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
- 格式:pdf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1
《1.3.3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 学生能说出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的名称、分布、功能。
- 学生可以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器官,了解各器官的功能。
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体的器官和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 通过对比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到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 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 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各种组织是如何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2. 区分植物体的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的功能和分布。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如盆栽花卉),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吗?这些部分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2. 引导学生回顾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1. 观察植物- 让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盆栽花卉,说出他们能看到的植物的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教师讲解: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叫做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繁殖有关,叫做生殖器官。
2. 各器官的功能- 根:主要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的作用。
- 茎:具有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支持植物体的功能。
- 叶: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场所。
-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过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
- 果实:保护种子,并有助于种子的传播。
- 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结构,里面包含着胚等结构。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1. 分生组织- 展示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图片,讲解: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①细胞膜:保护作用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质:能流动,从而加快细胞内物质交换。
④液泡:含有细胞液,里面有决定物质颜色和味道的物质,但叶子的绿色是叶绿体的颜色。
⑤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里面的叶绿素能将光能转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
⑦线粒体: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化学能。
3.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NA 是它的储存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DNA 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每一种生物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生活和传宗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关系为:基因由片断构成DNA,DNA+蛋白质=染色体,染色体构成细胞核。
5.生物体由小到大的原因是:①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②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分裂时,先分裂细胞核,其次分裂细胞质,最后分裂细胞膜(壁)。
分裂时,染色体会复制加倍,因此分裂前和分裂后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是一样的。
6.细胞分裂过程中,其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具有了不同的功能,这个过程叫分化。
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动物体结构层次:受精卵→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7.动物的四大组织:①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如:动物体表及内脏器官表面)②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作用(如:血液人、骨骼)③肌肉组织:收缩、舒张产生运动④神经组织:受刺激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首先,从分子层次来看,植物体的结构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
植物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这些分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构建了植物体内部各种化学物质的结构。
其次,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细胞层次上,植物体的结构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生物体,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在植物体内,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表皮细胞、维管束细胞、气孔细胞等。
这些细胞有各自特定的形态和功能,相互协同工作,完成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然后,在组织层次上,植物体的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的。
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织起来,具有相同的功能。
植物体中常见的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管组织、维管组织、栅栏组织等。
不同的组织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输送和固定物质、保护和支持植物体等。
再者,从器官层次来看,植物体的结构是由多个不同功能的器官组成的。
植物器官包括根、茎和叶等。
根起着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茎提供支持和运输物质的通道,叶则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能量。
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通过相互关联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最后,在个体层次上,植物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
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连接和配合,共同完成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个体的大小和形态可以因物种而异,一棵大树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一棵小草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总结起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从分子层次、细胞层次、组织层次、器官层次到个体层次进行分析。
这些结构层次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植物体的生物学功能和生命活动。
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可以以某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逐级递减。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在学完人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本节顺理成章。
在很多教学模式中,从微观层面开始,逐渐过渡到宏观层面。
而本节教材另辟蹊径,从宏观人手,也就是从学生感性认识人手,再逐层揭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体现由外到内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学会科学确的观察方法和认知顺序。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再结合学生已有的有关植物体结构的知识,本节的教学难度不大。
此外,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很强,对探究活动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基本能比较熟练地使用相关实验用具。
基于以上的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解剖、观察植物体的某些器官,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阐明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2、概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能力目标:1、通过植物微观结构层次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2、通过对植物体六大器官及几种组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思想品质;2、通过对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学习,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2.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几种不同的常见植物(如樟树、蚕豆等),花生,桔子,植物体和人体结构层次的图片,解剖盘,解剖刀,镊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植物点缀生活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仅点缀了我们的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量。
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等更高级的结构层次具有铺垫作用。
本课内容与前后章节紧密相连,前接细胞结构和功能,后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学生认识生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描述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学生能够识别植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组织(如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
3.学生能够理解植物体各结构层次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其功能。
2.不同类型植物组织的识别和理解。
【教学难点】: 1.植物体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整合。
2.植物组织的微观结构观察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细胞的基本知识,对细胞结构有初步了解;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阶段,对微观结构的理解可能有一定难度。
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植物组织的微观结构观察不够细致,以及对结构层次间功能整合的理解不够深入。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各种组织。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各种组织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美丽的植物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各种组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