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授课:临川区大岗中学梁江龙一、章节名称: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思路:先是讲授心脏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然后讲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接着重点讲授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最后讲授冠脉循环。
课文图文并茂,做到很直观,有利于教学。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经历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学习,以及本章血液、血管方面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学习起来应当很顺利。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学生自己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并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心脏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爱护好我们的心脏,做到健康地生活。
五、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六、教学难点:(1)识记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动脉和静脉名称;(2)体循环和肺循环各自的具体路径,以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转变过程。
七、课时:1课时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动画)、心脏模型、心脏挂图。
九、教学过程(一)、复习先简单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血液(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动脉血、静脉血),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二)、引入新课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我们在做剧烈运动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呼吸加快,心跳得很快。
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就与心脏的参与有关。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心脏方面的知识。
(三)、进行新课1、心脏的位置、形状及大小(1)、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心尖向左)(在两肺之间)、心脏在胸膛里是斜生着的,上部较宽,倾向右边,下部较窄,倾向左边,底部为心尖。
一、教材分析《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包含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大部分。
由于内容比较多,可由2个课时来完成。
本节设计为第1课时一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课时也可以分成两个重要的部分:心脏的结构和心脏的泵的功能。
心脏的结构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提供的心脏实物或者模型、图片,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心脏壁的厚薄,然后回答有关的讨论问题,以此来激发了学生对心脏结构的思考。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一些结构,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其功能。
解决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对心脏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为讲解心脏的功能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材先提出心脏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接着引导出心脏其实是由两个泵同时工作的。
那么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教材采用图文解释的,并且图示出心脏工作过程中瓣膜的开和闭情况。
心脏泵的功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或模具演示加以解释。
二、学生分析《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三、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采用自主一合作一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完成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重点:血液循环的途经,动脉血和静脉血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突破:通过复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功能,以及对血液循环演示仪和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观察和讨论,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么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二、讲授:1.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布置讨论题①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②动脉的功能是什么?主动脉的血液向何处输送?③血液在何处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④什么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血液会流向何处?⑤静脉有何功能?⑥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有哪些?⑦你能否根据上面的回答描述血液是怎么样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的?2.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两遍,结合血液循环图,学生观看动脉血和静脉血标本后认识动脉血和静脉血。
3.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下面的思考题讨论、归纳、总结。
4.请同学们思考: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右心房?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学生上讲台结合血液循环图讲解:血液流回心脏的路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在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中的红细胞把携带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释放出来,供给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一起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这条血液循环路线途经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
5.请同学们思考:血液从右心室又沿着哪些路径回到左心房?在途中血液又发生哪些变化?请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解:血液从右心室流回左心房的路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这条循环路线称为肺循环。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学
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2、认识冠脉循环、心率及血压。
学习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一、快乐预习:
任务一: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1、对照课本70页血液循环模式图,阅读7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
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尝试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______→______→身体各部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___。
肺循环:右心室→_______肺部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冠脉循环、心率及血压。
自学课本71-72页,了解冠脉循环、心率及血压相关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2、(1)如何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2)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有哪些变化?
三、拓展提高:
若向离体猪心脏的上腔静脉灌入蓝墨水(扎住下腔静脉),蓝墨水将哪条血管流出?如果从主动脉灌入红墨水,红墨水将从哪儿流出?为什么?
四、感恩达标:
1、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下列哪条血管的血液中氧的浓度最高?( )
A、肱动脉
B、上腔静脉
C、肺动脉
D、下腔静脉
2、血液流经下列哪一途径,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A、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各级静脉
B、肺动脉→肺→肺静脉
C、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D、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3、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4、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
A、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B、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C、肺循环的静脉血压
D、体循环的静脉皿压
5、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B、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C、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
6、根据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由[ ⑤ ] 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
血管网,由②流回③,这条血液循环途径称
为循环。
(2)血液流经[ ① ] 的毛细血管时进行气体交
换,①内的进入毛细血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
动脉血。
(3)血液由B流经A ,在组织细胞处发生了物质和气体交
换,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的血。