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四单元第二课。
由于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因而时代也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列强的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又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索之一,故本课地位比较重要。
本课第一目“金田起义”,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
第二目“天国兴衰”,概述了太平天国的鼎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姿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影响。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兴衰的过程、运动的失败及其意义。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再加上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高中教材除了对基本史实的叙述外,增加了理性分析的力度,理论性较强,所以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深化和扩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历史功绩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课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的思想结晶并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第13课辛亥革命1、革命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虛。
2、革命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革命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历史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革命结局: 1912年3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表现:(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1)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5、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①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和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爆发的背景
1.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2.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提出;
6.民主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7.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8.保路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
二、经过
1.武昌起义(1911.10.10)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1.1南京)
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革除了封建陋习,移风易俗;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失败(1)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背景(1)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4)组织: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与此同时,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学思之窗](见教材P62)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提示: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内部政见不同的两个派别。
维新派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革命派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护君主制前提下的改革,反对革命。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同盟会: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一)知识掌握1. 20世纪初,革命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国内哪座城市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A.上海B.北京C.广州D.东京2.孙中山首次明确提出“恢复中华”是在( )A. 1894年B. 1905年C. 1911年D. 1912年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①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②内阁由国民直接选出③中华民国实行总统责任制④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按照民国纪年,1937年是( )A.民国25年B.民国26年C.民国27年D.民国28年(二)能力提高1. 1912年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左右清政府,原因在于(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立宪派的支持③掌握了北洋新军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的根本”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三)延伸拓展1.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即孙中山)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C.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度保持中立态度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第13课辛亥革命学案
年级:高一年级学科:历史主备人:张晓敏组长:张晓敏
【学习目标】:
1、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掌握政权性质分析方法
2、能够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3、能够分析和评价三民主义
【学习重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学习难点】:
1、全面分析和评价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被称为“比较完全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政治条件:签订后,中国加深
(2)经济基础:清政府的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力量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
①思想:西方、自由平等学说;
②阵地:和日本;
③宣传家:、、等。
(5)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
① 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
体。
②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②地点:
③领导人: , ;
④政治纲领:、、
、。
⑤机关刊物:
⑥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政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其中最为壮烈的是,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7)群众基础:清政府发布“”法令,引发四川等地的。
(8)有利时机:清政府调入川镇压,湖北地区兵力空虚。
2、爆发:(1)时间:年月。
(2)主力:湖北新军
(3)结果:占领,军政府成立,国号“”。
(4)影响:各省相应,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性质:。
2.颁布约法: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1)目的:限制,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2)主要内容:①权利:规定、平等自由
②政体:确立、实行
(3)性质和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知识点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1)原因:①袁世凯掌握北洋军、清政府的实权(主要原因)
②支持袁世凯
③和旧官僚的进攻
④为首的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⑤中国是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步骤: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2、历史功绩: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2)功绩:①推翻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的权利,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了“”,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小组合作探究
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得到的教训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训:必须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改革,不能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三、课堂达标与迁移
1.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C )难易程度:易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2.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使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孙中山( B )难易程度:难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3.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这表明孙中山( D ) 难易程度:易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4.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C ) 难易程度:易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符合
5.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 )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难易程度:中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6.“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C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 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 难易程度:易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C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难易程度:中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9.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 )难易程度:易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10.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C ) 难易程度:易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