaOH溶液、FeCl3溶液试管、酒精灯、火柴、滴管、试管夹教师实验用品:苯酚、水、乙醇、石蕊、5%NaOH溶液、浓溴水、FeCl3溶液、试管、酒精灯、火柴、药匙、滴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生活案例引入【定义】:【归纳】判断依据:羟基的连接方式,-OH直接连接在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为3醇,直接连接在苯环上为酚。
最简单的酚是苯上的一个氢被羟基所取代——苯酚。
【比较】醇、芳香醇、酚(通过对比,对醇的结构特点有更深的认识,明确在醇的结构中,链烃基直接与-OH相连,顺势提出酚的概念)【常见的酚的命名】:苯酚、邻甲基苯酚【板书】苯酚一、苯酚的结构:苯酚的分子式、结构简式、苯酚分子比例模型【展示】苯酚软膏的说明书:如何理解说明书中的相关事项?结合说明书归纳苯酚物理性质。
【板书】二、苯酚的物理性质:【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思考】分析苯酚的结构,结合阅读材料,你预测苯酚可能有什么化学性质?为什么?如何用实验加以证明?【板书】三、苯酚的化学性质【展示】苯酚软膏的说明书:为什么不能和碱性药物共用?苯酚有酸性吗?如何证明?【学生合作探究】如何用实验证明苯酚有酸性?【实验方案】1.在苯酚水溶液中滴加石蕊试剂2.在苯酚水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后通入CO2。
沪科课标版拓展型课程8.2《酚》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学生学科:化学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⑴复习苯及其醇的有关性质⑵预习苯酚的相关内容4.执教:刘楠二、教学课题沪科课标版拓展型课程8.2《酚》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2.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安排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将本节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苯酚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③理解并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②通过实验活动的参与、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CH34.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模型,实验探索,对比分析,练习提高的方法掌握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及显色反应。
教学难点:在学生学习过苯和羟基性质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抓住结构特征,推测化学性质,并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学生在学习氯代烃基乙醇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在已经学过的醇和苯及其同系物的知识中,醇羟基的性质和苯环对侧链的影响为学习苯酚的性质作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掌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通过醇的学习,已学习了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所以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基于含酚污水处理的苯酚性质学习学科化学授课教师刘茜茜学生高二2班(教学班)授课时间2019年6月4日第8节课型复习课“苯酚”是高中选修课程中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二学生应学习的重点内容。
苯酚结构中的苯环和羟基共同决定了苯酚性质的多样性。
本节课以含酚污水处理为真实的情境线索,以方案设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方案展开,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中问题的产生、反思和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讨论、实验等多种学习方法,体会物质性质支撑实际问题解决,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又能促进对于物质性质再学习的关系,体会实验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反思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知道苯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
(2)通过含酚污水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体会物质性质对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导作用。
(3)通过设计工艺流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和讨论和解决,体会加强性质学习的必要性,体验实验手段对性质学习的重要性。
体会反思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增强社会责任。
2.评价目标(1)通过学生对含酚污水工艺流程的设计,诊断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水平和提出问题的水平(基于记忆水平、性质决定应用的水平)(2)通过对流程设计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的交流讨论,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水平和实验的设计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3)通过对流程设计的优化和完善,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物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反思思维的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教学设计二、教学与评价思路三、教学流程1.基于应用的问题产生【学习任务1】根据课前小组讨论,利用物质性质设计含酚污水工艺流程,进行问题汇总。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水平(基于记忆水平、应用水平)2.基于证据的问题讨论【学习任务2】讨论问题的产生途径,解决方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评价任务2】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诊断学生的反思水平Ⅰ基于应用的问题产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方案设计问题汇总诊断物质性质认识水平,诊断提出问题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Ⅱ基于证据的问题讨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讨论问题的产生途径,解决方案诊断发展学习物质性质的认识水平诊断学生的反思水平Ⅲ基于实证的问题解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实验手段解决问题诊断发展实验手段解决性质学习的认识水平,发展反思水平方案设计:含酚污水的工艺流程问题汇总:在设计遇阻时产生的问题。
苯酚-沪科版拓展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拓展型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苯酚的基本性质与用途,并掌握苯酚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苯酚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苯酚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在课堂上通过讲解苯酚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苯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苯酚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苯酚的性质和用途,并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4.讨论交流每次实验完成后,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思考,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讲解苯酚的基本性质和用途通过课件和图示,让学生了解苯酚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基本性质,以及苯酚的主要用途和应用。
第二步:实验操作1.实验材料准备:苯酚,氢氧化钠,稀盐酸,滤纸,量筒,滴定管,比色皿。
2.实验步骤:a.将苯酚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HCl)中;b.将加有HCl的苯酚溶液加入含有氢氧化钠(NaOH)的比色皿中,使其中和,溶液转为酸性;c.用稀盐酸滴定氢氧化钠,至溶液酸性消失,转为中性。
d.记录滴定所需的盐酸的体积,计算出实际苯酚的含量和酸性度。
第三步:数据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从中归纳总结苯酚的性质和用途,并互相交流思考。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拓展型课程教学,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苯酚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并掌握了苯酚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学生也培养了数据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在本次拓展型课程教学中,建议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探索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苯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官能团,而且收到官能团周围基团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通过醇与酚,苯与苯酚性质差异的比较分析,可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事物相互联系的普遍规律。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通过醇的学习,已学会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认识了羟基的化学性质。
因此,学生在苯酚的学习时,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比较)及苯酚的三溴取代还是具有一定困难;对显色反应缺少支持等。
所以,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的较好策略应该是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猜想、实验探索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苯酚的结构和酸性、与溴的反应等重要化学性质;(3)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苯酚的性质;(2)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加深有机物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逐步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酚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2)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
3-1-2酚教[来源:Z#xx#]学[来源:][来源:学科网]目[来源:学科网]的知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技能使学生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特征、重要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价值观逐渐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进取的品质。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结构与板书设计四、苯酚1.分子式:C6H6O;结构式:略;结构简式:2、苯酚的化学性质(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苦味酸(3)显色反应: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
3、苯酚的用途教学过程备注[引入]视屏:新安江水体污染事件四、苯酚[展示]苯和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1.分子式:C6H6O;结构式:略;结构简式:[展示]苯酚样品,指导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气味。
(若苯酚显粉红色,应解释原因)[演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苯酚晶粒,再加一些水,振荡,加热试管里的物质,然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
[设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讲]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热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
注意:使用苯酚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讲]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地氧化成对-苯醌。
[投影]2、苯酚的化学性质[讲]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定。
(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投影](实验3-3(2))观察描述现象:溶液由浑浊变为透明澄清。
[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
[讲]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苯酚显酸性。
[板书][投影](实验3-3(3))向一支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向另一支苯酚钠溶液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苯酚是芳香烃的重要羟基衍生物,本节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让学生认识到多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与制约。
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几种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希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强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苯酚的物理性质;(2)能写出苯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通过苯酚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体会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3)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1)通过实验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2)通过工业含酚物质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珍视生存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观。
教学重点: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
教学难点: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以及与醇、苯性质比较的差异。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或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醇,知道了决定醇性质的官能团为羟基,还有一类物质也含有羟基,这两类物质含有相同的官能团,那性质是否一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苯酚,首先我们来观看两个与苯酚有关的片段。
聆听、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教室环节二苯酚的物理性质【设问】从两个片段内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过渡】片段一说明合理利用苯酚可以造福人类,片段二说明苯酚有毒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趋利避害,如何合理使用苯酚?这就要求我们要熟悉苯酚的性质。
《苯酚》教学设计作者:韩喜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酚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苯酚的结构、能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认识本分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及对苯酚性质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4)、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学会团结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难点:1.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根据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的培养和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类比推测、实验探究四、教学媒体:实验、投影、电脑动画五、教学过程项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情景引入【引入】我们进入录播教师,大家有没有闻到什么特殊的气味?学生:像医院的味道。
学生:消毒水的味道。
通过情景,引入课堂。
教师:大家所闻到的气味来自于一类新的物质,酚类。
而今天我们进来学习最简单的酚类——苯酚。
释疑,引入苯酚。
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写出它的结构式等么?引导学生对比其与醇类的区别。
学生书写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学生思考。
通过有机物质时的积累,练习通过模型获得知识的能力。
苯酚虽然不像乙醇那样让人熟悉,但是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多的。
防腐剂,染料,农药,消毒剂,合成原料等等。
通过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其中学生们所说的医药用途,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苯酚软膏,老师给出了其部分说明书,你能从中获得哪些物理性质呢?易溶于酒精,颜色红色?白色?气味,状态等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推断的能力。
1苯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演示实验能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通过课堂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和好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难点:官能团和苯环的相互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四、教学用具苯酚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五、教学过程【引入】【质疑】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会闻到一股特殊气味,你知道这是什么物质的气味吗?【情景】(展示一瓶来苏尔水消毒液让学生闻气味)来苏水为什么可以消毒呢?仔细回忆、观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导入生活情景和展示日常用品,从与酚相关的身边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两份苯酚样品:未被氧化的和已部分被氧化的)引导学生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活动与探究1]实验内容现象与结论1观察苯酚颜色、状态,闻其气味。
2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
继续加苯酚晶体至有较多晶体不溶解,振荡、静置。
3热水浴中加热实验2试管,然后冷却。
4苯酚晶体加入到苯中,与实验2比较。
【板书】一、苯酚的物理性质色态:常温下,纯苯酚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40.9℃),在空气中被氧化显粉红色气味:有特殊气味毒性:有毒,强腐蚀性溶解性: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是溶有苯酚的水层,下层是溶有水的苯酚层),高于65℃时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易溶于乙醇、苯等【投影】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突出其中的羟基和苯基,特别是羟基)【板书】二、苯酚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6H6O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酚)羟基理解、记忆、书写分子、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掌握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式。
2【板书】三、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2]1、取2mL苯酚浊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将得到的液体分到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滴加稀盐酸,另一支通入CO2气体,观察实验现象?2、取2mL苯酚浊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投影及板书】1、弱酸性①苯酚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C6H5OHC6H5O+H+呈弱酸性,苯酚不能使紫色石蕊等指示剂变色,因此又名石炭酸,酸性:盐酸>H2CO3>C6H5OH>HCO3-【讨论】乙醇和苯酚分子中都有—OH,为什么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活动与探究3]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观察现象?【投影及板书】2.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讲解】注意:①羟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使邻、对位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
1《苯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溶解性情况及原因(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3).通过醇羟基和酚羟基化学性质差异的对比,了解苯环对羟基的影响(4).能书写酚羟基弱酸性的相关常见方程式2、过程方法(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3).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1).通过苯酚和酚类物质的应用,认识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以及与醇、苯性质比较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类比迁移、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前准备1.试剂:苯酚晶体、苯酚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碳酸氢钠溶液、浓溴水、蒸馏水、乙醇、苯、钠、稀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等。
2.用品:火柴、试管、玻璃棒、表面皿、角匙、胶头滴管等。
2六、教学设计师生双边活动细目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温故而知新下列烃的衍生物中,属于醇的有(ACG)通过醇类的结构,引出酚类。
设问观察B、D、E、H它们也有羟基,为什么不属于醇类?属于什么?【阅读教材并归纳】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构成的化合物叫酚。
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引入展示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通过酚的定义可知,最简单的酚是苯酚。
[展示]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苯酚的分子模型,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观察,分析】苯酚可以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