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 格式:pptx
- 大小:16.86 MB
- 文档页数:44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国号大明。
同年北伐,攻占大都推翻元朝。
2.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3.明成祖设立“内阁”(1)替皇帝浏览奏章,草拟意见(票拟)(2)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批红)(3)宦官专权: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2)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沿海形势(1)从元朝末年起,倭寇(日本海盗)骚扰东部沿海(2)明朝中期严禁海外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3)明廷派遣戚继光平倭,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4)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5)明末,荷兰占领台湾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1)元灭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集团,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2)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两次包围北京,瓦剌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3)1571 年,鞑靼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贸易关系,到明末基本维持和平(4)明在西藏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5)明前期在黑龙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明清易代(1)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 年建立后金,对明朝进攻(2)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3)1644 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灭亡(4)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于北京。
(5)经过20多年激烈战斗,清军扫除明残余势力,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2、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出示关于丞相制度的材料: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制相互牵制),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思考: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阐述的废除宰相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理由充分么?为什么?内阁的设置与发展出示相关史料引出内阁的产生由票拟与批红引出宦官专权出示表格:过渡:现在我们把视角从内政转到对外交往上,看看明朝的对外关系上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出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听课记笔记学生以填空形式进行知识巩固学生依据教材分别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听课并记笔记本阅读、思考回答等活动,先落实知识点,再对重难点进行探讨、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落实知识点复习巩固知识点培养及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了解基本史实小结知识检测布置作业时间:目的:过程: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
与此同时,倭寇成为了明朝海防的新问题。
2、明朝的抗倭斗争教师讲述关于倭寇侵扰沿海概况及戚继光抗倭的史实除此之外,明朝海防面临的另一个新问题就是西方欧洲殖民者。
3、欧洲殖民者在中国的活动葡萄牙占据澳门(扩展澳门被占领及回归时间)西班牙占据台湾的北部荷兰占据台湾的南部过渡:明朝在面临对外关系的新形势下,内陆边疆地区又是什么样的状况?三、内陆边疆和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出示明朝疆域图,结合教材分别指出①②③区域的主要民族。
并说明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2、明清易代出示时间轴,归纳明清易代大事记小结:带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及重点问题课堂检测:相应练习题课后作业:整理笔记、完成本课练习题结合教材找出欧洲殖民者占据的中国边疆地区学生读图、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阅读教材,完成时间轴做题体会海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问题及地图的运用突出重点加强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做题巩固本课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