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复习提纲.pptx
- 格式:pptx
- 大小:95.96 KB
- 文档页数:7
《测量学》课程复习提要一、问答题1. 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包括测定和测设。
测定是指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2. 什么是水准面?什么是大地水准面?水准面:在测量学中,自由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地水准面:把通过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
)3.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是什么?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重力线,指向地心),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4. 地球曲率对距离和高程测量有什么影响?地球曲率会使距离测量产生一定的误差,但在误差范围内则没太大影响;但在高程测量时,不能用水平面来代替大地水准面,因为这样产生的误差是不允许的。
5. 什么是控制测量?什么是碎部测量?控制测量是对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测量的工作;碎部测量是对地物轮廊拐角点和地貌坡度及方向变化量进行测量的工作。
6. 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有何区别?(提示:坐标轴、象限)测量坐标系的X轴是南北方向,X轴朝北,Y轴是东西方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7. 测量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测量的基本工作是什么?测量的基本要素是角度(水平角)、距离(水平距离)、高差(或高程)、坐标(即三维直角坐标);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坐标测量。
8. 测量的工作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测量的工作原则是:布局要“从整体到局部”,程序时“先控制后碎部”,精度是“由高级到低级”,工作要做到“步步有检核”。
遵循原则是为了避免测量错误,防止测量误差的累积。
9.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请绘图说明。
10.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在测量时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何?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与之有何区别?基本操作步骤为:安装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测量》复习提纲第一章测量的基本知识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经度纬度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平面图地形图控制测量碎部测量、问答题:1、测量学上X轴和Y轴互换的原因是什么?2、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是什么?三、计算题:1、已知A点的高程为H A=136.790米,B点的高程为H B=145.242米。
求A、B两点的高差h AB 、h BA 。
第二章水准测量一、词解释: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闭合差二、问答题:1、叙述利用水准仪观测两点间的高差的方法。
三、计算题:1、已知A点的高程H=125.437m,A点标尺读数为1.573m,B点读数为1.152m,C点读数为2.318m,求仪器的视线高程H是多少?h AB冲C H B、M各为多少?2、已知某闭合水准路线观测结果如下图,请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各点高程的计算n 4=i 第四章两点距离及方向的确定n =24 h 3= -2.362m 3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表(单位:m )、名词解释:直线定线 直线定向 方位角 象限角 二、问答题:1、叙述罗盘仪测定一直线正、反磁方位角的方法。
、计算题:1、 用同一钢尺丈量甲、乙两段距离,甲段距离的往、返测值分别为 132.875m 、132.775 乙段的往、返测值分别为 353.234m 和353.334m 。
两段距离往返测量值的差数均为0.100m,问甲乙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哪一段距离丈量的精度高?为什么?2、已知AB线段的正磁方位角为a AB=160°,试求其反磁方位角a BA、正磁象限角R\B、反磁象限角金民并绘草图表示以上四个量。
第三章角度测量、第五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第六章地形图的应用教学实习内容一、名词解释:水平角竖直角盘左盘右视距测量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地形图图式地物地貌山山脊山谷鞍部盆地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首曲线计曲线面积计算二、问答题1、J6级光学经纬仪分微尺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啊啊啊啊好多啊怎么背啊啊啊啊。
的工程测量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工程测量学的定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2、任务:为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满足工程建设个阶段的各种需求。
●勘测设计阶段:提供地形图;●施工建设阶段:施工放样测量;●运营管理阶段:工程健康监测作用:尖兵与卫士。
3、内容: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设备安装检测;工程及与工程有关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第二章(判断,看)第三章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1、测量误差和精度理论:(1)测量误差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三种。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当观测值的误差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每一因素的影响都较小且量级相当时,则该观测值是随机变量,其误差属于偶然误差,且大多服从正态分布。
最小二乘平差法建立在观测值只含偶然误差的情况下。
⏹系统误差是大小和符号(或者方向、形状等)有规律的误差,可通过测量方案或方法的优化来消除或减弱,也可通过附加模型进行改正。
⏹粗差是大的偶然误差,其特点是数值大且随机出现,通过多余观测数可进行粗差探测和定值定位。
(2)(3)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精确度与准确度的总称。
在测量中,精度主要包括仪器的精度与数值的精度。
仪器的精度由标称精度描述,它与仪器的分辨率、制造技术与工艺等有关。
数值的精度分为相对精度与绝对精度。
⏹相对精度有两种:一种是指观测量的精度与该观测量的比值,比值越小,相对精度越高。
另一种是指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特别是邻近点的精度。
⏹绝对精度是指一个观测量相对于其真值的精度,或者相对于基准点的精度。
(3)测量精度与误差的关系:测量精度与误差是密不可分的,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测量精度常用中误差(又称标准差)来表示。
但是测量精度与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精度包括精确度与准确度,精确度与偶然误差有关,准确度与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关。
测量学B复习提纲1,测量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3,何为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4,何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否相等?5,测量工作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有哪些不同之处?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7,某点的经度为118度50分,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的带号及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8,何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测量分哪些等级?9,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何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10,进行水准测量时,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 点高程是20.016M,当后视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问A、B两点高差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的高程是多少?11,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作用有何不同?12,水准管轴和圆水准管轴是怎么定义的?13,试述使用水准仪时的操作步骤。
14,何为水准路线?何为高差闭合差?如何计算容许的高差闭合差?15,水准路线有几种布设形式?分别是什么?16,何为水平角?在同一铅垂面内,瞄准不同高度的目标,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应该一样?17,试述J6级光学经纬仪分微尺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18,经纬仪的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各有什么作用?怎样使用微动螺旋?19,观测水平角时,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试述光学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方法。
20,何为垂直角?何为天顶距?为何只瞄准一个目标即可测得垂直角或天顶距?21,试述水平角观测的步骤。
22,何为盘左、盘右?测量水平角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观测?23,测量垂直角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观测?24,何为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25,导线的布网形式有哪几种形式?分别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场合?26.什么是方位角、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什么方位角?26,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27,实地选点时应注意哪些?28,何为连接角?为什么要测连接角?29,导向的内业计算分几步?都是什么?30,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的计算有什么不同?31,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建立高程控制时,怎样观测?怎样记录与计算?32,在进行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时,计算步骤分别是什么?33,何为比例尺?何为比例尺精度?34,何为地形图图式?何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35,何为等高线?等高线有哪些特性?何为山脊线和山谷线?36,何为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7,何为地形图分幅?有几种分幅方法?38,何为地物特征点及地貌特征点?39,何为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和传统的测图方法有何异同?。
名词解释: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
2.水准面:静止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大地水准面: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4.水准面的特性:处处与铅垂线正交、封闭的重力等位曲面。
5.大地原点:全国统一坐标的起算点。
6.绝对高程(海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7.假定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
8.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如:hAC = HC – HA当hAC为正时, C点高于A点;当hAC为负时, C点低于A点;9.视准轴:物镜中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10.水准尺:尺面分划为1cm,每10cm处(E字形刻划的尖端)注有阿拉伯数字。
双面尺的红面尺底刻划:一把为4687mm,另一把为4787mm。
11.视差:当目镜、物镜对光不够精细时,目标的影像不在十字丝平面上,以致两者不能同时被看清。
消除方法:仔细进行目镜、物镜调焦。
12.直线定线:标定各尺段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工作13.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14.标准方向: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15.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
16.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17. 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即0.1mm×M,M—为比例尺分母18.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光滑封闭)。
19.等高距h: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20.平距d: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1.等高距、平距、坡度i的关系:i=h/d。
i大,等高线密,山陡:反之,i小,等高线稀,山平缓。
坡度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选择填空:1.测量工作分类:测定和测设2.我国大地原点:陕省泾阳县永乐镇。
3.我国水准原点: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72.260m )4.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5.测量工作程序:第一步控制测量第二步碎步测量6.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1、从整体到局部; 2、先控制后碎部; 3、复测复算、步步检核。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提纲(仅供参考)第一章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
2、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3、椭球定位—含义:将地面的观测成果划算到椭球体上。
参考托球体4、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在测量学中地面点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
(坐标及高程的含义)5、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天文坐标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托球体上的位置。
基准线为法线。
6、投影(此处融合地图学有关投影章节)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②解析投影或数学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①等角投影(或正形投影)--特点:经纬线正交、长度比固定、面积和长度变化、比例尺不变适用场合: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②等积投影–特点:角度和形态发生变化适用场所:资源分布图③等距投影(任意投影)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高斯投影的规律、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见书P11-P13)7、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8、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①距离:以10KM为半径的测区内可忽略不计②角度:测区面积<100K㎡ ,可忽略不计③高程—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地球曲率地他的影响9、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内容:高程、距离、角度原则:①精度—先高级再低级次序—先控制再碎步②步步有检核注:控制点与碎步点:若要确定1点的位置,需知道A、B的位置。
那么A、B为控制点,1点为碎步点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测量工作碎步测量:确定碎步点点位的测量工作第二章测量的具体工作一、测高程—水准测量 P1、水准测量原理:利用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的仪器,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已知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高程的一种方法。
2、熟悉DS3型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P21-P25注:粗平时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气泡运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一定要遵循先两个再一个的顺序。
气泡永远位于高的一侧。
复习提纲1.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测量的定位元素(基本工作),测量工作的原则。
2.理解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旋转椭球面、参考椭球面、椭球参数的概念。
3.测量常用坐标系的概念,包括大地坐标、空间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的概念,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直线定向的三北方向,方位角及正反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方位角的推算。
5.测量误差产生原因、分类与处理原则,偶然误差特性,衡量精度的标准,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简单计算和差关系及倍数关系的中误差。
6.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构造、轴线关系,及各部分作用、调整方法。
7.水准测量原始观测数据计算(支水准、附合水准、闭合水准),高差闭合差计算和分配原则。
8.定性分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或消除方法。
9.光学经纬仪结构及轴线关系,安置、对中、整平的操作步骤。
10.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读数方法。
11.测回法、方向观测法水平角测量的观测步骤与计算。
12.定性分析角度观测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或消除方法13.钢尺量距、光电测距的成果计算。
14.控制测量的概念及作用,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15.坐标正算、反算。
16.导线测量的计算,包括支导线、闭合导线、附和导线。
17.解析交会计算。
18.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19.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地物、地貌,等高线的概念、特征及表示地貌的方法。
20.经纬仪视距法测绘地形图的操作过程。
简要说明:考试着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计算的考察,考试形式为闭卷,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四种题型。
测量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地形图:2、视差:3、导线测量:4、系统误差:5、大地水准面:6、测量学:7、坐标方位角:8、归零差:9、水平角:10、绝对高程:11、地物:12、视准轴:13、竖盘指标差:14、相对高程:二、填空题1、自磁北方向的北端起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_____。
2、要求在图上反映地面上1m的精度,则所选图的比例尺不能小于_____ ______。
3、水准测量中,每一测站检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整条水准路线的成果通过____来反映。
4、丈量AB、CD两段水平距离。
AB往测为126.780m,返测为126.735m;CD往测为357.235m,返测为357.190m,AB段往返丈量的相对精度为:____,CD段为:____,____段丈量更精确。
5、作为一台完好的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__ ___、____、_____。
6、已知A点经度为116º47ˊ,该点距中央子午线36.32km,该点在6º投影带的带号__,该点位于中央子午线的_ _边,通用直角坐标是____ _____。
7、在测量工作中要遵循___、___以及___的基本原则。
8、单一导线有__ 、_____以及___三种布设形式。
9、测量误差来源有____ ___、____ ____、___ __。
10、水平角观测方法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用于两个以上目标方向的观测。
11、经纬仪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时,某一方向上盘左读数和盘右读数的关系理论上是相差。
12、经纬仪十字丝板上的上丝和下丝主要是在测量时使用。
13、等高线的种类有__ __、 、 和 四种。
14、单导线的布设形式有__ 。
15、水准仪主要由 三部分构成。
16、测量的基本工作为_____、_____、_____。
17、水准测量时对某一水准尺进行观测时的基本步骤是 18、导线计算中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_______。
期末测量考试复习提纲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理解:水平角、方位角、水准轴、相对误差、水平角、转点、视准轴、碎部测量、导线测量、绝对高程、直线定向、竖直角、等高线、水平角: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
方位角:有基本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夹角,成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相对误差:转点:水准测量时,为传递高程所设的过渡测点。
临时的立尺点,作为传递高程的过渡点。
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碎步测量:根据各控制点的位置测定碎步点的位置,加测量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导线测量:将一系列测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并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测点平面位置的技术与方法。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达地水准面的铅锤线距离。
也称为海拔直线定向:确定一直线与基本方向建角度关系的工作。
竖直角:指在同一竖直面内,有一点至目标点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测量上有称为倾斜角,简称竖角,通常用“a”标示。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连续平滑闭合曲线。
二、填空:1、测量学根据测量技术规范和实际要求不同,将测图成果以地图、平面图、地形图、断面图等四种制图来表现。
2、J6经纬仪的构造按其功能可分为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
3、测量学中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有相对误差、允许误差、中误差。
4、经纬仪导线测量求算各控制点坐标的内业计算步骤有: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的计算、坐标增量的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5、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复合导线、支导线。
6、贯穿整个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工作范围上“从整体到局部”;性质上“先控制后碎步“;精度上“从高级到低级”。
7、与平均海水面一致的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
8、判读和理解地形图上所示的内容,主要依靠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助记符号。
9、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线三种。
测量学复习纲要本资料仅为老师提纲的扩充版,略有删减,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欢迎讨论和指正。
第一章:测绘工作概述1、大地水准面:假设某一个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而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水准面是作为流体的水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重力等势面,它的主要特点是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上曲面的切面。
水准面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平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可以近似的代表地球的形体。
2、参考椭球体:由于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致使大地水准面称为一个不规则的、复杂的曲面,使用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一个以地球自转轴为短轴的椭圆绕该轴旋转而成的椭球体,椭圆长轴旋转形成的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相重合。
称此为参考椭球体。
其中,长轴,短轴,扁率。
若把地球当做圆球,,其近似值为。
3、高斯投影:首先将地球按经线划分成带,称为投影带,投影带是从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度划为一带(称为带),自西向东将整个地球划分为60个带。
带号从首子午线开始。
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称为该带的中央子午线(或称主子午线)。
任意一个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其中N为投影带号。
采用高斯投影时,设想取一个空心圆柱体与参考椭球体的某一中央子午线相切,在球面图形与柱面图形保持等角的条件下,将头面图形投影在圆柱面上。
然后将柱体沿着通过南北极的母线切开,并展成平面。
在这个平面上,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称为相互垂直的直线,分别做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Y轴为横轴,X轴为纵轴),交点O为坐标原点。
规定X轴向北为正,Y轴向东为正。
为避免出现负值,将每个投影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500Km,为了能确定某点在哪一个带内,在横坐标值前冠以带的编号。
高斯投影中任意两点间的长度产生的变形称为投影长度变形。
离中央子午线长度越远,则变形越大。
4、测量的工作原理:进行某一个测区的测量工作时,首先要用较严密的方法和较紧密的一起,测定分布在全区的少量控制点的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