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四种类型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1.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2.创造性思维具有什么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2。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1)及时复习。
(2)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如果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用集中复习;如果时间较长,分散复习效果较好.开始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以后可以长一些.(3)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3。
关于攻击性行为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什么?攻击,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性而对某些伤害性行为作出的一种判断.攻击的理论:(1)习性学观点.习性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生物学基础的科学,代表人物是康拉德.洛伦兹。
他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
人和动物的攻击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体的攻击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地进行释放。
(2)挫折-攻击理论。
20世纪30年代,多拉德等提出了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来源于挫折.20世纪60年代,博克维茨休整了挫折—攻击理论。
他认为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它只是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或准备状态。
情绪唤醒是挫折与攻击之间的中介变量。
(3)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从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入手,引入认知中介过程讨论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和发生过程,提出了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直接学习,二是观察学习或模仿。
儿童对攻击行为的观察或模仿学习由注意过程、记忆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四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组成。
8。
影响人际吸引因素有哪些?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哪几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
1、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知识的多少与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二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必须探索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相关考点:教学、教学与智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2、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答: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以下方面:(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相关考点:学制、学制建立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3、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
相关考点: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分类、识记的规律、保持的规律、遗忘的规律、遗忘的种类、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4、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答: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首先把环境影响引向认知,在情绪问题上提出了评价的概念。
把生理激活从自主神经系统推向大脑皮层,同时把认知评价与外周生理反馈结合起来,该学说主张:(1)情绪产生于在大脑皮质水平上的评价过程。
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是以评价概念为依据的。
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评价—情绪。
评价是一个对知觉进行补充的过程,使得个体产生一种做某种反应的倾向。
如果这种倾向足够强烈,就被称为情绪。
(2)情绪产生于大脑皮层与皮层下部位的相互作用。
阿诺德认为从刺激到评价再到情绪产生的这个过程,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部位的相互作用,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产生的最重要条件。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题型结构: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总分的50%以上。
二、学生答卷分析1、整体表现:本次考试平均分为42分,及格率为30%,优秀率为1%。
整体表现较差,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2、具体问题:1)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确率较低,尤其是与人物、事件、年代等有关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2)XXX和论述题的回答不够深入,缺乏思考和分析,表现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不足。
3)部分学生存在抄袭、漏答、错答、答非所问等现象,需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答题技巧训练。
三、今后教学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特别是与人物、事件、年代等有关的知识点。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主干和纲要,建立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得到启迪和提高。
3、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文学、政治等,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互动,提高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能力。
4、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历史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2、本次试卷的目标水平结构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测查,如历史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
3、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
同时,试题还联系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啸。
4、总体来看,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梯度较为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1、成绩分布情况显示,60分以上的只有15人,及格人数不到30人,班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1.一部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答:机器通常由动力部分、工作部分和传动部分三部分组成。
除此之外,还有自动控制部分。
动力部分是机器动力的来源,常用的发动机有电动机、内燃机和空气压缩机等。
工作部分是直接完成机器工作任务的部分,处于整个传动装配的终端,起结构形式取决于机器的用途。
例如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拖板、工作台等。
传动部分是将动力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
例如:金属切削机床中常用的带传动、螺旋传动、齿轮传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机器应用的传动方式主要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动传动及电气传动等。
2.决定机器好坏的关键是哪个阶段?答:设计阶段3.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有哪些?答:(一)整体断裂(二)过大的残余变形(三)零件的表面破坏(四)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4.常规的机械零件设计方法有哪些?答:(一)理论设计(二)经验设计(三)模型试验设计5.机械零件的理论设计有哪几种?答:设计计算校核计算6.惰轮轮齿的接触应力.弯曲应力分别为怎样的循环变应力?答:接触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7.材料的疲劳特性可以用哪些参数描述?答:可用最大应力m ax σ,应力循环次数N ,应力比max min σσσ=来描述。
8.循环特性r=-1,0,1分别代表什么应力? 答:r=-1代表对称循环变应力,r=0脉动循环变应力,r=1静应力。
9.在循环变应力作用下,影响疲劳强度的最主要因素?答:应力幅。
10.疲劳曲线有哪两种?如何定义?σ-N 疲劳曲线,等寿命疲劳曲线。
σ-N 疲劳曲线:在各种循环作用次数N 下的极限应力,以横坐标为作用次数N 、纵坐标为极限应力,绘成而成的曲线。
等寿命疲劳曲线:在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N 下,疲劳极限的应力幅值与平均应力关系曲线。
11.σ-N 曲线中,我们把曲线分成了那几段?各有什么特点?分为AB BC CD 三段。
在AB 段,是材料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值基本不变。
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专项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选择题(共14题)评卷⼈得分1.对下列有⽔⽣成的四个化学⽅程式的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①2H2+O22H2O②H2CO3=H2O+CO2↑③H2+CuO Cu+H2O④SO2+2NaOH=Na2SO3+H2O.A.①是化合反应B.②是分解反应C.③是置换反应D.④是复分解反应【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成⼀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分解反应:⼀种物质反应后⽣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变多”;置换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①2H2+O2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②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③H2+CuOCu+H2O,该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④SO2+2NaOH=Na2SO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并能灵活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2.⼯业制镁的⽅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灰乳;在海⽔中加⼊⽯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A.化合反应B.置換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各步反应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所发⽣的反应,以此判断反应类型.解答:解:①把贝壳制成⽯灰乳,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化合;②在引⼊的海⽔中加⼊⽯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发⽣复分解反应;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得到含结晶⽔的晶体,发⽣复分解反应;④将得到晶体在⼀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氯化镁,涉及分解反应;⑤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属镁,为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镁的冶炼,题⽬难度不⼤,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可不写化学⽅程式就能判断出.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程式单元测试3.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的⼀种⽅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Zn置换H2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置换反应,则所有置换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变化B.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H2O⽣成的反应⼀定是酸碱中和反应C.⼀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定温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D.CH4充分燃烧⽣成的H2O和CO2,则充分燃烧⽣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元素【答案】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和反应及其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专题:化学⽤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Zn置换H2是置换反应,锌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发⽣了变化,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定发⽣改变,故正确;B.中和反应的⽣成物⼀定是盐和⽔,但是⽣成盐和⽔的反应不⼀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成碳酸钠和⽔,⽣成物是盐和⽔,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C.在⼀定温度下,⼀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这中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是此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故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烷完全燃烧⽣成⼆氧化碳和⽔,但是燃烧⽣成⼆氧化碳和⽔的物质中⼀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关键是抓住定义和物质的性质,对于错误的推理要通过反例推翻.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程式单元测试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A.CH4+2O2CO2+2H2O3Fe+2CO2Fe3O4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答案】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分析判断.解答:解:A、CH4+2O2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3Fe+2C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H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5.下列物质间发⽣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镁条在空⽓中燃烧⽣成氧化镁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成氢⽓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成氢氧化铜沉淀D.⾼温煅烧⽯灰⽯⽣成⽣⽯灰【答案】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条在空⽓中燃烧⽣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成氢⽓,同时⽣成硫酸锌,该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成氢氧化铜沉淀,同时⽣成硫酸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温煅烧⽯灰⽯⽣成⽣⽯灰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程式单元测试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选项化学⽅程式反应类型A4Fe(OH)2+O2+2H20=4Fe(OH)3化合反应B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CBaCl2+2AgNO3=2AgCl↓+Ba(NO3)2复分解反应DFe3O4+4CO3Fe+4CO2置换反应A.ABC.CD.D【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成⼀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分解反应:⼀种物质反应后⽣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变多”;置换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4Fe(OH)2+O2+2H20=4Fe(OH)3,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BaCl2+2AgNO3=2AgCl↓+Ba(NO3)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Fe3O4+4CO3Fe+4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化合反应(“多变⼀”)、分解反应(“⼀变多”)、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换成分,价不变)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程式单元测试7.2014年12⽉16⽇,沪昆⾼铁长怀段正式开通,极⼤⽅便了市民出⾏,促进邵阳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中⽤到Fe2O3+2AlAl2O3+2Fe对钢轨中的缝隙进⾏焊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复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分解反应【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由题意,反应的化学l难度:中等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对其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①CuO+2HCl═CuCl2+H2O②3CO+Fe2O32Fe+3CO2③Cu+2AgNO3═Cu(NO3)2+2Ag④C+CO22CO.A.①分解反应B.②置换反应C.③复分解反应D.④化合反应【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成⼀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分解反应:⼀种物质反应后⽣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变多”;置换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①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③符合⼀种单质与⼀种化合物反应⽣成⼀种新的单质与⼀种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④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D.点评: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与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程式单元测试9.氢⽓在氯⽓中燃烧的化学⽅程式是H2+Cl22HCl,该反应属于()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题意,氢⽓在氯⽓中燃烧的化学⽅程式是H2+Cl22HCl,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成物是⼀种,据此结合四种基本的反应类型的特征,进⾏分析判断.解答:解:氢⽓在氯⽓中燃烧的化学⽅程式是H2+Cl22HCl,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10.钛(Ti)是⼀种⼴泛应⽤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属,⼯业上制钛的化学⽅程式为:TiCl4+2Mg Ti+2MgCl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反应物、⽣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解答:解:TiCl4+2MgTi+2MgCl2中,反应物和⽣成物都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点评:判断反应类型时,要紧紧围绕反应物和⽣成物的种类进⾏分析、判断,从⽽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11.下表所列的各基本反应类型对应的化学⽅程式实例正确的是()基本反应类型化学⽅程式实例A化合反应CO2+H2O═HCO3B分解反应2KClO22KCl+3O2↑C复分解反应KOH+NaCl═KCl+NaOHD置换反应Zn+H2SO4═ZnSO4+2H2↑A.B.BC.CD.【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成另外⼀种物质的反应;B、分解反应⼀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D、置换反应中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CO2+H2O═HCO3符合“多变⼀”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B、2KClO22KCl+3O2↑符合“⼀变多”的特点,但是化学式KClO2错误,故错误;C、复分解反应主要是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或理解为离⼦重新结合,若有⽓体或⽔或沉淀⽣成,该反应才发⽣.KOH+NaCl═KCl+NaOH不能发⽣,故错误;D、Zn+H2SO4═ZnSl 该反应中CO2是⽣成物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由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例的变化,确定是反应物还是⽣成物,进⽽进⽽可以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A、由氧化钙在反应前后质量⽐例的变化,反应后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减少,氧化钙应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氧化碳钙在反应前后质量⽐例的变化,反应后⼆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减少,⼆氧化碳应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碳酸钙在反应前后质量⽐例的变化,反应后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碳酸钙应为⽣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碳和氧化钙,⽣成物是碳酸钙,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C选项的分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质量⽐例的变化,灵活运⽤质量守恒定律.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程式单元测试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NH3+H2O+CO2=NH4HCO3B.2A1+3H2SO4=A12(SO4)3+3H2↑C.2KMnO4K2MnO4+MnO2+O2↑D.CuSO4+Ca(OH)2=CaSO4+Cu(OH)2↓【答案】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种物质反应后⽣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变多”;据此进⾏分析判断.解答:解:A、NH3+H2O+CO2=NH4HCO3,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2A1+3H2SO4=A12(SO4)3+3H2↑,该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CuSO4+Ca(OH)2=Ca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1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3CO+Fe2O32Fe+3CO2B.CH4+2O2CO2+2H2OC.Zn+H2SO4═ZnSO4+H2↑D.Na2CO3+CaCl2═CaCO3↓+2N aCl【答案】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置换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分析判断.解答:解:A、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CH4+2O2CO2+2H2O,该反应的⽣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D、Na2CO3+CaCl2═CaCO3↓+2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成物均是两种,其中⼀种是单质和另⼀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填空题(共3题)1.观察如图并回答问题:由图可知,HCl与NaOH的反应实质是H+ 和OH﹣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为:H++0H﹣=H2O.像这种⽤实际参与反应的离⼦来表⽰反应的式⼦称为离⼦⽅程式.任何复分解反应都可⽤离⼦⽅程式来表⽰.【练习】按照书写化学⽅程式的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程式HCl溶液与AgNO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H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结合⽣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应⽤】判断在⽔溶液中⼀定能⼤量共存的离⼦组是__________________.a、Na+、H+、Cl﹣、CO32﹣b、H+、Ba2+、Cl﹣、SO42﹣c、Cu2+、Na+、NO3﹣、OH﹣d、H+、K+、Cl﹣、SO42﹣.【答案】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书写化学⽅程式、⽂字表达式、电离⽅程式.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练习】由题意,⽤实际参与反应的离⼦来表⽰反应的式⼦称为离⼦⽅程式,据此结合反应的实质进⾏分析解答.【归纳】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的条件,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体或⽔⽣成,进⾏分析解答.【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体或⽔,则离⼦不能共存,据此进⾏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练习】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实质是Ag+和Cl﹣反应⽣成氯化银沉淀,反应的离⼦⽅程式为:Ag++Cl﹣=AgCl↓.硝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成硝酸钠、⽔和⼆氧化碳,反应实质是H+和CO32﹣反应⽣成⽔和⼆氧化碳,反应的离⼦⽅程式为:2H++CO32﹣=CO2↑+H2O.【归纳】由复分解反应发⽣的条件,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体或⽔⽣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结合⽣成沉淀、⽓体和⽔.【应⽤】a.H+、CO32﹣两种离⼦能结合成⽔和⼆氧化碳,不能⼤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Ba2+、SO42﹣两种离⼦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Cu2+、OH﹣两种离⼦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间不能结合成沉淀、⽓体或⽔,能⼤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练习】Ag++Cl﹣=AgCl↓;2H++CO32﹣=CO2↑+H2O;【归纳】沉淀、⽓体或⽔;[应⽤]d.点评:应能利⽤复分解反应发⽣的条件来判断反应的发⽣,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能结合⽣成⽔或⽓体或沉淀.当然要完整解答本题对化学⽤语的熟练掌握是必须的.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活单元测试2.如图,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像这种实际参加反应的离⼦符号来表⽰反应的式⼦叫离⼦⽅程式.离⼦⽅程式的书写⼀般按以下步骤:(以Na2SO4与BaCl2反应为例)①写出反应的化学⽅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②把易溶于⽔、易电解的物质写出离⼦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体和⽔等仍⽤化学式表⽰.上述⽅程式可改写成:2Na++SO42﹣+Ba2++2Cl﹣=BaSO4↓+2Na++2Cl﹣③删去⽅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Ba2++SO=BaSO4↓④检查⽅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请回答:(1)下列各组中的离⼦,能在溶液中⼤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K+H+SO42﹣OH﹣B.Na+Ca2+CO32﹣NO3﹣C.Na+H+Cl﹣CO32﹣D.Na+Cu2+Cl﹣SO42﹣(2)写出稀盐酸滴在⽯灰⽯上所发⽣反应的离⼦⽅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个与离⼦⽅程式Mg+2H+=Mg2++H2↑相对应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的反应,只要具备⽣成物中有⽓体或沉淀或__________________⽣成,反应就能发⽣.【答案】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离⼦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书写化学⽅程式、⽂字表达式、电离⽅程式.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1)离⼦之间不反应⽣成⽓体、沉淀、弱电解质或络合物或发⽣氧化还原反应、双⽔解反应的就能共存,据此分析解答.(2)反应⽣成氯化钙、⽔、⼆氧化碳,⽔、⼆氧化碳、碳酸钙在离⼦反应中保留化学式;<br/>(2)反应⽣成KCl和碘,氯⽓、碘在离⼦反应中保留化学式.(3)⾮氧化性的强酸如稀硫酸、稀盐酸与⾦属镁的反应;(4)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的反应,⽣成物中有⽓体或沉淀或⽔;反应就能发⽣.解答:解:(1)A.H+和OH﹣反应⽣⽔,故错误;B.Ca2+和 CO32﹣⽣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不能共存,故B错误;C.H+和 CO32﹣反应⽣成⼆氧化碳和⽔,故错误;D.这⼏种离⼦之间不反应,所以能⼤量共存,故正确;故选:D;(2)⽯灰⽯和盐酸反应的离⼦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填:CaCO3+2H+=Ca2++H2O+CO2↑;(3)与离⼦⽅程式Mg+2H+=Mg2++H2↑相对应的化学⽅程式:Mg+H2SO4=MgSO4+H2↑或Mg+2HCl=MgCl2+H2↑;故填:Mg+H2SO4=MgSO4+H2↑或Mg+2HCl=MgCl2+H2↑.(4)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的反应,⽣成物中有⽓体或沉淀或⽔;反应就能发⽣.故填:⽔.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活单元测试3.Fe+CuSO4=Cu+FeSO4是湿法炼铜的原理,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根据化学式,判断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答案】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反应物、⽣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Fe+CuSO4=Cu+FeSO4中,反应物和⽣成物都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铁单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因此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的是铁元素.故填:置换;铁.点评:判断反应类型时,要紧紧围绕反应物和⽣成物的种类进⾏分析、判断,从⽽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
平安知识竞赛试题简答题1、平安标志分为哪几类"答:制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
2、何谓三不伤害?答: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3、从业人员在入岗前必须掌握的知识?答:〔1〕平安生产的知识〔2〕平安操作技能〔3〕平安规章制度〔4〕平安操作规程4、什麽是四不放过?答: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阔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5、什麽是事故预防的三项对策"答:工程技术对策、平安教育对策、平安管理对策。
6、在存放哪几类危险品的存放点应有明确的标识?答:〔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毒品;〔7〕腐蚀品。
7、高处施工现场三大平安要什么?答:〔1〕进入施工现场带好平安帽,系好帽带;〔2〕高处作业系好平安带;〔3〕高处作业不准乱抛工具、物件。
什么是"五级五覆盖〞?即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实现"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平安、管业务必须管平安、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平安〕全覆盖;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委办定期向本级纪检、组织部门报送平安生产情况全覆盖。
9、目视管理的类别?答:〔1〕指示灯;〔2〕看板;〔3〕操作流程图;〔4〕告示板;〔5〕警示板;〔6〕生产管理板;〔7〕区域线。
10、燃烧有几种类型?答:有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11、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12、我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3、我国现在常用的灭火剂都有那些?〔能说出三种既可〕答:有清水、酸碱、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
14、灭火器应放在什么位置?答:应放在被保护物的附近和通风枯燥及取用方便的地方。
书面简答题的类型
书面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通常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回答一个或多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面简答题类型:
1. 定义类:要求考生对某个概念或术语进行定义。
2. 描述类:要求考生对某个事件、现象或过程进行描述。
3. 比较类: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4. 原因类:要求考生解释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原因。
5. 影响类:要求考生分析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影响。
6. 措施类:要求考生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措施。
7. 观点类:要求考生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观点。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书面简答题类型,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考生采用不同的回答方法和技巧。
在回答问题时,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并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1.简述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及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并举例说明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金额同时增加,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变动后人保持平衡关系。
例如,购买了原材料,帐款未付②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金额同时减少,双方减少的金额相等,变动后人保持平衡关系。
例如:以银行存款支付短期借款③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方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变动后人保持平衡关系。
例如:从银行中提取现金④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右方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变动后人保持平衡关系。
例如:应付帐款转作为投资。
2.对账的內容①账证核对: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②账账核对:不同的账簿记录之间的核对③账实核对:各项财产物资账面余额和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3.会计错账的更正方法及适应范围①划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的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②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符号、科目或金额有误③红字冲减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仅金额发生错误,且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④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的科目与方向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4.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联系①二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②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均为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
区别①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一样:总账提供的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总括情况;明细账提供的是详细情况,不仅有价值量,还有实物量和劳动量指标②作用不同:总账对所属的明细账起统驭的作用,明细账对总账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记帐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账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
平行登记要点:①同时登记:每一笔经济业务既要登记总分类账,又要登记明细分类账②方向相同:某一笔经济业务,总账分类账户记借方,则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也记借方③金额相等。
每一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1简答题简述四种模式识别受体的区别模式的概念是什么?模式识别的步骤?模式的特征有哪些。
1、答:(1)特征,指事物本身的特点。
如,老人的手上布满皱纹;眼睛很小但视力却很好等。
(2)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如大象与狗、猴子与猩猩、猫头鹰与喜鹊都属于人们熟知的动物,因而容易进行分类。
2单选题概括模式识别系统的三大要素:1信息处理能力,即对输入到计算机中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包含了采样、量化、编码、压缩、变换等过程,目前还没有达到对模式完全提取的地步,仅能从模式库里面抽出一个个有代表意义的模式,因此又称为半自动模式识别。
2通道结构、分类器和匹配算法,其中前两者是组成模式识别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
3多选题概括模式识别系统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模式识别的基本任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识别被测对象的各种模式。
2.描述并存储识别结果。
3.将识别结果传送给控制系统或执行机构。
4.检验识别的正确性。
5.根据用户需求改善识别效果。
6.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机交互功能。
7.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反馈识别效果,调整修正参数。
8.管理识别数据库。
9.对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10.维护和更新模式库。
11.为相关研究和开发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12.生产模型库。
13.存储历史识别数据,供今后查询。
14.建立人-机-环境之间的友好界面。
15.发展高级分析功能,扩充其他相关领域。
16.用户培训和教育功能17.记录信息。
18.处理其他相关事务。
19.经济效益评估。
20.模式识别系统的可靠性21.推广应用。
22.最终目标23.适应度评价和质量评价。
伴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形势逐渐成熟,未来的时间内,越来越多的同学,特别是师范生会面对新的国考-教师资格考试。
在此,根据试点地区的历年考试情况,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进行简短的考情分析,并对2015年下半年的考情做一定的预测。
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分值现已基本定型,分别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
其中单选题21题,一题两分,出题顺序基本上按大纲的章节排列顺序。
辨析题四题,一题八分,难度相对较大。
简答题四题,一题十分。
材料分析题两题,一题十八分。
以下我们按照这个顺序,逐一进行考情分析。
首先,由于单选题的考点比较多,基本上都有涉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章。
其次,辨析题。
从12年到15年上半年以来,除14年考过第八章班级管理一题外,辨析题涉及到的考点分别集中于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七章。
第一章考过的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及教育功能等。
第三章涉及到教学的本质、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第四章涉及到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动机、定势、知识与能力。
第六章涉及到德育的定义、过程、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等。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除15年,每年都进行了考察。
再次,简答题,涉及到的考试范围比较广,但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特别是中学课程这一章节,考频较高,这几年考试中出现了五题。
最后,材料分析题主要集中于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其他章节偶有涉及。
12年为教学原则、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德育原则和方法,13年为德育原则和方法、创造性思维、启发性教学原则及气质,14年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学习迁移、德育原则等、15年为德育原则、功能固着,故材料分析题考频相对较高的是中学德育这一章。
综上所述,在15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
第一章为客观题的重要章节,偶考主观题。
第二章多为主观题,考频高。
第三、四章,客观题和主观题皆有涉及,特别是材料分析、简答题等。
软件⼯程导论简答题三、简答题1.什么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需求分析是当前软件⼯程中的关键问题,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在可⾏性分析的基础上,进⼀步了解、确定⽤户需求。
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
获得需求规格说明书。
还涉及到软件系统的⽬标、软件系统提供的服务、软件系统的约束和软件系统运⾏的环境。
它还涉及到这些因素和系统的精确规格说明,以及系统进化之间的关系。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1)抽取需求分析现⾏系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获取⾜够多的问题领域的知识,需求抽取的⽅法⼀般有问卷法、⾯谈法、数据采集法、⽤例法、情景实例法以及基于⽬标的⽅法等;还有知识⼯程⽅法,例如,场记分析法、卡⽚分类法、分类表格技术和基于模型的知识获取等。
(2)模拟和分析需求需求分析和模拟⼜包含三个层次的⼯作。
⾸先是需求建模。
需求模型的表现形式有⾃然语⾔、半形式化(如图、表、结构化英语等)和形式化表⽰等三种。
需求概念模型的要求包括实现的独⽴性:不模拟数据的表⽰和内部组织等;需求模拟技术⼜分为企业模拟、功能需求模拟和⾮功能需求模拟等。
(3)传递需求传递需求的主要任务是书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4)认可需求就是对需求规格说明达成⼀致,其主要任务是冲突求解,包括定义冲突和冲突求解两⽅⾯。
常⽤的冲突求解⽅法有:协商、竞争、仲裁、强制、教育等,其中有些只能⽤⼈的因素去控制。
(5)进化需求客户的需要总是不断(连续)地增长,但是⼀般的软件开发⼜总是落后于客户需求的增长,如何管理需求的进化(变化)就成为软件进化的⾸要问题。
对于传统的变化管理过程来说,其基本成分包括软件配置、软件基线和变化审查⼩组。
当前的发展是软件家族法,即产品线⽅法。
多视点⽅法也是管理需求变化的⼀种新⽅法,它可以⽤于管理不⼀致性,并进⾏关于变化的推理。
2.等价分类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根据程序的输⼊特性,将程序的定义域划分为有限个等价区段——“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择出的⽤例具有“代表性”,即测试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价于对这⼀类其他值的测试。
简答题和论述题练习一五.简答题。
1.用语言学观点分析下列各句中“语言”的含义。
1)列宁是运用语言的模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即所说的话。
2)语言美是四美之一。
言语:即所说的话,行为的结果。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这部作品的语言真美。
言语:所说的话。
2.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出生,从今语言学走上了自立进展的道路。
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头,语言学的讨论对象和讨论目的、讨论办法都有别于传统语文学。
语言学从今挣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用历史的观点和历史比较法讨论语言现象,注重探讨逻辑,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3.试论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和联系。
①.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详细运用和运用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详细存在形式。
二者是普通与个别的关系,是工具和对工具使用的关系,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
①.区分:语言和言语虽然关系密切,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
a.语言是稳定的、相对静态的符号系统,言语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符号运用。
b.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详细的。
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因此具有抽象性;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是和详细的事物、现象挂钩的。
d.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4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作为交际工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1)人类使用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以外,还有三类:第一类,文字;其次类,数学符号、电报代码、旗语、灯语……;第三类,身势陪同动作。
这些交际工具无论从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上,其重要性都不能和语言相比。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记录语言虽然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光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其重要性远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3)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越发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自立存在。
一、选择题1. 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
A.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B.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C. 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 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 是变量Y 的原因(或结果);或X 与Y 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 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 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X X i -的个数。
C. 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
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连接问答题1.常用螺纹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答: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2.哪些螺纹主要用于连接?哪些螺纹主要用于传动?答: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主要用于连接。
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3.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紧定螺钉连接。
其它还有地脚螺栓连接、吊环螺钉连接和T型槽螺栓连接等。
4.螺纹连接预紧的目的是什么?答: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以防止受载后被连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
5.螺纹连接防松的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几种?答:摩擦防松、机械防松(正接锁住)和铆冲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等。
6.受拉螺栓的主要破坏形式是什么?答:静载荷下受拉螺栓的损坏多为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和断裂。
变载荷下多为栓杆部分的疲劳断裂。
7.受剪螺栓的主要破坏形式是什么?答:螺栓杆和孔壁的贴合面上出现压溃或螺栓杆被剪断。
8.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在螺栓的最大应力一定时,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应力幅?并举出三个结构例子。
答:可采取减小螺栓刚度或增大被连接件刚度的方法来降低应力幅。
1)适当增加螺栓的长度;2)采用减小螺栓杆直径的腰状杆螺栓或空心螺栓;3)在螺母下面安装弹性元件。
9.螺纹连接设计时均已满足自锁条件,为什么设计时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答:在静载荷及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连接一般不会自动松脱。
但在冲击、振动、载荷变化、温度变化较大或高温下均造成连接间摩擦力减小或瞬时消失或应力松驰而发生连接松脱。
10.横向载荷作用下的普通螺栓连接与铰制孔用螺栓连接两者承受横向载荷的机理有何不同?当横向载荷相同时,两种答:前者靠预紧力作用,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横向力;后者靠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剪切和挤压来承载。
前者由于靠摩擦传力,所需的预紧力很大,为横向载荷的很多倍,螺栓直径也较大。
11.承受预紧力F0和工作拉力F的紧螺栓连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是否等于F0+F?为什么?答:不等于。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文学作品1、简要说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
答:区别: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根据文学生产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而从一般意义上对文学产品的类型作出的划分。
主义是具体的文学思潮和运动。
联系:主义是型文学在近代文学进程中的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前者分别成为后者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同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1、现实型——再现现实;理想型——表现情感;象征型——寄寓某种意蕴。
2、象征型文学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而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突出意象的意义的超越性。
3、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的特征是什么?答:1、主观性;2、假定性。
4、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2、极力推崇想象与幻想;3、追求奇特、神秘的艺术效果,强调从生活的瞬息变幻、精神的动荡以及富于特征性的各种奇特现象中提示美。
5、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来写作,是首要原则;2、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3、赋予人物性格以极大的历史感和丰富性,并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塑造典型形象;4、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和批判。
6、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强调创造性的重要性,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2、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3、在艺术整体上强调主观性;4、语言上注重音乐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多义性和从中显示出的神秘性。
7、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1、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类型划分;2、对某部作品进行分析;3、与古代、近代、现代文学类型的比较中,探讨当代文学的类型特点。
8、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想象、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自由抒发主观情感。
30.以下面几个组合为例,说明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烤红薯我想起来了鸡不吃了33.利用以下材料分析什么是变音类型中的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①分[f?n]+配[p‘ei]→分配[f?mp‘ei]②喇[lA]+叭[pA]→喇叭[1Ab?]③豆[t?u]+腐[fu]→豆腐[t?uf]④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mar]⑤look[luk](看)+ed[d](动词过去时)→looked[lukt]⑥in[in](在……上)+bed[bed](床)→inbed[imbed]A.同化:①⑤⑥B.异化:④C.弱化:②D.脱落:③30.请先将下表绘制在答题卡上,用汉语拼音为汉字注音并分析其音节结构(填表) 31.按照传统“六书”理论,分析下面汉字的结构: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
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想起来了B.北京人多33.根据语素间的组合关系,将下列复合词分别填入A、B、C、D四项中:34.用义素分析法的矩阵图分析和描写“叔叔、舅舅、姑姑、婶婶”这组亲属词语的语义差别。
在答题纸上列表作答。
30.找出下面各项中的成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走了员工好吗胖乎乎朋友答:成词语素:走了好吗胖不定位语素:走员工好胖朋友32.分析下面组合中变元的语义角色答:吃食堂喝开水写文章飘雪花涂蜡笔读课文(住所)(受事)(结果)(随事)(工具)(受事)33.用适当的方法证明[p][p‘][t][t‘][m][n]在汉语普通话中分属不同的音位,并根据在汉语普通话音节中所能占据的位置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分类。
34.下面都是“动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构成的词组。
试判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词组(词组的结构类型),并分别填入各项中:3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结构一位昨天才从部队下来的干部答:34.试将下面给出的词组按照(A)体词词组、谓词词组,(B)向心词组、离心词组,(C)基本词组、特殊词组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分别将词组前面的序号填入各项中:①学习汉语②汉语学习③学习汉语的④汉语的学习⑤汉语学习过⑥学习的是汉语⑦对汉语学习(有兴趣)(A1)体词词组:②③④(A2)谓词词组:①⑤⑥⑦(B1)向心词组:①②④(B2)离心词组:③⑤⑥⑦(C1)基本词组:①②④⑤⑥(C2)特殊词组:③⑦33.在下列词语后的括号内填写词语所包含的语素数量,并根据构词方式将词语分别填入下列各项中。
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教资简答题1. 知识型气质的教育教资简答题:问题: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科学方法论?回答: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基于实证和逻辑推理的知识获取方式。
它包括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步骤。
科学方法论强调客观性和可重复性,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和验证来发现和确认真相。
2. 实践型气质的教育教资简答题:问题:请简要解释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回答:职业道德是指在特定职业背景下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反映了个体对职业责任、客户利益、公众利益和行业规范的尊重。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体而言,遵循职业道德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信任和声誉;对职业而言,职业道德是维护行业声誉和职业自律的重要基石;对社会而言,职业道德保障了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3. 创新型气质的教育教资简答题:问题:请简要介绍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回答: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项目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跨学科学习通过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沟通型气质的教育教资简答题:问题:请简要解释有效沟通的四个要素。
回答:有效沟通的四个要素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和反馈。
发送者是信息的提供者,要能够清晰表达,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接收者是信息的接收者,要能够主动倾听、理解和解读信息;信息是沟通的内容,要准确、简洁而具有针对性;反馈是接收者对信息的回应,要能够及时给予反馈并提供互动的机会,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5. 领导型气质的教育教资简答题:问题:请简要解释领导力的四个要素。
回答:领导力的四个要素包括远见、激励、影响力和团队合作。
远见是领导者对未来发展的洞察力和规划能力,能够制定长期目标和策略;激励是通过激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力,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影响力是领导者通过个人魅力和说服力影响他人,使其相信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决策;团队合作是领导者建立和鼓励团队合作的环境,通过合作和协作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一: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你认为下列产品主要应以哪些变数作为其细分市场的根据?(每种产品举出两个细分变数)(1)儿童玩具;(2)牙膏;(3)保健食品;(4)图书;(5)轿车;(6)冬装?答:(1)性别、收入(2)利益追求、收入(3)利益追求、年龄(4)职业教育程度(5)利益追求、收入(6)气候、收入2、企业定价主要有哪三类方法?答:(1)成本导向定价法。
是一种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方法,也是传统的、运用得较普遍的定价方法。
具体做法是按照产品成本加一定的利润定价。
(2)竞争导向定价法。
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以竞争对手的定价为依据的定价方法。
(3)需求导向定价法。
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定价方法。
它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对商品价值的认识程度来制定企业价格。
3、消费者购买行为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答:(1)经常性购买,也叫惯例化的反应行为,是一种简单的、需多次购买的购买行为,通常指购买价格低廉、经常使用的商品。
(2)、选择性购买,也叫有限地解决问题。
这种类型复杂于前一种。
企业应该适时地传达有关新牌号商品的信息,增加顾客对新产品的了解和信任感,促使其下决心购买。
(3)、探究性购买,也叫广泛地解决问题。
指消费者对自己需要的商品一无所知,既不知道性能特点,又不知道选择标准和养护方法。
对此,企业要突出宣传商品的特点,使消费者在普遍了解大类上拍的基础上,建立起对某具体牌号商品的信心。
1.企业面对环境威胁有哪些对策可供选择答:(1)对抗策略,也称抗争策略.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限制或扭转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发展.(2)减轻策略,也称削弱策略.即企业力图通过改变自己的某些策略,达到降低环境变化威胁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程度.(3)转移策略,也称转变或回避策略.即指企业通过改变自己受到威胁的主要产品的现有市场或将投资方向转移来避免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威胁.3.企业在确定促销组合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1)产品类型与特点.(2)推或拉的策略.(3)现实和潜在顾客的状况.(4)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阶段1、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答:⑴提出目标,搜集“构想”;⑵评核与筛选(过滤);⑶营业分析(或称财务分析);⑷产品实体开发;⑸制定生产与营销计划;⑹新产品正式进入市场。
简答题四种类型题分析
作者:吕洪艳张超
来源:《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2年第11期
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地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简答题是填空题的变形,即把空格变成问句,所以它们的功能基本相似.它不但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考简答题已成为非选择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高考试卷分析数据来看,简答题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高考拉分的关键题型,许多考生简答题不过关,要么束手无策而放弃,要么思维逻辑不清、文字表述不准确,要么答非所问费了劲,失了分,要么思维不严密,漏答要点等.
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要准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1)在回答KI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有什么现象时,有的同学回答成:“有碘生成”,也有的回答成:“溶液中有紫黑色的沉淀生成”;(2)有的同学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3)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
2.化学用语要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1)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虑”,“滤纸”写成“虑纸”;(2)用词不当;(3)混淆概念,如:“无色”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
3.回答时要字斟句酌、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要废话连篇;同时还要注意答案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等等.
题型一解释原因类简答题
例1 把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
固体是什么?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
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这道题所考查的内容,绝大多数考生是很清楚的,但是如果真正做起来,往往很多考生不按要求去做,得不到全分或者不得分,据实际分析,有下列几种情况:
答案1:只答结果,而忽视了后面的为什么,缺少原因分析.
答案2:,因为水解生成(OH)而Al(OH)受热易分解.”此答案忽视了用必要的化学方程式作更加明确的解释.
答案3:因为
(OH)
2Al(OH)
此答案给出的解释只强调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而忽视了必要的文字说明,也就将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这一核心知识而漏答了.
例2 向饱和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会有晶体析出,此晶体是
;析出此晶体的原因是因为 .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氨,再通入足量的会有晶体析出;若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再通入氨往往没有晶体析出,原因是
答案:,溶解度比小,反应中消耗了水,且生成的的质量比原的质量多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浓度低 .
题型二分析归纳推理类简答题
此类题一般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情景或信息,要求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某一结论.该类题目涉及内容广、难度大,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找出直接条件进行推敲,然后归纳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用该规律来解释其他问题.
例3 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图1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
这是一道全国高考题,该题要求考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因此该题常考常新久用不衰,不断为各地命题考试所采用.
大多数考生仅答出第一空,而对后面的第(2)问中的两空则束手无策,原因是在思考问题时发生了思维逻辑混乱;面对这几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理不出头绪.
题型三信息类简答题
高考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而在多年来的高考试卷中信息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一类试题要求考生要把题中给出的新信息与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关键是通过一个结合点把信息知识与旧知识整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Cu.现有浓、浓、稀、稀、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氧化物
首先对新信息和旧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结论.旧知识:①在溶液中显蓝色. ②③硝酸能将Cu氧化生成④能将Cu氧化生成⑤稀不与Cu反应.新信息:
知识迁移:①
②
知识整合得结论:CuO被还原的生成物中如含有,可将生成物溶于稀,若溶液显蓝色,证明混合物中含有,否则不含有根据初中旧知识,因为还原产物中肯定有Cu,用硝酸或时,Cu被氧化成也得到蓝色溶液,不能证明该结论.
答案: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中(振荡)若溶液呈蓝色,说明产物中有,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
题型四分析归纳推理类简答题
此类题一般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情景或信息,要求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某一结论.该类题目涉及内容广、难度大、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找出直接条件进行推敲,然后归纳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用该规律来解释其他问题.要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要领.
1.目的:根据提供的一定条件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
2.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安全性.
3.步骤:说明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原理,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药品;注明装置的连接顺序或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他操作要领;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评价一个实验方案,必须符合设计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设计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不同的设计作出比较,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比设计实验的难度稍大,要求稍高.
例5 现有实验药品:一定质量的
锌(分片状和粒状两种)、浓(密度-)、水以及如图2所示装置.图中量气管B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100 mL).甲、乙两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实验时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利用此装置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设锌全部反应,产生气体不超过 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按图示装置实验,要保证不漏出H,应如何操作?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的体积,在读取
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注意视线与
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外,还应注意,原
因是
.
(4)设计一个不用量气管,而用中学化学中常用仪器测量体积的装置,应用的仪器(自选)是: .
解析: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有“气泡法”和“液面差法”,要据此装置的特点,应选用“液面差法”,按照操作、现象、结论进行回答.操作中要注意答清楚加水之前的准备及加水的限度问题.要保证操作中不漏出气体,则一定要形成一封闭的体系以后再让锌与硫酸接触,而且根据题目
所提供的药品只有浓硫酸没有稀硫酸,而锌有片状的和粒状的供选择,考虑到了以上几点再下笔答题.
答案:
(1)固定A、甲、乙三管,将A、甲两管橡皮塞塞紧,在乙管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烧杯中将浓稀释后,将稀加入到试管A中,使液体总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将试管倾斜,把锌片放在试管内壁上,塞紧塞子,慢慢直立,使锌片滑下与稀接触反应.
(3)调节甲、乙两管液面高度至相平
使气体的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减少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