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得孔子与孟子
- 格式:doc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9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主题: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比拟全面的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学生查阅、、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写一篇议论文。
教学重点:1、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交流。
2、课前准备相关资料。
3、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你还记得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那时候学生入学要先拜孔子(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其次才向老师行礼。
是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呢,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并称“孔孟”。
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出色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多媒体出示孔子、孟子的画像)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孔子和孟子吧。
一、孔、孟小档案要消除孔子、孟子给我们的遥远感、陌生感,就要从多方面了解他们。
指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收集资料(加以后,)在班上交流。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如孔子小时候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孟母三迁”的故事,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历等。
2、孔子弟子和门子。
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二人,你可以重点了解其中的几位。
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4、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5、了解山东曲埠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规模及收藏品等情况。
二、不朽的孔子和孟子1、收集出自《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任活泼在现代汉语里。
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等。
可查阅工具书,再找些例子,结合它们的出处解释其意义,然后将全班同学提供的成语成一个小词典。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导入:你还记得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那时候学生入学要先拜孔子(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其次才向老师行礼。
是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呢,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并称“孔孟”。
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1).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孔丘,字仲尼。
鲁国人。
生平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
父叔梁纥,母颜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
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一度离鲁至齐,不久返回。
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
鲁定公九年(前501),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
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
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的邱、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
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时孔子55岁。
孔子14年中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岁。
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孔子和孟子都是古代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那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孔子的故事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千古绯闻——子见南子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南子是当时的绯闻女)。
古之遗爱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 唐朝名相房玄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房遗爱)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案淄川区淄河中学孙保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2)积累孔子和孟子的有关知识和名言警句等。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孔子和孟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一、活动准备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任务如下:第一组:主题:生平经历搜集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包括对出生地如孔庙、孔府、孔林简介),要求内容准确翔实,要配以大量图片资料,以便使同学们有直观印象。
第二组:主题:影响⑴搜集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情况,尤其是突出的几位也要重点了解。
⑵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第三组:主题:思想⑴孔子的主要思想⑵孟子的主要思想2、全体同学共同任务:积累并背诵《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便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二、课堂展示基本环节:1、孔孟名言擂台赛:由于事先要求所有同学都背诵孔孟的名言、成语等,所以采取分轮挑战形式,以小组积分制评判结果;2、生平经历介绍:由第一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成果。
(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包括:⑴画像。
⑵生平经历。
(可包含一些小故事,如“韦编三绝”、“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
⑶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等建筑,及建筑内藏品状况。
(以导游的身份解说)三、孔孟学说的影响1、总地位: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2、介绍孔子及其门下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孔孟小档案】一、孔子名字,时期国人。
《论语》是一部记录()的著作。
孟子名字,时期国人。
《孟子》是一部记录()的著作。
二、成语精选:《论语》中的成语精选《孟子》中的成语精选:三、【品读名言】并写出你对某一名言的思考。
孔子哲理名言《孟子》名句精选【典型题例】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8分)在过去的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则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以“孔孟”著称。
孔子和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九年级某班正在开展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拟写对联】同学们以对联形式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个主题,请补写下联。
(2分)走近千古圣贤,示例:敬仰百世智慧学习儒家文化(2)【充实内容】补充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
(2分)A.介绍孔子和孟子的生平。
B. 说说孔子孟子的名言C. 读读孔子孟子的思想D.议议孔子孟子的魅力。
评评孔子孟子的故事(3)【讲述故事】分别写出一个与孔子、孟子相关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学”“韦编三绝”等。
孟子:“孟母三迁”“断织督学”二.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
(8分)为了让我们走进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先哲,为了让他们的思想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代人心中,老师组织我们上了一节“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综合性学习课。
①课伊始,老师让我们展示交流各自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对联似的探究主题。
你拟写的探究主题是:。
走进孔子孟子,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儒家思想,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儒家思想,缅怀孔孟先哲②本次综合性学习有一个向同学们进行“孔子孟子知多少”的调查。
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填写下面调查方案的空白部分。
A、;B、实施调查了解,做好具体记载;C、归类调查结果,梳理主要信息;D、。
A、确定调查对象,小组具体分工D、拟写作提纲,写调查报告。
人教版语文九下口语交际教案我所了解孔子和孟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孔子和孟子
黄光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
2.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基本的思辨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学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而又易被人误解或易陷入误区的话题作文,作到有话可说,以理服人。
2.写一篇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情感真实,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议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辩证看问题的思维能力,用准。
命题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写作指导与范文【文题亮相】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悠悠五千年的岁月中,有多少平庸的人没留下任何痕迹,成为无名的匆匆过客。
可是孔子和孟子,却犹如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孔孟”并称。
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请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要想写好这个题目,考生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真正了解孔孟。
对于孔孟这两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生平事迹如何?思想如何?有什么学说和著作?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封建社会的圣人?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帮助?这都是需要我们了解的。
另外,考生还要熟悉孔孟二人的生平。
如孔子在小时候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孟母三迁”的故事;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过等。
还有跟他们有关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以及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2.学会辩证分析。
考生应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他们的学说和思想,形成自己的观点。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孔子总结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孟子“仁政”学说的内涵,从古到今人们对孔孟思想内涵的解读和认识等,都值得我们去写。
3.选好文体结构。
考生在行文时可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观点,恰当地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行文,也可以运用并列铺排式,平行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佳作展示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徐佳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阴晴圆缺,铸就了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五千年的日出日落,酿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
一、孔、孟小档案1、①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我所了解的孔子作文600字左右我眼中的孔子作文600字高中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个充满爱心、智慧和勇气的杰出人物,真正做到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理论根底,并借此建构了儒学的大厦。
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
〞而一个“仁〞字涵盖了儒家的全部思想核心小学时老师讲的孔子的故事让我们稍稍对孔子有一点了解,而孔子的?论语?便让我们更加进一步走进了孔子。
为了提倡仁爱的思想,孔子踏上了周游列国的艰难征程。
为了形成与开展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思想,他费尽一生,不停奔波跋涉,到他去世之前也不肯放弃。
可他,一代仁者,虽然有大夫的身份,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让人不禁感到遗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许,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老实与“不耻下问〞的精神是更值得后人去学习的。
殊不知,在如今这个面具的社会中,许多人就是怕丢脸而不敢去问。
而当时身为圣人的孔子在面对孩子们“熟为汝多知乎?〞的嘲笑中,还能老实地答复自己“不能觉也〞是需要多大的老实与勇气啊!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地成认自己不知道,去“不耻下问〞呢?“金无足金,人无完人。
〞其实,孔子自己也成认自己有错误,需要完善。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足以说明孔子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了解,并努力改正。
而在今日这种诚信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就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孔子,身为一代圣人,为中国文化作出了卓越的奉献。
他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礼、义、仁、德〞成了历代君子志士追求的目标。
历史的天空悠远而深邃,遥望这片天,群星闪烁。
有两颗耀眼的星星穿越时空,成了现代和未来的指明灯。
那就是儒家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孔子和孟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案例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活动目标]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1)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2)师生结合实际增删整合学习内容和要求。
2、时间安排:15天。
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
(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二、活动实施:1、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
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
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
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的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
有条件的,还可把学生带到孔庙、孔府、孔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作访问笔录、写观察日记等。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
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
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
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五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一名,其余四人可由组长担任。
)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
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
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三、成果展示实录:1、教师导入: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
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点评:教师导入看似多余,实属必要。
因为这则导语简要概括了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重申了学习目的、过程,交代了成果展示的意义,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让读者明确学习过程和展示目的。
)2、学生主持人1: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两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
和我一起主持这个活动的是四位小组长。
首先,大家欢迎“孔、孟小档案甲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
(点评:学生主持人再次强化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交代学习途径、过程与成果,并简介其他主持人,引出下面的展示内容。
)3、第一组展示:主持人2: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
下面由三名同学展示我们的成果:生1:(持孔子画像上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生2:(持孟子画像上台)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生3: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
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
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生4: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
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
“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主持人1:材料充分,生动有趣,可见第一组同学作过不少努力。
请第二组展示。
(点评:第一组同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本组搜集整合的孔孟的生平、主要经历以及孔子弟子和门人的资料。
材料充实,思路清晰,特别是持孔孟画像上台讲述和孟母教子故事的讲述的做法形象而有创意。
)4、第二组展示:主持人3:我们为大家介绍《论语》、《孟子》,以及这些著作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并请大家欣赏有关“孔庙、孔府、孔林”的图片资料。
生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
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
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生2:《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
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生3:《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4: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欢迎大家到学校橱窗内去欣赏我们搜集到的部分“孔庙、孔府、孔林”图片。
(见附录)。
主持人1: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组同学展示的内容丰富、精彩。
请第三组展示。
(点评:本组所搜集的资料时空跨度大、头绪多,又散见于各处,做起来有难度。
但群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组同学展示的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5、第三组展示:主持人4: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
生1.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
“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
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
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
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
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4)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
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生2:孟子的主要思想:(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
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
“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点评:本组同学要把孔孟博大精深的思想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加以阐释,筛选整合资料的难度很大。
但他们迎难而上,把《论语》、《孟子》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汇报,难能可贵。
)主持人1:了不起的孔子!了不起孟子!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壁报和画展。
欢迎同学们去欣赏。
6、第四组展示:主持人5:请大家欣赏我们组搜集的《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及孔、孟有关的图片。
(资料附后)(点评:本组同学搜集筛选整理《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和与孔、孟有关的图片,整理筛选打印,办壁报,工作量也不小。
但从附录来看,其成果质量是很高的,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方面,功不可没。
)7、老师总结: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孔子、孟子不会后继无人了!愿大家多多努力,以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成就更大的业绩!这次展示活动令人欣慰地结束了,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