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教案王泽明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轴与轴承”。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分类与结构、轴承的类型与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了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分类、结构及其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难点: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演示轴承配合的动画。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轴与轴承在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1)介绍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讲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强调其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一个具体的轴与轴承配合示意图,并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 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 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及其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汽车发动机轴与轴承配合实例,画出配合示意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了解轴与轴承在新型汽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分析;2. 轴承的类型及工作原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具体实例分析。
《机械基础》教案:轴的用途和分类、传轴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轴的分类及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传动轴的结构和功能。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轴的用途和分类1.1 轴的定义及基本作用1.2 轴的分类:传动轴、输出轴、曲轴等1.3 各类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 传动轴的结构2.1 传动轴的组成:轴身、轴承、联轴器等2.2 传动轴的传动原理2.3 传动轴的设计和选材要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的用途和分类、传动轴的结构及功能。
2. 教学难点:传动轴的传动原理、设计要求和选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轴的用途、分类和传动轴的结构。
2.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各类轴的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传动轴的传动原理和设计要求。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传动轴的选材依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机械设备中轴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轴的兴趣。
2. 讲解轴的用途和分类:介绍轴的基本作用,讲解各类轴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
3. 讲解传动轴的结构:剖析传动轴的组成、传动原理及设计要求。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设备中传动轴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传动轴的选材依据。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轴的用途、分类和传动轴结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练习1. 练习题:a. 轴的主要作用是什么?b.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轴分类,并简述其特点。
c. 传动轴的组成有哪些部分?d. 为什么需要传动轴?e. 请解释传动轴的传动原理。
2. 小组讨论:a. 讨论传动轴在实际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案例。
b. 分析传动轴的设计要求和选材标准。
七、拓展知识1. 介绍轴的其他类型,如主轴、从轴等。
2. 讲解轴的材料选择,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八、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轴和传动轴,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结构和特点。
机械基础——轴的概述(教学教案(中职教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轴的概述。
主要包括轴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了解轴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难点:轴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轴的实物模型、挂图、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轴的实物模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轴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1)定义:轴是连接旋转部件、传递扭矩和支撑旋转质量的机械元件。
(2)分类:轴按结构可分为光轴、阶梯轴、曲轴、齿轮轴等。
(4)作用:轴在机械传动中起到传递扭矩、支撑旋转质量、确定旋转轴线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例,分析轴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轴的选用及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轴的选择、计算和应用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机械基础——轴的概述2. 内容:(1)轴的定义(2)轴的分类(3)轴的结构特点(4)轴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5)轴的选用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轴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2)计算题:已知某轴传递的扭矩为T,转速为n,材料为45钢,求轴的直径。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轴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轴的加工工艺、检测方法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机械基础教案 7.3.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基础》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主题为“轴”。
教学内容包括:轴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轴的结构设计要素;轴的材料及性能要求;轴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轴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掌握轴的结构设计要素。
2. 了解轴的材料及性能要求,能进行轴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轴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重点:轴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轴的结构设计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轴模型、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轴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轴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自行车轮轴、汽车传动轴等实例,学生观察并思考轴的作用。
2. 新课讲解: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轴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2)教师通过PPT展示轴的结构设计要素,学生观察并理解;(3)教师讲解轴的材料及性能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4)教师进行轴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学生跟随老师思路进行学习。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学活动: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满足强度要求的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教学活动: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学生听讲并模仿练习。
5. 随堂练习: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两道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 轴的结构设计要素3. 轴的材料及性能要求4. 轴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轴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分析轴的结构设计要素,并举例说明;(3)根据轴的材料及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4)计算给定轴的强度,并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轴的基本概念、结构设计要素及强度计算方法。
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21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具体包括第1节《数据的收集》和第2节《数据的处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并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同时学习利用图表展示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掌握样本估计总体的原理。
2. 学生能够熟练地制作和使用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等图表来展示数据。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样本估计总体的原理,图表的制作和使用。
难点:样本估计总体的精确度,图表的深入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调查问卷,计算器,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次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处理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的成绩数据。
2. 知识点讲解:a. 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b. 样本估计总体:如何从部分数据推断整体数据的情况。
c. 图表制作和使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解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以一次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成绩为例,讲解如何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并制作相应的图表来展示成绩分布情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并制作相应的图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样本估计总体的原理,以及图表的制作和使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制作相应的图表来展示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原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使用。
课时计划授课时间: 4 月 16 日授课过程(一)组织教学:端正姿势,清查人数(二)引入新课现在机床很多都运用了液压装置,我们技术工作者应该对机床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液压传动。
(三)讲授新课绪论一、工作原理展示挂图,以手动液压千斤顶为例以油液为工作介质,依靠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依靠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
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先将机械能转换为便于输送的液压能,然后又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二、组成及作用1、动力部分:将机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一般⑴曲轴是用于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专用零件,它可以将旋转运动改变为往复直线运动或者作相反的运动转换。
例如内燃机、曲柄压力机中的轴,它兼有转轴和曲柄的双重功能。
⑵软轴具有良好的挠性,由几层紧贴在一起的钢丝层构成,它可以把扭矩和旋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任何位置.。
如牙科医生用于修磨牙齿的钢丝软轴,摩托车上控制里程表工作的软轴。
⑶直轴1、直轴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直轴按照其外形不同,可分为光轴和阶梯轴两种。
光轴形状简单,加工方便,但轴上零件不易定位和装配;阶梯轴各截面直径不等,便于零件的安装和固定,应用广泛。
一般常用的是阶梯轴。
根据轴的所受载荷不同,可将轴分为心轴、转轴和传动轴三类。
a一曲轴b一光铀c—阶梯轴3、直轴的应用特点⑴心轴心轴的应用特点是用来支承转动的零件,只受弯曲作用而不传递动力。
例如:车辆用的转动心轴;支承滑轮用的固定心轴。
⑵转轴转轴的应用特点是既支承转动零件又传递动力,转轴本身是转动的,同时承受弯曲和扭转两种作用。
例如:卷扬机的小齿轮轮轴。
⑶传动轴传动轴的应用特点是只传送动力,只受扭转作用而不受弯曲作用,或者弯曲作用很小。
例如:汽车的传动轴,桥式起重机传动轴(轴自重引起的弯曲作用很小),可以认为只受扭转作用的传动轴。
光轴按照其外形不同阶梯轴直轴心轴按照轴的根据轴的所受载荷不同转轴轴线形状不同曲轴传动轴软轴轴一般制成实心的,只有当机器结构要求在轴内装设其他零件,或减轻轴的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时,才将轴制成空心的,如机床的主轴。
2024年轴的结构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轴的设计”,具体包括轴的受力分析、轴的材料选择、轴的强度计算和轴的刚度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轴的受力分析方法和材料选择原则,理解轴的设计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轴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轴的设计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教学重点:轴的受力分析、材料选择以及强度和刚度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笔、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发动机的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轴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2. 理论讲解(15分钟)(1)轴的受力分析。
(2)轴的材料选择。
(3)轴的强度计算。
(4)轴的刚度计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轴设计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轴设计计算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随堂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6.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和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受力分析。
2. 轴的材料选择。
3. 轴的强度计算公式。
4. 轴的刚度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某轴承受的扭矩为M=100N·m,轴的直径为d=50mm,材料为45钢,求轴的强度。
(2)已知轴的直径为d=60mm,材料为40Cr,求轴的刚度。
2. 答案:(1)轴的强度:σ=M/(πd^2/4)=8.9MPa。
(2)轴的刚度:δ=L/(πd^2E/4)=2.1μ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轴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2024年汽车用轴与轴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工程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轴与轴承的结构原理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进行展开。
主要包括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类型与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精度以及汽车常用轴与轴承的维护保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轴与轴承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汽车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会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精度,掌握汽车常用轴与轴承的维护保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与轴承配合精度的判定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轴与轴承的结构原理、维护保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轴与轴承实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汽车维护保养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汽车维修现场轴与轴承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轴与轴承在汽车中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类型与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精度等理论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汽车轴与轴承的配合精度判定为例,进行解题过程演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汽车轴与轴承的维护保养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操作实践(15分钟):分组进行汽车轴与轴承的拆装、测量、判定配合精度等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轴与轴承的结构原理2. 轴与轴承的配合精度判定3. 汽车常用轴与轴承的维护保养方法七、作业设计2. 答案:报告中需包括轴与轴承的结构原理、配合精度判定、维护保养方法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轴与轴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置相关课后阅读资料,如汽车轴与轴承的技术发展、国内外标准等。
1
第九章 轴导学
中轴
车床主轴
软轴
图9-1 轴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轴这一零件随处可见,如图9-1。
一辆自行车就有前轴、后轴和中轴,而在隧道捣固施工及道岔的捣固维修作业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中却用到了软轴,机械加工所使用的零件中最重要的就要数机床主轴了。
另外,在本门课程中学习了很多类零件,如齿轮、轴承、键、带轮等,而这些类零件如果要发挥各自的功用都离不开轴。
齿轮需要安装在轴上才能够进行运动的传递,二者之间用键进行周向固定;带轮也需要安装在轴上才能够对设备起到保护和运动减速的功能,轴承安装在轴上对轴起到支撑的作用,等等。
图9-2为一根普通的轴。
那么,这些零件在轴上怎么样安装和固定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呢?答案就在本章。
图9-2 轴
➢本章知识要点
⑴了解轴的功用、类型及常用材料;
⑵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⑶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⑷了解轴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兴趣实践
找出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类型的轴。
➢探索思考
按照等强度设计的原则,减速器中各轴的最小直径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教学目标及学习内容分析
2
3。
2024年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平面几何初步”的第二节“2024年轴”,内容包括年轴的定义、特征及运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4.2节,详细内容为:年轴的绘制方法、年轴上的时间间隔计算、实际生活中的年轴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轴的概念,掌握年轴的绘制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年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年轴上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年轴的绘制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年轴示例图。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历史年轴,引发学生对年轴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年轴?它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讲解年轴的定义、特征,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年轴;3. 例题讲解:讲解年轴上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的年轴,并计算时间间隔;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年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成果;7. 课堂拓展:介绍年轴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年轴的定义、特征;2. 年轴的绘制方法;3. 年轴上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4. 年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关于我国历史重大事件的年轴,并计算出每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运用年轴表示法,描述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包括出生、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等阶段。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年轴的概念和绘制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时间间隔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个别学生需要课后辅导;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年轴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年轴的绘制方法;2. 年轴上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3. 年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及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5-1 轴【课程名称】轴【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轴的功用、分类、常用材料。
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熟悉轴的结构工艺性。
二、能力目标1、能够合理选择轴的材料。
2、能够正确分析轴上结构设计的目的三、素质目标1、了解轴的功用和常用轴的材料选用。
2、能结合实际分析轴上个结构的功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要求1、熟悉传动轴、芯轴和转轴的区别和轴的常用材料。
2、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的特点和结构工艺性。
【教学重点】直轴的分类、轴的功用、轴的常用材料。
轴的结构要求及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
【难点分析】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特别是结构工艺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教具演示、互动法、归纳法【学生分析】由于学生事件知识很少,对于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不易理解,尤其是结构工艺性更难懂,因此教学时,应当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录像与生产安装的教学录像协助学生理解,或者携带实物演示。
【教学安排】教学步骤:讲授与教具或实物演示交叉进行,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录像,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机械零件是组成及其的最基本单元,生产中必须按工艺图纸的要求生产出每一个零件,然后再组装成构件和机器,因此必须掌握常用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适合机器使用的零件来。
常用零件可以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
专用零件指某些机器上特有的零件,如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轮船上的螺旋桨;内燃机上的曲轴等。
通用零件是指在各种设备上都共同具有的通用零件,如螺钉、螺帽、轴承、齿轮等等。
本课程只讲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
通用零件有部分是标准件,即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不必要自己组织生产;而有一部分必须自己生产,但他们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格。
教师演示实物,如有可能放生产录像,了解零件的生产过程。
强调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贴近实际,联系生活。
新课轴的功用与分类特点轴是机器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主要起支撑轴上零件并用以传递运动和扭矩的作用。
第5章机械零件§5-1 轴授课时间: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上午第三节配套教材:机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地点:13机械二班授课对象:13职高机械二班授课教师:苏福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掌握应用特点,能根据需要对轴的使用场合加以分析。
▲教学重点:1、轴的分类2、轴的应用特点▲教学难点:轴的分类▲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教具演示、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机构产品中,一切做回转运动的零件都要装在轴(比如齿轮),才能实现回转运动和传递动力。
因此轴是机械产品中重要零件。
随着轴在机器中的作用、与其他轴上零件的装配关系和轴的受力形式不同。
轴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结构和大小。
先让我们看一组照片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轴(那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轴?让三个同学举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之后看PPT图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轴。
.............2分钟一.轴的分类和应用特点1、应用特点:轴是组成机器中最基本和重要的零件之一(几乎所有的机器都要用到轴),他的主要功能是:(1)传递运动和转矩。
(如汽车上的万向传动轴,看多媒体图。
ps:传动轴连接汽车的变速箱和后轮,把变速箱输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来驱动后轮运动)(2)支撑回转零件(如减速器,我们把齿轮安装到轴上,轴就起到支撑齿轮的作用。
)。
2、分类:轴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按轴线形状分另一种按承载形式分。
轴按其轴线形状不同,轴分直轴、曲轴、和软轴。
直轴:故名思议直轴的轴线为一条直线。
(1)按直轴外形不同,又分为光轴(直径无变化)和阶梯轴(直径有变化)。
{拿出俩个在车间已经做好的轴一个光轴,一个阶梯轴给同学们观察}。
曲轴:把它们的轴线连在一起形成一条曲线。
应用特点:曲轴常用于将主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或将主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回转运动。
(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播放发动机曲轴运动原理图,曲轴为主动件曲轴的)挠性轴:由几层紧贴在一起的钢丝构成,它可以360°任意移动,可以把回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任何位置。
轴的结构学习教案教案:轴的结构学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轴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轴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的定义、结构特点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轴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难点:理解轴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轴的模型、实物轴。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轴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实物,如自行车轴、门轴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轴的制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轴的模型,体会轴的结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拓展:学生举例生活中应用轴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的作用。
教师展示轴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实例,拓宽学生视野。
六、板书设计轴的结构特点:1. 轴线:一条直线,穿过轴的整个长度。
2. 轴肩:轴两侧的突起部分,用于固定轴。
3. 轴身:轴的主体部分,用于传递动力。
七、作业设计1. 绘制轴的结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轴的结构特点。
答案:略2. 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轴的实例,并阐述轴的作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学生掌握了轴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邀请专业人士讲解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汽车等,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轴的结构》。
这个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轴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重点关注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的结构特点。
机械基础教案 7.3.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基础》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主题为“轴”。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重点分析轴的受力情况、材料选择和设计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轴的定义、分类和结构特点,掌握轴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会分析轴的受力情况,了解轴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要求。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的受力分析、材料选择及设计要求。
教学重点:轴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系统中的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轴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轴的定义、分类和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轴的基本知识。
a. 定义:轴是连接两个或多个旋转部件的机械部件。
b. 分类:轴可分为实心轴、空心轴、阶梯轴等。
c. 结构特点:轴具有旋转、承受转矩和弯曲载荷等特点。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轴的受力情况、材料选择和设计要求。
a. 受力分析:轴主要承受转矩、弯矩等载荷。
b. 材料选择:根据轴的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c. 设计要求:轴的设计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4.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定义、分类、结构特点2. 受力分析3. 材料选择与设计要求4. 案例分析5. 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轴的定义、分类和结构特点。
b. 分析轴的受力情况,说明材料选择和设计要求。
d.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轴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轴的基本知识。
《轴的分类》教案
《轴的分类》教案
图1
图2
图4
《轴的分类》教案
图5
)只承受弯矩作用的称为心轴。
《轴的分类》教案
图7
第二、直轴根据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光轴和阶梯轴两种。
光轴形状简单,加工方便,但轴上零件不易定位和装配。
阶梯轴各截面直径不等,便于零件的安装和固定,因此应用
图8 光轴
《轴的分类》教案
图9
.软轴
具有良好的挠性,它可以把回转运动灵活的传到任何空间位
《轴的分类》教案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
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
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
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
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
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
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
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
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教师授课教案2016下-2017上学年一学期课程机械基础教学内容旧知复习:1.联轴器的类型、结构及功用。
2.联轴器的拆装。
3.离合器的类型、结构及功用。
讲授新课:项目四轴与轴零部件任务1 确定轴的结构与直径一、轴的分类1. 按照轴的外形分类(1)直轴直轴的轴线为一直线,分为光轴和阶梯轴。
(2)曲轴曲轴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变为往复直线运动或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
(3)软轴软轴由几层紧贴在一起的钢丝构成,可将扭矩灵活地传递到任意位置。
2. 按轴承受的载荷分(1)转轴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作用。
(2)传动轴传动轴工作时主要承受扭矩的作用,不承受或承受较小转矩。
(3)心轴心轴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作用。
二、轴的材料1. 优质碳素钢一般用途的轴,可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对于受力较小的或不太重要的轴,可使用Q235、Q275等普通结构钢。
2. 合金钢要求强度较高、尺寸较小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轴,应采用合金钢作材料,常用40Cr或35SiMn、40CrNi钢等。
3. 球墨铸铁常应用于铸造外形复杂的轴,如内燃机的曲轴。
三、轴的结构1. 阶梯轴常用轴的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称为阶梯轴或台阶轴。
2. 轴与轴上零件的连接结构(1)周向固定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方法有普通平键、花键、销、过盈等连接形式。
(2)轴向固定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方法有轴肩、轴环、套筒、圆螺母、弹性挡圈、轴端压板、紧定螺钉、过盈、销等。
(3)轴的加工要求轴的形状应简单便于加工。
轴上磨削和车螺纹的轴段应分别设计砂轮越程槽和螺纹退刀槽。
四、轴的设计步骤1. 轴的失效形式轴的失效形式主要有由于抗疲劳强度不够而引起轴的断裂和刚度不够而引起轴的弯曲变形。
此外,也有因为严重磨损而造成烧轴现象。
2. 设计轴的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正常工作的能力。
(2)具有合理的结构,使轴上零件的定位可靠,便于装拆,加工方便。
3. 轴的设计步骤设计轴时,通常只知道轴传递的功率和转速,只能按照材料力学的圆轴受扭转剪切强度条件的要求,求得轴的最小直径。
《机械基础》教案:轴的用途和分类、传轴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轴的分类及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传动轴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的用途、分类和传动轴的结构。
2. 教学难点:轴的分类和传动轴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赵学主编)。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机械设备中的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轴的作用和用途。
2. 新课导入:介绍轴的基本概念、用途和分类。
a. 轴的定义:轴是用来支承旋转部件、传递动力和扭矩的零件。
b. 轴的用途:传递动力、支承旋转部件、保持旋转精度等。
c. 轴的分类:传动轴、曲轴、凸轮轴、主轴等。
3. 课堂讲解:讲解传动轴的结构和功能。
a. 传动轴的定义:传动轴是连接两个旋转轴,传递动力和扭矩的零件。
b. 传动轴的结构:传动轴主要由轴身、轴承、联轴器等部分组成。
c. 传动轴的功能:传递动力和扭矩,实现机械设备的旋转运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不同类型的轴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实例。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轴的用途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轴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轴的用途和分类。
2. 分析传动轴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明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轴的用途、分类和传动轴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内容1. 介绍轴的的材料和热处理2. 讲解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3. 使学生了解轴的磨损和维护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及磨损维护。
2. 教学难点:轴的强度计算方法及磨损原因。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赵学主编)。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轴的分类》教案教案:《轴的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轴的分类》。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轴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轴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轴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的特点和作用,知道轴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轴的分类和特点。
难点:让学生理解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轴的模型、实物轴。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各种轴的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轴,如门轴、窗轴、桌子轴等,引导学生发现轴的特点。
2. 探究轴的分类: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每组收集到的轴的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3. 讲解轴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轴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理解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请根据轴的特点,判断下面哪个是轴?并解释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找出生活中的轴,并说明其特点和作用。
7. 板书设计:轴的分类1. 门轴2. 窗轴3. 桌子轴4. 椅子轴8. 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轴的特点,判断下面哪个是轴?并解释原因。
a. 自行车轮轴b. 电视遥控器轴c. 书桌抽屉轴2. 答案:a. 自行车轮轴:是轴,因为它具有轴的特点,如轴线、轴心等。
b. 电视遥控器轴:不是轴,因为它没有轴的特点。
c. 书桌抽屉轴:是轴,因为它具有轴的特点。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轴的分类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讲解轴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理解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其他轴,如自行车轴、汽车轮轴等,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课堂教学安排整顿纪律,清点人数。
人员安全教育及预防突发情况的准备。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PPT上的图片,自行车和汽车被放大的部分叫什么?嗯,我听到大家说轴,很好,那么自行车上的轴和汽车上的轴是用来干什么的了?轴是不是都一样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轴的用途和分类。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概念,我们虽然看见轴能认识,但是具体的定义我们往往会忽略。
一、轴的定义各种做回转运动的零件(如带轮、齿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运动及传递动力,1—输出轴2—滚动轴承3—键4—齿轮5—定位套通过动画展示,大家可以看出来轴的主要作用是干什么嘛?轴的功用是支承轴上零件,传递运动和动力。
那么轴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自主学习。
很好有直轴、曲轴和挠性钢丝软轴。
请大家看PPT上的图片,告诉老师这三张图片上的轴名称分别是什么?二、轴的主要类型及应用特点1.直轴(1)光轴形状简单,加工容易,应力集中源较少;轴上零件不易装配及定位(2)阶梯轴加工复杂,应力集中源较多,容易实现轴上零件装配及定位2.曲轴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或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3.挠性钢丝软轴(挠性轴)由几层紧贴在一起的钢丝构成,可以把回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任何位置我们刚刚学习了轴的三大分类及应用特点,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直轴的分类及应用特点。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分组讨论直轴的分类有哪些?三、直轴的分类及应用特点1.心轴工作时只承受弯矩,起支承作用那具体哪些被称为心轴呢?比如:(1)转动心轴(火车轮轴)(2)固定心轴(自行车前轴)2.传动轴工作时只承受扭矩,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很小的弯矩,仅起传递动力的作用比如:一般汽车变速箱与驱动桥之间的轴为传动轴3转轴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既起支承作用又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比如:一般机械传动的轴大部分但是转轴。
老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了,请大家自主总结,小组里集思广益,最后我会邀请一组来跟我们分享你们组今天的收获完成练习册P5。
§5-1 轴
【课程名称】轴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功用、分类、常用材料。
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熟悉轴的结构工艺性。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选择轴的材料。
2、能够正确分析轴上结构设计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
1、了解轴的功用和常用轴的材料选用。
2、能结合实际分析轴上个结构的功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要求
1、熟悉传动轴、芯轴和转轴的区别和轴的常用材料。
2、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的特点和结构工艺性。
【教学重点】
直轴的分类、轴的功用、轴的常用材料。
轴的结构要求及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
【难点分析】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特别是结构工艺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物教具演示、互动法、归纳法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事件知识很少,对于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不易理解,尤其是结构工艺性更难懂,因此教学时,应当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录像与生产安装的教学录像协助学生理解,或者携带实物演示。
【教学安排】
教学步骤:讲授与教具或实物演示交叉进行,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录像,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机械零件是组成及其的最基本单元,生产中必须按工艺图纸的要求生产出每一个零件,然后再组装成构件和机器,因此必须掌握常用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适合机器使用的零件来。
常用零件可以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
专用零件指某些机器上特有的零件,如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轮船上的螺旋桨;内燃机上的曲轴等。
通用零件是指在各种设备上都共同具有的通用零件,如螺钉、螺帽、轴承、齿轮等等。
本课程只讲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
通用零件有部分是标准件,即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不必要自己组织生产;而有一部分必须自己生产,但他们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格。
教师演示实物,如有可能放生产录像,了解零件的生产过程。
强调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贴近实际,联系生活。
新课
轴的功用与分类特点
轴是机器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主要起支撑轴上零件并用以传递运动和扭矩的作用。
这里注意运动和扭矩的区别。
轴的分类重要要分清传动轴、芯轴和转轴,一般轴都是转轴为多,多举例来说明,但所具实例必须使学生能够感受或体验得到的。
如书上所举的例子,或如下:
传动轴:汽车方向盘的轴;电风扇的轴
芯轴:火车的车轮轴
转轴:大部分轴为转轴,如自行车中轴、齿轮、皮带轮的轴等
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三种轴的共同特点都应当是转动轴为前提,在按受力状态来分,要与不转动的梁区分开。
轴的常用材料
应介绍常用中碳钢45钢和合金钢40Cr作轴的材料,但是选择合金钢时,必须进行热处理,才能发挥合金钢的优势,否则合金钢对应力的敏感性对轴的强度反而不利。
轴的结构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很多,分为轴向和周向固定两种,常用轴向固定的方法是键联接,它具有可拆性,而且可以传递很大的扭矩,应用广泛。
周向固定方法一般选用轴肩或轴套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但要简单方便可靠,易于加工,因此一般轴为阶梯状。
教学是一定要结合课件或录像、教具进行,否则很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
或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拆装实习,作实践体会,亲手感受。
轴的加工工艺性更难理解,工艺结构要结合车工实习的内容来讲,请同学谈自己实习加工的体会,就比较好懂,中心孔是加工细长轴和为了下一道工序加工准备的;退刀槽是为了加工螺纹退刀防止破坏零件左端面而用的;越程槽是为了磨削后装配零件到位而用的。
总之各种结构都是由于零件的下一道工序准备的。
装配工艺比较难懂,为了方便装配和准确定位而设计的,如30°大倒角是为了顺利安装;两个零件在轴向和径向只能各有一个配合面,不可能做到一个配合面同时有两个面都同时接触,过度要求适得其反,实际上也是达不到要求的。
这里要培养学生要从实际的要求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
教学中配合课件演示教学,可以提高效果。
小结
按载荷方向直轴可以分为传动轴、芯轴和转轴三种,大多数轴
为转轴。
一般常见轴为45钢材料,较重要的轴为40Cr经过调质处理。
轴向零件的固定方法可分为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两种。
轴肩和键是常用的两种方法,具体要以实际而选用。
轴的加工工艺性是由于加工需要而确定的,使为下一步工序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