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课时用数学
- 格式:doc
- 大小:32.05 KB
- 文档页数: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7课时用数学(1)【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挂图,导入:一(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二、新知探索1、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4、学生评一评: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5、观察97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试说图意:①左边有几只天鹅,右边有几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②白天鹅有多少只,黑天鹅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完成列式,并解答。
三、练习应用练习二十三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抽生说一说过程。
完成2、3题。
四、反思总结从解决前面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进地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板书设计:用数学(一)课后反思:【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课练第7单元找规律导
学案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找规律这一主题,通过找到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目标
1.理解规律的概念。
2.能够找到一系列数字中的规律。
3.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分析
•例题1:
–问题:1, 4, 7, 10, 13, ? 请写出下一个数字。
–分析:这组数字中,每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的差都是3,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6。
•例题2:
–问题:2, 4, 8, 16, ? 请写出下一个数字。
–分析:这组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得到的,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32。
四、练习
1. 找规律
•问题1:3, 6, 9, 12, ? 请写出下一个数字。
•问题2:5, 10, 15, 20, ? 请写出下一个数字。
•问题3:20, 18, 16, 14, ? 请写出下一个数字。
2. 综合练习
•问题:某个数列为2, 4, 7, 11, 16, ? 请写出下一个数字,并找出规律。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找规律这一重要的数学技能。
找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练习,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愿
大家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单元教学设计科目:数学成绩:一年级校长和待命者:联合备课员:本组教师:单元教学内容单元7查找规则,该单元逐渐从图形排列规律和色彩交替过渡到抽象顺序法则。
(1)例1:通过对派对现场的介绍,让学生体验初步感受法、动手圈法、语言描述法和开放创作法的过程。
(2)例2:结合直观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授数字的变化规律。
数字的排列有相应的规律。
虽然图形和数字有不同的形式,但它们可以代表相同的规律。
数量和形状的组合,突出循环组。
(3)例3:图形和数字教学的变化规律仍然是第一个子问题。
然而,示例2有两个不同之处:一个是图形从物理对象抽象为几何图形,另一个是图形和数字的变化。
教材的分析规律应该通过计算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来找出。
在学习第一个子问题的基础上,第二个子问题只研究抽象数的排列规律:等差序列,即后一项是通过对前一项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数得到的。
例句4:与前面的例句相比,例句4的规律是最隐蔽、最复杂的。
这三片花瓣是一个阵列。
学生需要研究每个数组中三个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
他们需要综合运用加减法和数字合成的知识。
为了降低难度,教科书保持每个数组中的数字40不变,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思考。
(5)例5: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发现规则”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阅读理解中,关键是找到珠子的排列规律。
在分解和解决方案中,有必要从右侧或左侧确定哪一侧继续佩戴珠子。
在复习与反思中,以可操作的方式进行检查,丰富了学生的检查与反思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学生可以找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则,理解规则的含义,描述和表达规则,并根据发现的规则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2在发现、描述和表达规律和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的关键是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单元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找出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有规律的图片,学生欣赏,你有什么感觉?2.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布置教室的两张图片,你认为哪种布置教室更漂亮?为什么?3.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板书:找规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比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为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素材。
】二、在探究中认识规律1.探究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①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②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③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④这一组中的第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4)画一画:你能按照彩旗的排列规律再继续画出这样的一组吗?、2.探究小花与灯笼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①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②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3.探究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朋友的排列中重复的一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一共()个提问:①一共有多少个?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二、新课讲授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
师:还能知道什么呢?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
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
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3.尝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