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术 实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20
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学诊治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腔相关疾病。
它通过插入一根细长的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胸腔,以进行采样、排除液体或气体,或者进行疾病治疗。
1. 胸腔穿刺术的基本原理胸腔穿刺术是通过经皮或经内窥镜技术将穿刺针或导管插入胸廓进行操作。
穿刺目的可以是采集胸腔内的液体或组织样本,进行疾病诊断;排除胸腔内的积液或气体,减轻患者症状;或者进行疾病治疗。
2. 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胸腔穿刺术适用于胸腔积液、胸腔脓气肿、肺气肿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可用于胸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血管疾病、感染性休克、血栓性疾病等。
3.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消毒、局部麻醉、穿刺及采样、导管置入、处理采样物等环节。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并且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4. 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胸腔穿刺术尽管是一项常见的操作,但并发症仍然存在。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感染、刺伤肺组织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或复杂的病例,应尽可能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5. 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处理一旦发生并发症,医生应迅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出血可以通过局部压迫、止血药物等进行控制;气胸可以通过胸腔引流等方法进行治疗;感染可以采取抗生素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6. 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预防为了预防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在选择穿刺位置时,应避免重要血管和组织结构,提前进行相关检查,减少操作风险。
7. 胸腔穿刺术的进展和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胸腔穿刺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例如,超声引导下的胸腔穿刺术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经内窥镜的应用可以实现更小创伤的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胸腔穿刺术将更加精细化和个体化。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有选择体位、定位麻醉、穿刺引流、固定;注意事项有穿刺部位、引流量等。
1.选择体位:嘱被检查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前臂置于椅背,头枕前臂。
2.定位麻醉:通过超声及叩诊的方式定位穿刺点,然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引流:穿刺点切开约2mm切口,穿刺针缓慢进入胸腔,回抽有积液表示成功,留取标本进行化验例如常规、生化等。
4.固定:固定穿刺管,根据需求引流胸水(停留在胸腔的积液)。
注意事项有穿刺时要选择上一肋骨的下缘;在引流胸水时首次不多于600ml,以后不多于1000ml;穿刺过程中出现不适及时停止等。
胸腔穿刺术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出现不适及时进行诊治。
医院院前急救技术操作——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胸腔穿刺术适用于气胸、血胸紧急减压。
操作步骤:
1.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2.穿刺部位:
(1)气胸穿刺部位:患侧锁骨中线稍外第三肋间。
(2)血胸穿刺部位:一般选用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的部位。
可选肩胛下角第7~9肋间,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3.常规局部皮肤消毒。
4.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1~2%普鲁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进针,自皮肤至胸膜逐层麻醉。
5.麻醉后,用胸腔穿刺针(止血钳夹住胶管)沿原麻醉点缓慢进针,方向与胸壁垂直,至胸腔内。
6.抽气或抽血完毕,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穿刺抽气、抽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以免造成纵隔摆动、胸腔内压突然降低危及生命。
胸腔穿刺术详细流程胸腔穿刺术操作步骤
1.患者准备
-介绍手术流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让患者空腹,并清空尿液。
-工作区域需要清洁,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
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者、护士和辅助人员会戴上手套、口罩和帽子,确保术野无菌。
-准备所需的器具和材料,如穿刺针、局麻药、导管、抽液器等。
3.定位和标记
-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等影像学技术来定位准确的穿刺点。
-使用无菌器械在穿刺点上进行标记。
4.局麻
-护士使用无菌局麻剂将穿刺点和周围区域麻醉。
-确保患者无不适或疼痛感。
5.穿刺
-手术者将无菌套管穿入穿刺点,引导至胸腔。
-通过轻轻旋转和推进套管,穿过胸膜并进入胸腔。
6.抽取胸腔积液
-连接抽液器到套管上,将胸腔内的积液抽取出来。
-注意将抽取的积液送至适当的容器中以便后续检查。
7.收集标本
-如果有需要,手术者可以从胸腔中收集其他标本,如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
-需要注意,收集的标本需要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
8.处理穿刺部位
-在穿刺结束后,将套管从穿刺点中缓慢拔出。
-使用无菌器械和药物进行止血或覆盖伤口。
9.观察和处理并发症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或气胸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0.记录和交流
-记录操作过程和所收集的标本信息。
-与团队成员交流相关结果和建议。
-向患者提供后续护理指导和建议。
胸穿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胸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在患者的胸部插入导管或其他医疗器械。
本文将介绍胸穿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材料。
清洁患者的胸部皮肤,并进行局部麻醉。
2. 确定穿刺点: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情况,在胸部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一般选择在第二肋间隙或第五肋间隙。
3. 穿刺操作:用消毒的导管或针头进行穿刺。
穿刺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确保准确进入胸腔。
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 插入导管:在穿刺点进入胸腔后,将导管插入胸腔。
插入导管时应注意避免扭曲或折断导管,确保导管顺利进入胸腔。
5. 固定导管: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胸部,以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导致患者不适。
6. 连接器和监测设备:根据需要,将导管连接到相应的监测设备或药物输注器上。
确保连接器和设备的清洁和安全。
7. 后续处理:完成胸穿后,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和覆盖,保持患者的卫生和舒适。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胸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1. 操作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的医疗记录,确保对患者的评估准确。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在操作前要充分沟通和解释,获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
4. 在操作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和药物使用。
5.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或并发症,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停止操作、紧急处理或寻求其他医生的帮助。
6. 在操作结束后,要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包括操作过程、使用的器械和药物、患者的反应和后续处理等。
7. 操作后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问题。
总结:胸穿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疗操作,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正确执行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进行胸穿操作时,医务人员要充分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胸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是用胸腔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胸膜腔,抽取胸腔积液(或积气)进行胸腔内给药的一项诊疗技术。
主要用于排出胸腔积液(或积气)以减轻压迫症状;抽取胸腔积液送检以明确胸水性质,协助诊断;胸腔内注射给药、胸腔灌洗以辅助治疗。
一、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胸腔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为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需做胸腔穿刺抽液以助诊断;对有大量积液或积气而产生肺压迫症状者,以及脓胸患者须抽液进行治疗时,通过胸腔穿刺放液或排气,缓解压迫症状,避免胸膜粘连;必须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等。
(2)禁忌证: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全身极度衰竭者。
2.评估患者的病情、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合作程度。
二、操作前准备1.操作者准备术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说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步骤及可能出现的不适,以消除顾虑,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告知术中注意事项,如术中不能移动位置,勿深吸气和咳嗽,否则穿刺针可能刺破肺组织而造成气胸;对精神紧张或剧烈咳嗽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镇静剂或镇咳剂。
2.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以取得患者配合,签知情同意书。
做普鲁卡因皮试,并将结果记录于病例上。
3.用物准备常规消毒治疗盘 1 套;无菌胸腔穿刺包,内含针栓接有橡胶管或带三通活栓的胸腔穿刺针、5ml 和 50ml 注射器、7 号注射针头、无菌孔巾、纱布、血管钳;局部麻醉药(多用 2%利多卡因针剂)、1︰1 000 肾上腺素;其他,如无菌手套、无菌试管、量杯、靠背椅。
4.环境准备病室清洁,温度适宜,屏风遮挡。
三、操作流程和步骤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礼貌称呼,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手腕带)。
2、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配合方法,评估环境,确认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协助患者体位(协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平放椅背上;亦可仰卧于床上,举起上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