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课件-修改后2
- 格式:ppt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19
《除三害》第二课时一、感知周初的霸道,理解“害”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周处和猛虎、恶龙成了危害四邻的祸害,这可真奇怪,周处是一个人,怎么会与恶龙、猛虎一起称为“三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谁来说?(指名说)年轻时:性格暴烈,力气大,武艺强,师:小朋友们,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了祸害了呢?(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师:是啊,仗着自己年轻、力气大,做坏事,百姓怎么会喜欢呢?谁能用自己的朗读给大家介绍下周处(个读)。
提醒注意蓝色字体的文字,读出周处的霸道。
(再读)。
周处这样横行霸道,目中无人,难怪(出示句子:他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
)师:人们躲开他,在背后会讲些什么话呢?(坏话)。
当时有首民谣就这样唱(打节奏齐读):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
拳打李,脚踢张,好象猛虎扑群羊,无人敢与论短长。
除了这些,百姓还会怎么抱怨他呢?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的三害。
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个读)评价还未读出怨恨。
周初无恶不作,你恨他吗?恨,那就把你的恨读出来(个读)咱们一起来抱怨抱怨,(齐读),男女生赛读。
唉,猛虎、恶龙、周处呀,你们害得百姓好苦啊。
可是这样抱怨、害怕也不是办法,谁来出出主意,除掉三害?(自由说妙计:叫周处上山杀猛虎,下河剁龙。
)师:真是一条妙计,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办法是好,你敢去找周处说嘛!敢,看来不怕死。
我就是周处,说吧。
(转述课本上的句子)师:(表演得意、拍胸脯)“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他们!”师生合作读:老师出主意,学生一起当周初,带动作齐读周初的话,读出那种得意。
周初那么得意,看来是中计了。
得意的周处除掉三害了吗?我们接着学习。
二、学习周初怎么“除三害”的。
请小朋友读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书)想想周处是怎样除掉“三害”的?出示课本图片,这是周处在和谁搏斗?蛟龙,和猛虎斗了吗?也斗了,文章写了吗?两句话代过,只写了结果,这是我们说的略写。
除三害一.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些礼物,都藏在《除三害》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把它们找到。
二、初读1、课前利用导学案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同桌交流说一说,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猛虎)、(恶龙)、(周处)是天下三害,让百姓过不上(安宁的日子)。
有人假意夸他(胆子大)、(功夫好),让他上山(伏虎),下河(降龙)。
几天之内,他成功除了(这两害)。
正在他沾沾自喜时,却从百姓的言行中发现原来他才是(最大的一害)。
从此,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2、这里是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除了这种,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像这样有人物、说事情的文章,我们还可以利用课题进行扩充“谁(主要人物)干什么(主要事件)”来进行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三、精读1、周处除了“恶龙、猛虎,自己”这三害。
有疑问吗?和除前两害那样,是除了自己的性命吗?还是什么?(坏习惯、坏毛病、或文中词)大家明白了没有?他除的是自己身上的一些臭毛病,课文里哪个个词告诉我们他彻底地改掉了他的坏毛病?(痛改前非)2、你能在课文中完整的找出周处的坏毛病吗?默读课文,做上标记。
(交流“找到了什么”“哪里找到的”。
出示相关的语段。
读一读。
)3、重点理解“横行霸道”。
它是什么意思?不讲理,胡作非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老师发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周处怎么横行霸道,老师用笔把他带来了,一——周处撑着膀子,斜着脑袋,傲慢地走在大街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不讲理。
(请大家结合“横行霸道”,选出最准确的词语,并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一起读一读)同桌意见已经统一的请举手;若都一样,先读掉,再说说理由;若有大部分一样,再让对的同学带一下错的)他一看见人家卖的香喷喷的包子,就一把(推开拉开)那些正在买包子的人,一手(抓起拿起)一个包子就往嘴里(塞放),还没咬完一口,又嫌这嫌那,连吐带骂道:“呸!这也叫包子?太难吃了!”说着(砸翻推倒)了所有的笼屉,(大摇大摆偷偷摸摸)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