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输的稻田灌溉监控系统_纪建伟
- 格式:pdf
- 大小:541.00 KB
- 文档页数: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智能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型农业模式。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这一系统的原理、应用案例以及前景展望,以展示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巨大潜力。
一、系统原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是通过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农田中,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农民可以了解到土壤的水分状况、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天气变化等信息,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应用案例1. 土壤水分监测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实时了解土壤的湿度情况。
当土壤湿度低于一定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送提醒,提示农民及时进行灌溉工作。
这样既避免了因为土壤干旱而导致作物死亡的情况,又减少了因为过度灌溉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2. 作物生长监测传感器节点还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提供作物生长的优化建议,比如提供合适的温度控制方案、灯光照明方案等,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此外,传感器节点还可以监测作物的有害虫害和病菌情况,提前预警农民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天气变化监测传感器节点还可以监测环境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提供农民天气预报和防灾指导,比如在临近暴雨天气时,提醒农民进行相应的防洪准备。
这样既保护了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三、前景展望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的成本逐渐降低,系统的性能也不断提升。
未来,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等。
用信息通讯网络平台构筑灌溉管理新模式寸伟;姜亚斌【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大的推动力,通信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和高科技手段,利用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业务、新成果和新服务做为灌溉管理工作的一个新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型、管理型、服务型的灌溉管理新体制,在灌溉管理上可拓宽管理服务区域,加快灌溉信息的传速和反馈,达到与农户的互动,加强灌溉情况的勾通.使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促进灌溉管理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灌溉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间环节,降低灌溉管理成本,全面提高灌溉管理服务质量.利用通讯信息网络平台来组建灌溉管理组织,通过在灌区的试运行,管理单位与农户联系迅速,灌溉及时,费用降低,作用显著,应运效果好.信息化、网络化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融合,对灌溉管理乃至水利工作的全面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信息;网络;灌溉;模式【作者】寸伟;姜亚斌【作者单位】陕西省凤翔县水利局,陕西,凤翔,721400;陕西省凤翔县水利局,陕西,凤翔,72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4.3市场经济的不断强化和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飞猛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为发展和促新灌溉管理模式注入了新的理论和新的观念。
现阶段的各种旧的灌溉管理体制和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灌区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
过去那种水源单位——供水管理单位——乡镇水管单位——巡渠专业队员——段长——斗长——临时雇用人员——农民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种曾经的辉煌。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灌溉管理体制虽有改进,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旧观点、旧理念还是难以剥除,极大的阻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和灌区发展。
在新时期水利工作者和灌区群众,正在根据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和灌溉特点,结合农村及社会发展现状探索组织各种新的灌溉管理模式。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精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肖克辉2,1,肖德琴2,1,罗锡文1(1.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大学信息学院,广州510624)摘要:在精细农业相关应用和理论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用于检测农业水分含量和水层高度的无线传感器,构建农田水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基于水分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节水灌溉控制系统,通过实时农田水分数据和农作物水分需求专家数据形成灌溉决策,由灌溉控制系统实施定量灌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体现出可行性和高效性,有利于精细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精细农业;构架0 前言通过不同集成微型传感器的相互合作,无线传感网络常用于检测并获取监测对象中的各种信息。
利用嵌入式信息处理和随机自组织无线网络,将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来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自动化、自组织和以数据为中心等特点,它能够应用于获取土壤水分数据,然后自动地将这些数据融合传输形成一个高效的田间水分数据采集平台,从而实现智能节水灌溉。
传统的田间灌溉通常由人亲自控制,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将导致缺乏实时性和精确性,这也有悖于长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无线传感网络被广泛地应用于精细农业和智能灌溉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G Vellidis 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典型的实时智能检测的传感器阵列来检测土壤水分,测试土壤水分使用现成的组件。
这个阵列由一个位于中间位置的接收机组成,这台接收机连接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和田间的多个传感器节点上。
具有精密灌溉技术的集成传感器提供了一个闭环的灌溉系统,能够确定从智能传感器阵列的哪一位置将时间和数量输入到实时定位灌溉应用程序中。
J Balendonck 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台叫作FLOW—AID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客观地开发和检测一个灌溉管理系统,也能应用于赤字中。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水分监测与自动灌溉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需求的增加,农田水分监测与自动灌溉系统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水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田灌溉管理。
一、系统设计背景农田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水分供应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传统的农田水分监测与灌溉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和灌溉,耗时耗力,且无法实时调整灌溉量。
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水分监测与自动灌溉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系统设计原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水分监测与自动灌溉系统由若干个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组成。
传感器节点主要用于感知农田的水分状态,采集得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数据采集模块,并经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控制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果,实现对农田灌溉的自动控制,控制执行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
三、系统设计步骤1. 传感器节点部署:根据农田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置传感器节点。
节点应尽量均匀地覆盖整个农田,并避免相互干扰。
2.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感知农田的水分状态,并将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数据采集模块中。
3. 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水分阈值,将数据与阈值相比较,判断农田的水分状况,进而进行灌溉控制的决策。
4. 控制模块实现自动灌溉:根据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果,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指令到执行模块,执行模块实现对农田的自动灌溉。
5. 监控与调整:监控农田的水分状态,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并进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灌溉。
四、系统设计考虑因素1.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源管理:由于传感器节点需要长期工作,设计高效的能源管理措施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2. 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存在延迟和传输不稳定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
基于太阳能加热的水稻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纪建伟;赵毅勇;栗庆吉【摘要】The production practice indicated that temperature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and de -velopment ofrice .Appropriate water temperature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an automatic control irrigation system which was heated by solar , and introduc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is system and design methodology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e practice demonsrated that this system had high research value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energ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output of rice .% 生产实践表明,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水温,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此,提出了一种由太阳能加热的自动控制灌溉系统的设计思想;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软、硬件设计方法。
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节能环保,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等优点,研究价值较高。
【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4页(P246-248,252)【关键词】自动控制;太阳能;水稻;灌溉【作者】纪建伟;赵毅勇;栗庆吉【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沈阳 110161;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沈阳 110161;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50 引言利用太阳能增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灌溉系统,既达到节水目的,又可以提高水温、避免井水冷害、促进水稻增产、提高品质。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精准灌溉系统设计与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是一种将分布式传感器节点互连成一个网络,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数据的技术。
它具有通信可靠、易于部署、低成本等优点,在农田精准灌溉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精准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精准灌溉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器、决策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1.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是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用于感知农田环境的各种参数,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传感器、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等组成。
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给数据采集器。
2.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是系统中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的设备。
数据采集器可以连接多个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接收来自不同节点的数据,并将其传输给决策控制器。
3. 决策控制器决策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决策,判断农田的灌溉需求,并生成相应的控制策略。
决策控制器根据预定的灌溉规则和农田的实际情况,控制执行器的工作。
4.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决策控制器的指示,执行相应的操作,控制农田的灌溉。
执行器通常是通过水泵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关,使水流根据需要注入到农田中。
二、系统实现1. 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传感器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能量消耗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处理器,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准确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参数,并实现低能耗的工作模式。
同时,传感器节点还需要具备无线通信的能力,能够与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传输。
2. 数据采集器的实现数据采集器需要具备较大的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能够接收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数据采集器可以使用主流的嵌入式系统或计算机进行实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决策控制器的开发决策控制器的开发需要根据农田灌溉的规则和策略进行设计。
2019年19期创新前沿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控制多处水泵通断的农田灌溉监控系统*夏雪1,刘博2,王建华3(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东广州510530;2.中国人民解放军75842部队,广东广州510000;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541000)1概述在农田灌溉监控系统中,电子器件长期工作在此种环境下容易受损。
本文针对当前农田灌溉监控系统的不足,采用能长期稳定工作在复杂环境且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控芯片为AT89S52,液晶显示用LDC1602,无线传输模块用NRF24L01,各模块紧密结合,组成一个一点能通过无线控制多处水泵通断的系统。
2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所需的要求有:温湿度显示;无线控制;一点控制多处;按键调节湿度下限。
以AT89S52为控制核心,通过对DHT11传感器传回的温湿度信号进行处理,在LCD1602上显示,并通过无线模块24L01发送到远处的接收模块,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也通过AT89S52处理,同时显示在另一块LCD1602上,并与手动调节的湿度进行比较,若低于则接收部分上的蜂鸣器响起并触发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接通,否则蜂鸣器不响,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也不被触发吸合。
2.1单片机AT89S52AT89S52内核属51单片机,相对大多其他的单片机而言,它的功耗较低,性能也较为稳定,并且价格低廉。
本系统单片机的P0口第二功能可以实现八路AD 信号的输出,P3.0、P3.1作为第二功能的时候可以实现串行通讯,也可以通过这两个引脚下载程序。
2.1.1AT89S52引脚89S52有4个输入/输出引脚口,分别是P0口、P1口、P2口和P3口,本次设计选用的型号是40个引脚封装的AT89S52。
2.1.2AT89S52晶振电路XTAL1接外部晶体和微调电容的一端。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智慧灌溉系统设计农业智慧灌溉系统设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精确灌溉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节约水资源。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为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将介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农业智慧灌溉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线传感器节点:农业智慧灌溉系统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采集农田中的各种环境参数,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以实时了解农田的灌溉需求。
2. 数据传输与处理:无线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灌溉策略。
3. 自动化灌溉控制:基于中央控制器的分析结果,农业智慧灌溉系统能够自动控制灌溉设备,实现农田的精确灌溉。
当农田的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灌溉设备进行补水,反之则停止灌溉。
二、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农业智慧灌溉系统需要借助一些关键的技术。
1. 无线传感器技术:选择合适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是农业智慧灌溉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
传感器节点需要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并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
2. 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为了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处理,农业智慧灌溉系统需要选择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如无线局域网(WLAN)或蓝牙等。
中央控制器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便根据实时数据制定灌溉策略。
3. 自动化控制技术:灌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是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实现自动化的灌溉操作,提高灌溉的精确度和效率。
三、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的应用前景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以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张增林;党革荣;郁晓庆;穆创国【期刊名称】《节水灌溉》【年(卷),期】2012()3【摘要】为了节约农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GPRS网络相结的农田自动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中央监控计算机、灌溉监测控制器、无线传感器网络、GPRS模块和阀门控制器组成。
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节点和无线网关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变化,根据土壤含水率和农田用水规律实施精确灌溉。
系统实现了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改善了农业灌溉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伸缩性较好,当土壤含水率太高或某种因素导致某些传感器节点损坏,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仍能持续正常工作,具有自组织重新恢复的功能。
监控中心能够实时地显示出各节点的土壤含水率参数和阀门的启停状况,实现节水灌溉的远程监控。
【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水灌溉;传感器节点;GPRS【作者】张增林;党革荣;郁晓庆;穆创国【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9;TV148【相关文献】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J], 杜向党;李淼;张继红2.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灌溉远程监控系统 [J], 刘智新;王强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灌溉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J], 李亚曼4.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J], 荆黎明;徐颖;侯强;田思庆5.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灌溉远程监控系统 [J], 郁晓庆;吴普特;韩文霆;张增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Z i gBee技术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马继伟1,马纪梅2,伦翠芬1,林红举1,刘士光1(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系,河北秦皇岛 066600;2.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天津 300130)摘 要:结合我国的农业现状,介绍了基于Z igbee技术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和应用前景。
Z i gbee 是为低速率控制网络设计的标准无线网络协议,系统采用以CC2430芯片为核心的无线数字通信模块,实现对农田灌溉进行无线监测与控制。
系统利用工控机与第一层网络协调器进行有线通信,实现了对整个网络运行的集中监控和数据信息的存储。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监测控制网络;Z igBee技术中图分类号:S275;TN919.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09)06-0076-040 引言现在全球淡水资源紧张,我国很多地方农田和生活用水紧张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
本文以无线数字通信模块为基础,研究基于无线数字通信的灌溉机井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实现对灌溉机井的无线监测与控制,并对用水量、用电量进行反馈和统计,为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系统基于Z i g Bee低速率控制网络设计的标准无线网络协议,采用CC2430芯片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与控制,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和工作频段灵活等技术特点,解决了农田灌溉的覆盖区域大、使用有线监控网络成本高和维护困难等问题。
上位机采用工控机负责系统的总控与管理,实现了集中收集信息、显示、报警和控制。
1 ZigBee的技术特性Z i g Bee即I EEE802.15.4技术标准,致力于实现一种适用于固定、便携或移动设备使用的低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的短距离双向无线通信协议。
完整协议的Zi g B ee模块具有自动路由和自组网功能,ZigBee终端节点可自动接入ZigBee网络。
多个星型网络又可组成M esh自组织网络,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方便网络扩容。
基于无线网络的农田灌溉智能监测系统引言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监测方法应用到节水灌溉当中。
目前,国外一些农业灌溉节水系统技术发达的国家,将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运用到了农业供水中,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和生产力。
特别是以以色列最为先进,以色列政府大力发展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将农田和温室大棚普遍采用滴灌和喷灌的灌溉方式,实现利用电脑进行智能控制,并研发出大量配套设备。
20世纪 90 年代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系统设备,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指导思想下,研创了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设备,使我国节水灌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纵观国内外智能农业灌溉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对农田灌溉系统采集的信息及控制状态只能在监控系统平台上显示,未在各终端节点实现信息及状态的显示,而且灌区计算机监控系统一般采用集散型数据采集控制技术,通过网络或者数据总线将各现场测控单元与上位控制计算机连接起来,在信息查询上未实现远距离实时查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要,托普物联网研发了一套基于无线网络的农田灌溉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灌溉监控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及远程实时信息查询,并具有智能化、低成本和低人力投入等特点,便于推广使用。
1 工作原理本系统工作原理是: 系统初始化后,由中间环节循环呼叫下位机; 下位机在接收到信息后,进行编号比对,比对成功的下位机进行温湿度与光照度的数据采集,通过与程序内设定的温湿度和光照度的界限比较后,生成控制信号,开启或关闭灌溉执行设备; 同时,将数据及控制状态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发送至中间环节,中间环节在收到分站传回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格式编制并上传至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在接收到中间环节上传的信息后,对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和直观显示,同时提供实时信息状态的 GSM/GPRS 短消息服务。
2 系统设计2.1 系统结构农田灌溉智能监测系统属于农业智能化信息采集控制技术,由1个上位机和N 个下位机组成,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建立连接。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作物灌溉系统优化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由小型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和收集环境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节点。
在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中。
本文将针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作物灌溉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高效、智能的系统方案,以实现对农作物灌溉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引言农作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实现灌溉的合理化、节水化一直是农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农作物灌溉系统往往依赖人工巡视、定时喷灌等方式,无法精确掌控农田的灌溉需求,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灌溉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作物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成为一种解决方案。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作物灌溉优化中的应用1.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含水量、气象信息、温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节点。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及时掌握农田的水分状况,为农作物的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2. 决策支持:基于传感器网络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可以建立农作物生长模型和水分利用模型,结合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等信息,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灌溉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决策支持。
3. 节水控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作物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实现精确的量灌溉,避免过量灌溉和浪费水资源。
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实现对灌溉设备的精确控制,提高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作物灌溉系统优化设计方案1. 传感器节点布置和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农田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置传感器节点,确保节点之间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根据农田的地形和需水情况,设计合理的传感器节点的拓扑结构,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准确采集。
2. 数据采集和传输: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农田环境信息,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到中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